曾尔玲, 蒋 平, 梁华强
(贵阳市乌当区农业农村局, 贵州 贵阳 550018)
杨梅是我国特色水果之一,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果实甜酸适口,风味独特。杨梅是贵阳市乌当区种植的主要水果,种植面积在800 hm2左右,品种主要有东魁、荸荠和红水杨梅等,分布在羊昌、水田、下坝、新堡等几个乡镇。近年来,杨梅病害普遍发生,严重影响果实的商品价值。调查发现,乌当区杨梅常见的病害有褐斑病、癌肿病、赤衣病、白腐病、梢枯病、干枯病和根腐病等7种。因此,总结以上杨梅常见病害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以期为乌当区杨梅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褐斑病主要危害杨梅叶片,造成叶片大量脱落,树势衰弱,小枝逐渐枯死,发病严重时树体死亡。发病初期叶片表面出现紫红色小点,随着时间推移,紫红色小点逐渐扩大变成不规则形或圆形。病斑边缘呈褐色或灰褐色,病斑中央红褐色,发病后期病斑中央变成灰白色或浅褐色,其上散生黑色小斑点,导致病叶干枯脱落。发病严重情况与雨水多少、树势强弱等因素有关[1-6]。
病菌以子囊果在树体病叶或地上落叶中越冬,第2年4-5月形成子囊孢子,借风雨进行传播。病菌在侵入叶片后约4个月出现病症,7-8月干旱高温季节病原菌停止蔓延,11月叶片开始大量脱落,之后花芽和小枝会逐渐枯死。
注意果园管理,将落叶、病叶和枯枝移出园外集中烧毁,减少越冬病原。及时有效排水、培肥、多施钾肥和有机肥以增强树势。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施70%代森锰锌 600倍液,或 75%百菌清 600~800倍液,或 70%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液,或波美3~5度石硫合剂等,均能抑制病菌生长。
杨梅癌肿病主要危害杨梅枝条和树干,是杨梅枝干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初发病时,病枝上出现乳白色小突起,发病后期逐渐变成褐色或黑褐色肿瘤,枝干表面粗糙。该病对杨梅枝条和树干的生长造成较大影响,严重时造成枝枯。
病菌在病枝肿瘤组织中越冬,第二年春天菌脓从肿瘤表面流出,借昆虫、雨水和风进行传播,病原菌从叶片的叶痕或伤口处侵入,发病后的病部又产生菌脓不断再次侵染。管理较粗放的果园5-6月雨水较多的季节发病较重。
加强管理,及时清理果园及剪除病枝,集中烧毁。避免擦伤枝干,减少病原菌侵入。刮净病枝上的病斑,在伤口上涂抹硫酸铜 100倍液,或402抗菌剂50倍液,或20%噻菌铜50~100倍液,或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50~100倍液等, 15 d时再涂抹1次。
杨梅赤衣病主要危害杨梅枝干,发病部出现粉红色霉层。侧枝和主枝较易发病,造成树势衰弱,枝条逐渐枯死,发病严重时全株死亡。
病菌以菌丝在病部越冬,翌年春季病菌向四周扩散,老病斑边缘出现粉状物,借风雨传播,从伤口处侵入。该病从3月中下旬开始发病,5-6月盛发,10月为发病高峰期,11月后越冬,病害的发生与降雨量和温度有关,温暖多雨易发病。
彻底清理果园,合理进行修剪,剪除病枝集中烧毁,及时通风、透光和排水,增施钾肥和有机肥。刮除病枝上的病斑,或用刷子把发病部位霉层刷掉,涂抹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70倍液,或70%代森锰锌600倍液,或灭枯灵1 000~2 000倍液,隔20~30 d涂1次,连涂3~4次。
杨梅白腐病又称为杨梅白腐烂,发病初在果实表面长出白色霉状物,随着时间延长,果实上的白点面积逐渐扩大,发病约2 d果实脱落,病果不能食用[7]。
病菌在土中或腐烂果实上越冬,靠暴雨冲击将病菌飞溅到近地面的果实和树冠上进行传播侵染,杨梅成熟期多雨容易发病。
修剪枝条改善树冠通风、透光条件。在果实转色期用天幕式或棚架式等设施避雨,直到果实采摘完成。该病的发生与水分关系密切,及时采收,及时做好抢收工作能有效减少该病发生[8]。对果实喷山梨酸钾600倍液或翠康钙宝营养液,能有效增加果实硬度,提高杨梅抗病性[9]。
杨梅梢枯病为杨梅树体缺少硼元素而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发病重严重时可导致全株梢枯直至全株死亡。以春梢发病为主,其明显特征是叶片细小、枝丛生、梢尖枯萎、不结果或少量结果。
该病的发生和杨梅种植环境、栽培管理措施有关,与土壤缺少硼、钙、钾和速效磷含量高等有关,还与不施有机肥、多施过磷酸钙和土层太浅等因素有关。
增施有机肥或硼肥,也可两者结合施用。在萌芽前或初花期喷施0.2%~0.4%的硼砂,或0.2%硼砂加0.4 %尿素混合液喷施叶面,或在每株树冠下撒施硼砂50~150 g和尿素10~300 g ,并配施1~2担猪粪等农家肥[10]。
杨梅干枯病主要危害杨梅枝干,严重时枝干枯死。发病初期病斑为暗褐色,不规则形,随着病情扩大,病斑变成凹陷带状条斑,病斑和健康部位之间有明显裂痕,发病后期病部表面长有黑色小斑点,刚开始埋于表皮层下,成熟后突破皮层,露出圆形或槽裂的开口,当病部环绕枝干1周时,枝干枯死。
病菌一般从伤口侵入,树势衰弱时才能在树体内扩展蔓延,该病发病的轻重与树势强弱有关。
加强栽培管理,保护树体,防止机械损伤,减少病菌入侵。及时刮去病斑,剪除被害病枝,扫除落叶集中烧毁以减少病源。多施农家肥和有机肥,增施钾肥,不偏施氮肥和磷肥[11]。用刀刮去枝干上的病斑,在伤口处涂硫酸铜10倍液,或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50~10倍液,或“402”抗菌剂,或1∶6浓碱水[12]。
杨梅根腐病主要危害杨梅根系,典型病症为根部腐烂,枝叶干枯。发病严重时导致杨梅全株枯死。病菌先侵染杨梅细根,然后再向侧根和主干逐渐扩展侵染,导致维管束变褐坏死,地下根系霉烂。
杨梅根腐病发病初期遇高温天气时,树顶部枝梢萎蔫,次日能恢复;但5-6月采果前如遇气温骤升,反复多次后,枝梢会急速枯死,叶片褪绿变褐后大量脱落。盛果期发病最重,采果后7-8月死亡率最高。
加强栽培管理,发病严重时,及时挖除病株并烧毁。在杨梅根部土壤中施用杀菌剂,如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也可辅助在树干基部打孔注射的方法进行防治。萌芽初期喷80%代森锰锌600倍液,展叶后喷7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800倍液等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