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鲵常见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技术

2021-12-05 16:11沈方方张佳鑫陈军平武慧慧于若梦赵道全
河南水产 2021年2期
关键词:大鲵单胞菌腹水

沈方方,张佳鑫,陈军平,武慧慧,于若梦,赵道全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长垣分院,河南新乡453400;2.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郑州450044)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属于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为我国所特有,属国家级二级保护动物,并且被列入CITES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中。大鲵具有极高的营养、药用、观赏及科研价值,更因其可观的经济价值,导致了大量的非法捕捉贩卖。另外,随着大鲵生存的天然生态环境的破坏,野生存量极少,大鲵人工养殖的兴起就成为必然。我国从很早开始大鲵人工养殖,目前国内各地也多建有大规模的养殖场。人工养殖虽然也为大鲵提供了生长的必须条件,但与自然栖息环境多有不同,在养殖过程中常常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疾病方面尤为严重。随着规模化养殖的扩大,养殖密度不断增加,加之环境、饵料、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大鲵的各种病害接踵而来。国内对大鲵疾病的研究相对滞后,通常情况下,多是参照鱼类疾病的治疗方法盲目用药,效果甚微。

采取走访调查和现场诊断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中国大鲵部分疾病,调查发病环境情况、饲养管理情况和大鲵活动情况,目测和镜检大鲵肌体、现场解剖。在对病鲵的诊断过程中,结合疾病的流行季节、发病程度、水质状况等做出综合分析,找出原因,并针对该病提出综合防治措施。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对诊断、检查获得的材料、分析结果以及治疗的效果等情况做好拍照、记录。

1 腹水病

1.1 症状

①患病初期,大鲵头部不露水面,没有食欲或不摄食;

②中期,患病大鲵腹部膨大如充气球,全身浮于水面;

③后期,患病大鲵腹面朝天漂浮在水面;

④解剖观察,腹腔有积水,肺部发红充血,胃内无食,胃肠道充血,并有不同程度的溃烂,胃肠道内多伴有充气;

⑤该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体表无溃烂、腹部膨胀、大鲵身体浮于水面,一般不见大鲵颤抖症状。

1.2 流行情况

“腹水病”的发生在稚鲵、2龄幼鲵和成鲵较为常见,亲鲵以雌鲵发病较多,尤其是刚产卵结束后,如果投喂不当,更容易诱发腹水病。该病多发于夏、秋季节,水温在20℃左右,正值大鲵的生长旺季,大鲵摄食量很大。

1.3 病因分析

①大鲵摄食不洁净的食物;

②大鲵放养的密度较大,水质状况差;

③投喂的饵料不适口,鱼块过大,或含有硬棘条刺伤大鲵胃、肠,引发腹部膨胀;

④投喂过量,致大鲵胃、肠道负担过重,消化受阻,排便、排气不畅引发腹部膨胀;

⑤水温变化导致的水质恶化可能是产生此病的主要原因。

1.4 防治措施

①清塘要彻底,定期进行换水消毒,保持水质干净;

②投喂可口、新鲜、洁净的饵料。饵料鱼类投喂前要进行消毒、除鳍、去鳞、去大刺等处理;

③投喂复合维生素预防,根据鲵体大小确定投喂量,成鲵1次1片。每月连喂3 d;

④发现大鲵患病时,对其进行隔离,并停止喂食,放入浅池水,让其腹部着底,加大水流量;

⑤腹水(气)严重者,定期采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在病鲵腹部两侧各打一针,一支只留针头降压,一支缓缓地抽腹水(气),处理得当,病鲵的腹水(气)能排出大部分。

2 腐皮病

2.1 症状

①患病初期,病鲵体表粘液脱落,体表有许多白色小点,逐渐发展成白色斑块,四肢最为严重,头部次之;

②若病情加重,白色斑块腐烂,可见红色肌肉,充血。病鲵不再活动,趴在池底不进食,很快就会死去;

③经剖检可见,患病大鲵胃、肠均出现充血症状,肝脏肿胀变大,肺呈紫红色,心脏颜色变淡。

2.2 流行情况

大鲵腐皮病,在夏季最为流行,室内保温养殖,冬季更为常见;水体温度越高,大鲵越容易患病,各种规格的大鲵都有可能患病,但以成鲵居多。

2.3 病因分析

大鲵腐皮病的发生多是由于大鲵肌体受伤感染,另外,摄食不健康的青蛙和泥鳅、病鲵传染也是诱发腐皮病的原因之一。

2.4 防治措施

①严格消毒饵料,尤其投喂青蛙、泥鳅等鲜活饵料时,可用0.5 mg/L的环丙沙星溶液浸泡30 min后投喂;

②大鲵经搬运或相互撕咬受伤后要及时按常规方法进行消毒和伤口处理;

③发病后,每天上午用1 mg/L的二氧化氯溶液浸泡2 h,下午用2 mg/L的恩诺沙星溶液浸泡2 h,连续使用5 d(成鲵)。幼鲵用药剂量可适当减少;

④用0.1 mg/L诺氟沙星(氟哌酸)或0.6 mg/L二氧化氯对病鲵进行浸洗消毒,做到天天换水,持续3 d即可见效;

⑤还可以进食的患病大鲵,用环丙沙星100 mg/kg病鲵体重和多种维生素150 mg/kg病鲵体重,塞入鱼块中一起饲喂,一天1次,持续5 d;

⑥采用2~4 mg/L庆大霉素浸泡,每天4~8 h,病愈为止。

3 肠炎病

3.1 症状

①初期大鲵精神萎靡,无食欲;

②随病发展大鲵开始焦躁不安,在池中不停地爬动,最终精疲力竭,伏于池底不动;

③后期脱皮严重,皮肤无光泽;

④大鲵有吐食现象,在饲养人员投喂时,即使当时吞下,稍后又会吐出来;

⑤粪便在水中很快就会散开,很难成一定形状;

⑥同时病鲵会表现出颤抖情况,随病情加重颤抖会更加明显;

⑦泄殖孔发炎呈红色,腹部膨大,轻轻按压后,可见有血水流出;

⑧解剖观察,个别病鲵有腹水,肠壁充血发炎,胃内、肠内都没有食物。

3.2 流行情况

大鲵肠炎病,流行季节多在4~9月,春季和夏季发病较为集中,在大鲵成长的各个阶段中都可能发生此病,一旦发生很难治疗,死亡率可达50%~90%。

3.3 病因分析

①大鲵摄入的食物不干净;

②养殖水体受到污染;

③养殖池没有及时进行消毒;

④过量喂食,导致大鲵肠胃堵塞,消化困难,引发肠炎病。

3.4 防治措施

①清池要彻底,定期进行消毒,保持清洁的水质和健康的养殖环境;

②用2%食盐水浸浴种苗30 min,并且要定期用20 mg/L高锰酸钾溶液对所有设备进行消毒;

③对于还可以进食的大鲵,可以将一片土霉素加入饵料鱼块一起饲喂,持续7d;也可以内服氟哌酸,掺和饲料投喂(30 mg/kg大鲵体重),连用7 d;外用二氧化氯1 mg/L对整个养殖池塘进行泼洒;

④对于不能摄食的大鲵,可注射庆大霉素(1万单位/kg大鲵体重),一天一次持续注射3~5 d可见效果;

⑤中草药预防:每年的4~10月这一段时间,每30 d预防1次,5 d为一个疗程。

方法一:在饵料中混入0.5%~1.0%的鲜蒜汁;

方法二:每50 kg大鲵每次用150 g地锦草(干品)或700 g鲜草,熬成汁去除渣滓冷晾拌入要饲喂的饵料一起投喂。

4 水霉病

4.1 症状

①初期可看到寄生部位边缘的白色小点,过后慢慢可见伸出的棉絮状菌丝;

②病鲵体表患病部位的菌丝可达3 cm,如棉絮在水中呈放射状,肉眼就能看见灰白色菌丝;

③病重时大鲵动作迟缓,没有食欲,最后因消瘦而死。

4.2 流行情况

①水霉病一年中均有流行;但低温季节水霉病更为常见;

②受伤的大鲵均可被感染,而未受伤的则不受感染;

③大鲵各个阶段,包括卵、仔鲵、稚鲵、幼鲵和成鲵都有感染,但主要发生在孵化、捕捞、运输或咬伤后,也有因水质富有有机质,鲵体虚弱而感染的,正常健康的大鲵不易发病。

4.3 病因分析

①大鲵肌体受伤,消毒不及时,容易发生水霉;②大鲵由于刺激产生应激反应,脱皮和体表分泌的白色黏液未能及时脱离体表,而感染水霉;

③未受精的大鲵卵,在硬度大、水质污染的水体中,容易产生水霉。

4.4 防治措施

①饲养管理要规范,提高大鲵的抵抗力,避免鲵体受伤;

②大鲵放养前,用1%~2%氯化钠溶液浸洗30 min;

③用3%~4%食盐水浸泡投喂的食物20~30 min,能够有效杀灭水霉菌等致病菌;

④大鲵体表生有水霉时,可用15 mg/L高锰酸钾溶液轻涂患病的地方;

⑤用10%亚甲基蓝涂抹大鲵患病处后,将大鲵放在阴凉的地方1~2 h,然后再放回水中。过2 d,如还有水霉,可反复1次;

⑥发病部位在鳃部或者腹部的仔鲵和稚鲵,可以用0.5 mg/的亚甲基蓝溶液浸泡5 min,若出现烦躁狂游症状,则应缩短浸泡时间或降低药物浓度;

⑦大鲵卵在孵化时,如果有一些受精卵患了水霉病,可以用5~10 mg/L的亚甲基蓝溶液浸泡10 min后,再把浸泡过的病卵单独孵化;

⑧内服盐酸土霉素,用量:40 mg/kg大鲵体重,拌和饲料投喂,连用7 d,可预防和治疗成鲵所患水霉病。

经研究,大鲵腹水病可能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据陈云祥介绍,腹水病的病原为温和气单胞菌,孟彦等人经研究认为引起大鲵腹水病的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陶凯用患腹水病的大鲵经过病原学研究,把腐败斯瓦尼菌、荧光假单胞菌、布鲁氏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也确定为腹水病病原。大鲵腹水病是由单一病原菌或是由多种病原菌混合引起的还没有定论,除了已经鉴定出的病原菌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致病菌或病毒存在,还需要进行更深入、更长远的研究。虽然由不同病原菌引起,但是腹水病大鲵外观主要症状相似,均表现为腹部肿胀,解剖腹部有积水,肝肿大。

大鲵腐皮病是由气单胞菌属细菌混合感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在陈云祥、王旭等人的研究基础上,凌空等人认为腐皮病的病原菌可能多达3种,即维氏气单胞菌 (Aenwnoias veronii)、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ia)、点状产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由于致病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治疗时相当困难,要保证大鲵的健康生长,应以预防为主。

在大鲵疾病的研究中对大鲵肠炎病的研究极少,但是肠炎病的病原菌却比较明确,根据孙瀚昌、陈云祥和张红星等人的研究,大鲵肠炎病是由肠形点状气单胞菌引起的细菌性疾病。这就为大鲵肠炎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

据李敏、安苗、周小愿等人的研究可知,大鲵水霉病的发病机理目前已研究的较为清楚。水霉是淡水养殖中较为常见的真菌性病害,致病菌主要为卵菌纲水霉目水霉科的水霉属和绵霉属、丝囊菌属的一些种类。致病菌对寄主的感染,没有严格的选择性,养殖体从卵到成体的各个阶段都有受到感染的可能,以早春、晚冬出现较多,凡是受伤的也均可被感染,而未受伤的一律不受感染。

大鲵疾病治疗中的困难,除了致病因素的不明确,还存在许多疾病症状及其相似的现象,很难对症下药。因此,在大鲵养殖的过程中,定要树立“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思想,确保大鲵生存环境良好、饵料干净、日常管理科学,从根源上避免规模性、突发性疾病的出现,达到大鲵健康养殖的目的。

突破大鲵人工养殖繁育技术之后,大鲵病害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大鲵养殖的瓶颈。当前,大鲵病害研究进展缓慢,科学家们也尚未研制出具有针对性的疫苗,尽管有些疾病能够治愈,但都是实践中的经验之谈,缺乏可靠的理论支持,由此看来,大鲵疾病的防治还需要研究人员投入更多的心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大鲵单胞菌腹水
Hepatology|有针对性地降低门静脉肝压力梯度可改善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腹水控制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
辽中区患病草鱼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牙龈卟啉单胞菌口腔感染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研究进展
大鲵的智慧
免疫球蛋白IgY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诱导的牙周炎大鼠模型的影响
大鲵生态养殖技术要点研究
哪些疾病易与肝硬化腹水混淆
萌物
齐口裂腹鱼肠道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