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军,芦晓晶,王 程,姜艳霞,李 妍
(吉林医药学院基础医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及前沿学科,在进行专业学科知识体系建设的同时,如何将立德树人融入学科建设的各个环节,对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是专业课教师的全新课题,也是高校教师的重要使命。
医学生物化学是现代医学研究与发展的基础学科,由其衍生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更是现代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内容包括在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的化学组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节,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与调控规律。经过多年发展与建设,医学院校大多形成包括课堂教学、在线课程、翻转课堂、PBL教学等较成熟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寻找新的视角与切入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因此,我校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规划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挥原有教学体系的优点,应用多种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在讲、学、评等教学环节多点布局,以培养医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品质为目标,将思政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
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在原有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制订程思政方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确定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和教学方法,确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邀请学校思想政治学院教师介绍课程思政的意义与目的,交流课程思政的心得体会,提高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水平。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细化知识点,挖掘理论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并形成案例,做到既突出专业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又反映热点现实问题,不突兀刻意,不断完善思政案例,使其系统化、专业化,防止教师授课过程中引入思政案例的随意化、表面化和片面化。丰富在线阅读内容,将引起学生共鸣并与专业相关的热点新闻、事件,通过话题讨论等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做到思政内容“精准投放”。利用在线软件的快捷性设计调查问卷,对课程思政效果进行及时反馈。搭建课程思政切入内容科学严谨、生动翔实,学生学习、讨论参与度高,课中课后准确评价的整体框架。
医学生物化学是医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其学科发展的历史涵盖人类对自然生命现象的探索与认知,许多生命科学现象都可以运用生物化学原理进行解释与分析。在生物化学教学内容中寻找思政切入点并不困难,但需要教师对相关内容加以甄选和提炼,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从中挖掘与专业相关、学生感兴趣、不生硬突兀、具备一定代表性的事件或案例,再将这些知识、原理、科学研究过程或事件提升到思政高度,逐步将其转化为科学严谨、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如在学习绪论时,我们介绍国内科学家对生物化学学科发展的贡献,从古代劳动人民的酿酒、制酱,以猪肝治疗雀目,到今日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的快速研发与应用,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使其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下医疗保障体系的优越性。在学习蛋白质化学章节时,让学生点评“三聚氰胺事件”,讨论“敬业、诚信”才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当下,互联网已经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但网络信息来源多样,学生的知识储备和价值取向也有较大差别。同一事件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不同。网络具有很强的涟漪性和放大性,因此,专业课教师进行课程思政设计时,要避免容易产生歧义的内容与结论,充分利用互联网便捷、外延广等优点,引入科学性强、来源正规的资料文献,自制包含思政内容的多媒体资源,设计与专业相关的讨论话题等,加强引导,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的重点是学生的“学”,课程思政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品质,学生积极参与是提高课程思政效果的重要保证。尽管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但课堂教学仍然有其独特优势。教师可以通过面对面展示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还可以通过自主讲评、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参与讨论。比如,在学习基因工程章节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以基因技术的发展与人类社会为主题的讨论,各组以当今基因技术发展热点为题目,分别就基因发展与农业、基因技术与健康等课题展开讨论,学生参与度、成就感明显增强,思政效果明显。
在线课程是当前教学不可或缺的手段,也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平台。我们采取两种方式,搭建在线课程网络平台。一种是在每章节内容最后设置课程思政专栏,包括教师自建PPT、微课小视频等,介绍我国在相关领域取得的成绩,深受学生喜爱;另一种是在相关知识点中融入课程思政案例,在扩展阅读内容中增加有关思政的资料,引导学生自主查阅。针对在线案例讨论我们设计了相关问题,考查学生“敬业、诚信、友善”等品质。
教学效果评价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有其优势与特点,课程思政因内容特殊,对其教学效果的评价一直是值得探索的问题。我们整合两种评价方式的优势,将评价主体分为教师、学生、辅导员3部分。教师通过课堂表现、在线问题讨论情况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占60%);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活动进行互评(占20%),通过网络平台发放的调查问卷对教学进行形成性评价(占10%);辅导员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的变化并进行评价(占10%)。目前,课程思政评价结果占学生最终评价的10%,我们将不断调整课程思政整体架构,加强师生交流,完善评价体系,增加课程思政在最终评价中的比例。
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教师的政治觉悟、专业水平都会影响课程思政质量与评价结果。因此,一方面,要提高教师个人思想政治水平、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规范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教学案例以及评价方式,防止教师因个人喜好评论热点时事发表错误言论,误导学生。课程思政建设并不容易,如何设计既包含专业知识又包含思政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润物细无声的精品案例需要专业课教师与人文社科课程教师交流,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评价体系的完善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做好课程思政效果评价也是检验整体架构设计是否合理、进一步深入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