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泛区苹果褐斑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2021-12-05 07:25车升国唐继伟徐久凯
果树资源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褐斑病树势喷药

车升国,唐继伟,徐久凯

(1.山东省菏泽市林业技术服务中心,山东 菏泽 274000;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近年来受政府“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程的政策推动,菏泽市果树产业发展迅速,栽培面积和产量逐年提高。目前苹果是菏泽市栽培面积和产量最大的优势果树品种,面积超6 667 hm2,总产量19万t,总产值达10亿元,极大地促进了当地产业脱贫攻坚的步伐。该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再加之部分果园管理粗放,苹果病虫害发病率有逐年递增的趋势,部分果园损失惨重,果农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苹果褐斑病,又称绿缘褐斑病,是危害黄泛平原区果树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制约当地苹果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笔者通过果园调研、症状观察和资料查阅,对菏泽市褐斑病的症状特征、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当地果农科学防控苹果褐斑病提供科学的农艺指导。

1 症状诊断

苹果褐斑病,是造成苹果早期落叶病的一种主要真菌性病害,在我国各苹果产区普遍发生流行,已成为制约我国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四大病害之一。苹果褐斑病主要侵染叶片,造成苹果早期落叶,严重时也侵染果实。

叶片染病受害,发病前期产生紫褐色至深褐色小病斑,后期随病情发展逐渐演变成同心轮纹型、针芒型、混合大型病斑。同心轮纹型病斑,以前期小病斑为中心,逐渐扩展为近圆形病斑,直径多为6~12 mm,部分超20 mm。叶片病斑中心正面和背面均呈暗褐色,四周褪绿变黄,病斑周围保持绿色,呈浅绿色晕圈状,病斑内部着生分生孢子盘,形成同心轮纹状排列的黑色小粒点。针芒型病斑,病斑似针芒状向外延伸,呈放射形态,微隆起,无明显边缘,病斑不大,但数量多,形态多变,常遍布整个叶片。后期叶正面易褪绿发黄,而病斑周围及叶背呈绿褐色。混合大型斑,病斑大,近圆形或数个病斑连在一起呈不规则形,呈暗褐色,直径0.5~3 cm,病斑上散生小黑点,呈轮纹状排列或散生,后期中心呈灰白色,边缘有时仍为绿色,边缘有针芒索状物,兼有轮纹状病斑和针芒状病斑的症状。苹果褐斑病后期叶片极易变黄脱落,而病斑周围却仍保持绿色,这一症状可作为甄别褐斑病的重要参考。

病菌侵染果实,多发生在近成熟期。初期苹果表层产生小粒点,呈淡褐色,后期病斑扩展,病斑直径可达6~12 mm,色泽加深,呈黑褐色,中部凹陷,表面散生小黑点。病部果肉疏松干腐,呈褐色、海绵状,病斑表层常裂开,果实表层和浅层受害严重。

2 发病规律

苹果褐斑病病原菌为苹果盘二孢菌(Marssoninamali(P.Henn) Ito.),属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目。病斑表层产生分生孢子盘,呈小黑点状。20~25 ℃是病原菌发育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褐斑病造成苹果落叶的根本原因是病原菌分泌的毒素容易引起苹果叶片变黄,导致在苹果叶片的叶柄基部形成离层。

褐斑病多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形式潜伏于染病叶片中越冬。第2年春天环境适宜,空气潮湿时,潜伏病菌会形成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滴传播,直接从叶背或正面侵入叶片完成初侵染,生育期内可完成多次侵染。一般最初发病的是树冠内膛或下部叶片,后期病症慢慢向上或外围扩展。褐斑病病菌潜育期短,为6~12 d,并且随着气温升高、湿度增大,潜育期会进一步缩短,干旱年份潜伏期会延长,可达45 d。发病后,极易造成落叶,从发病至落叶约13~55 d。

苹果褐斑病的发生、流行轻重与降雨多少、品种特性、栽培技术、立地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但与降雨最为密切,降雨是褐斑病发生流行的主导因素。降雨情况关系整个生育期苹果褐斑病的发生流行,降雨早、雨水多则发病重,而降雨少则发病轻。5月-6月降雨情况至关重要,影响越冬病菌侵入叶片完成初侵染的潜在几率,若此时间少雨干旱,后期降雨频次多、降雨量大,苹果褐斑病发病情况也较轻、容易控制,因为后期褐斑病发生流行的轻重与初侵染情况密切相关。苹果褐斑病在黄泛平原区一般6月份为发病初期,7-9月份为发病高峰。降雨多、防控不及时,许多果园7月份中下旬开始早期落叶,8月中旬可落1/2,9月初叶片会落光。不同苹果品种对褐斑病的抗病性差异较大。元帅、国光、红金冠等品种最易染病。老树、弱树、弱枝;主干环剥愈合差;高密度、果园郁闭、通风差;管理粗放,病枝、病叶多,杂草丛生;肥料投入不足,树体贮藏营养差等因素造成树势衰弱,抗逆性下降,则发病早而重。

3 防治措施

“综合防治、以防为主” 是成功防治褐斑病的关键,科学的防控策略是严格执行农业预防、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控措施。以清除病叶为中心,立足早期药剂防治,加强田间管理、促进果园通风透光、增强树势为基础。

3.1 保持果园清洁,清除越冬菌源

秋季苹果落叶后至翌年初春发芽萌动前,彻底清理树上的枯枝枯叶、树下的杂草落叶,苹果发芽前适当翻耕,促进碎残叶片分解,以清除菌源;整形修剪时,剪除的病叶、病果以及密生的徒长枝等要带离果园销毁;苹果落叶后至第2年春季发芽前(一般在3月10日-20日),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土壤、主干、树枝全面喷施,不留死角,以彻底清除越冬病菌,减少初侵染机会。

3.2 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

改变过往以“多施肥、多投入、多结果”的传统观念,根据苹果的养分需求规律科学均衡施肥,增施有机肥,合理调整氮、磷、钾比例。从苹果萌芽到抽梢期,新梢生长快,需N量大,选用高N配方肥,保证N素营养的充分供应,满足叶片生长、新梢发育、开花坐果的N素养分需求;苹果二次膨大期至成熟上色期,应控N增K,选用高钾配方肥,能促进果实膨大、增加糖分、提高着色度、改善口感。菏泽市土壤多为碱性或弱碱性土壤,苹果缺Ca、Fe、Mn现象较为普遍,注意补充中微量元素,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自身的抗病性。

3.3 科学修剪、合理负载

改变传统高投入高产出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根据树龄、树势、土壤肥力条件、品种特性等条件,调整树体的负载量,保证树势健壮,避免出现大小年的现象。调整好生长和结果的关系,结果枝所占的比例不易过高,25%左右为宜。科学修剪,及时夏剪,优化树冠结构、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园内湿度,创造良好的微生态环境,以保证果树生长健壮。粗壮、大枝过多时,不易一年全部疏除,可每年修剪2~3个,以免影响产量,造成树势衰弱,病虫害侵染。

3.4 化学防治

化学药剂是防控褐斑病发生流行最为有效的措施。化学防治的关键是把握好喷药时间。第1次喷药一般在5月底至6月上旬,2周左右喷1次,喷4~5次。根据降雨量与时间灵活掌握,调整具体喷药时间及次数,多雨多喷、少雨少喷,多雨年份或地区可增喷1~2次。发病严重的地区或果园,喷药要在往年发病前的10 d开始喷药。喷药时,要时刻收听天气预报,依据降雨情况调整喷药计划,降雨前喷吸附强、耐冲刷、持效期长的保护性杀菌剂有,重点喷中下部叶片和树冠内膛叶片。如果雨前未喷药,尽量应在雨后24 h内喷施杀菌性药剂。常用效果较好的保护性杀菌剂有:克菌丹、代森锰锌、硫酸铜钙、1∶(2~3)∶(200~250)倍波尔多液等;治疗性杀菌剂有:戊唑·多菌灵、甲硫·戊唑醇、甲基硫菌灵、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多菌灵、已唑醇、铜钙·多菌灵等。第1次用药时建议选用内吸治疗性药剂,以后可将保护性药剂和治疗性药剂交替使用,不仅有利于褐斑病的防控,也减轻病菌抗药性。同时要注意,硫酸铜钙、波尔多液、铜钙·多菌灵等属于铜素杀菌剂,防治褐斑病效果较好,可在苹果套袋后喷施,不宜在未全套袋苹果上使用,容易造成药剂残留,影响外观品质,而且阴雨天容易引起果实药害。

猜你喜欢
褐斑病树势喷药
苹果园褐斑病防治正当时
果树喷药巧时期
2020年苹果褐斑病严重发病的原因与防控建议
一种可上下移动的多喷头智慧喷药机设计*
分析苹果褐斑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及其防治措施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在石榴上的应用效果
乡村无人机喷药
浮梁县不同地形杨梅园树势与产量情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