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雷,滕华容
(安微省阜阳市林业科学技术推广站,安徽 阜阳 236000)
绿盲蝽(ApolyguslucorumMeyer-Dür),属半翅目,盲蝽科。别名花叶虫、小臭虫等,是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为害果树、农作物盲蝽蟓种群中的优势种。绿盲蝽为刺吸式口器害虫,食性杂,寄主范围较广,能为害多种果树、农作物、牧草、杂草等28个科100多种植物[1],尤其是对枣树、石榴、葡萄、梨、棉花、豆类、药用植物及花卉等为害较重。
在枣树生产中绿盲蝽是近年来发生面积较大、为害较重的早期主要害虫,防治不当极易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导致绝收。现将绿盲蝽为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1.1 成虫
成虫体长4.5~5 mm,宽2.0~2.2 mm,体绿色或黄绿色,密被短毛。头部三角形,黄绿色,复眼黑色突出,无单眼,触角4节丝状,较短,约为体长2/3,第2节长等于3、4节之和,向端部颜色渐深,1节黄绿色,4节黑褐色。前胸背板深绿色,布许多小黑点,前缘宽。小盾片三角形微突,黄绿色,中央具1浅纵纹。前翅膜片半透明暗灰色,余绿色。足黄绿色,后足腿节末端具褐色环斑,雌虫后足腿节较雄虫短,不超腹部末端,跗节3节,末端黑色。
1.1.2 卵
卵长l mm,黄绿色,长口袋形,略弯曲,两端尖突,卵盖奶黄色,边缘无附属物。卵期一般6~9 d。
1.1.3 若虫
若虫5龄,外形与成虫相似。初孵时绿色,复眼桃红色。2龄,体黄褐色,3龄出现翅芽,4龄翅超过第1腹节,2、3、4龄触角端和足端黑褐色,5龄后全体鲜绿色,密被黑细毛;触角淡黄色,端部色渐深。眼灰色。
华北地区该虫一年发生5代,以卵越冬。越冬卵主要产在枣树多年生枣股芽鳞内和枣头残留橛上[2],少数在枣园内、外地面杂草上、杂物下、树皮缝、枝条锯口等处越冬。 翌年 4 月上旬, 平均旬气温达 11 ℃左右,空气湿度高于60%时, 越冬卵开始孵化。孵化幼虫1~2 min内即可快速爬行,常隐藏于枣股幼芽中,为害新萌发枣树幼叶、嫩芽、树下作物及杂草等。4月末,若虫开始羽化,5月上旬为羽化盛期。成虫喜阴湿环境,有趋光性,早晨和傍晚活跃,飞翔能力较强,成虫寿命长,产卵期30~40 d。其他各代成虫发生期分别为 6 月上旬、 7 月中旬、 8 月中旬和9月中下旬 。该虫白天潜伏在树下各种杂草或农作物上, 多在下午4时以后上树取食为害。成虫具转主迁移特性, 第1、2代成虫为害枣树,并向周围作物及杂草转移,经3、4代繁育后,9月中下旬,第5代成虫又返回枣园产卵越冬。成虫有明显的趋嫩性和趋花性[3]。
绿盲蝽大发生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 春季旬气温平均11 ℃以上、相对湿度 70%以上时, 卵即大量孵化 。气温在 20~30 ℃时, 相对湿度达 80%~90%时, 最适于其发生为害。在高温低湿条件下, 发生很轻。
在品种混合栽植的枣园中,‘玉铃铛’枣受害程度轻于冬枣。在同一植株上,上部、外围健壮枝条受害较重。绿盲蝽为害程度,常与枣树园区管理相关,管理精细、杂草杂木稀少的果园发生较轻。
绿盲蝽为害以若虫、成虫为害枣树嫩芽、嫩叶、花蕾、幼果。春季枣芽萌动,越冬卵孵化,若虫即开始为害。嫩芽生长点被绿盲蝽象为害后,不能正常抽枝展叶,嫩芽枯干或呈现光杆状;嫩叶为害后,先呈现失绿斑点,随着叶片的长大,叶片变成不规则的孔洞,甚至引起枣吊变形脱落;花蕾受害后,停止发育枯死脱落,为害严重时,造成枣树绝产。幼果遭到绿盲蝽象为害后,受害部位逐渐出现色斑,枣果萎缩,引起幼果大量畸形或脱落,严重影响枣果产量和品质。
冬季清除园区杂草杂木和枯枝落叶,剪除剪口部位残枝和蚱蝉产卵枝,刮除树皮,集中烧毁或深埋。5-6月及时清除树下杂草、根蘖苗,合理间作农作物种类。成虫发生期,田间悬挂黄板,诱杀成虫。设施栽培的,可利用防虫网隔离防治。
根据田间调查和当地虫情的历史资料,结合当年气温降雨状况及气象预报等,综合分析,预测绿盲蝽的发生趋势,制定合理防治方案。
充分保护和利用绿育蝽天敌,如瓢虫、寄生螨、草蛉、小花蝽及寄生蜂等,减少用药次数,推广使用环保高效生物杀虫剂。
把握越冬卵孵化及幼虫为害关键期,及时喷施噻虫·吡蚜酮0.000 3+1 000倍水胺·三唑磷,兼治枣瘿蚊;后期结合防治枣粘虫、枣尺蠖等害虫,喷施 40 %氧化乐果或 40 %水胺硫磷 1 000 倍液、溴氰菊酯 2 000 ~3 000 倍液、毒死蜱1 500倍液。也可在枣树种植区种植玉米、向日葵、苜蓿、蚕豆等作物,引诱害虫取食,4-6月,集中施药杀灭。
统一部署,联防联治,是防治枣绿盲蝽传播扩散的有效措施,在多地枣产区得到推广应用。尤其是大面积无人机飞防,速度快、成本低、效果好,为绿盲蝽的防治提供了便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