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超志,林 勤,卢碧燕,刘文龙
(1.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东莞 523000;2.广东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东莞 523000)
天然药物学是本校高职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天然药物学的基本概念、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和天然药物的鉴定及功效等。教学中需要密切联系实践,加强和深化学生对原植物和药材的识别能力。该课程专业术语较多,且全方位渗透了中国传统医药文化,中西药结合,知识点繁多,学生普遍反映难以理解。且该课程多采用传统教学法,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很多教学工作者就该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创新,刘春生[1]认为,天然药物学教学改革的趋势是减少课堂教学学时,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学时;周素琴[2]尝试在植物学课程中应用“五位一体”教学法,教学中注重多媒体课件图片展示、药用原植物认知实践和典型药用植物临床运用;李正辉等[3]倡导积极优化实验内容,强化实物教学,通过改革考核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同时增加了诸如PBL教学法、比较归纳法、开放教育模式、直观教学法和整体联系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模式来增强教学效果[4-9]。上述做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相关课程改革与创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探讨、解决。因此,根据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国家最新发布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本课程的特点,结合“虚实结合”理念,指导构建并实施相应教学模式,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虚实结合”教学理念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学生为本,结合教学内容,对传统常规教学体系进行梳理、更新与整合,发挥“虚实”教学各自的优势。天然药物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除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天然药物知识之外,还应该在中医药理论思想指导下结合实际情况,以本校天然药物学实验室、中药房和药用植物园为主要实训基地,药材市场为辅助实践基地,强化实践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虚实结合”就是不断取长补短的动态过程,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以天然药物学教学为例,本校已经配套建立了天然药物学实训室、模拟中药房、药用植物园、模拟药品生产车间等实践性平台,强化了学生的药用植物识别技巧和天然药物鉴别技能,加深了对天然药物学内容的感性认识和理性了解。
天然药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建立虚拟实践教学平台,以渗透式和交互性仿真场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广度”和“深度”方面的保障。开发虚拟实训教学软件,指导学生进行各种药用植物和中药材的3D交互操作,多角度深入学习抽象或难以直接观察的植物形态、药材性状、显微结构等。建立课程微信公众号、头条公众号、微博以及抖音等,发布植物园药用植物生长情况和市面上销售药材的真伪鉴别要点等,还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心得交流、优秀作业展示、植物标本比赛和药膳比赛等情况以推文方式呈现。同时通过学习通和腾讯会议结合起来进行线上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依靠“互联网+智慧云”技术,教师从课前就开始对学生的课程知识理解、学习轨迹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学情。课前:学生更看重该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55%的学生通过课程名字就认为天然药物学是非常重要的核心课,会认真学习;25%的学生课前对书本有所了解,有兴趣去学习;20%的学生认为该课程能通过考核即可;68%的学生会注重课堂笔记和课后复习;24%的学生会不定时地结合预习、笔记和复习来学习,8%的学生没有上述学习行为的意愿。学习该课程,66%的学生认为主要靠机械记忆,34%的学生认为要多维度学习。课中:直播课签到率96%,观看直播视频时长合格率98%,互动频率72%。课后:经过学习后,100%的学生对课程有兴趣,73%的学生认为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会用到该课程知识,并会继续学习下去,17%的学生对自己完成了课程任务表示满意,10%的学生认为学习相关知识后提升了家庭膳食的品质。
教学考核中“虚”的内容包括课堂活跃度、自主作业满意度、线上学习轨迹、教学评价。教学考核中“实”的内容包括药用植物辨认、中药鉴定、期末考试、实验操作。“虚实结合”教学是一个新理念,没有前人经验可借鉴,因此天然药物学教师之间要经常沟通交流,分享经验教训[10-11],认真钻研“互联网+智慧云”技术,突破时空限制,做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创新性地糅合包括理论教学(虚)、虚拟实训软件教学(虚)、网络公众平台学习(虚)、实验教学(半虚半实)、药用植物园教学(半实半虚)、模拟药房教学(半实半虚)、野外采药(实)和药材市场见习采购(实)等。
天然药物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要适时地在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结合“一带一路”背景,在课中穿插讲述中医药对外交流的历史与现状,在天然药物学教科书中守正创新,在“虚实结合”理念下挖掘和整合本门课程中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潜在交汇点,努力实现中药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