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急性胸痛救治及质控平台在手术室质控管理中的应用

2021-12-04 10:31厉木峣刘家亮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22期
关键词:手术台胸痛云端

史 磊,厉木峣,刘家亮

(天津市西青医院 天津市300380)

手术室周转效率直接关系外科诊疗的工作效率,影响医院的直接经济效应,是外科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1]。手术室安全管理是医疗质量及手术安全的先决条件[2]。手术室质量提升需要在保障手术室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提升手术室周转效率。既往手术安全管理及质量效率主要由科室督导员负责,主要以手工记录及数据分析完成,受人为抽查的数据片面性影响,无法展开线性督导,客观性差[3]。急性胸痛由于病情进展快,可救治时间短,通常需要进行急诊手术治疗[4]。手术室作为急性胸痛抢救的必要环节,可作为手术室质控管理效果的代表性样本。本院于2019年开始构建云计算技术,成立上下联动的急性胸痛救治及质控平台,明确该平台对手术室质控管理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院于2019年1月开始构建云端急性胸痛救治及质控平台。将2018年1月~9月收治的762例急性胸痛行手术治疗患者作为常规组,男406例、女356例,年龄27~92(62.35±4.86)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2~35(20.15±3.65)min;心绞痛415例,心肌梗死240例,心肌炎85例,肺栓塞及其他22例。将2019年1月~9月收治的958例急性胸痛行手术治疗患者作为质控组,男507例、女451例,年龄27~92(63.14±4.79)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2~35(20.33±3.71)min;心绞痛528例,心肌梗死300例,心肌炎105例 ,肺栓塞及其他25例。纳入标准:①胸痛持续时间<1 h;②经门诊急诊收治或“120”转运入院;③需行外科手术治疗。排除标准:①病史不清、关键时间阶段记录不全;②未经抢救而死亡;③拒绝参与本研究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院共设导管室3间,心胸外科手术室3间;具备急诊外科、心胸外科手术能力的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生10名。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手术室管理。参照手术室相关的《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5]《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6]等权威文献,设置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对手术室室内安全、物品清点、环境、仪器等进行管理,应用计算机网络传输日常质检表单、绩效管理信息等,依据本院绩效管理奖惩制度,于每月15日及月底将各检测项目汇总两次,采集各指标合格情况,每月底对日常质检表单、绩效管理相关信息加以分析,每季度进行汇总,明确手术室质控环节差错及需要整改环节。由心胸外科科室督导员负责日常质检表单及绩效管理相关信息传输工作。计算各季度的平均规范率,确定下一季度的工作重点。

1.2.2 观察组 以云端急性胸痛救治及质控平台为依托进行手术室管理,分为云端急性胸痛救治平台、手术室护理质控平台。

1.2.2.1 搭建云端急性胸痛救治平台 ①救治平台开发。本院开发手术安全与效率联合管理软件,铺设手术室内4G网络,经系统调试后开始运行,该软件系统具备稳定运行及收集目标数据特性。该系统将消毒供应中心、医院信息结算系统的信息加以共享,且支持手术室护理文书书写、医嘱下达、录入、查阅等功能。抽调2名手术室护士进行患者资料数据库录入工作,录入资料包括基础资料及围术期手术相关资料。②救治流程启动。胸痛患者入院时打印急诊特殊标志条码腕带,依据3 min快速危险分层对患者轻重缓急进行分类,5 min内完成分诊流程,腕带信息中录入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通过系统推送患者信息至急诊科、导管室、CCU、手术室相关科室,启动云端急性胸痛救治流程。③优化救治流程。启动流程后,接诊医生第一时间通过系统下达是否启动导管室,如需启动导管室,系统自动推送导管室护士及值班医生接诊,一键式启动导管室准确流程。转运途中继续监测患者心电图变化,确保安全到达导管室进行介入治疗。出导管室或需要直接进行急诊手术治疗患者,护理人员依据患者腕带记载信息,再次核对基本信息准确性,当系统录入后15 min内仍未执行医嘱,系统会自动进行干预。手术室护士接收患者后,扫描腕带时间可作为患者入室时间,术闭打印核查表单随麻醉记录共同存入病历,手术完成电击一键录入完毕系统,半小时后可接续治疗下例患者。④优化会诊流程。急诊分诊护士以云端系统为载体,收到患者主治医生下达会诊信息后,对于病情复杂患者,主刀医生可通过手术室专用手机端口以视频图像、图片等形式,与非主刀的上级医生进行远程会诊,为个体化治疗提供帮助。同时,高级别护理人员可指导现场护士配合急救。急诊分诊护士通过胸痛中心云端护理管理网接收专科医生回复信息后,可以看到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给出的会诊意见,并遵医嘱实施护理操作。急诊科联合心内科护士长根据患者病情通过远程会诊指导并制定、上传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同时指导抢救室护士配合急救。

1.2.2.2 构建手术室护理质控平台 ①手术安全管理。依据急性胸痛入院救治流程及心胸外科手术时间轴,制定“手术安全核查”的时间点,即启动导管室前、术前交接、麻醉开始前、手术切皮前、支架(球囊)置入前、术闭离室前。系统自动生成手术安全核查单,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进行核查,由麻醉医生、手术医生、手术护士分别依据不同手术时间点的手术安全核查单进行核查并签名。手术室护士通过质控系统扫描手术相关器械包、手术包、一次性敷料包上的二维码,与手术患者腕带相绑定,并可通过系统增加临时器械,避免术中遗漏物品。②建立安全督查机制。通过手术室护理质控平台实时记录患者信息变化,术中手术医生提出医嘱后,护士再次通过腕带确认患者信息扫描,将患者信息与临时医嘱相匹配,系统自动记录操作者代码、用药明细、药品来源、给药时间、执行时间,自动生成统计表。心胸外科或医院督导员可依据实时记录情况,参照原有奖惩机制,实时监督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落实情况,有效规避手术安全核查差错,系统可通过月、季度、年为单位的个人、科室、团队质控效率情况评估,以红牌警告、黄牌提示、光荣榜的形式及经济手段促进手术安全及效率有效提升。

1.3 观察指标 采集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手术台次,以本院急诊科、心胸外科参与主刀医生为主线,测算每位医生每日手术台次均值(每日手术台次)、每台平均手术时间,并计算手术室工作时间。计算公式:手术室工作时间=(日手术台次×手术时间)/24 h。通过病例采集每台手术患者的首份入院心电图时间(接诊至心电图打印完成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入院至转入普通病房时间)、血管再通时间(入院至血管再通时间)。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疾病复发率。

2 结果

2.1 两组复发率比较 常规组762例患者,其中复发58例,复发率为7.61%;质控组958例患者,其中复发21例,复发率为2.19%。质控组复发率低于常规组(χ2=28.446,P<0.001)。2.2 两组首份入院心电图时间、急诊停留时间、血管再通时间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首份入院心电图时间、急诊停留时间、血管再通时间比较

2.3 两组每日手术台次、手术室工作时间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每日手术台次、手术室工作时间比较

3 讨论

急性胸痛作为急诊常见病,起病急骤,其临床救治涉及导管室、手术室、急诊抢救室等多个科室,需要统一管理,资源共享[7-8]。本院为保障急性胸痛患者救治及时性,安排3间心胸外科、急诊科专用手术室,避免其他科室占用风险。现阶段,我国为缩短急性胸痛的救治时间,多数医院会增设绿色通道,绿色通道内涉及急救病例、抢救记录、时间管理、传输设备、诊断及多个救治流程[9]。如何规避医院内部各科室间布局矛盾,为缩短胸痛患者确诊时间、缺血再灌注时间[10],降低再入院率,提升护理质控效果是手术室、急诊室、导管室等相关科室的努力方向。

云端急性胸痛救治及质控平台,通过患者入院时打印的急诊特殊标志条码腕带,建立云端档案信息,以云端网络优势,实现实时管理,动态监测[11]。实时管理功能保障“患者信息先于患者本人”,兼具自动采集、心电图拍照,传输院前、术前、入导管室前等多时间点信息及复核功能,为患者合理转运、调配相应手术室、保障手术室安全提供帮助。本研究结果证实,实施云端急性胸痛救治及质控平台后接诊并实施胸痛相关手术台次较实施前增加159台次,每日手术台次及手术室工作时间均较实施前有所提升。这一结果与肖爽等[12]研究结果相似。表明云端急性胸痛救治及质控平台的手术室周转率有所改善。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首份入院心电图时间、急诊停留时间、血管再通时间及每日手术台次、手术室工作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云端急性胸痛救治及质控平台应用于手术室质控管理可缩短救治时间,复发率降低,更安全,考虑与患者入院时手术流程改进有关,患者的云端系统具有实时监测生命体征、异常指标提醒、远程会诊、及时更新手术室情况、随时调阅患者病例资料,全面保障胸痛患者救治的及时性、有效性。

综上所述,云端急性胸痛救治及质控平台应用于手术室质控管理,可提高手术台次周转效率,缩短患者入院救治时间,降低急性胸痛患者的复发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手术台胸痛云端
四海心连·云端汇聚
胸痛中心成立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率的影响
麻药
切胃减肥真相
生意
在云端永生
云端之城
有些胸痛会猝死
六安市人民医院组建胸痛急救网络
胸痛未必都是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