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现平,沈 哲,周丹丹
(新沂市人民医院 江苏新沂221400)
早产儿解剖、生理特点较特殊,临床护理和治疗难度较大,随着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越来越高。早产儿在临床上定义为胎周不足37周出生的婴儿,由于早产患儿各项器官尚未发育成熟,胃肠功能低下,易引发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粪便贮积引发便秘、腹胀,诱发病理性黄疸、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甚至出现暂时性肠梗阻,表现为不安、拒奶、呕吐[1]。为解决早产儿粪贮积、排便困难,提高早产儿进食量,满足早产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十分必要。穴位按摩联合肛周刺激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方法之一,但目前促进早产儿胎便排除的穴位按摩手法过多,且操作繁琐、效果不一[2]。本研究采用点揉长强穴联合肛周刺激的方法,评估其在早产儿胎便排出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2月1日~2020年12月31日96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实用新生儿护理学》[3]早产儿诊断标准;②生命体征平稳,早产儿母亲否认有内分泌疾病,胎龄28~37周;③早产儿体重在1100~2900 g;④Apgar[4]评分≥7分;⑤住院时间≥10 d;⑥早产儿有较好的吸吮能力,能经口喂养。排除标准:①存在消化道出血、畸形、羊水咽下、吸入性肺炎;②体重低于1000 g;③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呼吸困难;④处于休克或恶病质状态;⑤合并慢性感染、中毒;⑥存在先天性疾病;⑦需要抢救。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实验组男25例、女23例,胎龄28~36(33.24±2.15)周;出生时间3~10(5.38±1.27)h;出生体重1100~2876(1867.58±327.45)g;Apgar评分8~10(9.37±0.38)分;分娩方式:顺产30例,剖宫产18例。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胎龄29~37(34.11±2.09)周;出生时间4~10(5.57±1.31)h;出生体重1150~2810(1841.37±335.45)g;Apgar评分7~10(9.12±0.41)分;分娩方式:顺产28例,剖宫产20例。所有早产儿分娩时均未发生产伤、感染、先天畸形、颅内出血等。两组出生天数、体重、分娩方式、胎龄、Apgar评分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学原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干预。①严格控制早产儿暖箱内温度在30 ℃左右,在晨间护理时,需将温度提高1~2 ℃,暖箱温度适当调整,保证早产儿体温正常波动36~37 ℃。早产儿在暖箱时尽量减少打开暖箱次数,避免过度体温波动。②早产儿体位摆放时为侧卧位,定期为其清理口腔、鼻腔分泌物,避免堵塞早产儿呼吸道,发生呼吸困难。③早产儿因消化功能低下,在其吸吮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母乳喂养,若早产儿吸吮能力较弱,可采用滴管喂养,喂养时将体位更换为右侧卧位。④定期为早产儿翻身,加速血液循环,每日进行2次口腔、脐部、会阴等部位护理,预防感染,暖箱定期更换消毒。每日给予早产儿心电、血氧饱和度、体重监测及静脉营养支持等治疗。
1.2.2 实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点揉长强穴联合肛周刺激。①在喂养早产儿1 h后,操作者于早产儿安静状态下,清洗双手后将其放置俯卧位,头偏向一侧,躯体呈蛙状,打开纸尿布,暴露臀部后清洁肛周皮肤。②操作者食指和中指指腹置于早产儿尾骨端与肛门之间的长强穴上,用力按压并揉动,力度由轻到重,以早产儿可耐受、不哭闹为宜,每次按压4 min,双手交替进行,以手指有酸胀感为宜。③长强穴按压完毕后,再揉摩肛门,由会阴部方向逆时针环形按摩肛门口,力度以引起肛门收缩为宜,每次4 min。④以上操作依次进行,动作连贯,操作时观察早产儿反应,每天3次,连续7 d。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排便情况:包括首次排便时间、每日大便次数、胎便排尽时间。②比较两组喂养情况:包括每日喂奶量、有无发生喂养不耐受情况,参考《儿科学》[5],符合其中任何一项即为喂养不耐受:连续3 d以上奶量不增加或减少;连续3 d以上频繁呕吐;喂奶前胃内残余量大于前一次喂养量的1/3。③比较两组日体重增长、日奶量增长情况:包括干预1周的早产儿每日体重增长及每日喂奶量增长情况。④比较两组胆红素水平:分别于早产儿出生后2、4、6、8 d检测并比较两组胆红素水平。⑤比较两组病理性黄疸发生情况。
2.1 两组排便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排便情况比较
2.2 两组喂养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喂养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日体重增长、日奶量增长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日体重增长、日奶量增长情况比较
2.4 两组胆红素水平情况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胆红素水平情况比较
2.5 两组病理性黄疸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病理性黄疸发生情况比较[例(%)]
与正常婴儿相比,早产儿肠道更娇弱、肠壁耐受性更差、更易损伤,易发生营养不良,且早产儿胎龄小、体重轻,胃肠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易出现胃潴留、频繁呕吐等情况,严重威胁早产儿生长发育及生命健康[6-7]。随着新生儿护理治疗水平的发展,提高早产儿存活率、生活质量,减少后遗症等问题备受临床重视,尤其是提高早产儿的进食及排便能力,促进早产儿胃肠功能的成熟,成为了医护人员研究的重点[8]。由于早产儿生长发育较快,所需能量和营养较高,适应外界能力较差,消化系统的不成熟,导致胎粪延迟排出,发生腹胀、喂奶呕吐、高胆红素血症、黄疸等情况[9]。中医按摩可促进肠道消化蠕动,当触摸按摩时,治疗信息会通过体表传至大脑,由大脑发出信息兴奋迷走神经,使胃肠活动增强。中医按摩穴位手法多样,点揉长强穴就是其中很有效的一种,其在按压时刺激肛门周围神经,以促进早产儿排便[10]。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首次排便时间、胎便排尽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且每日大便次数多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日均体重增长情况、日均奶量增长情况均高于对照组(P<0.01)。考虑原因为:早产儿因自身消化系统不完善、胎粪延迟,易发生喂养不耐受等情况,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发生体重不增[11]。因此,需密切关注早产儿排便的情况。长强穴位于尾骨端与肛门间,按摩有调节胃肠功能作用,按压长强穴不仅能刺激直肠和肛门周围的血液循环,还能促进局部组织功能恢复,当早产儿蓄积胎粪时,揉长强穴联合肛周增加胃肠蠕动、刺激直肠肌收缩和肛门反射,促进胎粪排出的同时诱导胃肠道功能逐渐成熟,促进吸收,减少了腹胀、呕吐等喂养不耐受症状,提高早产儿食欲,增加了奶量的摄入,帮助早产儿尽快生长肠道正常菌群,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12]。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胆红素情况优于对照组,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分析原因为:早产儿体内胆红素水平过高和黄疸有密切关系,血中胆红素水平过高和肠肝循环负荷过重、排泄胆红素能力缺陷有关,早产儿因胃肠功能低下出现胎便延迟[13]。胎便的延迟会加重胆红素肝肠循环负荷,增加胆红素重吸收,造成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通过揉长强穴联合肛周增加胃肠蠕动、刺激直肠肌收缩和肛门反射,促进胎粪排除,有利于降低胃肠道中胆红素、粪胆原吸收,减少肝肠循环,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14]。
综上所述,在早产儿排便护理中应用点揉长强穴联合肛周刺激,能有效促进早产儿胎便排出,缩短胎粪排尽时间,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增加早产儿奶量摄入,促进体重增长,降低胆红素值及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