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表达的小学语文阅读优化教学策略

2021-12-04 13:07:20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第一中心小学张秀眉
亚太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强则指向语言表达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第一中心小学 张秀眉

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人,语文阅读课堂恰是学生语言表达、升华文学素养的重要阵地。以表达为指向目标的阅读教学,可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阅读理解、文字解读以及语言表达等诸多方面的能力,这已成为小学语文界的共识。身为小学语文教学者,须依据文本写作特色,领悟故事情节和语境,放开学生自由地、开放地表达,以指向表达的阅读为学生灵感发挥、自主写作开创有利的前提条件,从思想上减轻写作的心理束缚。这是所有语文教师需要长期坚持的一项工作。

一、小学生语文阅读现状

(一)文本解读与信息提取能力欠缺

由于小学生认知发育较为稚嫩,在文章阅读方面,文本解读、信息提取能力显得过于欠缺。以他们当前的认知、理解程度不足的情况,阅读只是停留在文字表层意义上的理解。阅读教学中缺少对文本深层含义的分析,过于注重答题的准确率,不关心学生答案的思维始源,大部分教师阅读教学的初衷皆为考试分数,没能从根本上认清阅读教学真谛,未提升学生语文阅读兴趣。一门心思地追求高分数这种思路实属不可取,这样只会导致学生偏离正确阅读轨道越来越远。

(二)语境理解和分析推理方面薄弱

部分学生阅读时缺乏对文字语意的充分理解与分析,捋不顺有效阅读的步骤,尤其抓不住文章的重点和主旨。缺乏阅读技巧和独特思维的阅读是一种无效的阅读,他们的阅读行为只是在教师的牵引下蜂拥而至,没有一点个人的思想,在独立阅读和做题时也不知道如何去分析和理解,遇到阅读理解题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据调查,有位学生阅读理解题是他的薄弱环节,他说刚开始阅读文本的时候能理解文字的语意,随着阅读的继续深入,就会忘记很多文字的字意。分析其原因,他缺乏对通篇文章语境和主旨的领悟,做题往往事倍功半。

(三)尚未形成长期阅读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对冗长繁杂文本往往有畏惧心理,更不会投入更大的专注度进行深入阅读,心智的稚嫩、注意力分散使他们很难在阅读中保持长期的热情,没有兴趣与热情的阅读往往难有理想效果。归根到底,他们没有形成长期阅读的好习惯。教师应不断调整学习策略,极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确保他们阅读注意力的长期保持,自主去感受文本语言的奇妙与美好,让他们从心里深深地爱上阅读。这样在日后的阅读中也能游刃有余,实现高效的阅读。

二、指向表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一)依据学生的学段特征,营造轻松的表达情境

指向表达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我们应掌握这一学段学生的特征,设定层次化的语言表达目标,让他们在每个学段都可将自己的认知能力在允许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在阅读中尝试表达、自由表达,逐渐消除表达的胆怯心理。同时,教师以表达目标为导向,循序渐进,营造轻松自由的表达环境。

例如,《慈母情深》一课讲述了“我”的母亲在家境极端贫困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给“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体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画出细节描写的重点语句:“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他们在这几句有所指向的语言表达练习与品读过程中,感受文中母亲的鲜明形象,逐渐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对于这个学段的学生来说,指向表达的写作先不要着急安排,毕竟他们还未掌握写作的技巧和要点,我们可用重点语段来概括全文主旨思想,多让学生自我领悟和深切体验,在对文本主旨的加深理解中产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感受语言的巨大魅力。

(二)以文本题目为中心,针对性反复练习表达

题目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整篇文本表达都是围绕题目展开的。题目看起来只是短短的几个字,却是整篇文章的眼睛,是高度的总结和凝练。透过简明的题目,能获悉体裁、故事梗概、写作思路……可以说,标题的阅读表达能反映一个人对其是否产生兴趣,精彩个性的题目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阅读教学中,以题目为中心切入,围绕主题展开文本的阅读解析,进行反复的说写训练,有利于逐渐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例如,在学习《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时,可让学生分析这个题目的特点,模仿这个题目的组成结构。两个相反的形容词——慢性子、急性子,两个对立的关系——裁缝、顾客,组成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个题目,可以说一看到题目就能想象到故事情节妙趣横生、令人深省,学生对这个题目充满兴趣。教师鼓励学生仿照这个题目自拟题目,积极踊跃发言。随后,各种题目应运而生:懒惰的爸爸和勤快的妈妈、正义的警察和狡猾的小偷、凶恶的老狼和温顺的小羊……诸如此类的题目真是丰富,也足以证明学生对这个题目的特征拿捏得非常准确。如此,他们在阅读时也能有所方向,轻松抓住文章的重点句段。之后应鼓励学生围绕自己拟定的题目来练笔写作活动,有了这样的素材积累,练笔自然顺畅自如,深刻掌握了人物描写技巧的作文才能写得到位。

(三)找准精彩句段切入,不断积累写作素材

小学语文教材里的课文皆是围绕主题进行文字组织的,可以说每篇课文都是学习读写的好范例。这些文章整篇结构明朗,都有经典的句段描写,有好词佳句的语言表达,以文本中精彩句段为范本进行指向表达的练习,能为学生写作建构起越来越大的知识库,使语言表达变得轻松随意。

例如,在学习《少年中国说》一文时,梁启超连用几个排比句,对中国少年的描述非常经典:“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品读这几个句段,分析结构、内容、语体方面的特征。看完作者对少年的这种深刻表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你们能仿照作者的写作特点进行表达吗?大家都陷入思考和轻声的讨论中,他们不约而同地说还可以写科技、教育、工业……依照作者的写作结构、风格并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基础,学生可以口述,可以书写,无论采用哪种形式来表达都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输出能力,进行自由的文学创作。学生的文学潜能真的超出想象,确实获得了较大的实效。其中有这样的表达:“科技强则工业强,科技强则经济强,科技强则人民强,科技强则信心强,科技强则国家强。”“黄土高原,是我挺起的胸膛;黄河流水,是我沸腾的血液;黄帝陵丘,是我远古的怀想;黄海大潮,是我激荡的心声;黄山劲松,是我不屈的脊梁;黄埔大桥,是我展开的臂膀……”

(四)领悟文本意境,与作者形成思想共鸣

诗歌、散文是文学领域两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诗歌中饱含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小学教材里精选了几首诗歌,篇数不多,却为学生语言表达、练笔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有利于让他们的文学素养得到增强。

例如,学习《秋晚的江上》这篇诗歌时,阅读文本中的描写:“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材料里“倦”“驮”这两个字用得绝妙,归鸟和斜阳这两个事物有很大的空间偏差,却用于暗示在斜阳下归巢的鸟儿寻觅回家的一条美好的风景线中,作者偏重于情与景在大自然中契合的深刻描写,也深刻体现了作者细腻入微的情感输出。教师为学生景象还原与想象开创前提条件,启发学生想象和讨论:归巢的鸟儿回家时是什么样的景象?这和作者的心情有关系吗?作者的想法是什么?这样的写法暗示了一种什么寓意?可以说,景是情的表达和写照,鸟儿倦了也代表人累了,能分析出作者当时在入世济世的政教中脱离出来,放开身心去感悟大自然中的美致纯情。这宁静优美的景色,浸透着诗人的瞬间感受,流露出诗人无比欣悦的心情,恰是可人之境。学生在叙说中转到写作,丰富了课堂表达内容,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语言表达的黄金时期,抓好此阶段的阅读学习意义重大。此阶段学生学习压力轻,思想负担较少,教师采用合理得当的阅读教学技巧能最大限度激起他们阅读表达的热情,使学生一接触文本和语言艺术便投入其中,乐享阅读表达,潜移默化中推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逐渐养成长期自主积极阅读的好习惯,为自身阅读素养与文学水平提升垫实根基。指向表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注重“表达”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会在阅读中表达,体验表达带来的更多乐趣。我们须不断创新指向表达阅读,抓准阅读表达的要点,挖掘表达的盲点,使学生在表达中自得其乐。

猜你喜欢
强则指向语言表达
力量强则寿命长
科学备考新指向——不等式选讲篇
少年强则国强
北方音乐(2020年23期)2020-12-24 01:07:34
袁家村、白村经验启迪农村“破壳”——支部强则集体强,班子强则村子强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16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新闻传播(2018年12期)2018-09-19 06:27:20
科技兴则民族兴 科技强则国家强
军事文摘(2017年24期)2018-01-19 03:36:10
把准方向盘 握紧指向灯 走好创新路
传媒评论(2017年8期)2017-11-08 01:47:36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中国修辞(2016年0期)2016-03-20 05:54:34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
中国火炬(2010年7期)2010-07-25 10:2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