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课程思政的中职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对策

2021-12-04 13:07福建省三明职业中专学校吴芳发
亚太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思政核心

福建省三明职业中专学校 吴芳发

伴随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核心素养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广大教师一直在研究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此达到更高效的教学目标。思政教育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意义重大,所以思政教育与课堂教学可以通过某一融洽的方式相融合,促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思想品德和文化自信随之发展。中职阶段数学学科的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教师十分注重此阶段的教育工作,秉承核心素养观念和思政教育理念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以此促使学生在高效获取数学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数学综合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还能将之运用于指导生活以及建设社会,真正实现高效的教育目标。

一、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意义

伴随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思政教育成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树立以及综合素质的发展可谓意义重大,所以教师十分重视思政教育。但是,单一的思政教育课堂无法促使学生真正体会思政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其他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中,教育工作者也应该逐步地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中职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中职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数学运算、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抽象、数据分析和数学建模,这些数学核心素养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新时代背景下,核心素养教育已经逐步发展为一种“时尚”,教师在意识到核心素养教育意义的同时,尝试将其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相互融合。数学学科是中职教育阶段重要的公共基础科目,是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源头,因此教师十分重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进行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中职教师要秉承新课改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和学习兴趣,合理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

三、融合课程思政的中职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方法

由于思政教育意义重大,教师也尝试将其融入数学课堂中,以此促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数学核心素养得到进一步发展,现将具体方法总结如下。

(一)革新数学教育理念,明确教学素养目标

传统教学观念下,大部分教师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学生学习成绩上面,认为讲课和做题可以促使学生快速成长和成才。新课改中不仅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还提出了核心素养教育观念实施的重要意义,因此很多教师一直在反思和创新。教师是众多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在组织教育活动前进行反思,并尝试通过革新数学教育理念的同时明确教学素养目标,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堂中高效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数学核心素养,思想品德也由此得到发展。例如,学生在学习“集合的概念”内容前,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和目标时可以秉承新课改教育理念进行,创设关于篮球比赛的情境,促使学生结合情境思考两支比赛队伍成员可以作为一个集体,进而抽象出集合的概念,促使学生对集合的概念有所了解的过程中能够明确数学抽象素养的培养,并借助生活实例促使学生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以及掌握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进而达到高效的教学目标。只有明确了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教师才能够做到有章可循,才能够实现教学创新。

(二)渗透数学历史文化,增强学生数学修养

近年来,课程改革一直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核心素养教育观念深入人心,成为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创新的一种基本理念。数学学科知识是前人智慧的结晶,都是经过了很多艰辛探索出来的数学知识。但是,当下很多学生对于知识的源头和生成过程了解不多,导致在学习过程中没办法体会数学知识的魅力。鉴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数学史和数学文化渗透到课堂中,促使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数学文化和历史的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知识探究的乐趣,在增强学生数学修养的同时提升其数学核心素养。例如,学生在学习“函数的概念”内容时,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利用视频形式将关于函数的由来和发展历史等为学生讲解,促使学生从视频中对数学文化有所了解,进而对函数的深度探究产生兴趣,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学习函数发展史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模式也会随之转变,数学修养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学习效率和能力等也会随之提升。

(三)探究小组协作活动,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素养

新课改背景下,学生主体地位需要受到尊重,所以很多教师一直在探究新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是一种可以凸显学生主体性和增强学生沟通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结合数学课本知识点设计探究情境与问题,以此促使学生在团队探究中学会合作与交流,促使学生在高效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团队意识和精神随之提升,同时促使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与素养不断发展。例如,学生在学习“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内容时,教师结合之前学生在学习“指数函数的性质”这一部分内容时采用合作探究活动方式自主根据函数图像推理出函数性质的经验,尝试通过组织小组协作活动的方式展开新知教学,引导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猜测和推理,并尝试通过类比的方法将数形结合方法应用到探究问题中,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核心素养,促使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实现的同时,其团队精神以及函数思想等都有所发展,进而为后面应用指数函数的知识点解答问题奠定基础。

(四)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素养

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头,也是数学知识的终端,所以生活教学法一经提出便获得了师生的一致青睐。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挖掘生活素材的方式降低数学知识的难度,促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升高,引导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自主探究数学知识。在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学习氛围中,学生可以自主完成数学建模,解题能力和建模素养都会得到同步发展。例如,学生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内容时,教师借助每天学生熟悉的“日出日落”生活现象引出教学活动,并鼓励学生根据生活常见建立起解答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数学模型,体现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当数学模型构建成功后,学生不管遇到怎样的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难题都可以运用模型解决,不再畏惧数学问题,解题能力也由此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五)科学合理有效评价,发展学生正确价值观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和学习不足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中职学生的基础较差,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难题,导致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受到一定影响。教师在此过程中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促使学生在评价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其学习自信。例如,学生在学习“简单的几何体”中的“三视图”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或者数学软件Gegeobra展开教学活动,同时还可借助汽车模型、水杯等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促使学生在掌握三视图的作图方法过程中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与此同时,在授课过程中,数学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针对正方体小块组建立体几何图形时三视图的争议进行合理的指导和评价,促使学生认识到三视图的学习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它对于建筑、机械制造等行业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合理评价的数学课堂中,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职业素养。

(六)作业创新设计延伸,提升学生直观想象素养

作业环节对于学生而言不陌生,很多人认为作业是一种负担,也有的人认为作业是一种乐趣。结合素质教育背景,教师可以通过创新作业模式和作业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作业将数学知识点进行延伸,以此促使学生在主动完成作业的同时,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例如,学生在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内容时,教师在课堂中将学生熟悉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等内容引入其中,并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答方法。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将之前二次函数或者一元二次方程中的作业进行创新,促使学生感受到熟悉感,能够运用不等式的解题方法高效完成解题,进而从中感知数形结合解题的奥妙,也使学生的创新素养随着解题能力的提升不断提升。

新时代背景下,中职学校的教育数学工作者可以秉承课程思政理念展开数学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学会用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高效掌握数学知识,促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此过程中得到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思政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