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齐又,于同月,吉红玉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3.郑州市中医院,郑州 450007)
芒硝为硫酸盐类矿物芒硝族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主要含水硫酸钠(Na2SO4·10H2O)。芒硝苦、咸,寒;归经胃、大肠经;可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本文通过对古今医家临证经验的梳理,总结了芒硝的临床用量范围,常用配伍和量效关系,以期为芒硝临床有效应用提供参考。
古代医家常用芒硝配伍不同中药治疗阳明腑实、结胸、蓄血、肠痈、丹毒等疾病。如在汉《伤寒论》中,大承气汤用芒硝(三合约45 g[1],得下即止不必尽剂)软坚润燥,配伍大黄通腑泻热,治疗伤寒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热结旁流等。大陷胸汤用芒硝(一升约154 g[1],得下即止,不必尽剂)泻热破结,配伍大黄、甘遂功逐水饮,荡涤肠胃,治疗伤寒水热互结之结胸证。桃核承气汤用芒硝(二两约27.6 g)泻热软坚,配伍大黄、桂枝下瘀泻热而不凉遏,治疗伤寒下焦蓄血证。又如汉《金匮要略》大黄牡丹汤,芒硝(三合约45 g[1])清热泻下,配伍大黄解毒破瘀,治疗热毒蕴结于肠,气血瘀滞不通的肠痈。唐《备急千金要方》升麻膏,芒硝(二两约27.6 g[2],每日外用量不详)清火消肿,配伍升麻清热解毒,治疗丹毒,疮肿热赤者。
乔保钧认为芒硝价廉易得,疗效确切,视之为“圣药”“佳品”,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诸疾。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芒硝清热解毒,配伍桑叶疏风清热止痒,煎水外洗,每日1次,每次芒硝用量为100 g;治疗斑秃,芒硝泻火解毒,配伍侧柏叶、白芷祛风清热以生发,煎水外洗,用量10 g;缓解肝硬化腹水症状,芒硝泻下逐水,配伍甘遂利水消肿,二者共为细末填充神阙穴,芒硝用量3 g[3]。
颜正华在大便秘结时间较长,湿热征象明显,或泻下轻剂难取效,而患者又无虚象时,常用芒硝配伍大黄峻下热结,治疗阳明腑实肠道燥结的便秘,其中芒硝常用通下较缓和的炮制品——玄明粉替代,使下而不伤正,用量为10 g冲服[4]。
朱良春自拟“甘缓和中汤”(药物组成:生白芍、生炙甘草、蒲公英、九香虫、乌药、芒硝、郁金、川楝子、瓜蒌仁)治疗胆管结石、胆囊炎见疼痛者,常用芒硝软坚清热配伍瓜蒌仁滑利通便,其中芒硝用量为4~5 g冲服[5-6];治疗乙型脑炎急性期见高热神昏、大便不通者,朱良春自创“降利汤”(生大黄、生甘草、芒硝、淡全蝎、僵蚕、葛根、钩藤、青蒿、佩兰、石菖蒲),用芒硝泻下破结配伍大黄、甘草等以通利、泻热、除积,其中芒硝用量为6 g冲服[5,7];朱良春自创“芒硝半夏液”(芒硝溶液、生半夏醋浸液)外敷关元穴配合汤药内服治疗前列腺肥大,以芒硝外用软坚消肿,配伍生半夏,一寒一热,祛瘀通络、消肿散结,以改善局部微循环,缓解纤维化,改善膀胱颈、尿道黏膜的炎症及充血水肿,其中芒硝每日外用量为100 g[8]。
张志远认为,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应围绕气、血、痰、火展开,相应给予泻火、祛痰、降气、活血、解郁之品。张志远将桃仁承气汤、控涎丹、当归龙荟丸、定狂散、礞石滚痰丸等组成一方,名为加味大承气汤治疗精神分裂症,其中用芒硝泻下破结,配伍大黄下瘀清热,芒硝用量为6~15 g[9];治疗急慢性胆囊炎有胆结石者,用芒硝软坚散结配伍鸡内金、金钱草以利胆排石,芒硝用量为3~15 g[10];治疗急性盆腔炎热入血室见腹痛高热者用桃核承气汤,以芒硝咸苦寒,泻热软坚助大黄下瘀泻热,芒硝用量6 g[11]。
施今墨在临床中治疗脑出血,属中风阳闭证者,常用芒硝泻下攻积、引血下行,配伍大黄通腑气、解毒热、化瘀止血,二药参合实为中风救急之法,其中芒硝用量在10~15 g;在治疗大便硬结不通或习惯性便秘时常用芒硝风干制品——玄明粉配伍瓜蒌,以瓜蒌之缓润,制玄明粉荡涤通下之烈,共奏清热润燥、通便泻下之功,且无腹痛之弊,其中玄明粉用量为6~10 g;在治疗尿路结石诸疾时,常用芒硝配伍鸡内金,芒硝以泻为要,鸡内金以补为主,二药伍用,一补一泻,相互制约,相互为用,健胃消食、软坚散结、清热化石的力量增强,其中芒硝常用3~10 g[12]。
临床处方主张态靶辨治,认为便秘有虚实之别,临床治疗时除调理虚实寒热之态,还常选用胃肠动力药打靶治疗便秘。治疗实热便秘,尤其体型肥胖者,常用芒硝炮制品——玄明粉配伍大黄作为药对,其中玄明粉泻热通便,润燥软坚,二者即可清热泻下,又同为大肠动力药,态靶同调治疗实热便秘。其中玄明粉用量为6~15 g[13]。
临床擅长运用“阳明主肌肉”理论治疗肌肉病证,治疗风湿性肌痛证属肝肾亏虚而见便秘患者,用芒硝润燥软坚,配伍生大黄等以泻热通便,芒硝用量为10 g,冲服,便通后减量[14];治疗胃肺肾阴血不足、燥热内结,发于肌肉引起的手足、头部及会阴皮肤脱屑伴大块疮疡,常用芒硝清火润燥配伍酒大黄等以泻热通便、导热下行,其中芒硝用量5 g[15]。
在临床中善于使用防风通圣散调整人体闭塞的体质状态治疗包括痤疮、湿疹、便秘等疾病[16],临床使用主要从体型入手,认为凡体胖、毛发浓密,夜间出汗,经常鼻衄者均为实热性体质,即使大便不成形,仍可使用芒硝、大黄以泻热通腑;此外,在治疗经前紧张综合征见大便秘结者,常用桃核承气汤,以芒硝润燥通便配伍大黄、桃仁等泻热化瘀,芒硝用量常根据患者大便干结情况调整在5~10 g之间,冲服[17]。
焦娟用芒硝配伍雷公藤等药制成复方雷公藤外敷剂(雷公藤、芒硝、川芎、炙乳香、炙没药,比例4:4:2:1:1,制成膏剂,含生药量:4 g·mL-1)外敷于靶关节,其中芒硝可清火消肿,雷公藤祛风除湿,两者配伍活血止痛、清热消肿,可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病情、降低疾病活动度,且安全性较好[18]。
王拥军[19]用桃核承气汤合猪苓汤加减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湿热蕴结证,其中芒硝清热泻火,配伍大黄清热化瘀、泻下消肿,芒硝3 g(冲服),大黄12 g;奉典旭等[20]用大承气汤治疗急性胰腺炎,芒硝渗利泻下,配伍大黄通腑活血、清热理气,促进腹腔渗液的吸收,芒硝6 g(冲服),大黄12 g;叶长江等[21]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生大黄粉水溶后胃管注入,配合芒硝外敷于脐部,其中芒硝软坚泻下,大黄泻火凉血解毒,两者合用,具有泻热解毒、软坚通便的效果,治疗2天便可显著缩短首次排便时间、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大黄粉20 g,芒硝100 g;孙翠萍等[22]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将大黄、芒硝研粉外敷配合口服消腮汤,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病灶,可降低患者局部皮温,减轻腮腺肿胀,缓解疼痛,其中大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芒硝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大黄芒硝研粉用量均为各100 g;陆雄等[23]治疗术后切口愈合不佳、关节软组织肿胀、腹腔积液时,常将大黄和芒硝按照1:4的比例混合外敷病灶,芒硝清热消肿,二药配伍可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营养周围组织,促进切口愈合、渗出液和积液的吸收。
周升凤等[24]治疗急性胰腺炎,常用芒硝外敷双侧腰腹部,每日2~3次,并配合甘遂末加50 mL温开水鼻饲,芒硝清热消肿,甘遂泻下逐水,二药配伍以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有效清除肠胃积气积液,清除肠胃内细菌及毒素,芒硝外敷用量250 g,甘遂末1~1.5 g;北京海淀医院治疗溃疡病穿孔,常用生甘遂、大黄粉、芒硝配伍并用20 mL开水冲化口服,或自胃管注入,其中芒硝泻热通便,大黄泻下攻积,甘遂攻逐水饮,三药配伍以泻热逐水,患者常于给药后12~24 h,腹痛减轻或消失,腹膜刺激症状减轻,24~48 h后可排气、排便,生甘遂0.9 g,大黄粉0.6 g,芒硝0.3 g(冲服)[25]。
王绪红等[26]治疗重型乙型肝炎,常用芒硝清热通便,金钱草利胆退黄,二者配伍以泻热通便,利胆退黄,芒硝用量6~9 g(冲服),金钱草15~30 g。
综合历代经典方剂及现代名家经验,总结出芒硝现代汤剂剂量范围为0.3~15 g,古代最大入汤剂剂量为大陷胸汤1升(约154 g),现代常用剂量3~15 g(冲服),3~250 g(外用)。根据疾病、证型、症状,选择芒硝最佳用量与配伍。如清热泻火治疗失眠、精神分裂症、老年皮肤瘙痒症、斑秃、皮肤脱屑、痤疮、湿疹等皮肤病时,常用3~15 g冲服或10~100 g外洗;而通腑泻热逐水治疗结胸证,仲景用量可达154 g,现代临床用于肝硬化腹水,乙型脑炎、脑出血、顽固便秘、急性胰腺炎、有机磷中毒、溃疡病穿孔等病时,则常用0.3~15 g冲服或3~250 g外用;软坚化石治疗胆石症、尿路结石等疾病时,芒硝可用3~15 g冲服;若需清热消肿以治疗前列腺肥大、类风湿关节炎、流行性腮腺炎等,芒硝用量分别为100 g外用,或做成4 g·mL-1膏剂。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芒硝具有抗炎[27]、调节免疫[28]、促进小肠运动[29]等药理作用。临床运用未见明显毒副作用,但本品在使用过程中仍应注意其不适用人群,如脾胃虚寒及孕妇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