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沂水县沂城畜牧兽医工作站,山东 沂水 276400;2.沂源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沂源 256100)
衣原体是一类介于细菌与病毒间的微生物,该病原微生物具有滤过性,且必须在宿主细胞内严格寄生才能存活。猪衣原体致病原为鹦鹉热亲衣原体,该病原主要由带菌鸟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动物感染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肌肉疼痛,部分病畜会出现肺炎症状。
该病原微生物不仅可以感染猪、牛、羊等哺乳动物,还能感染鸡、鸭等禽类动物,且啮齿动物和鸟类动物均可作为猪衣原体病原携带者,扩大病原传播。
已发病病猪和带菌猪均为猪衣原体病的传染源。妊娠母猪和新生仔猪发病率高。
病原微生物可随病猪乳汁、粪便、尿液等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体外,母猪的流产组织、羊水和胎衣均可携带致病原,致病原污染的饲料、饮水、猪舍环境及用具均可通过消化道感染健康猪只,同时病猪呼吸道口腔黏膜的致病原也可通过飞沫传播到空气中,健康猪只呼吸道感染后可发病。其次,自然交配也可感染。同时,蚊蝇、蜱虫均可机械传播病原体。
猪衣原体病全年均可发病,但冬季发病率高。一旦发病,大多呈地方流行性。且猪场养殖密度大、环境卫生不良、猪群营养摄入失衡、猪舍通风不畅、突然更换饲料、猪只经过长度运输等均可诱发猪只患猪衣原体。初产母猪发病率高于经产母猪,初产母猪流产率超40%,断奶仔猪由于免疫力弱,感染后死亡率高达60%[1]。
仔猪感染病原后,可在3~11 d后才会出现典型症状,仔猪体温明显升高,呼吸加快,精神萎靡,肌肉出现震颤,食欲下降,未断奶仔猪吮乳无力,断奶仔猪采食下降。病猪眼结膜充血,常常流泪,眼角有分泌物。病仔猪鼻腔内有浆液性分泌物流出,出现腹泻、发育缓慢症状,若病仔猪脱水时间长,可消瘦死亡。病仔猪根据感染部位不同,还会出现对应症状,若仔猪肺部感染,会出现肺炎型猪衣原体,体温升高、呼吸不畅、精神萎靡、咳嗽、流涕,随着病情发展,伴有尖叫、兴奋、突然倒地、四肢滑动等神经症状。若仔猪眼结膜接触感染,在精神和采食不振的基础上,还会出现眼结膜充血、潮红、流泪、角膜浑浊等症状。若病猪关节部位感染,还会出现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随后出现跛行等症状[2]。若病猪胸腔部感染,则胸膜、腹膜会出现炎症,心包发炎,胸腔内积液呈炎性,同时病仔猪体温升高、喜卧、拒绝采食或吮乳。
妊娠母猪感染后,流产率升高,且初产母猪流产率明显高于经产母猪。经产母猪发病时,肉眼不易观察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会突发早产、流产,产弱仔和死胎概率增加。
种公猪感染后,精液质量明显变差,精子活力降低,无论是人工授精还是自然交配,母猪受胎率均会下降。种公猪还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尿道感染和炎症,睾丸和附睾也会出现炎症。
病仔猪肺部出现灰色或灰红色病灶,部分病猪伴有胸膜炎症;大多数病仔猪有卡他性胃肠炎症状,肠系膜肿胀、充血,伴有肠系膜淋巴结炎症。病仔猪小肠黏膜、大肠黏膜和腹腔黏膜等发生纤维素性粘连。患关节炎型的病仔猪关节内有许多浆性液体渗出,颜色呈浅棕色,且患部周围肌肉也出现充血和出血症状。
妊娠母猪尤其是初产母猪会出现流产症状,母猪腹腔打开后,有许多积液渗出,流产组织剖检可见不同程度的胎膜水肿,胎儿也出现肿胀,胎儿皮肤表面出现许多淤血斑。母猪脾脏、肝脏肿胀,充血,心内膜含有许多出血点,心脏、肺脏和肾脏会有弥漫性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状。
采集病料组织,制成涂片,姬姆萨氏染色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若发现紫红色小体和蓝色的网状体,可进行病原分离检测,添加10倍体积的生理盐水稀释病料,2 000 r×30 min离心,取400 μL上清液接种至7日龄鸡胚卵黄囊内,37℃孵化10 d,若出现死亡鸡胚,可剖检检测,结合病猪临床病变进行确诊。
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是利用抗原抗体在适宜电解质下发生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是目前猪场衣原体检测的常用方法。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引物特异性扩张病原微生物目的片段,该种检测方法快速、精准,但由于仪器限制,目前主要应用于实验室检测。
首先,对病猪进行隔离,病猪和健康进行分离饲养,对病猪所在区域进行消毒,可用3%~5%石炭酸溶液喷雾消毒,或用高锰酸钾5 000倍液喷雾消毒。母猪流产组织及其尸体需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其次,采用药物治疗,新生仔猪感染后可肌肉注射土霉素注射液(药物浓度为1%),注射1 mL/(kg体重),1次/d,连续注射5 d。断奶仔猪感染可肌肉注射土霉素注射液(药物浓度为5%),注射1 mL/(kg体重),1次/d,连续注射5 d,并在饲料中加入10%~15%金霉素,使用量为3 kg/t,可以降低仔猪继发感染其他细菌疾病的概率。母猪和种公猪配种前7~14 d可在饲料中添加0.03%的四环素,母猪分娩前21 d也可参照其法,可降低新生仔猪死亡率和弱仔数,同时提高母猪受胎率[3]。
首次,猪场采用全进全出管理模式。对外来人员进出进行严格管理,进出场都须做好消毒处理。一旦发病,必须做好猪群隔离、消毒操作,对病猪污染物、尸体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疫情期间用2%~5%氢氧化钠溶液消毒1次/d,连续消毒7 d。其次,规范引种。猪场严禁从疫区购买种猪,相关人员必须做好疫情调研工作,猪只购买后需要隔离30 d,健康后才能合群饲养。
由于猪衣原体的宿主广泛,一旦日常清洁管理和消毒操作不当,就容易引发感染。猪场首先要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对猪场大门、通道、猪圈、运动场、产房等区域定期消毒,可用2%~5%氢氧化钠溶液喷洒消毒。其次,母猪产前7 d需要做好产房清洁消毒操作,母猪产前7 d转至产房后,也要对母猪及其周围环境做好消毒,降低新生仔猪发病概率。
母猪配种前皮下注射猪流产衣原体灭活苗,可显著降低猪衣原体发病率。同时,定期对猪群进行血清学检测,若检测结果为猪衣原体阳性,需要及时淘汰病猪,若病猪为种公猪,需要对其仔猪也进行血清学检测。种公猪每年接种2次,母猪在配种前1个月和配种后1个月分别接种1次。
猪衣原体具有宿主广泛、传播途径广、感染性强的特点,对仔猪和妊娠母猪威胁性较大。养殖场需要定期对猪群进行血清学检测,及时淘汰病猪,同时加强猪场管理,定期做好环境消毒,通过科学接种疫苗,提高猪群免疫力,降低猪衣原体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