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亲和力的精准打开方式

2021-12-04 03:26何建芬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亲和力民办高校思政

何建芬,张 辉

(1.广州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东 广州 510850;2.广州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东 广州 510850)

引言

高校培养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为“思政课”)这一“关键”课程。上好这一“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底召开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民办高校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与教学亲和力是分不开的。

一、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亲和力的涵义及其提升的重要意义

“亲和力”多用于人际关系领域,指交往主体之间在互动交往时的“浸染”程度,“浸染”程度越深,往往亲和力越强、效果越好。教学亲和力体现的是在教学的时空中,教师态度、个人魅力等外在吸引因素和提升教学效果的主观意识能动的结合所产生的对学生积极作用,不仅表现为“教师的亲和”,如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幽默风趣等,还表现为“教学的亲和”,包括满足学生思想心理和学习基础的教学方法、手段等。

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一样,其思政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培养。对于民办高校学生而言,思政课所教授的理论和思想十分高大上,教师要将高大上的理论和思想传递到学生头脑中去,仅凭讲授者自己深厚功底、满腔热血是不够的,还需要高超的手段和巧妙的技艺,提升教学亲和力便是其中之重要法宝。教学亲和力在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达成中扮演着“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作用。民办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问题关系着学生的抬头率和点头率,关系着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及立德树人的实效。

二、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亲和力精准打开的困境及归因

当前,我国的民办高校多为高职院校,其思政课也带有高职“性格”,民办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提升往往是没有解决好“亲和谁”“谁亲和”这一问题。

(一)“亲和谁”的问题——民办高校学生的特殊性

解决好“亲和谁”的问题是提升教学亲和力的依据。总体而言,民办高校学生大多思维敏捷、头脑灵活、爱好广泛、特长突出、动手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较强。但鉴于高考失利和学费昂贵等客观因素,他们又有着自身的学习、思想和心理的问题。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解决“亲和谁”的问题首先要以其学习基础、思想、心理为依据。学习上,民办高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总体偏低且参差不齐,他们在学习的选择上“理性”与“任性”并存,功利与趋乐兼具。相比“有品味”“有深度”“有营养”的课程,他们更喜欢“有用”“好玩”“有趣”的课程,思政课对于他们而言是“洗脑课”“鸡汤课”“高冷课”“手机课”等。思想上,民办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不坚定。由于民办高校学费普遍较昂贵,生活成本较高,他们对金钱和物质等功利世俗的现实关注过多,而对仰望星空的理论关注过少,或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信奉精致利己主义,追求物质享受。心理上,民办高校学生自我价值感低。高考的失利让他们产生了不少的挫败感,导致他们的“心理站位”低,对崇高思想“敬而远之”。主动“屏蔽”思想政治教育,认为思政课是一门“无用”“无趣”“无聊”的课程。

(二)“谁亲和”的问题——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特殊性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亦十分关键。但是,民办高校的教师在社会地位、工资待遇、思想境界、心理归属等方面与公办高校教师有一定的差距,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程度往往逊色于公办高校,加之民办高校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喜好、价值观、心理等的了解和主动研究甚少,对教学亲和力提升的认知、方法、行动均有诸多不足,教学亲和力的提升任重且繁难。认知上,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将提升“亲和力”简单地理解为去理论化、浅显化、口语化地教学,并主动迎合、迁就或取悦学生;思想上,不少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以“市场”心态对待教学,重收入而不重投入,重评教而不重优教,教学亲和力被曲解、异化,甚至成为提升评教分数、谋求教学“业绩”的一种手段。方法上,部分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滞后,教学目标定位模糊,对教学的内容缺乏研究与领会,教学方法较单一、陈旧,缺乏吸引力;教学语言单调、乏味、浅薄,缺乏感染力;教师个人思想境界不高、学识不渊博、外在形象欠优美,缺乏魅力等,使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出现了供需错位、方法单一、学生疲厌等教学效果不佳的状况。

总之,民办高校学生的知识基础相对薄弱、求知欲和认知能力不强,心理和思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为突出,教师的归属感、存在感、价值感不强,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亲和力的打开方式要与公办高校有所区别。

三、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亲和力的精准打开方式

基于民办高校学生的特殊性,其思政课教学亲和力的提升应以学生“听得进”“听得懂”“听得好”为目标,充分处理好“迎合”和“引导”的关系,形成“以引导为目的,在引导中迎合,在迎合中引导”的教学模式,着重从教法吸引力、语言感染力和教师个人魅力的三重维度,打造有颜、有味、有料的“三有”思政课。

(一)采用“讲授+”的教学方法

1.以教师为主导的讲授法。 作为理论课,讲授法如饭之主食,课堂无论怎么变革,讲授法仍是理论课教学最主要的授课方法。但是,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意志力相对弱,教师讲授法需要革新形式、创新方法,下面以讲述和讲演两个方面为例。

(1)美感讲述法。 传统的讲述法容易让听者产生枯燥、抽象、无味的感觉。美感讲述法即注重讲授的艺术,打造富有听觉美、视觉美、味觉美的讲述法。所谓“听觉美”即是指授课中教师的清晰、悦耳、流畅等能使学生感觉到舒适、愉悦的声音或表达。教师首先要做到普通话准确,表达清晰、流畅、节奏合理、逻辑性强。教师在语言表达上要花心思、做研究、下功夫,力争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螺旋入深、由表入里、虚实结合,亦可借助其它方法辅助讲授,如思维导图方法、图片示意法、形象比喻法、角色扮演法等能使抽象内容具体化的方法。所谓“视觉美”即课堂教学中板书、PPT画面、教师的形象、肢体动作等能让学生产生美观的因素。现代教育技术给师生提供了PPT精致美、动画美、视频画面高雅美。所谓“味觉美”即教师讲授的过程中融入艺术手法、有趣的诙谐故事,夸张的表情及肢体语言等具有独特风味、符合学生“口味”的因素,注意把握一切以时间、内容和方式为转移,做到以新论旧、案例典型、故事感人,形式多样等。

(2)特色讲演法。 “讲演”即既讲又演,是讲与演结合。00后民办高校学生注意力常常不集中、意志力相对缺乏,他们忍受不了长时间“平平淡淡”的讲授及“安安靜静”的听课,他们更为青睐“精彩纷层”的上课方式,而融入了表演、艺术说唱等形式的特色讲演法就能满足他们的期待。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积极探寻自身特色、发挥所长、大施拳脚,给学生上“激情”的讲演课。实践表明,特色讲演法往往能快速地活跃课堂气氛,彰显教师和教学的魅力,解决学生“听得进”的问题。

2.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教学法。 民办高校教师面对的是新时代的00后学生群体,他们见多识广,喜奇渴异,对思政课老套古板、恒古不变的教学方法十分排斥。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交互使用理应成为常态,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因势利导、出奇制胜,如采用分组讨论法、互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学生试讲法、慕课学习法、练习巩固法等交互使用。教师要激发他们的探知欲,要以问题引话题,采取连环发问,“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等方法进行教学。

3.以新媒体技术为载体的现代教学法。新时代也是“智慧教学时代”,也是新媒体技术广泛应用时代。民办高校思政课应增强思政课教学内容与新媒体技术融合程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新媒体技术应用教学成为不可阻挡之趋势,同时也是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新媒体技术应用教学还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拓宽学科视野、增强课堂的教学动态性,还能彰显课程的时代感、增大教学信息量、增进学习体验感,置学生于轻松愉悦的氛围,化解理论学习的沉闷感、枯燥感,整体性影响学生的认知、心理、思维及行为。

(二)提升教学感染力

教学感染力可以使师生产生思想、情感共鸣,达到“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的教学效果。精准提升教学感染力需要以教学氛围的感染力、教学的学术性和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为主要抓手。

1.提升氛围的愉洽性。 愉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拉近教与学的距离,提升教学的亲和力。基于民办高校知识基础和学习意志力相对薄弱等问题,思政课需要在课程不同时段营造愉洽的课堂学习氛围。课初要以营造轻松氛围为主。解决学生“燥”的问题。民办高校学生的“玩心”相对重,课初学生内心燥动难安、排斥学习,教师不宜开门见山进入讲授,也不宜讲作业、考试等“沉重”的话题或直奔理论性强的内容讲解,总之以平复学生心境、导引学生入学为主,提升导入新异性、巧妙性及趣味性。课中要以营造活跃的氛围为主,解决学生“乏”的问题。课堂时间长了,学生容易出现“困乏”的情况,活跃课堂氛围能促使学生持续思考、质疑、提问、解惑。教师要保持足够的热情,使用艺术化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引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案例,组织有趣的课堂活动等。课末要以营造愉快氛围为主,解决学生“疲”的问题。课末教师小结时要不吝“赞美”和“表白”学生,或以播放轻松的视频或音乐的方式结束课堂,让学生产生愉悦心情,增强学习“续航”动能。

2.提升语言的艺术性。 语言是思政课教学亲和力传输的主要媒体,提升语言的艺术性即注重语言表达的形式美和沟通的技巧性,对增强学生的听觉舒适感和持续的听讲欲、交流欲,让思想更好地迈进学生心坎,触及学生灵魂。如果把思政课比作一席“营养大餐”,教师便是“厨师”,思政理论则是“营养食材”,授课语言就是“料理”。基于民办高校学生“吃饭”较“任性”,即重“味道”更胜于重“营养”,“厨师”要在保全“营养”的基础上,以艺术性的语言给授课“添味”。在实践上,民办高校教师要实现教材语言体系、教学语言体系和师生对话语言体系的有机结合与自然切换。

(1)要有理直气壮的教材语言。 教材语言要体现其较强的逻辑性、严谨性、求实性、学术性,除此之外,还要体现其“理直气壮”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最直观的体现是教材语言理直气壮性。教材语言主要是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教材所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所用的语言。教师突出教材语言的理直气壮性要先深入研究理论、信奉理论、熟记理论,做到脱稿讲述理论,在此基础上以坚定的语气和铿锵语调充分展现理论的真理性和科学性。

(2)要有情感饱满的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是通俗化、形象化的教材语言的翻译,教学语言以富有时代感、优美感、节奏感的语句使教材内容通俗化、生动化。提升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教师要巧用修辞、擅用故事把教材语言活化为教学语言,使语言更有情感性和思想性。教师使用教学语言要适应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专业特点,做到丰富性、贴切性、精准性。

(3)要有平等民主的对话语言。 实践表明,和学生开展“对话教学”最能直观体现教学的亲和力。教师如果一味陶醉于自己的“独角戏”或保持“高冷”的姿态,学生只能充当冷漠的“观众”。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对话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尊重和爱的需要,增进学生对课程和教师的好感;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填补学生学习的漏洞、扫除学生学习的盲点,达到释疑解惑的教学目的。基于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基础和认知能力的问题,教师要由浅入深、由点及面地与学生开展平等对话。首先,教师应该择取学生“够得着”的问题,并以恰当的问和引,使学生有话可对、有题可辩、有理可明。其次,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心声,收集学生反馈的问题,及时纠正自己的教学问题,并注意语言表达的严谨性、深刻性、精准性,避免浅薄粗陋、言繁意浮,让学生心悦诚服、点头赞同。再次,在指出学生问题时,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教师用语须含蓄深刻,做到评而不贬、点而不破。最后,教师要把握平等、和谐、信任的原则,即教师要用亲切称呼,尊重的语气与学生平等对话;教师要融入学生语境,与学生和谐对话;教师要专注倾听学生心声、思想和观点,与学生信任对话。

3.提升教学的学术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思政课教学中所授理论要说服人,就要揭示事物的根本,积极开展学术教学,否则所授内容难以对学生产生深刻而持久的感染力。无论是什么层次的大学,其学生对教学的学术性均有一定的需求与期待。学术大伽郑强也曾说过:“大学如果不以学术来教学,那它就是高中的延继”。一方面,民办高校尽管多为职业院校,其教师往往重教学轻科研,科研促教学的实践体悟不深,教学的学术性体现不明显。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民办高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学生的层次有所提升,学生对有思想、有品位、有深度的教学十分期待,一堂既传递知识而又有学术思想的思政课可以大大提升他们的获得感。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把科研与教学结合起来,增强自身的学术研究能力,并将学术成果用于课堂讲授,使教学有思想、有深度、有灵魂,让学生深受感染、真心敬服。

总之,民办思想课教师只有勤于修炼深厚的“内功”,才能给学生打造课堂的“思想盛宴”,为其“拔节孕穗”的关键期提供充足营养。

(三)提升教师自身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总要求。这“六个要”其实也是教师魅力的集中体现。所谓教师魅力,主要指教育工作者自身所具有的理论素养、个性特征、奉献精神、人格形象所体现出来的“内在的、持久的、连续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感召力”。对于民办高校教师而言,教师魅力主要表现为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及形象魅力。

1.人格魅力。 高尚人格魅力是思政课教师应有之追求和基本之要求。主要包括品格、能力、气场、性格、气质等。首先,高尚的品格是思想政治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思政课教师不仅是“灵魂的工程师”,还是“品格的筑修师”,其肩负着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任。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也是如此。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应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修正”自己,形成高尚的品格。其次,“一专多长”的综合能力是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彰显。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是知识与能力的“活窗口”,不仅要当学生思想的引路人,还要当学生知识的传授人及学生能力的开发人。因此,思政课教师要以扎实深厚的专业“功夫”“holp”住学生,帮助学生提升思想境界,打开理论视野,拓展能力素质,让学生甘于拜学、乐于求学、诚心向学。所谓“多长”即教师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组织管理、网络技术运用、沟通协调等能使教师的气场大开、威望提升的能力。民办高校学生的思想境界参差不齐,其思政课多是百人左右的大课,教学组织、课堂管理、学生沟通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既教得了书,也要管得了人及协调得好关系,要在教书中育人,在管理中化人,在沟通中立人。最后,鲜明的个性是教师人格魅力的有力补充。民办高校学生喜爱教师或思政课,有时也可能仅因教师具备让学生折服与欣赏的个性,如机智、幽默、冷静、睿智、温婉等。民办高校教师可以在守正的前提下,放飞自我,张扬个性,展现个人魅力,给课堂增添活力。

2.学识魅力。 唐代韩愈曾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不能当“空炮”先生……要争当政治理论功底深厚的“大先生”,而不能只在思政课堂上滥竽充数,腹内空空如也。师者之所以为师也在于其是知识的化身,可以说,知识广博和学问精深是教师的“标配”,是学生敬服教师的基本前提。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同样是科学真理的传播者和思想政治的引路人,必须坚持全面学习、持续学习,不断增强自己的理论功底和学识修养,切实做到以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思想理论说服学生,以真理力量感召学生。“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要“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不仅对本专业知识学深悟透,而且要占有开放的、多样的、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让学生不仅学到本门专业理论知识,还能学到文、史、地等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使渴求知识的学生产生更多的获得感。

3.形象魅力。 教师的形象包括外在形象、言举形象。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成为学生喜爱的老师,首先要改变学生心目中的“老古董”、“马列老头老太”的外在形象,其着装应在符合职业特点的基础上融入一些时尚元素,如精制潮流的衣着、优雅端庄的发型,浓淡适宜的妆容(女教师),都能给学生带来“赏心悦目”的亲近感、愉悦感。在言举形象方面,思政课教师要有“高雅”的言举形象,保持一名思政课教师“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及“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正气和严谨,坚决杜绝粗俗言论、浮夸动作、奇葩举动等“不雅”言举,以此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敬服。

猜你喜欢
亲和力民办高校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民办高校图书馆电子书资源建设研究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分类管理制度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报告
Just for today
周毅:做个有亲和力的气质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