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锋艳
(泊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河北 泊头 06215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地推动事业单位进步,进一步推进政府会计改革,自2019 年1月始,各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行新政府会计制度。将新制度落实到日常的财务管理过程中,是现阶段事业单位提高工作质量的重要措施,而新增的会计核算方式也对人员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及时更新管理理念,对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优化。为了应对新制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求专业人员既要有风险意识,能规避风险,又要有成本效益意识,可以合理保障单位效益,以促进事业单位的有序健康发展。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基础,由权责发生制替代了原先的收付实现制,促使财务人员必须转变管理思路及核算方法。而且新政府会计制度落实之后,原来单一的会计核算方式不再适用,其记账模式渐渐转化为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平行记账的新型模式。通过运行双核算会计工作模式,拓展了核算区域和范围,在给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原会计制度下,资产管理配套制度不完善,产生很多遗留问题无法解决,部分资产存在搁置现象,没有物尽其用,浪费严重,甚至出现了资产流失,影响了核算的准确性。改革后的新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降低资产流失风险,科学配置资产。新政府会计制度强调会计核算思想,扩大了资产核算覆盖面,增加了预算负债、公共基础设施、受托代理资产等会计科目,从而使相关资产核算更加细化和具体,促使事业单位的资产配备更加适应市场,极大地增强了资产管理的合理性。
未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等同于预算会计,仅要求确定本单位预算资金的预期目标和使用管理情况,工作上主要关注资金流向及使用范围,对成本信息的关注程度不够。由于缺少成本信息的相关内容,造成事业单位很难对实际存在的成本消耗进行精确计量,并难以体现出其在单位绩效考核和运营管理中的指导性意义。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之后,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内容,调节了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要素。在事业单位绩效评价过程中,成本信息变成重要财务指标,因此,可以提高事业单位绩效评估方法的科学性,从而能有效提高各级财政预算资金使用效率,深化绩效管理理念。
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以前,单位会计核算体系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以财政资金的预算收入为重点,通过预算管理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功能。实施新政府制度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业务同时采用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两种模式记账。预算会计以收付实现制基础核算,财务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核算。两种会计模式相互配合,不仅体现了预算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情况,还能反映出经济业务的成本信息。新政府会计体系下,对外提供报表包含财务会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两种报表,预算资金的使用流通情况在预算会计报表中可以直接明确地呈现出来,财务会计报表能够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这一改变促使原来单位中虚列收支的现象大大缩减,甚至逐渐杜绝,也促使原有的核算体系更加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需要。
事业单位想要运用好新政府会计制度就需要认真学习新制度并深入探讨,以使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能够不断完善,并且要从严落实内控制度,比如专项资金要专管专用等。另外要自查自纠,针对本单位存在的未整顿完成的问题,结合新制度对财务管理方面的新规定,有目标有计划地对财务管理制度加以改进,以在新制度的约束下有序展开财务工作。
应做好新旧制度的衔接工作,并改变现行的记账方式,以为财务工作提供更加详实而精确的数据,保证新政府制度顺利实施。记账方式的改革需要财务人员从根本上认识新制度的两种记账方式与原有记账方式的区别,要对照新会计制度的规定,完善现有的记账方式,对经济业务分别采用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记账,满足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新要求。同时,事业单位应对财务信息系统高度重视,要构建和完善财务信息系统,使信息的综合覆盖面能够更真实准确地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动向和相关管理信息,从而提升会计数据的真实性,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单位财务工作与新制度相融合,为事业单位进行正确决策做出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国有资产管理必须严格按照会计制度核算,与新制度充分衔接。因此事业单位在开展资产管理工作时,必须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力度,由单位领导或资深人员担任监督管理职责,确保其具有独立职能,明确各管理流程的相关负责人,避免由于外部因素干扰造成的监管不力,克服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漏洞并处理的不足;另外,要构建规范的国有资产使用绩效评价体系,将资产使用情况清晰的呈现给管理者,结合监督结果将财务管理纳入绩效考核,采用合理的奖惩机制实现资产的充分利用,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新制度财务会计记账模式对固定资产折旧核算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规定应合理计提资产折旧,这也促进单位要改善固定资产的预算管理方式,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以客观的反映固定资产在长期经营发展中的具体价值。
为了适应新制度,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财务人员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满足新政府制度对财务管理的要求。事业单位也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以为新制度的实行提供重要保障。为了加强人才建设,单位一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第一,加强对单位现有财务人员的培养,实现与新制度的无缝对接。现有财务人员对既有的业务比较熟悉,应使其深入学习新政府会计制度,提高其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掌握程度,从而促进新旧会计制度的有效衔接。事业单位还可以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系统性培训活动,拓展其专业理论知识,并进行最新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从而使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第二,为了保证财务管理工作高质高效,可以根据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并结合单位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从重点院校和高级人才市场积极招聘专业人才,以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管控对新制度的推行至关重要,是新制度顺利实行的有效保证。首先,事业单位应加强培训所有人员的风险意识,使单位全体人员能从根本上了解新会计制度发生的改变,并且能对会计核算方式和业务处理流程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财务制度约束财务行为。同时,单位领导应该以身作则,同时合理配备风控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其次,事业单位还可以引进一些先进的风险管控方法,将单位具体情况和财务管理标准相结合,细分财务风险存在方式,使风险评估的意义得以体现;最后,事业单位应该健全制度,在风险管理机制下设关键岗,加强对资产管理、预算和收支管理等各环节的监督和控制,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改进的思想与财务业务全流程进行结合,实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控制,大力提升财务管理在社会活动及工作中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为了推进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应完善会计信息系统建设。会计信息系统能够实现财务数据互通共享,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在实施新财务制度的过程中,各部门应对现代信息电子技术综合优化、合理应用,系统规划和创新财务信息化业务系统。
保证财务信息一体化顺利实现的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及时升级财务信息系统并进行维护。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后,事业单位需升级原有会计核算系统或者采用新的财务信息系统,以适应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核算及管理要求,保证新制度的无障碍实施。二是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建设,实现新运行的核算系统与其他应用模块数据的映射和对接。在会计核算平台中,设置单独的功能模块,将预结算、资金收付、内部控制等通过凭证接口提取数据完成信息共享,提升数据的运算速度,减少数据传递的误差,从而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并且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事业单位各职能部门要认真落实业务上下口之间的过渡衔接以及配合工作,顺利实现信息模块中主要业务功能,及时核对组织账户以及各类业务款项的收支情况,系统规范财务账户管理,有计划的管理各种固定资产,使财务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与财务管理水平。在此背景下,事业单位应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使各功能模块之间信息共享,相互融合,加大财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财务人员队伍的整体水平,促进财务人员改变管理理念,积极开展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做好新旧制度的衔接工作,推进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全面落实,以更好的支持领导决策以及各项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