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国平
(浙江义乌农村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浙江 义乌 322000)
业财融合源于分工,在工业革命时期,各业务模块与财务模块都是相互独立的,形成局部与整体利益冲突的局面。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的商业模式出现,孕育出业财融合。现代企业越来越注重业财融合,一方面来自企业财务管理改革的需要,由传统的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发展战略,通过业财融合,找出企业的核心业务,从而实现企业的业务与财务相对接。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的是“我们如何去做事情”。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长期秉承、让员工具有集体荣誉感,并为之感到骄傲的信条。该价值观为企业的指导原则,丰富了企业文化内涵,同时陶冶了员工情操,企业不能为了财务利益或短期利益而自毁立场。有长远发展计划的公司必须具备独特的核心价值观,其发展才能经久不衰。
美国医药公司——默克公司,曾出版书籍《价值观与梦想:默克百年》。其前CEO魏吉罗曾经说过:“作为一个医药公司,我们的业务成功不在于赚取多少利润为主要目的,而在于帮助人类战胜各种疾病”。这正是默克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也正是这种核心价值观,使企业长盛不衰,屹立于世界之巅。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不在于多,一般应控制在3-6个之间,最多6个。超过6个,则界定为非核心价值观。企业还可以在核心价值观基础上构建企业的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又与企业的员工管理相关,从而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
业财融合应围绕企业的核心价值,不能脱离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也不能脱离企业的核心主业。第一,核心价值观指导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不可违背,认真对待每一件产品和每一位客户。第二,核心价值观又要求企业重视长远发展,从全局观出发,使企业价值最大化,而非只重视短期的财务利润,牺牲企业长远的发展。核心价值观指导企业业财融合,业财融合保证企业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实施,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企业实施了包括但不局限于全面预算、内部活动控制、投融资管理等在内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业财融合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发展战略是关乎企业的长远发展问题,它在对经营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速度以及质量进行了系统预测,从而制定出长远的发展导向及战略规划。每个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通过层层分解,具体到每项业务,而每项业务成果则通过财务数据体现。
李世尧(2020)在共享视角下的业财融合中指出,构建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后,对会计人员重新划分,有三大发展方向,战略会计、业务会计和共享会计[1]。从一方面指出企业战略之重要性,另一方面体现企业战略与业财融合两者之间的相互关联。传统的企业会计主要指财务会计,强调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现如今,业财融合时代远超出传统的会计职能。
业财融合,结合企业的业务发展,模拟各种模型,推算出每种模拟的可能性,并赋予相应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在实际经营过程中,通过对各项业务进行测算及分析,计算出偏差率,并及时纠正与改进,再测算分析,再改进,不断地重复,从而保证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业财融合能够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把握方向,掌握发展机遇,跳出传统财务核算思维。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业财融合要求企业不能脱离核心主业,也不能脱离企业的实际情况,也不能频繁进行变动。
风险无处不在,一个企业不可能实现规避所有的风险,只能通过各种应对措施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可承受范围之内,这个风险承受度由企业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决定。风险控制,从企业层面来讲是必须考虑的,因为风险可能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从项目的上马也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之一。企业将面临的风险按内容可分为战略风险、经营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等。按风险来源和范围划分,可分为企业内部的风险和企业外部的风险。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不止一项风险,而是一系列风险。
通过业财融合,在事前、事中的业务发展过程中,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企业应对风险的措施主要有风险承受、风险分担、风险降低和风险规避。比如,财务及时督促销售部门及时回款,减少坏账损失,加快资金回笼,从而使财务风险降低。通过签订各类资产保险合同,将风险转移至保险公司。牛书琴(2020)指出,通过业财融合,识别企业存在的各类风险,通过风险评估,运用各类风险应对方法,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从而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2]。
企业的风险通常与企业的收益相挂钩,风险越高,收益越高。通过对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确定各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用概率来表示,相应测算出每种风险情况下的收益情况,并赋予相应的权重,从而计算出总体的收益。在业务中识别风险,在财务数据中反映出收益,通过业财融合,更好地实现企业风险控制目标。
通常我们又可以把企业风险分为业务风险和财务风险。业务部门通常能敏锐地观察到企业的业务风险,而财务人员渗入业务中,可以起到提前预警作用,降低经营风险;另外,财务人员可以获得更加准确的一手业务信息,有利于提高企业核算的准确性,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发展情况。财务风险相对于业务风险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控制业务风险,从而间接降低财务风险。通过业财融合,有效减少各类业务风险,再通过专业化风险管理,降低财务风险,从整体上把控企业风险。
经济不景气,改革正当时。把企业经济比作一条大船,则资源要素配置好比载舟之水,只有水完全流动起来,才能推动企业经济之船乘风破浪,一路远航。企业的资源要素改革,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盘活存量资产,激活低效资源,市场引导资源合理配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国有企业资本做强做大,而国有企业改革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资源的使用效率与盈利问题。通过资源要素改革,使资源要素市场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盘活资产,二是使资产流动起来,三是资产的保护。
资源要素改革,通过波士顿矩阵分析,集中公司有限的资源,向明星业务倾斜。公司的发展受资源限制,除了向外部获取更多的资源外,应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价值,从而需通过资源要素改革。资源要素改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对原有不合理资源配置进行调整,避免臃肿;再比如,加入新元素,使原来的资源产值成倍地增长;又或者,引入新型产业,打破原有的资源要素效能低下问题。
随着区块链、物联网和5G等技术的出现,孕育出众多新业态,使企业在数字化的经济时代加快改革步伐,让数据赋能资源要素改革。传统产业中,人工成本较高,而现如今,企业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减少人工需求,降低人工成本。通过业财融合分析,可以得知,企业的哪些业务活动占据主要的资源,而这些业务活动所产生的效益与资源是否匹配,或者在当下的资源配置下,企业是否还有再挖掘效益的潜力。通过业财融合,可以促使低效的业务淘汰或者转型升级,使该资源配置得到有效利用。通过业财融合,能让领导读懂数据背后的经济,以及经济背后的资源配置。
企业全面预算,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根本导向,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经营情况及未来的发展蓝图等,通过科学的预测,合理配置企业的各项资源,对在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梳理后进行反馈,从而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得以改善与改进,最终使企业发展目标得以完成。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的企业全面预算起步较晚,相对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能实现全面预算的企业大多数为上市公司或者一些大中型企业。全面预算要求企业所有人员均参与,涵盖企业所有的业务,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跟踪。
全面预算是业财融合的最好体现之一,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管理会计工具之一,基于业财融合的基础上来思考全面预算。全面预算编制的起点为业务预算,终点为财务预算。业务预算通常包括销售预算、采购预算、生产预算、费用预算等,对各项业务活动进行合理估算。财务预算主要包括与经营成果相关的利润预算,与资金收支相关的资金预算,与资产、负债相关的资产负债表。业务预算在前,财务预算在后,财务预算为业务预算具体的结果表现。
全面预算要求企业的业务线与财务线必须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作,业务预算可根据历年的财务数据,并结合行业发展状况及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来制定当年的业务预算。当业务预算确定之后,再编制相应的财务预算。根据企业的销售情况、生产情况及投资情况编制资金预算,根据销售情况及成本费用情况编制企业利润表等。
全面预算很好地诠释了业财融合,业财融合更好地指导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充分发挥企业全面预算的战略性作用。
业财融合符合财务系统论思维,也是管理会计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业财融合不仅局限于本文所提到的五个方面,更是应用于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业融于财,财精于业。作为业务合作伙伴,财务人员应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并参与其中,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企业业务与财务信息共享,为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共同做出决策。未来,业财融合作为企业全面财务转型的一部分,对企业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业财融合为企业降低经营风险,减少管理成本,从而创造企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