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春下洋中学 陈仁政
随着新课标的推进,学校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现阶段教育教学的核心。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基础,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数学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教学,所以教师要针对目前的教学形式做出一定的改革。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全方面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情况创新教学方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加轻松地理解数学知识,分析数学问题并且解决数学问题,同时还可以掌握数学学习技能,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体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对于现阶段的初中生来说,考试还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所以在现阶段教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偏向于传统,教师依旧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讲解,课堂教学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不积极,课堂效率较低,学生难以形成数学思维,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跟小学数学知识相比较,初中数学无论是从知识的覆盖面还是知识的困难程度都有所增加,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数学教材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现状。但是在现阶段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还是以教材知识作为教学重点,教学内容比较单一,限制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从而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在现阶段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都放到了对数学知识的讲解上,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教材数学知识,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数学逻辑思维,对于一些数学知识学生难以理解。再加之教师只是围绕教材知识进行讲解,导致课堂气氛比较枯燥,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从而使学生厌恶数学课堂,不愿意参与课堂学习,更加不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无论是哪一个阶段的学生,学科学习兴趣都是学生开展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学科学习感兴趣,才会愿意花时间与精力投入学习,才能够让学生从根本上喜欢数学学习,从而掌握多种数学知识,以此来保证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一系列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或者创设一定的数学情境来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在教学八年级下册“一次函数”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而且更加容易理解一次函数的相关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中“水池放水”的实际案例,已知水池总水量与排出的水量,利用一次函数来表示水池剩余水量与排出时间之间的关系。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同时借助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可以让学生融入这种生活情境,利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所学习的教材内容设计习题进行检验,不仅可以检测学生数学知识掌握程度,而且还可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巧设题型,从而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及时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对数学学习的态度以及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依据教学要求创设学生喜欢的教学模式。同时设计相应的习题来帮助学生巩固教材知识,以此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利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统计调查”时,首先,教师向学生提问:“如果要知道班级里的同学主要集中在哪一年出生,该怎样做呢?”利用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且找到解决方法。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针对课堂中的重点知识可以采用提问的形式,加深学生的记忆,同时在完成教材内容学习后,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以及学生具体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关于统计调查的习题,注重考核学生的数学运用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中所学习的基础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重难点知识以及教学目标,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预习,充分了解教材内容,对自己不懂的知识点进行标注。在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教材中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探究,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掌握更多的教材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上册“有理数”教学中,首先,教师将本节课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预习,加深学生有理数相关概念的记忆。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提问的形式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并且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问题探究,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不断发散自己的数学思维,借鉴别人好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能力以及探究问题的能力,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更是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往往是一个教师教学几个班级的数学,再加上班级学生人数较多,教师无法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导致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课堂中不敢回答问题,还有一些学生由于数学学科成绩落后,对教师产生胆怯的心理,更加不愿意参与课堂学习,教师也无法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展开分析,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要改变这一教学现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课堂中采取提问等方式,在课下与学生沟通交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分析并且进行教学模式的改变,以学生喜欢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从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综上所述,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而且学科知识丰富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思维拓展,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