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矫璐娜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提出“四个自信”,而高校是培养“文化自信”的重要战略阵地。高校音乐教育承担着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任务,视唱练耳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不仅能在课堂上强化学生对音准的把握,还能促进学生演唱技巧的提升。传统视唱音乐教学因其重要的实践价值以及文化意涵,成为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基础科目。笔者希望将民族民间音乐更有效地引入传统视唱教学课,以激活视唱教学的当代生命力。将民族民间音乐引入传统视唱教学中,不仅能在实践中推进视唱教学的发展,还能在某种程度上促进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循着这一思路,本文将详细考察民族民间音乐能否引入传统视唱教学以及如何引入传统视唱教学,分析引入民族民间音乐之后视唱练耳教学能产生何种表达效果和审美价值。
民族民间音乐上到神话故事的音乐创作,下至家国大事、民族情怀的抒发,小到家长里短,是日常生活的谱写。从民族心境到个人情感体验,具有较强的道德感和使命感。虽然视唱练耳教学源自西欧,但并不影响我们传统音乐教学的引入。传统视唱教学的目的主要表现在引导学生对音准以及识谱规范的深入认知和把握,让学生达到从识谱、听辨到演唱。在不改变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引入民族民间音乐,并不与之构成矛盾。在引入教学目标和手段的基础上,还能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论者指出:民族民间音乐以“工尺谱”记录,不同于当代音乐教学中主流的五线谱记谱法,必然对民族民间音乐走向课堂产生一定程度的阻碍。其实大可不必担忧,我们在将之引入课堂时,可以融贯中西的方式发挥其教学价值。有论者指出:不同文化氛围的诸民族,同一民族的不同时代的社会群体,自己创造并得到群体认可和使用的各种文化形态,都各有其自身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使命,这种人文价值和艺术使命,在不同文化背景的诸文化形态的对应和对比中,是不可能彼此取代和简单地用先进与落后这样的概念来量比和评价的。不以单一音乐标准评价音乐高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活视唱练耳教学课堂的生命力。
在成功探讨民族民间音乐引入传统视唱练耳教学的可行性之后,探寻引入民族民间音乐的策略就显得分外重要。民族民间音乐如果仅仅以传统的视唱教学模式引入课堂,并不能从根本上激活视唱教学活动的生命力,以何种方式、何种角度切入视唱练耳教学成为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世界上有影响力的有关视唱练耳教学方面的自成体系的有达尔克洛兹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博彩各种音乐教学之众长,我们才能激发民族民间音乐在传统视唱练耳结合教学模式中的生命潜能。
例如,在进行民族民间音乐《孟姜女》的视唱结合教学时,既要创新多模态视唱结合方式,也不能在乐曲教学之前遗漏传统的基础练习,教师应当将正向音阶与反向音阶练习相结合,用作视唱教学前的热身。江苏民歌《孟姜女》曲调简约,曲作者融合传统民歌模式激活了远古的历史与生灵。在进行视唱教学时,应当强化对落音的把控,对第一节中声部的羽音同样需要注意提点。我们应当在多模态音乐课堂的基础之上单独将羽音加以强化,使其情感表现更加直接。此外,多模态教学还应当体现在分声部分组别的现代化训练模式。与此同时,我们可以联合高校聘请当地艺人进行艺人帮唱,与民间手艺人交流学习,立足传统,将多模态音乐表达与教学范式活用于视唱练耳课堂中,使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在多种角度和层级上刺激教学,让课堂更立体,让教学更便利。
民族民间音乐除了能够在技法上刺激传统视唱教学的成长,面对引入视唱教学的困境,还应当不断丰富音乐题材。民族民间音乐题材大到神话传说,小到家长里短,凡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都能纳入其题材创作麾下。民族民间音乐的创作植根于生养它的故乡,我们除了可以将技法融入视唱音乐教学,还应当协助学生拓展音乐文化审美技法,使技巧与文化相互辅助,加深学生对音乐与歌词的理解。
例如,在进行维吾尔族民歌的视唱音乐教学时,高校声乐教师应当充分查阅维吾尔族民歌的文化背景与音调特色,紧扣维吾尔族民歌的节奏与律动感,而不是仅仅关注传统音乐的“工尺谱”运用来迎合学生掌握音乐弹性的教学目标。在进行傣族民歌教学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穿透音乐文本与文化表达。作家对民族音乐的创作永远植根于生养他们的故乡,因此,对故乡文化背景的考察也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充分了解傣族悠然恬静的文化特征,对傣族民歌的教学才能从视唱练耳教学的读懂乐谱、把握音准、掌握节奏等基础要求过渡到理解歌词、分析乐谱并最终能够在台上演唱的内化表征。
民族民间视唱音乐教学除了应用多模态教学提高教学训练效果之外,还应当将民间文化中的特色乐器融入。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我们如果仅仅驻留于技法的演练与唱腔的控制是远远不够的,民间乐器的创造性引入是其重要保障。后现代跨学科风潮应当引领视唱教学走向多元素融合,因此,音乐教学不能仅仅停留于传统的模式,引入多元乐器,更有助于促进民族民间音乐与传统视唱教学的融合。
例如,在进行蒙古族民族民间音乐视唱教学的课堂设计之时,我们可以引入胡琴、马头琴等民间乐器,赋予民族民间音乐视唱教学立体化与专业化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从多维度音乐刺激的方式中把握乐曲的内核。在进行维吾尔族民间民族音乐教学时,可以适量引入富有节奏感的打击乐器与弦乐器,在辅助伴奏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民族民间视唱音乐教学的理解。
在我们充分考虑视唱结合教学的策略时,评估民族民间音乐的现代文化价值有其重要意义。民族民间音乐的引入可以活用传统弹性歌唱模式,充分转换五线谱记谱法的教学范式,给视唱音乐教学死板的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在弹性歌唱与准确歌唱之间来回调剂,丰富视唱音乐教学的课堂体验。
如果我们认为民族民间音乐引入传统视唱教学的价值仅仅如此,那将会影响传统音乐视唱教学引入视唱练耳音乐课堂。“温柔敦厚”一直都是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核心理念,诗经三百首,能够传承中华文明千年,靠的就是其思想以及价值范式。民族民间音乐的引入,除了给民族民间视唱练耳课堂提供技法帮扶,还能从核心价值观上精准投放中华文明的火苗,温柔敦厚、悠扬缠绵,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的引入不仅在技法上突破了高校视唱练耳教学的模式,更从文化层面激活了民族民间音乐的德育功能。引入民族民间音乐进行视唱教学,除了能够贯通歌唱技法训练,还能从美育的层面激活学生的审美潜能。高校视唱练耳教学除了应当在德育与智育层面激活审美表现,还应将统摄高校视唱练耳教学的匠人培训模式转向艺术家培训模式,在审美体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综上所述,将民族民间音乐引入高校视唱练耳教学课堂有其必要性也有其可操作性。在教学模式现代化的今天,我们除了要坚守学科核心的阵地,还应当向外绵延发掘,关注现代多模态教学范式以及课程趣味性。我们不仅要从多感官多角度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当深入音乐教材,深度挖掘民族民间音乐的魅力,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在充分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与视唱练耳教学兴趣的同时,也能帮助我们穿透音乐教材,进行一种民族文化的寻根,让我们从技巧训练到德育培养,再从德育培养到美育提升,从根源上激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力以及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