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语境下的创意写作教学
——以闽江学院写作教学改革为例

2021-12-04 00:48:21陈邑华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教研组实训课程

陈邑华

(闽江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一、引言

创意写作,20 世纪20 年代末兴起于美国,而后作为新兴学科逐步推广到世界各地,中国于21 世纪初引入创意写作。对何为创意写作,学界有诸多的界定,影响最大、运用最广的是上海大学葛红兵教授所下的定义:“创意写作是指以文字创作为形式,以作品为载体的创造性活动,它是文化创意产业链最基础的工作环节。”[1]创意写作与传统的基础写作、应用写作的区别,正是在于它打破了纯文学创作和应用写作之间的传统界限,将纯文学的创造性、个人性与应用写作的目的性、实用性相结合,着力培育学生在产业需求之中的写作思维、写作能力和创意设计。

经过理念、模式引进,本土化创建,特别是在国家文化产业战略的推动下,创意写作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当前,全国已有百余所高校或创办创意写作专业,或开设创意写作课程。闽江学院的写作教研组历经十多年的教学改革与探索,对如何建构创意写作教学思维和课程体系,如何改革写作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训练体系和考核评价方式,如何拓展实践渠道,使写作教学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等问题进行全面的探讨与实践,形成卓有成效的创意写作教学法。

二、教研相长,教改中探索教学新路径

写作课是教育部规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传统的写作课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单一,未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与兴趣。写作课应如何上,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多年来,闽江学院写作教研组将上好写作课作为教学研究的中心任务,先后开展了教育厅课题潘新和写作教育思想研究、孙绍振文艺思想研究以及省级教改课题《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意写作教学改革》。

潘新和教授几十年专注写作教学与研究,其《中国现代写作教育史》《中国写作教育思想论纲》以及“言语生命动力学”著作,高屋建瓴,梳理了中国写作教育史与思想,建构了“表现—存在论”现代写作理论与实践体系,研究其写作教育思想,让我们明了写作历史沿革,清晰问题所在,对研究当前写作现状与教学有极大的启示。孙绍振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理论与文艺批评家,其文艺美学思想深具独特性、原创性,影响广泛、深刻。写作教研组整合集体力量研究孙绍振文艺思想,提升了自身写作理论素养,对写作教学也颇有启发。撰写发表了系列论文,《找到“自己”:孙绍振散文审美规范的理论建构》《孙绍振情感逻辑研究》《原创、自洽、开放:孙绍振小说“心理错位”理论》《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的创立、坚守与发展》《孙绍振幽默逻辑理论探究》。课题研究中,积极探究西方创意写作理论与教学方式,借鉴、学习上海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大学创意写作专业的教学课程与教学方式。明确了创意写作教学改革的目标,即立足汉语言文学传统的人文艺术优势,以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作为突破口,寻求与新媒介传播、影视文化创意、地方文化创意开发等行业有效对接,通过本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写作的规律、特点与方法,具备扎实的写作基本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之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以读写能力为核心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课程教学方面,重新开发设计教学模块,突出重点,强化“一个中心,两种能力”,即以写作训练为中心,强化叙事与评论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由叙事到评论,加强逻辑思维、思辨能力的训练与提升。教师对理论的阐释简明扼要、深入浅出,抓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行为要素开发教学创意设计,综合运用过程教学法、共同体教学法、探究式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信心,完成原创性写作训练。

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提升“以写促讲”的实效性。智慧教室、雨课堂便于信息畅享、交流互动,运用这些新媒体新技术,能更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精心设计训练方案,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口头训练与书面训练相结合,加强训练力度;实施小班化、工坊化的共同体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头脑风暴,提升写作训练的实效性。课堂教学的训练时间有限,注重课外实践实训,形成把课外训练纳入教学的大课程观,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写作训练与课外训练相结合,教师有针对地指导,当场点评或批改后及时评析或课后指导,力求及时、有效,真正实现课内课外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倡导创意阅读。“像作家一样阅读”,要求学生从欣赏式阅读到批评式阅读。欣赏式阅读,是凭感觉、直觉去把握;欣赏式阅读,获得的是感受式的体验,在本质上属于“文学消费”,是被动的学习。第一遍为欣赏式阅读,第二遍应为批评式阅读。“批评式阅读实际上是读者尝试从作品生成的角度考察文本的综合技巧及其效果,反向思考文本要素的选择与处理如何实现作者的创作意图,摆脱阅读的被动状态。”[2]学生需相应完成创意阅读作业,上学期课外阅读作业,需提交10 篇读书笔记。下学期结合论文写作,课外阅读作业,需提交100 张电子读书卡片。其间,教师进行阅读方面的相关指导。

课内外结合,形成新的考核评价体系。改革课程考核评价体系,采用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方式,将学生课堂表现、习作、发表的作品、获奖作品、文化策划项目书、实践活动等作为成绩考核的项目,强化实践特色,关注学习效果,实行过程考核。如在剧本策划与写作教学中,学生查阅资料、社会采风调查、创作讨论过程以及最后的剧本形态,都可作为评价考核的内容。

三、人尽其才,推进创意写作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建设是实现教学目标,推进教学改革的基础。立足文创产业对创意写作人才的需求,以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意能力、写作能力为核心,重新开发设计创意写作课程教学模块,进一步推进写作能力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在全省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率先开设创意写作方向,充分利用、发挥写作教研组的教师创作、研究喜好、特长,如有的教师擅长诗歌创作,有的喜好影视,有的擅长小说研究,有的钟情散文。优先从教师各自擅长的领域,结合当前文化创意产业所需的相关写作素养、技能,开设创意写作课程群,注重写作与影像、视频设计、新媒体传播的结合,完善学生多媒体创意写作技能训练体系,开设新媒体写作、微电影创作、纪录片创作、剧本创作、诗歌写作等课程,与原有课程形成合理的写作课程群。将原来大一开设基础写作,大四开设文体写作选修课改为从大一到大四每学年均开设相应的创意写作课程,注重学生写作训练的可操作性与系统性。

教材编写方面,创意写作教材的编写应以培养创意、写作能力为核心,注重写作方法的传授与实战训练。“创意写作不仅培养作家,还更多地着力于为整个文化产业发展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核心人才,为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所有文化产业提供具有原创力的创造性写作人才。”[3]写作组借鉴、学习、消化、吸收西方创意写作课程体系与兄弟院校编写教材的长处,立足实用性、可行性、实效性原则,编著教材《创意写作——叙事与评论》。理论框架方面,力求精简实用,以简驭繁;训练体系方面,强化基本技能,注重方法技巧,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与潜能。教材分上下两编,上编为创意叙事与评论能力培养。无论文学创作还是应用写作、新媒体写作,写作水平的提高,叙事能力与评论能力是基础,亦是关键所在。因而,教材以叙事涵盖叙事类文体,以评论涵盖析理类文体,突出重点,以少总多。上编为创意观察与描摹、创意感受与表达、创意想象与描述、创意理性思维与评论这四章,着力于提高感知采集、联想想象与综合分析能力,即叙事与评论能力的培养。下编为创意写作文体训练,有虚构叙事——小说写作、非虚构叙事、网络新媒体叙事、网络评论及论文写作等常用的文体,着重于文体的核心要素训练,培养学生较强的文体感,提高文体写作水平。综观全书,既有采集、思维的系统训练,又有文体写作训练。各章在理论阐释追求准确、简明、务实、创新的同时,遵循在实践中激发创意、提高写作能力的原则,依据教学经验,在每章后精心设计一定数量的切合学生实际、侧重技能提高、实用性强的思考训练题。训练题穿插情景性与提示性材料,注重序列性、阶段性和内在联系,体现易—中—难的层次档差,力求抓住重点、突出难点、关注特点。这部教材是写作教研组教师们多年来科研与教学实践的结晶,其突出特点是以创意写作实践为核心,编写体例更加符合教学规律与教学实际,突出教学的可行性、操作性、实效性。

写作教研组教师开设了创意写作相关课程,备课、讲课过程中,关注研究当前行业发展动态,总结教学经验与教学方法,相继撰写、出版了《新媒体文类研究》《中国当代电影创作研究》《儿童文学创作》等教材。这些教材以创意能力培养与人才必备技能提升为核心,研究行业发展趋势,既有行业视野,又有专业高度。

四、创设平台,完善创意写作实训实践教学体系

传统的写作课程设置囿于校园,未能有效参与当前社会文化产业系列活动,实训实践少,亦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针对这一问题,写作教研组创设平台,建设并不断完善创意写作实训实践教学体系。

实训实践教学分为校内与校外,两者既有区分,又紧密结合。校内实践活动主要是利用网络微信实训平台(如创建了“中文系新媒介创意与传播综合实训平台”)、写作工坊、文学沙龙、校广播报刊媒体、文学社、文学期刊等实践交流指导渠道,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加强对学生写作的指导。开展“传统戏曲进校园”,实践操练。组织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激发、提升学生的创新创意意识、水平。校外的实训实习,一方面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锻炼,提升学生的写作运用能力。如与壹横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壹横青年创意写作基地;与蔚蓝集团网络科技公司合作,成立写作实训基地;与丝路国际电影艺术馆联合成立创意写作工坊。重点实训影视剧本、商务文案、节目策划方案写作等。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参与服务地方文化建设。与地方文化部门合作,在城市社区组织文学、文化活动,如与福州市文学院、福州文投集团等联合在福州海峡创意园区、三坊七巷等文化创意园区举办各种青年文学创意活动,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同时促进了文学创意教育,将学生的创意写作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此外,组织学生参与地方作协的活动,让学生接触到第一线的文学创意写作。从而,形成把课外实训、实践纳入写作教学的大课程观,把写作训练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断完善创意写作实训实践教学体系。

多样化多渠道创意写作实践实训的开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写作教研组教师指导的晨笛文学社已有38 年的办刊历史,成功举办十六届“晨笛文学大奖赛”,在我省高校有广泛的影响力,被评为2020 年全国高校百强学生社团,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青春与诗”校园原创诗作优秀组织奖;目前晨笛文学社在福建省青年文学尤其是诗歌创作领域已经具备一定的影响力,以晨笛文学社毕业生为骨干,组建的全省第一个90 后诗社——浮草诗社被评为城市先锋榜先锋艺文社团,列入城市先锋群体名录。近五年,文学社学生有11人加入市作协,6 人加入省作协,4 人参加鲁迅文学院进修,10 人次参加福建省文学院青年作家班培训;15 位同学获榕城高校十大写手;6 人获福州十大青年诗人称号。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级文学创作、文化创意比赛,学生多人次在国际、全国、省市创作大赛获奖。近五年,学生117 人次在国际、全国、省市创作大赛中获奖;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作品70 多篇;多人次出版诗集、小说等。

多年来,写作教研组教师致力于创意写作教学改革,探索教改新路径,推进课程建设,完善实训实践教学体系,有效激发、提高了学生创作热情与写作水平,取得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当前,创意写作教学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才能更好地推进新文科建设,是写作教研组面临的新课题。创意写作的教与学,充满挑战,也充满机会与欣喜。我们将继续携手努力,推进、完善创意写作课程建设。

猜你喜欢
教研组实训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江苏省天一中学语文教研组简介
语文知识(2014年10期)2014-02-28 2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