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纸媒如何展现品格与力量

2021-12-03 12:18李斌
新闻潮 2021年10期
关键词:新闻舆论

李斌

【摘 要】主流媒体如何做好典型经济报道?长篇通讯如何吸引受众?纸媒作品如何形成广泛影响力?是当前新闻舆论工作中面临的难题。2021年4月,《经济日报》推出《柳州惊奇》系列报道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展现了主流纸媒的品格与力量。文章深入剖析其成功的秘诀,为主流纸媒做好正面报道、经济报道、典型报道提供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新闻舆论;经济报道;正面报道;典型报道

2021年4月19日,《经济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柳州惊奇——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调研记》,用1.1万字的篇幅刊发通讯,深度剖析广西工业城市柳州的发展成就。在随后的4月22日至24日,《经济日报》还在头版刊发评论及多篇反响报道,形成强势传播。这一经济报道精品力作,跨越纸面飞向网端,引发社会强烈反响。

在纸媒影响力日渐式微的当前,经济日报社通过扎实调研形成的这一典型报道成功“出圈”,彰显了主流媒体的品格与力量,为当前在新媒体格局下做好正面报道、经济报道、典型报道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也为纸媒如何在媒体深度融合的形势下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带来了经验和启示。

一、《柳州惊奇》营造“柳州宣传周”

2021年4月19日至24日,《经济日报》先后在一版刊发万字长文《柳州惊奇——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调研记》、评论员文章《惊奇,源于同频共振的战略定力》、反响报道《把广西生态优势保持好发挥好》、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的专访《进一步擦亮广西“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柳州市委市政府来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和专家点评文章《“两山论”强大引领力的生动展现》。这6篇报道层层推进,全面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在柳州的生动实践,其规格之高、篇幅之大、分量之重,在中央级媒体对广西的报道中非常少见,也是近年来中央媒体报道柳州的重磅力作。

《柳州惊奇》系列报道推出后,在区内外产生了热烈的反响,网上传播受众已超过1亿人次、“柳州惊奇”话题受众超过14.7亿人次,营造了一个“柳州宣传周”,“惊奇”在柳州成为热词。此外,经济日报社制作发布的《柳州惊奇》微信产品和短视频《跟着总书记看“柳州惊奇”》阅读量均超过10万+,成为爆款精品。《柳州惊奇》系列报道为读者打开了一扇深入了解柳州的窗口,全面展示了柳州良好的城市形象,在柳州新闻宣传工作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范晓莉表示:“《经济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重要文章,报道广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重要嘱托,生动讲述柳州市一手抓工业发展、一手抓生态环保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在全区引起强烈反响,给予我们巨大鼓舞。”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成本调查中心主任黄汉权表示,《经济日报》推出长篇调研报道,系统总结了柳州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的经验,有很好的启示意义。

二、剖析《柳州惊奇》的成功密码

(一)典型案例深入剖析

新闻报道是否能够取得成功,题材选择的好坏最为关键。尤其是对于典型报道来说,是否真正具有典型推广的意义,是报道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和决定性因素。经济日报社调研组选择的柳州,正是这样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城市。在生态环境部通报的2020年1月至12月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状况中,柳州在全国300多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排名第一。同时,柳州还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工业总产值约占广西的1/4,拥有“五菱神车”、“网红”柳州螺蛳粉,以及柳工、柳钢等一批知名大型制造企业。此外,作为老工业基地的柳州,20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因工业污染成为全国四大“酸雨之都”之一。以上这些标志性的符号都集于柳州,柳州就成了一个非常具有典型意义的城市。

全国地表水质量排名第一的竟然是柳州这个工业城市,这背后一定蕴藏着巨大的新闻价值。经济日报社敏锐地发现了这一重大新闻题材。正如《柳州惊奇》开篇所述:“柳州偏居西南一隅,怎么就弄出了蜚声中外的一款款产品?贴上工业标签的城市,在水环境质量上怎么就拿了第一?问號拉直了就是感叹号——柳州惊奇!”

经济日报社编委会认为,该选题符合中央精神,柳州走坚持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融合发展之路,是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典型,值得大力挖掘、宣传和推广。于是,经济日报社派出由副总编辑季正聚率队的高规格采访组深入柳州调研采访。可以说,《柳州惊奇》系列报道始于媒体人敏锐的新闻价值判断,体现了调研组独到的“眼力”。如果缺乏新闻敏感和价值判断,仅把这一选题当作一般报道去处理,就没有后来的精品力作。

(二)深入现场扎实调研

在前期收集大量素材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调研组一行7人在柳州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采访。调研组用脚丈量工业柳州、生态柳州的土地,寻找典型人物、挖掘生动故事,体现了新闻人的专业精神。在柳州期间,调研组深入柳钢、柳工、上汽通用五菱等工业企业,采访企业负责人,与工人攀谈,探寻柳州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的奥秘;深入污水处理厂、河长制办公室,深度解析柳州水质排名第一背后的动人故事;实地采访竹鹅溪、洛清江污水变碧波的巨变,倾听居民群众的心声。通过大量深入实地的采访,调研组抓到了不少“活鱼”,比如柳钢“以废治废”,用焦化自产的氨水做脱硫剂脱除烧结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又比如建立“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开启探索依法治河新模式……这些都是柳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精神,走绿色可持续发展新路子的生动故事。

通过采访,调研组也更加确定了工业柳州水质排名全国第一背后的重大新闻价值和典型意义,并同步策划系列报道,议定“调研主稿+评论员文章+读者反响+自治区党委书记专访+专家点评+柳州市委、政府来函”这样“1+5”组合的形式推出,形成传播声势。展现了调研组过硬的“脚力”和不凡的“脑力”。

(三)锤炼文字打造精品

经过全面深入扎实的采访,调研组搜集了大量的采访素材,如何形成一篇佳作,如何让读者从文章中产生共鸣,是考验调研组“笔力”的时候。文章从“水质排全国第一,为什么是工业城市柳州”这个设问入手,带着读者领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指导下柳州发展的惊奇变化:工業城市既生产出蜚声中外的工业产品,还流淌着全国最优质的地表水,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相得益彰。探究原因,是这里的发展方式发生了转变,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深入人心,高质量发展的成色十足。接下来,文章以“‘要柳钢还是要柳州’,一场大讨论带来怎样的冲击与抉择”“面对各种账本,怎么做一个高明的算账先生”“即使天生丽质也要后天保养,系统治理如何管好流动的水”“绿色合力无形而强大,它是如何迸发与激荡的”“多少探索在路上,奋斗、创新无穷期”一个个鲜明新颖的小标题,层层深入解读“柳州惊奇”的背后原因。文中还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语句,如“问号拉直了就是感叹号”“往事并不如烟”“让柳江水来也清去也清”等,为读者所津津乐道,增强了报道的话题性。

在这篇1.1万字的文章中,处处穿插着故事、细节,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在“大”与“小”的结合中、参差互现中引人入胜。既能深入进去,又能跳得出来;既有宏观视野,也有具体剖析,展现了深厚的理论造诣和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文章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幅动人的画面:竹鹅溪黄昏下市民休憩的场景、洛清江暮春时节海菜花盛放的画面、柳江碧波荡漾的江面上人们的幸福笑脸……读完万字长篇通讯,让人不觉得冗长,却如饮醇酒、如沐春风,让人久久不能忘怀。《柳州惊奇》系列报道从选题确定到策划再到采写,打造历时两个多月,先后九易其稿,体现了做好精品力作的“工匠精神”。

(四)用好网络扩大影响

精品力作如果只停留在纸面,其影响力始终是有限的,而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则会得到广泛的传播,产生广泛影响。在做好传统报道的同时,经济日报社还推出报道新媒体版本,制作视频并在文章中插入更多具有表现力的图片,让“柳州惊奇”更加直观地呈现给读者,报道的微信公众号版本阅读人数迅速突破10万+。在主报道刊发一周后的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柳州视察,在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视察时两次称赞柳州螺蛳粉“惊奇”,与《柳州惊奇》报道遥相呼应。习近平总书记两次用到了不常用的“惊奇”一词,又引起了新一波对《柳州惊奇》的传播热潮。经济日报社又乘势推出《跟着总书记看“柳州惊奇”》的短视频作品,点击量也很快达到10万+。

报道刊发后,《广西日报》、广西云融媒体平台及广西各县级融媒体中心全文转载《柳州惊奇》报道,广西广播电视台等电视媒体摘要刊播相关报道。《柳州日报》、柳州广播电视台在转发全部6篇报道的基础上,还采写了系列反响报道,制作了短视频、抖音等融媒体产品,在微博上设置了“柳州惊奇”话题,持续推高话题的热度,相关话题形成超过10亿次的传播量。

三、《柳州惊奇》成功带来的启示

(一)长篇报道也能强势传播

有一种观点认为,当前知识快速迭代更新,人们更加习惯碎片化的阅读,这一阅读习惯催生了短视频的快速兴起,长篇文章已很难激起受众的阅读兴趣。而《柳州惊奇》系列文章却告诉人们,当通过扎实调研、精心锤炼而形成的精品力作出现在舆论场时,仍然能够得到强势传播,当前受众并不完全喜欢“短平快”,而是舆论场缺乏长篇精品力作。像《柳州惊奇》这样能给人带来阅读乐趣与思考的有思想、有教益的深度文章,在当前的舆论场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

不论传媒格局、舆论生态、受众需求如何变化,优质内容和主流声音永远都是刚性需求,在“快新闻”时代,媒体更需要沉心静气把新闻打造成“陈年佳酿”。报纸尤其是党报是舆论压舱石,承担着重要的举旗定向作用,而具体到《经济日报》来说,在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也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因此,《经济日报》着力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研究,通过《柳州惊奇》这样典型生动的实践案例进行解读、宣传。

为此,经济日报社编委会在实施“减量化改革 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中,集中力量、突出特色,致力于打造调研报道的品牌。2021年以来,除了《柳州惊奇》系列报道,《经济日报》还在1月13日推出《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典型——对广东佛山的调查与思考》,在3月22日推出《贵阳后发赶超——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调研记》,在5月10日推出《深圳领跑——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调研记》,在6月7日推出《阿佤新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调研记》。这些高质量的长篇通讯,都引发了强烈的反响。

(二)正面报道也可形成爆款

在当前的舆论格局下,信息产品极大丰富,实践证明,经过扎实采访,新闻性强的正面报道同样可以获得广泛传播。《柳州惊奇》这一长篇通讯,阐释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一理论性、政治性很强的主题,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奥秘在于做到了深入调研、观点制胜、内容为王、深度呈现。表现方式上,调研组坚持实地走访,深入挖掘故事,通过讲故事的方法表达深刻的观点;文字上,力求清新、优美、轻松的文风,符合读者的审美和需求;逻辑上,按由表及里的方式进行叙述,通篇透出浓浓的思辨色彩;版面上,头版头条加上后面连续5篇一版的突出处理,实现了深度全面的报道,营造了宣传声势。

(三)传统媒体仍有传播优势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当前的新媒体传播格局下,内容为王、渠道为霸,纸媒由于其载体的特殊性,在“短平快”报道方面优势欠缺,但在深度报道、打造精品力作方面仍有比较优势。纸媒特别是党报,有着品牌优势、权威形象、专业的采编队伍、严格的采编发流程,具备生产优质内容的基础条件,有其他媒体所难以比拟的公信力。而这些优势,正是网络媒体所缺乏的,纸媒可以更多地在深度报道方面发力,打造精品。同时,纸媒通过用好融合手段,推进自身创作的精品力作的网络传播,将内容和渠道优势有机结合,是提高正面报道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的有效途径。在坚持传统纸媒推出高质量深度报道的同时,经济日报社也积极探索媒体融合传播的可能性,运用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拓宽宣传渠道,打造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传播体系,从而达到“网上网下”同频共振的宣传效果。柳州市委宣传部第一时间制定二次传播方案,拿出详细的宣传计划,联系上级主流媒体,布置市属新闻媒体、县级融媒体中心、主要新媒体积极转载,运用报、台、网、微、端等各类平台,集合报纸新闻、电视新闻、短视频、抖音、表情包等多种表现形式,形成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大宣传格局,使精品力作得到广泛传播,提升了《柳州惊奇》系列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责任编辑:黄佳君)

猜你喜欢
新闻舆论
全面创新做广播 打造“成风化人”好声音
牢记职责使命 强化创新驱动 努力提升党报集团新闻舆论工作水平
强化五个意识,提升新闻舆论工作水平
新形式下高校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媒体如何做好新闻舆论工作
线索与议程设置:提高党报传播力引导力的切入点
新闻舆论工作为什么要把好政治方向
论后网络时代新闻舆论引导的偏差
新形势下新闻舆论工作者如何应对“本领恐慌”
新媒体环境下的高职院校新闻舆论工作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