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政策下公共设施、产业技术的能级提升与经济发展

2021-12-03 06:39刘娜刘璋琦杜锦根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1期
关键词:双碳公共设施经济发展

刘娜 刘璋琦 杜锦根

摘要:为在国家承诺的期限内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须要对公共设施、产业技术进行超巨额的投资改造和能级提升。中央“双碳”工作文件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规定了细致的政策体系,确定了重点领域的量化行动,对城市能源系统及相关公共设施为满足“双碳”工作的建设和改造,指明了方向。产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开发,应以“双碳”工作进程为指针,树立绿色、低碳、去碳化的全新理念,为各类企业的生产线、工装备进行迭代更新改造。同时,要看到“双碳”政策,既是国际社会绿色发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更是对我国树立新发展理念、对过往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纠正,特别是,公共设施的配置新能源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必然推动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双碳”;公共设施;产业技术;能级提升;经济发展

今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之后,10月26日,国务院又印发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国发[2021]23号)。这两个文件将我国通过绿色低碳去碳、节能减排、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部署和顶层设计,作了进一步细化、指导和规划,使全国开展这项“双碳”工作更具目标指向性、政策指导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

2020年9月举行的联合国大会和今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领导人气候峰会上,代表中国政府庄严承诺,中国力争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要求“国内有条件的地方,以及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率先达峰”,“这是中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需要中方付出艰苦努力”。

这是因为,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用30年的時间完成发达国家用近60年的时间完成碳达峰至碳中和,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了。一些国家再要求中国把“双碳”时限提前,也非常不现实,如同外交部所指出,“现在要求小学生和中学生同时毕业,这是拔苗助长”。这是因为,完成“双碳”工作,意味着需要对中国现有的公共设施、各行各业技术,着眼于满足绿色低碳去碳、节能减排的要求,进行能级提升、技术改造等的大量投入。有外资银行首席执行官认为,中国达碳中和目标需要投资127万亿至192万亿人民币。中国银行董事长在6月15日的《人民日报》发文提出,中国未来40年达成碳中和目标需要的投资将达百万亿人民币。这种超巨额投资对中国政府和私营部门来说,都是艰苦的任务、巨大的挑战。

本文拟对“双碳”政策下公共设施、各行各业技术的能级提升与经济发展,从产业经济内在的发展要求进行分析,力求使各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看到:

旨在绿色低碳去碳、实现节能减排的对公共设施和产业技术的能级提升、技改投入,完全可以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改革实践、改革路径有机地结合起来,完全可以在积极完成“双碳”工作的同时,有效推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正因为上述超巨额投资,实际上可以更加有效地引导各部门、各地区、各行业和各企业等的工作指向和积极性,使之更加有效地推进“双碳”工作,促进中国产业经济结构的优化、高级化,实现绿色低碳去碳、节能减排的发展要求,实现国家的“双碳”目标。

一、两个文件为实现“双碳”工作目标规定了政策路径和行动纲领,为公共设施和产业技术的能级提升,作出了战略部署和顶层设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这两份文件,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规定了工作进程:

1.第一阶段

从现在起到2025年的“十四五”期间,要推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单位GDP能耗要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20年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要上升到20%左右;森林覆盖率要提高到24.1%,森林蓄积量要达到180亿立方米。显然,中央有关“双碳”工作的这两份文件规定,与国家制定的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保持了同步一致。

2.第二阶段

经历从现在和十四五之后到2030年的“十五五”期间,要推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要上升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因此要达到12亿千瓦以上;森林覆盖率要提高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190亿立方米,届时中国将实现碳达峰。

3.第三阶段

到2060年,中国要推动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实现碳中和。要实现这一远景目标,就意味着在第一、第二阶段工作进程完成之后,中国需要加速推进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转换工作,意味着在“双碳”工作的目标约束下,更好地遵循生态文明思想、新发展理念,更积极地遵照中央对“双碳”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更努力地为实现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二个一百年的目标而奋斗。

二、“双碳”工作文件,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规定了细致的政策体系,确定了重点领域的量化行动,对城市能源系统及相关公共设施为满足“双碳”工作的建设和改造,指明了方向

1.城市能源系统要紧密衔接“双碳”工作

作为城市运行动脉的能源系统相关公共设施,生产与供应结构必须高级化,以满足绿色低碳去碳要求。在能源供给侧方面,要引入绿色清洁新能源,逐步至大幅减少煤电机组的发电比例。

一方面,要根据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的大型生产基地远离东部城市的特点,需要大规模开发应用我国独有的100万伏超超高压的3000-5000公里的输配电系统,为东部沿海等大都市绿色清洁高级化的能源建立起供应保障体系。

另一方面,在现有的遍布全国及各大城市的煤电机组中,需要选择一些状况优良的超临界优质机组,在保障低碳去碳、积极技改的基础上,作为“两碳”工作达标之后能源供给系统的备用机组以及作为巩固电网安全的保障系统,在必要的紧急情况下备用使用。

2. 城市能源消费端应提升绿色能源使用比例

在城市能源消费端方面,城市运行供电、工厂生产供电、居民生活用电,都要因地制宜采用绿色清洁新能源。随着绿色清洁新能源远距离超超高压输配电系统的建设与完善,“两碳”工作进程在城市用电的上述三板块,要体现出减少煤电、提升绿电的行动方案的具体安排和有效落实。而在楼宇照明、城市绿化等亮化工程方面,以及岛屿、农村边远地区和有关场合的备用电源等,均要充分考虑屋顶、幕墙的太阳能发热发电,大幅度提高绿色电能谷电储能、燃料电池等分布式电源的使用、备用的比例。

3.公共交通领域加大新能源设施升级

在城市公共交通运输、新能源设施方面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大规模改造、建设锂电池车辆的充电站、氢动力车辆的加氢站,按进“双碳”程逐步调降燃油车辆加油设施。

城市交通运输的公交车、乘用车、商用车等车辆要有步骤的全面推进技术迭代,尽可能快地实施公交车辆及社会车辆的新能源化。在有条件的城市,要选择可靠成熟的车型,全面提高公交车辆新能源化。其他城市和地区也要选择重点线路,加大对充电、加氢设施的投资力度,以点带面,积累经验,形成规模,按进程要求大幅度推广公交车辆的新能源化。同时,要以有力措施鼓励私家车辆新能源化、鼓励公众出行公交化。

4.城市基础设施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城市楼宇建设、道路等公共设施建设,均需要采用节能降耗、绿色清洁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除室内照明、户外亮化之外,楼宇的保温、取暖等空调系统,是楼宇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传统技术和工艺产品之外,现有楼宇实施节能降耗保暖去碳的关键,就是要着重对隔热遮阳的玻璃幕墙进行大规模技改。

具体步骤方面,可以根据“双碳”工作进程和楼宇幕墙的实际使用情况,大规模着手新型中空保温玻璃幕墙的推广与使用。该新材料可以无需启动空调系统室内就可以保持在26摄氏度左右的恒温,且玻璃幕墙重量比现有的轻一半,是完全符合“双碳”工作进程所需的节能、降耗、去碳和减承重的优质新产品,其广泛使用可以为城市楼宇的大规模节能降耗去碳和降低沿海城市地面沉降,作出重大贡献。该新型中空玻璃除可以隔热之外,还具有光伏发电、隔音、防弹等功能,可以广泛使用于军民或两用场景。也因为该玻璃幕墙具有发电功能,可以作为分布式电源解决楼宇部分用电。

此外,城市的道路等公共设施建设,可以充分利用废弃的塑料、轮胎等化学品,加工后实现循环再利用。太平洋中漂浮着的垃圾岛,以及城市丢弃的化学制品,特别是去碳过程中捕捉到的碳,都可以成为我国城乡道路建设中加以使用的透水抗压等性能好的双层新型铺路材料的组成部分。

三、我国产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开发,应以“双碳”工作进程为指针,树立绿色、低碳、去碳的新理念,加紧各类企业生产线、工装备进行迭代更新改造中国各类企业应从高铁、新能源汽车等科技产品成功的事例中汲取经验,从国内外广受欢迎的高铁技术成功案例中,看到中国制造的产品贯穿其中的绿色、低碳、去碳的设计理念、动力配制,在各类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中材质使用上可以用减钢制产品、轻量化、低能耗新材料。

按照中央“双碳”工作的进程,氢能、锂电等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比重,要在2030年前较快地提升到40-50%,并在2060年前提升到90-95%。除动力外,乘用汽车设计要广泛采用铝制、轻质新材料。机场摆渡车、城市公交车辆以及环卫车辆、物流车辆、重卡等商用车辆,应广泛使用氢能动力。

进一步提高核电机组制造和生产的安全性、可靠性,尽可能在西部沙漠、戈壁建设核电机组,使之占入网机组的份额超过15-20%以上,并将电能通过超超高压输送到东部用电地区。

燃煤机组要在燃煤环节进行彻底的技术创新和改造,即要探讨变“明火烧煤锅炉”为反应器,将煤炭并带动煤浆中的水连同超临界水气化,获得非酸碱性、无氢脆特质、无重金属杂質的高温循环纯水蒸气,以此进入透平冲动汽机、带动电机发电的技术,形成空中无碳排放的用煤机组发电新技术。

四、正确理解公共设施建设、产业技术能级提升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长青

要取得“双碳”工作进程中的理想成果,首先要统一思想,清晰认识各地区、各行业、各企业面临的改革方向、投入产出关系。特别是要看到“双碳”政策,既是国际社会绿色发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更是对我国树立新发展理念、对过往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纠正。公共设施的配置新能源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必然要求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要看到公共设施与产业技术能级提升,存在着连锁效果的准则。只有公共设施的超前配套,才能合理有效地促进产业结构的转换和高级化。公共设施、基础产业,必须要超前制造业发展。公共设施等基础产业超越制造业的系数计算:

两者的超越系数=(基础产业产值的增长率/社会总产值的增长率)-1

超越系数如果为正,说明公共设施等基础产业的增长速度高于含加工业等在内的社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如果该超越系数为负值,则相反。

一般说来,加工业的增速膨胀,肯定会导致对公共设施、基础商业的供应要求紧张,导致资源涨价、制造加工能力过剩。就目前我国的绿色、低碳、去碳发展要求而言,绿色公共设施、基础产业投资不足,制约了相关制造加工能力的提高,导致绿色产品供给不足。

在目前的公共设施建设与配套方面,各地政府、重点地区、行业与企业,均没有投建足够的绿色、低碳、去碳的存量公共设施。这种基础工业、公共设施投建发展滞后、比例失调,必然会导致制造业产业结构转缓慢,以及高耗能高排放占主导的产业技术和产品的存在。这也从另一层面揭示了“双碳”政策及相关产业政策的必要性,即按“两碳”工作进程要求,各地政府、特别是重点地区,要大力投建、新增众多绿色、低碳、去碳的公共设施。

2. 把“双碳”政策转化产业政策

要看到“双碳”政策是基于国际共识、形成国家政策的新发展理念导向和刚性需求,既有时间进程的刚性安排,又有实现量化指标、达标的强制要求。把“双碳”政策转化为促进基础产业、公共设施和产业技术能级提升的产业政策,可以让各地政府、重点地区、行业与企业充分认识、调整并打破公共设施滞后、制约先进产业技术社会化推广应用的瓶颈问题。

只有充分考虑产业连锁效果准则、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的比例推动关系,积极推进规模化投资,在有效取得投入、产出成果的同时,又减少了孤立、沉没投资的资产沉淀,才能够快速推动城市和企业的艰苦的“双碳”工作进程,取得“以点到面、以线到块”的逐步推进、全面开花的迫切效果。

五、大规模有效投资“双碳”公共设施,大幅度增加研发、推广绿色、低碳、去碳的技术与产品,促进产业技术能级提升,可以有效落实新发展理念、实施高质量发展措施、拓展双循环发展路径

1.广泛开发应用绿色、低碳、去碳的技术和产品

如果没有大量新能源公共设施的投入和新能源产品和技术的大量应用,是不可能促成“公共设施和相关产业技术能级提升、排碳能级大幅下降”这样的高级产业结构的。因此,要推动形成新型产业的关联关系和产业结构,必须要广泛开发应用绿色、低碳、去碳的技术和产品,才能形成绿色、低碳、去碳的产品结构、能耗结构、产出结构。在此基础上,可以说,“双碳”工作进程也必将积极有效地推动中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发展目标。

2.新能源领域的投入必然带来利好效果

以在“双碳”工作进程中扮演极重要角色的新能源生产、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为例,其增加了的投入,必将带来新能源产业的波及效果。

根据投入产出模型,X =(I-A)Y

由于总产出=中间需求+社会需求,(I-A)是个经济内容十分丰富的列昂捷夫矩阵,只要掌握社会需求 Y 是多少,我们就能够做出预算,确定每个行业及部门的生产量 X。

假定 Y 为“双碳”政策下面对新需求、投资增加了的公共设施、新能源产业的最终需求,就可以得出,全社会对全行业与部门要求增加了的总产量。

反过来,例如,已知未来某一时间如 2030、2060 的总产量总产值(当年 GDP 数额),同样可以利用  Y = ( I-A)X,计算出社会的最终需求量。

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可以有效加大投资,追求新产业结构下的合适的产业比例和综合平衡,可以实现在新发展理念下的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益的双循环经济发展的总量控制。

3.重点行业应带动中小微企业发展新产业

中央文件已经给出了降低单位GDP的耗能要求,提高非化石能源的占比,以及“双碳”工作的行动方案和进程。在国家“双碳”政策这个当前最重要的产业政策指导下,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在规模化发展新产业的同时,可以有效组织产业配套关联,带动中小微企业和个人配套发展、就业致富。

4.“双碳”政策在危机中去“危”抓“机”

在当今国际社会,各国都在以擴大货币发行、恢复生产投资、保障民生的背景下,中国的“双碳”政策对公共设施的绿色、低碳、去碳化扩建,产业技术的能级提升,并不是盲目的生产自救行为,而是在危机中去“危”抓“机”、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升级行动,是以降碳、去碳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绿色行动,也是在我国不断增加国内生产总值的同时,以公共设施和技改投资的能源消耗、降低化石能源的使用比例,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关怀行动。

地球升温的温室效应,使海平面大幅提高,全世界各国70%的城市面临着被海水淹没的困境。地球升温使众多被冰土、冰川封冻的病毒被释放出来,很可能会危害人类。因此,“双碳”工作进展是一种人类社会的自我拯救行动,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人类发展所要作出的巨大贡献。

六、结语

中央两份文件已经为我国“双碳”工作进程规划了时间表、路线图,为实现“双碳”国家目标,制定了详细的新能源装机要求、提高非化石能源的使用比例、降低单位GDP的能耗等行动指南。

1.拉动投资提升“双碳”工作基础建设

要完成规定“双碳”工作的国家任务,公共设施的建设、产业技术的能级提升,必定需要投资拉动。例如,我国核电发展的2035年远景规划,确定每年核准6-8台机组,即到2025年,核运营机组装机达到7000万千瓦,在建装机约5000万千瓦。到2030年,我国核电达到1.2亿千瓦,届时核发电量占到全国发电量的8%,投资就要超过1万亿元。

又如,中国风电发展规划至2030年和2050年,风电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4亿、10亿千瓦。到2050年,风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将占到我国发电总量的17%,这就需要在今后40年中我国对风电装机要投资12万亿元。

在太阳能领域,到2030年太阳能领域的装机容量达到8亿千瓦(与风电合并装机总容量达到12亿千瓦),达到该太阳能装机容量需要投资8万亿元(到2030年与风电合并装机需投资12万亿元)。

在加氢站等公共设施投资方面,我国面临着巨大的投资缺口。7月30日上海临港新片区建设首个加氢站,占地2943平米,总投资4000万元。对于上海这样一个拥有较强氢产业基础的城市,每个行政区建设1-2个类似的大型加氢站、在2030年前建29-39个中型的加氢站,全上海建设加氢站需要的总投资为62亿-82亿。中国东部沿海50个城市对投资加氢站的需求预计达到3600亿元。高速公路系统在中部以东地区对加氢站、充电站的投资需求估计与上述城市类似,也有3600亿元。即我国中东部地区在2030年之前对加氢站、充电站新能源公共设施的两项投资将达到9000-10800亿元。

以上庞大的新能源生产领域的投资,即可以在发沿海等重点地区、相关行业中由政府牵头投资,同时可以考虑引进民营资本的投资。依照本文的分析,只要明确了公共设施领先于制造业的投资,以及考虑好投入产出的投资关系、投资拉动产业波动的关系,与人群居住、出行等有关的空间布局关系,优先考虑有效投资,减少沉没资产投资,那么,这样的公共设施的投资,可以被视为长期有效的选项,而为各类投资所追捧。

2.加强新能源车辆的使用比例

针对新能源车辆使用端,需要在全社会树立良好习惯,即使用新能源车辆出行,减少燃油车辆出行,提倡个人乘坐公交车辆出行。在新能源车辆生产端,各厂将按“双碳”进程,调整车辆生产计划。为此,要按指令对生产线、工装备进行技改、新建的投资。

城市通行的公交车辆、机场摆渡车、环卫车、物流车和重卡,都需按“双碳”工作进程,进行置换。有关政府补贴营运的部分,必须全部用于采购新能源车辆,淘汰燃油、费油车辆。

无论是车辆生产端还是使用端,必须在城市统一的奖惩制度下,规范自身行为,获奖的部分可以进入经营亏损的弥补、冲抵交规受罚等处理。而受罚的款项及其大小,将与个人、经营者及其单位的信用等级、评级、使用等挂钩,在全社会养成一种公交出行、新能源车辆出行的良好习惯。

3.提升绿色能源的发电比例

发电系统以集团的方式,统一考核配置降碳、去碳的发电组合,端正绿色发展的企业行为规范。在保障电网安全的要求下,集团要积极投资、不断增加绿色上网电能、减少乃至取消用煤发电的电能上网。

用电端和发电端均要积极参与碳交易市场,为自己绿色、低碳、去碳的经营行为获取碳交易的盈利,激励企业积极投资、改造现有设备、装备,使之符合国家“双碳”工作进程的要求。

4.加强物资重复利用,实现“双碳”目标

城市建筑楼宇、道路的建设、改造必须本着绿色、低碳、去碳的发展方向,积极采用新型中空玻璃,改造、替代传统的幕墙。用回收的化学制品用于铺设高质量的道路,推进物资的循环利用,实现节能减排。

城市不仅要发展社会经济,还要积极扩展公共设施、种植绿化的空间,为居民创造更健康的生活、娱乐、健康的生活天地。

5.全民参与中国“双碳”工作

中国“双碳”工作任重道远,要克服困难、取得理想成就,就需要全民参与;我们要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出发点,投身“双碳”工作,为建设美丽的地球家园,做出每个人的贡献。

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伊始,中国社会各阶层就要遵循新发展理念,倡导绿色、低碳、去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我们要以公共设施的投资、产业技术的能级提升,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以双循环的方式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把“双碳”工作,当做我们作好一个负责任大国成员的幸福事业,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新华社,2021-10-24.http://www.gov.cn/zhengce /2021-10/24/content_5644613.htm

[22]2030年前碳達峰行动方案(国发[2021]23号).新华社,2021-10-26.http://www.gov.cn/xinwen/2021-10/26/content_5645001. htm

[3]渣打银行:为达成碳中和,中国需投资127万亿~192万亿元.新华网,2021-05-21.http://www.xinhuanet.com/money/2021-05/21/ c_1127472300.htm

[4]刘连舸.开展碳金融工作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人民日报,2021-06-15.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1-06/15/nbs. D110000renmrb_11.htm

[5]芮明杰.产业经济学(第二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02月

[6]林震,冯宗宪,张中祥,郝宇,沈小燕,魏文栋,张攀,王茹.碳达峰与碳中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行动[J].探索与争鸣,2021,No.383(09):4+177.

[7]戴梦希. 绿色保险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大有可为[N]. 金融时报,2021-08-25(012).

[8]陈江宁,王立东,夏苇,汪振宇.“双碳”目标下的碳资产管理模式探索[J].中国发展观察,2021,No.268(16):37-38+47.

[9]本报评论员. 锚定“双碳”目标增强绿色引领力[N]. 中国石化报,2021-07-29(001).

[10]张中祥.“双碳”目标下中国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J].中国经济报告,2021,No.126(04):165-167.

[11]王国法,任世华,庞义辉,曲思建,郑德志.煤炭工业“十三五”发展成效与“双碳”目标实施路径[J].煤炭科学技术,2021,v.49;No.563(09):1-8.

[12]瞿剑. 实现“双碳”目标  麻类产业大有可为[N]. 科技日报,2021-08-02(003).

[13]邓恢平,徐东博. “双碳”目标激发数字创新动能[N]. 中国电力报,2021-08-05(007).

[14]李亚冬.电力供给侧需向“运动式减排、一刀切去煤”和“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说不[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1,No.643(22):25-27.

猜你喜欢
双碳公共设施经济发展
“双碳”新格局:共生 再生 新生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引导性设计在公共设施领域的应用研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