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创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初探

2021-12-03 13:22叶润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40期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创新教学模式

叶润平

【摘要】在现代教育大背景下,学生的综合素养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信息技术作为一门传授技术性的学科,其信息技术的应用目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希望学生在这门学科中能提高获取、传输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希望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式理念教学,而不是传统的灌输,一句话,学生综合素养的逐步提高是目前教学现状与人们的期望之间的主要矛盾。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

技术引领变革,技术推进变革,技术实现变革。随着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学模式也将随之发生了变化。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实施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教师对教育创新的理解得到提高,并应将其扩大至信息技术教育各个方面。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转换移,而是培养学生,这是更广泛的实践能力的标准,这是一个更广泛的教育技能。尤其是在信息迅速变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成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

一、更新教学观念,自主探究式学习

目前,在广大的农村小学里,信息技术教学仍然是传统知识的灌输,学生缺乏足够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只好被动接受。不仅对学生思想的束缚,也不利于对学生全面提高信息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实力薄弱的区域,加快教学模式的转变、革新及新思想、新观念的整合已时不待我,要明确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促进师生的平等教育观念,教师只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作用,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兴趣,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既能自主探究又能合作进行,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如何插入艺术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以前课程的知识进行复习,并自己学习如何插入艺术字。点击“插入”选项标签,选择功能区中的“艺术字”,输入所需文字,选择字形样式,完成操作功能,给学生提供一些模拟的操作示例,学生迅速掌握了操作的要領,这样既巩固了旧知又获得新知,一举二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知识发挥了引导作用,学生通过自主的认识进行探究,有利于提升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创新的思维能力。

二、多学科元素融入,促进课堂教学质效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不可单独开展,应重视融合与其它学科的元素,加强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将多个学科的元素融入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将相关知识融合到各个学科中,而且还能帮助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联想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渗透到这个工程所必需的价值观、习惯和感情教育中;这有助于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核心素养,为他们的全面自主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合理地融入了其他学科的知识,挖掘出两者内在关系,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降低困难度,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下完成操作练习。如在学习PPT相关内容时,可以和语文教师协商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让教师特意在教学时将其展示给学生看:字体变大变小,图片飞入退出配合声音进行,然后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首先展示了某一老师使用的PPT课件,学生们会发现此次PPT见过,会很好奇的,老师又问学生:“同学们,今天某一老师上课讲课时讲的PPT好吗?有意思吗?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制作的呢?”这样就可以顺利成章引入到信息技术课堂中,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课堂上趣味引导,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新的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种能力包含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已成为创新和改进新课程的重要手段。合作学习以其突出的学科地位,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加强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已成为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

例如,在学习贺卡如何制作时,把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首先是出示精美贺卡,然后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插图片、使用文本框的方式,再让学生进行讨论,如何将艺术字、剪贴画、自选图形插入WORD中,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寻找相应的办法并完成操作。最后,教师要研究如何使自己制作的贺卡变得更精美、有特色。学生可以在合作讨论时教师给予他们一些指导:尝试设定、调节艺术字、剪贴画和自选图形等格式,这样就完成了精美的贺卡。最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自己做的贺卡发给好友,为下一节课铺垫。这样,通过小组讨论和生活应用,提高了教学效率,课堂气氛轻松愉悦、活跃、寓教于乐,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四、关注个性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

由于学生基础和能力的不同,对信息技术任务的理解和掌握、难度和技能也不同,在备课时设定多个教与学目标,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以开发,让学生在掌握原有技能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和评估必须做到针对不同层次,分类设计不同梯度进行。

例如,在“制作‘富力南昆山温泉养生谷导览图”的教学设计中,根据对学习者掌握信息技术能力进行分析,制定出课前必须完成的分层次“任务”,引导学习者根据实际进行向外拓展。在充分考虑学生差异性的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设计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从自身实践能力出发选择目标“任务”,并积极探索。在完成分层次的任务驱动中,让每个学生“吃得饱”又“吃的好”。在进行评价时,采用了不同的评价方法,肯定了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逐渐增强了自信心,激发内心深处的兴趣和潜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利用,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技能,并在未来的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老师,有效地引入了网络教学资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注意力和兴趣。按照新课标所提供的观点,联系实践、关注差异性、多加鼓励,创新的教学方式,改进的教学方式,更有效地提升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候丽娟,新课改下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创新探讨[J],校园英语(义教版),2014(3).

[2]李刚,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能力的差异及教学对策分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3).

[3]郑玉洁,论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模式创新与改进[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44).

(责任编辑:张文龙)

猜你喜欢
新课程标准创新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