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淑蓉
思维的独创性是人类的一种高级心理活动,是政治家、教育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各种出类拔萃的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它是指通過独立思考、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并创造出具有一定价值、有一定收获的智力活动。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呢?
一、坚持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相结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虽然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思维方式,但两者又密切相关,任何一个问题圆满的解决既需要非逻辑思维的启发,它是解决问题的起点和催化剂,同时也离不开逻辑思维的严密推导和科学论证,它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保证。一个成功的思维过程应该是按照“扩散—集中—再扩散—再集中”,即“非逻辑—逻辑—再非逻辑—再逻辑”这样一种过程进行的。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这种即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和互相交替转化的运动过程,体现了人的认识过程的基本规律。美国哲学家库恩指出:“科学只能在发散与收敛这两种思维方式相互拉扯所形成的张力下,向前发展”。如果一个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具有在发散式思维与收敛式思维之间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的能力的话,那么这正是他学好英语所必须的首要条件之一。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相结合是培养独创性思维不可缺少的环节。英语教学中,我们注重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而非逻辑思维经常被忽略。非逻辑思维形式主要包括直觉、灵感、想象、幻想、联想等。而在非逻辑思维中,直觉思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它是指未经逐步分析而迅速地对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做出合理反应的思维,如:猜测、预感、设想、顿悟等。
因此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应该成为教学过程中、尤其是人才培养的努力方向。但这种协调只能是相对的,我们既要有意识地去选择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协调发展的教学内容,并要采取措施,引导学生主动朝着两种思维均衡发展的方向前进,但也要能够正确对待思维不协调的因素。在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教育技术资源,进行直观教学、情景教学、电化教学。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猜一猜、动一动、说一说等方法,深入浅出地让学生掌握要点,或用模拟表演来创设想象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将自己学到、想到的情景用英语表达出来或表演出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如在讲解Music这单元时,如果我们直白地告诉学生,音乐为古典音乐、乡村音乐、爵士乐、摇滚乐、流行音乐等,学生只可能记住它的种类,甚至记不住,不会去思考。但是如果我们放些音乐给学生听,让他们去猜,同时归纳它们的特点,你会惊奇地发现学生的思维开阔,创造潜力特别强。随着学生知识的增多,根据思维发展规律,其非逻辑思维必然受到一定的抑制。我们不能由于学生在思维上出现不协调因素,就对传统教育全盘否定,一叶障目是不科学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发扬传统教育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方面的优势或好的做法,积极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非逻辑意识,尽可能使学生的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得到协调发展,两者结合起来培养会更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坚持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相统一,以促使学生独创能力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关键是要学生能够打破思维的定势,改变单一的思维方式,运用联想、想象、猜想、推理等方法,尽量地拓展思路,从问题的多角度、多层次进行纵向或横向的灵活而敏捷的思考,从而获得合理的结论,也就是说,要以这个问题为中心,思考的方向往外散发,找出适当的答案越多越好,而不是只找一个正确的答案。所以,发散思维训练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广泛、灵活地思考问题,拓宽学生的想像力和应变能力。在新课改下,教学中就出现了许多开放性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在高一英语必修1Unit 2 My new teachers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于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老师的喜好、教学特长、个性特点发表不同看法,并对个别现象进行分析和辩论,训练发散思维,培养独创能力。这次辩论十分热烈,同学们都踊跃发言。认为老师也是有情感的个体,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性格特征、教学风格和教学水平难分伯仲,教学成绩的取得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而怎样取得优异的教学业绩,同学们又各抒己见,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增加课外知识拓展、开展英语知识竞赛等等。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加深了对老师的理解和相互之间的沟通,同时也大大地激发学生们的独创性思维。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同时,也不可忽视辐合思维的培养。辐合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种种信息或条件朝着一个方向集中,从而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或一个最优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的辐合思维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而独创性思维不但要求我们重点培养这两类思维且坚持两者的辩证统一。发散思维因为具有多端性、灵活性、精细性和新颖性的特点,所以它表现出很大的创造性。但作为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又离不开辐合思维。如果没有辐合思维,思维只是漫无边际地发散,尽管其中有正确的、新颖的答案,但不能集中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在独创性思维过程中,这两种思维总是互为前提、交互进行的。比如,我在Computer的第一课Warming Up部分的教学中,先以图片的形式展现了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之后,通过提问Whats the next computer like?引导学生想象计算机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在白纸上画出来。这个题目没有统一答案。我们可以鼓励学生们发挥丰富的想像力,标新立异,从计算机的外形、功能、应用领域等各个角度去灵活地猜想、推想,尽可能想象出多种多样的“计算机”。然后让众人从中选出一个最佳的未来计算机“模型”。活动开始时,学生对未来计算机的猜想是五花八门。有学生竟然说机器人将会代替人类主宰世界,而人类则成为它们的奴仆。学生们对众多答案或假设进行了分析、比较,综合之后选择出了一个最佳的答案,获得了一个创造性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