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评价:儿童数学情感评价的思考和实践

2021-12-03 20:42庄海翔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过程评价小学数学

庄海翔

摘   要:儿童数学学习过程包括显性知识的获得与隐性情感的发展两个维度。过程评价既关注儿童在整个学习发展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也关注儿童在每一阶段的智能与情感效果。对儿童数学情感实施过程评价旨在服务儿童终身发展,提升儿童学科获得感,满足儿童学科深度学习。儿童数学情感的过程评价可以从多维性视角、差异性需求和全面性发展等维度实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过程评价;智能发展;数学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9-010X(2021)28-0046-04

一、过程评价的内涵及意蕴

(一)过程评价的内涵

过程是儿童在整个学习期间或某个阶段的数学活动中与学习共同体,在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得到提升的经历。过程是对儿童学习起点、经历与结果的共同关注,它体现的是对儿童个体差异的理解与尊重。笔者认为,过程评价是以儿童个体的自身状况作为参照物,把儿童的以往和当前的经历或者儿童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信念、交互情感等有关方面进行纵向或者横向比较,从而得到发展性结论的个体内差异评价。由此可见,过程评价既关注儿童在发展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也关注儿童在每一阶段的智能与情感效果。过程评价以质性评价为主要方式,把促进儿童学习发展作为目的,以儿童的纵向进步为评价内容。

(二)过程评价的意蕴

1.聚焦核心素养,服务儿童终身发展。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评价的根本在于实现立德树人,这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与引擎。核心素养是“顽强意志、协作精神”等必备品格和“自主发展、创新意识”等关键能力的学科育人目标的表现。其中“欣赏数学智慧之美,喜爱数学、热爱数学”是核心素养之一,也是儿童学习情感过程性目标的体现,学习情感的过程评价是衡量教育结果的重要手段,是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2.变革课堂文化,提升儿童数学情感。数学课堂教学要从服务考试的“传授——接受”型向服务儿童发展的“建构——探究”型转变,逐步形成满足儿童内在自身学习需要的教学文化,从而使教学从文本走向实践,从课堂走向生活,从知识走向情感。实施以情感评价为魂的教学变革,改变以往以知识获取为主要教学目标,把学科认知与学科情感作为核心素养的两翼,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提升儿童在课程的中央位置,满足他们的学科情感获得的需求。

3.转变学习格局,满足儿童深度学习。过程评价引入儿童的非智力因素作为重要评价因子。通过对学生学业质量、学习价值观、学习动机、学习毅力等因素的长期跟踪,依据外显的学习活动去评判出儿童内在的情感世界。过程评价提供相对完整的个人学习状态信息,据此引导学生及时调整反思,发展积极的学习情感,形成正向的价值倾向,从而有利于儿童进一步深度学习,获得学业上的成就感,形成自主、自强、自信的人格魅力。

二、过程评价赋予儿童数学情感发展的实施策略

(一)多视角评价,关注儿童数学情感的多维性

教师之所以能对儿童做出相对准确的评价,在于对儿童的尊重和理解。儿童也是具体、有情感的社会人,他们的情感发展与成人一样,受诸多因素影响,是一个连续动态过程。只有在评价主体、方式、工具等方面做出有针对性的积极探索,实施贯通儿童发展全过程的动态评价,才可能更好地实现评价的育人功能。

1.实现评价主体“自评”与“他评”的交互性。以往的评价多由单一学科教师给出,这样做的弊端在于,教师未必能全面了解每个学生个体特征,做出的评价难免以偏概全,甚至是千人一面的。当下,儿童自身、同伴、教师乃至社区机构等,根据学习需要都可以全程参与评价过程,构成多元交互的评价体,而且在此评价体中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儿童自评的权重。把评价主动权赋予儿童,能更好调动他们学习兴趣,增强成就动机,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

2.寻求评价方式“定性”与“定量”的平衡性。定量评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业质量等量化指标,以冰冷的分数呈现给学生,形成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这对学困生来说,并不公平,极大挫伤他们学习情感。而定性评价更多凝入了学习习惯、学习意志、学习信念等非智力因素,强调“自我参照”,以每个学生原来基础为依据,全面、深入、真实地评价学生的整个学习状况、发展趋势,做到个体性、灵活性,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过去、现在,展望未来。儿童的数学情感发展在小学阶段更适合以质性评价为主,辅以定量评价。

3.探究评价维度“单一”与“多元”的整合性。以往的评价维度单一,几乎把“唯分数论”作为评价唯一标准,表现为高度重视阶段性测试和期中、期末成绩,很少关注到儿童的情感需求。而过程评价的多视角性,决定了评价内容的丰富多彩,它可以从学习的动机、意志、合作、效果等维度立体反映学生的精神世界。比如,在“学习合作”维度要考查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经常性合作意识和效果,表现在:①是否愿意帮助他人,经常性参加小组活动;②是否积极回答老师、同学的提问;③是否对他人的帮助,表示真诚的感谢……

(二)发展性评价,关注儿童数学情感的差异性

儿童在个性品质、认知背景、家庭状况等方面存在客观的差异,因此他们的情感需求和表现也是各不相同的。过程评价必须把握好差异尺度,对每个儿童的个性化做出积极的研判。否则,就会影响甚至决定着评价的结果,就有可能使儿童看不到自己的努力和所取得的进步。

1.尊重儿童情感评价的短暂延迟性。儿童心智发展的差异决定了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吸收有快慢之分。因此对他们的评价也应该分类实行弹性评价。比如,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知识”,这使他们对已有的“数的认知”产生较大冲击。根据儿童认知和思维发展特点,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才能更好感受“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1/2”。那么学生自然形成三种情感状况:第一类学生能用精准的数学语言表达对简单分数的理解;第二类学生磕磕绊绊地表达出对分数初步认识;对不能清晰描述的第三类学生,这时候如果立刻就给予评价,就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因此,可以暂时性的不予评价,等到课后再与学生进行单独交流,给学生缓冲的时空。

2.商定儿童情感评价的内容自主性。每个儿童对数学学习内容掌握的情况不尽相同,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合情商讨,根据学生情况选择评价内容。比如,有的学生擅长计算,这就应从学生的计算能力与技巧角度予以充分的肯定;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比较强,就要从空间想象与推理的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情感做出正确的激励性评价;而有的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较强,这时候就要从条件和问题两个路径予以学生积极的评价,丰富他的情感认识。总之,关注学生个体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评价内容不能整齐划一,要有选择地对学生擅长的内容进行过程性动态评价。

3.关注儿童情感评价的发展变化性。人的认知能力一旦形成,就会长期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情感则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会有起伏变化。尤其是小学生的情感受外界和自身因素影响更大,情感波动性较强。有时态度高涨,呈现积极性一面,有时情绪低落,消极懈怠。因此,任何一次的情感评价结果都会有一定的变化,对同一个学生同一事件的前后两次评价也就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这就需要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观察学生的情感动态,引导他们尽量保持积极的情绪。

(三)综合性评价,关注儿童数学情感的全面性

过程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学生的学业成果,而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行为表现上升到更高的层面。评价的标准不仅是把“原来的我”作为起点,更要把“现在的我”与原来进行质性对比;此外还借助“镜像”理论,重视同伴评价的价值。因此过程评价必然是综合性、全面性、增值性的评价。

1.从纸媒评价到全息评价,展示过程评价载体的多样性。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才能更好把教学与评价、认知和情感融为一体。首先,对普通学生可以利用书面语言开展情感评价,让学生看到教师在作业簿或者学业报告书上的激励语言;通过口头语言、肢体语言等非正式评价对学生课堂精彩的思维呈现及时捕捉……这些都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学习动力。其次,对少数特殊学生要实施情感跟踪,通过长期留心观察,设计、使用行为评价表,将特殊事件完整记录,从中分析这些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情感表现,并在适当时机再把这些记录交给学生保存。如,笔者曾对连续带了六年的优秀学生设计“优分册”记录其创新观点、非常规解题方法等;对学困生设计“成长册”记录其从蹒跚学步到自信奔跑。再者,还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家庭作业、课外实践、调查小论文、数学小实验等作品进行补充性评价,使他们为自己哪怕微不足道的成绩而欢欣鼓舞。

2.从阶段评价到全程评价,凸显过程评价效果的立体性。过程评价要以时间轴和知识链为经纬线,彰显评价的阶段性和预测性,最终实现评价的立体效能。既要对学生在新授课上的某个知识点做出及时的评估,也要对整个小学学段的相关内容做纵向的考量;评价过程当中要凸显自我评价和同伴相互情绪体验,通过别人的目光来了解自己,欣赏同伴,感激教师。此外,评价内容和评价结果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学生理解能力的增强,及时做出动态调整。如下图,在初始阶段,学生的情感状态可能达到3颗星的标准,而到后续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增长到4颗星或5颗星,最终实现人人都得5颗星的情感目标。

3.从综合评价到全人发展,实现过程评价育人的增值性。从评价的功能和目的来看,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增值评价的内涵具有一致性,它们的实施过程都彰显了育人价值。动态、持续的过程评价最核心的功能在于发展与改进,评价目的是为了发现和纠正儿童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认知和情感问题,追求全人发展。因此,只有关注学生学习的全方位、全过程,才能有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成长。从学科角度看,过程评价就不能以儿童的数学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而应以儿童的情感、态度、实践能力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幅度和学科素养的提升来看其发展。

过程评价不是塑造完美,而是走向更美,需要陪伴来支持,需要时间来达成,更需要方法来指导。在过程评价指引下,儿童最终会拥有带得走的能力和阳光的情感,成为一个有个性发展的“完整的人”。

参考文献:

[1]钟媚.过程性评价:概念、范围与实施[J].当代教育科学,2005,(14).

[2]王博.抓牢抓好评价改革这个“牛鼻子[N].中国教师报,2020-11-18(07).

[3]吴颖惠.评价要“眼中有人”[N].中国教師报,2020-12-09(14).

[4]张红妹.重过程性评价 促个性化发展[N].中国教师报,2020-12-02(07).

[5]李铁安.围绕“四个评价”展开课堂教学评价[N].中国教育报,2020-07-29(05).

猜你喜欢
过程评价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技巧的探究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评价
基于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的四点五步教学模式研究
谈如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