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导入技巧

2021-12-03 04:35宋敏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宋敏

摘   要:导入能否有效地衔接新知与旧知,能否富有创意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到整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小学语文教师要掌握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增添语文课堂魅力,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技巧;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28-0020-02

俗语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往往奠定了整堂课的“基调”。导入能否有效地衔接新知与旧知,能否富有创意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到整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小学语文教师要掌握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板书课题,直接导入

从板书课题入手,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新课,是常见的一种导入方式。《朱德的扁担》一课,课题中有两个生字——扁、担。教学时,教师首先板书并讲解“扁、担”间架结构,引导学生认真观看教师的板书后书空,并练习书写两遍。“文中写的是谁的扁担呢?”接下来板书“朱德的”三个字,补充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朱德的扁担》”。通过板书课题,指导学生书写课题中的生字,直接导入新课开始学习,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低年级,同时课题中生字较集中的课文。

二、回顾复习,旧知导入

对以往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复习,由旧知识过渡到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这样的导入方式不会使学生感到生硬突兀。教学《桥》第二课时,先复习第一课时中已学过的字词,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都是描写“洪水”的词语,教师追问“文章围绕洪水写了一件什么事呢?”学生通过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再次梳理文章的脉络,了解主要内容。“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默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汉?”由此开始了本节课的学习,水到渠成。复习导入一般适用于第二课时的教学,或是前后知识点衔接比较紧密的课文教学。

三、创设氛围,情境导入

语文课的教学内容不同,情感的色调也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开拓想象空间。教学《荷叶圆圆》一课,利用多媒体播放荷塘相关视频并进行介绍:炎热的夏天,走在荷塘边,映入眼前的是一片碧绿的荷叶。荷叶有的圆圆的,有的还未曾打开,才露出尖尖角。荷叶中间有亭亭而立的荷花,白色的、粉色的,盛开的、半开的、刚刚展开两三个花瓣的骨朵儿,散发出阵阵清香,让人心生喜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荷叶圆圆》。视频的观看再加上教师富有感染力的“开场白”一下子将学生带入了情境之中,在特定情境中所产生的情感共鸣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中心有很好的帮助。

四、设置悬念,质疑导入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深入学习的起点,也是开启思维大门的钥匙。在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时,学生齐读课题后,针对课题质疑:你读出了什么疑问?学生可能会问:这是谁十六年前的回忆?回忆了十六年前的什么人什么事?回忆人和回忆的人是什么关系呢?“十六年前”的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呢?……此时教师巧设悬念: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逐步解答这些问题。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十六年前的回忆,回忆的是谁呢?(李大钊)之后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李大钊的资料,教师简单介绍时代背景,开始新课的学习。教师巧设悬念,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从而激发学习的欲望。

五、谜语故事,趣味导入

由猜谜语、讲故事导入新课,多应用于低年级教学当中,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在导入环节中适当运用,可以寓教于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雾在哪里》时,用谜语“像云不似云,像烟不似烟,风吹可飘动,日出始散开”导入,孩子们对猜谜语非常感兴趣,快速集中了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又如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課时,简单概述课文内容: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没多久葫芦生病他却不管,邻居看到都着急地对他说“快治一治吧。”可他不听劝告每天只是盯着葫芦看。这个人最后收到葫芦了吗?答案就在课文中,我们读一读就知道了。学生们对故事情节充满兴趣,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此时抓住时机揭示课题,顺利地进入新课的学习。“故事导入法”让学生在专心致志的听讲中,初步领会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六、介绍作者、创作背景,拓展导入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有选用同一位作者的多篇文章,比如,老舍先生的《猫》《母鸡》《草原》《北京的春节》等选用在不同年级。还有些课文是以某位作家为中心的一组课文,如“走近鲁迅”这一单元,选用的文章或是鲁迅先生的作品,或是他人写鲁迅的文章。教学这样的课文时,可以从介绍作者、交流作者的相关资料、以往学习这位作者的文章有何体会来导入,对前后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建立纵向的知识结构。

古诗词的教学,介绍其创作背景不失为一种高效直接的导入方式。如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将写作背景简单介绍: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纳兰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纳兰性德对京师中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有了这些了解,再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诗词。

语文教学中的导入方法不只这些,对于同一篇课文,导入方法也不是唯一的。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教学目标、情感色彩,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各种因素综合考虑,寻找最佳方案,才能设计出一个漂亮而精彩的凤头——开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被吸引,迅速进入状态,跟上思维,为顺利轻松完成教学任务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