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事新闻的初中历史史料教学创新策略

2021-12-03 03:32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陈艳琳
亚太教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时事新闻家国史料

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 陈艳琳

时事新闻是社会的焦点,也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事件,将其引入历史课堂教学并联系史料进行深度剖析,对于实现教学改革、强化学生理解能力、促进学生思维拓展、提高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基于时事新闻开展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意义

(一)运用时事新闻追寻学生兴趣点

初中生接触历史的初级阶段,未能对历史史料形成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将时事新闻引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其贴合实际的特点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而且这些时事新闻通常话题性比较强,在对其进行评价和讨论的过程中,课堂氛围会更加活跃,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这时再根据历史史料进行相关的总结升华,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需要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史料教学中以时事新闻为切入点进行教学,能够切实联系社会的大环境以及大背景,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空间观念。通过时事新闻的产生原因、发展过程和解决路径,可正确分析认识历史发展的趋势,为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中我们能够看到兴衰荣辱,也能看到轮回更替。基于时事新闻展开初中历史史料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就对国内外各种重要事件有基本的了解,促进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进而对历史进程中相类似的情况产生一定的兴趣,架起一道历史与现实社会沟通的桥梁。其中现实意义的体现,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

二、基于时事新闻的初中历史史料教学创新策略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课程中所运用的史料也只是围绕课本展开,未能实现知识的全面拓展。但在全新的教育改革要求之下,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也实现了新的突破,多媒体的运用使得历史呈现更加直观,多学科的融合使得教学过程充满趣味性,而时事新闻的引入,更使得初中历史史料教学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多彩,也更贴近生活。

(一)时事新闻引入史料教学,梳理历史教学主题

时事新闻更加贴近生活,并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众多的历史主题都与当今的时事新闻拥有一定的共同点,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时事新闻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对视频和文字新闻的细节分析来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让学生进行总结,并适当拓展。教师逐一点评后,再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这样可以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力,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历史教学主题的梳理。

例如,八下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时,笔者通过“制度下的速度与激情”这样的主题进行导入,引入如下新闻链接:2020年2月5日上午9时许,武汉火神山医院正式接诊首批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在数以千万“云监工”在线督战下,仅用10天时间,万众瞩目的火神山医院从一片荒地上拔地而起。惊人的速度再次让世界见证了什么是“中国速度”!以此新闻链接为切入点,笔者向学生提出问题:中国如何在短短10天里建设这么大规模的医院?凭借什么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我们从这则新闻之中看到了什么?

学生的回答震撼人心,他们说是中国速度、人民的团结一致和基建速度以及全身心的投入。这时候笔者适时总结,提升到了中国速度、中国精神以及中国制度,使得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之所以能有这样震惊世界的速度,是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集体精神体现,正是在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制度下才能产生这样的成就。引入这则新闻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既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又能结合疫情防控的时事新闻,从学生了解熟悉的角度入手,增加话题的讨论力度,更好地分析新闻史料,联系时事实现教学主题的梳理,从而实现在有限时间里落实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时事新闻嵌入史料教学,丰富历史教学内涵

中学生已经建起比较成熟的思维方式,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掌握丰富的历史教学内涵是历史教学的主要出发点。时事新闻多与国家政治以及重大事件有密切关系,教师在进行历史史料教学的时候,恰到好处地嵌入相关的时事新闻,结合各学科特色进行科学渗透,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把古今中外的知识融合起来进行分析思考,实现思维拓展,并以更广的角度去丰富历史教学内涵。

例如,七上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我国闻名世界的商贸交通要道,汉朝出现的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沟通中西方的经济和交通要道,后来出现的海上丝绸之路也在汉唐宋元时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即便古代的丝绸之路再有名,影响再深远,现在的学生都无法深刻感知其巨大作用。所以,授课过程中笔者导入了如下新闻: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将其作为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习近平主席此次出访中亚,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在出访东南亚期间又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由此共同构成“一带一路”重大倡议。

这则新闻的嵌入,使学生深刻感受到现今实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延续,此项与邻国合作共赢的政策正是运用历史史实,延续当年丝绸之路的辉煌,再创贸易成就新高的体现。同时,为了加深学生的新闻感受,提升时空概念并以此为契机走得更远,笔者特意带领学生在地图上重走丝绸之路,并同新闻报道中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地图上的展示形成对比,以视频课件展示丝绸之路的沿途风光,详尽描绘张骞从西汉长安出使西域时的盛况,让学生大胆发言阐述古今丝路的相同与不同。正是因为将“一带一路”相关的时事新闻嵌入丝绸之路的史料教学,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对丝绸之路产生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丰富了历史教学内涵。而多学科的交融也使得学生的地图运用能力和时空观、世界观的历史素养实现了提高,对新闻和国家政策也更加关注了,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时事新闻融入家国情怀,加强核心价值教育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进程,而历史教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触摸真实的历史,清晰地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从中获取核心价值。不过,当今的学生未曾体会人间疾苦,更感受不到家国情怀的真正含义。而将时事新闻融入历史课程中的家国情怀教育,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实现教育的核心价值。

说到家国情怀,战争的影响与教训是我们无法忽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各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被战争、饥饿、疾病夺去生命的也超过一千万,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大浩劫,也是二战爆发的祸根。但当今的学生在审视这段历史时只能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待,未能建立切身的体会。而如下一则新闻,则勾起了学生深入了解一战、了解战争的影响与教训的欲望:自一战战败后,德国历时92年直到2010年10月3日才还清最后一笔赔款。

这则新闻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笔者可以将这背后的故事继续进行延展。由于这样的赔款条例为德国人民带来了巨大伤害,也使德国人民心中埋下了民族复仇主义情感,最终被希特勒所利用,又促成了二战的发生,而二战战争伤害性更是世界范围的。所以,将这样一则新闻引入历史教学,能促进学生对家国情怀的思考,在没有战争的时代生活是幸福的,为将这种幸福延续,我们应该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除此之外,学生也学会了客观全面地看待历史,有利于培养正确的历史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祖国强大的重要性,爱国主义和建设祖国的情操也可以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加深入的提高。

如果说上文提到的是世界范围广义的家国情怀,针对我国的爱国主义情怀的提高,时事新闻教学也有很多切入点。如八年级上册的教学中讲到了日本的侵华战争,学生对于日本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是比较熟悉的,采用新闻方式走入学生的内心,使其感受南京大屠杀的背后,是民族落后的悲哀,我们不忘国耻是为了更好地为民族崛起而努力,从而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形成家国情怀素养。如下一则新闻就可以引起他们的共鸣:我国决定将12月13日作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通过这篇新闻的引入,回顾整个事件史实和背景,让学生感受到:只有不断强大,才能为祖国的强大复兴服务。小小新闻实现历史核心价值观的提升,促进了核心素养的养成。

当前,初中历史的教学目标不再只是对历史史料以及意义影响的掌握,而是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但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存在局限,根本无法达到这样的要求。根据教学内容采取有效途径适当地引入时事新闻,能够实现课堂氛围的渲染,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这样的教学策略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时事新闻家国史料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家国两相依
史料二则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论时事新闻的著作权保护问题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时事新闻报道如何避免“同质化”
略谈“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