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中整体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例

2021-12-03 22:58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资本主义马克思

周 莉

(云南财经大学,云南昆明,650221)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首先,马克思主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隘的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造的马克思主义观念和理论,但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则是指一个全面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所指的则是包括了马克思恩格斯理论并进一步对之充实与完善的马克思主义。所以,当今人们所指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更广泛的马克思主义,而不是更狭隘的马克思主义。

其次,马克思主义从理论上来看,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这三个部分是不能割裂的,而是形成一种内在的逻辑体系。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种起源和三种成分》中,阐明了这三种成分的完整性和体系性质,不能把它进行简单化和庸俗化。

最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已经成为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无产阶级甚至全人类解放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真理,其科学性的根本在于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特性,这有利于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二、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特性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什么时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情境是否发生了改变?

狄更斯曾在《双城记》中说道:“这是一个最美好的年代,更是一个最坏的年代。”[1]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对完善的历史时期。工业革命的胜利带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大发展。通过使用蒸汽机和纺纱机,生产效率得到大大提高,产品逐渐丰富,财富不断激增。就如马克思所说:“资产阶级在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所创造的生产力都要多都要大。”[2]但是,资本主义方式的变化又引起了资本主义内部基础问题的更加激化。而这种利益冲突,将势必造成以资本主义体系下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为特点的经济危机。而全球性经济危机直接造成的结果就是大量生产的工厂停工、工人失业、社会一片混乱的局面,甚至导致绝大多数人的贫困。人们也能够发现,经济危机其实从来没在资本主义体系下完全消失过,而是周期性复而出现。所以,当人们在审视世界经济危机背后的根源之时,人们已经揭示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才是引起世界经济危机的真正根源。资本主义的私有制生产关系也必然会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最终否定自己。就如马克思所强调的,虽然资产阶级像魔术师那样创造出了丰富的小资产阶级社会,可是它早已无法再支配着这种可以用魔力召唤起来的魔鬼们了。资本主义这个“魔鬼”为什么既会促进财富的增加但又伴随着贫困的扩散呢?生产不断发展的同时为什么又会产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呢?面对当时社会提出的时代课题,马克思、恩格斯着眼于社会研究,探究资本主义内在矛盾隐藏的奥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特里·伊格尔顿在《马克思什么是对的》中,阐述了十条西方人对反马克思主义的看法。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结束了。”[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情境是否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可以这么讲,马克思理论所反映的那些时代问题都解决了吗?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2011年爆发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可以说明,即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调整,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经济危机没有根本消失,马克思主义所回应的时代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情境并没有根本改变。

革命的理论,离不开革命的现实。因为在资本主义逻辑的驱使下,资产阶级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就必须会有相应的剥削方式,例如提高职工的劳动强度,拉长职工劳作时限。这些榨取剩余价值的方式注定会为资本主义的灭亡埋下阶级矛盾的隐患。那里既有压迫,那里也就有人民反抗,无产阶级试图通过捣毁机器烧毁工厂来获得自救,也试图通过大规模的工人起义来宣泄对资产阶级的不满。以三大工人运动为标志,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成为独特的政治力量走上了历史舞台,并形成促进中国历史发展进步的巨大力量。无产阶级通过自发和自觉的斗争把自己推向历史舞台,但终究不能改变失败的命运。欧洲爆发的三大工人运动也被掩埋在历史的烟云中,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思想武器在哪里?工人运动的实践召唤着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其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南。工人阶级“武器的批判”失败了,呼唤出“批判的武器”,只有“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实现了完全融合,无产阶级颠覆旧有世界创建社会主义新天地的伟大理想才成为了现实。所以,无产阶级就迫切需要指挥战斗的精神武装,而这个实际需要也就是后来马克思主义所产生的阶级基础。

那么今天工人阶级的状况是否发生了根本改变呢?高兹写了一本《告别工人阶级》,他认为:“二战后工人的生活极大改善,出现了许多新的机构和特点。”[4]比如说白领阶层的产生,比如工人有了更好的福利待遇,可以拥有股份,那这些是否说明工人分得了资本家的一杯羹,因而拥有了和资产阶级一样的利益呢?可是,我们也在占领华尔街运动中看到工人阶级为了争取自身利益打着“我们是99%”的旗号,我们在今天也看到贫富差距的现象。因此,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依然没有改变。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离不开前人的贡献。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吸收了19世纪先进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站在历史巨人的肩上,透过扬弃式的辩证法实现了黑格尔认识论辩证法“合理核心”与“费尔巴哈”“基本内核”的双核统一,创造了他的“新世界观”实践唯物主义。透过资本主义的迷幻现象看到了其内在本质。在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基础之上,实现了革命性的创造。在十九世纪初幻想社会党运动发展到最高峰之际,马克思主义首先批评了“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幻想社会党学家对社会党的天才幻想,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理论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将社会主义运动从天堂中拽回到了人间。

因此,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情境没有发生根本改变,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保持青春活力的根源在于其理论品质。

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究竟与其他主义之间有哪些差别呢?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真理。什么是科学?晏成和通过对科学的由来和进程进行梳理和总结,认为科学就是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用“火眼金睛”发现了人类社会的普遍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真正解开了人类历史之谜。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本身就存在着科学性,而这种科学性表现在其内在的科学逻辑性,通过立足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的新世界观去研究资本主义的政治与经济,最终在辩证分析资本主义运行规律上展望共产主义形成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整个体系连贯而有逻辑性和完整性。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也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因此,马克思主义内在的科学理论品质也要求其随着时代、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雅克.德里达在《马克思主义的幽灵》一书中总结道:“缺少了马克思主义,缺少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记忆,也就缺少了将来;不去阅读而且反复研读和论证马克思主义理论,则永远都是一种错误。”[5]所以,在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造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中潜藏着很多可贵的科学理论品质,它为人们保留了一份珍贵的科学精神财产。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民主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政治立场。当时十七岁的马克思,在《青年在挑选职业时的思考》中,就胸怀着崇高理想,高呼要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工作。从这篇中学作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即将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马克思身影。大学毕业,普鲁士政府邀请马克思去政府任职,但他却放弃了这次跻身于上流社会的机会而选择了去《莱茵报》。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摩塞尔记者的辩护》中,我们看到了马克思为人民而战的伟岸身影,初步形成了关心社会底层人民的民主政治思想,表现出“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今天,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贯彻群众路线,竭诚为社会服务,众志成城、共同抗疫,终于取得了抗疫的决定性成绩。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它提供的是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强调哲学的主要任务并不就是了解世界,而在于改造世界。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学说指引着我国革命斗争、建立、改造的光辉实际,并完成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巨大飞跃。马克思主义这个庞大的理论大厦的基石在于实践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既深刻批判了包括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又深刻批判了新唯心主义的错误,并指出和阐述了实际看法。马克思主义同时还从现实中引入了唯物史观和认识论,并将其当作认识论的基石而形成了现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体系。以往哲学的使命在于解释世界,只有马克思主义实现了哲学的变革,实现了哲学的真正使命在于改变世界。所以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指现实的运动。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列宁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俄国革命相结合,并创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度,彻底地改造了当时世界的国际政治格局。在我国,毛泽东主张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了新中国。一种理论,没有躲在书里当摆设,而是走出去指导实践改变世界。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精神是与时代发展同脚步,与民众共命运,与实践同发展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没有教条的学说,不是放在书斋里供人观赏的展品,而是有其内在的开放性。它的这种开放性使得它必然会随着时代、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停留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所生活的那个时代,而是放之未来回应时代之问继续解决时代提出的重大命题。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停留在苏联式的发展模式中,而是继续根植于中国大地,并不断地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相结合,在中国实践中实现丰富和发展。有的人或许会认为,马克思主义在革命时代还有点用,但是在今天和平年代已经没有可用之处了。这些观点显然还没有看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故步自封,而是适应时代需要而与时俱进的。今天进入了全新时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创新成果,是21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

四、马克思主义是否有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在今天是否还适用?借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一段话,这并非一个理论问题,而只是一个实践问题。也就是说,要论证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问题,那就要看马克思主义能否解决当今时代的实践问题。

首先,它是考察当代世界变迁的重要认识工具。今天的世界已经是个经济国际化、政治多极化、文明多样性的世界,要认识世界的真面目,那就必须有洞察世界的认识工具。“新的世界观”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显微镜”能够透彻清晰地看这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看到问题、看出答案,还给我们提供了“望远镜”帮助我们看到人类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前景。在这样的科学与认识工具的指导下,我们面对复杂多变的全球环境,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才不会“乱花迷眼”“浮云遮眼”。

其次,它是指导当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在今天的现代价值中更主要的是为我国发展经济提供了指导。中国这艘大船要想在这个世界“大变局”海洋中一帆风顺,就必须要有准确的“指南针”。它是精神旗帜,引导着思想风潮,使我国人民完成了历史性的伟大飞跃。没有这面精神旗帜,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就没有方向,有了这面旗帜,中国革命焕然一新、中国建设蓬勃发展、中国改革走向辉煌。它是精神动力。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精神信仰,这种信仰有力量。有信仰、有精神、有动力,十四亿人口的磅礴伟力必将带领中国腾飞世界。它是行动指南。“理论是行动的先导”,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了中国当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开启了中国的新征程,抒写了中国的新篇章。“墨子号”“天眼”“蛟龙号”“天宫一号”,在《厉害了我的国》中精彩展现,看完之后热泪盈眶,感叹今日中国的科技正是“乾坤日月当依旧,昨夜今朝却异同”。

最后,它是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人类自古以来就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西方社会有莫尔对“乌托邦”的畅想,东方中国有孔子对“大同世界”的憧憬,宗教也有对“天堂世界”的向往。我们今天依旧延续古人对梦想的追逐,依然走在追梦的路上追问“人类社会将走向何方”。今天的人类社会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时刻充满着矛盾。“新冠肺炎大流行”“经济全球化遭逆流”“恐怖主义”“贫穷”“生态危机”等全球性问题依然威胁着人类,人类未来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给予启迪和指引。

今天,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中要整体把握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就是要深层次从理论本身去了解它的科学内涵、时代特性、理论品质和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时代特点、明显特点以及当代社会价值,再次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会落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有人说,马克思主义过时了,《资本论》过时了。这个说法是武断的。”[6]所以,今天从整体意义上去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资本主义马克思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像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习近平: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浅析
评价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语篇分析
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探析
逆全球化:资本主义最新动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