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2021-12-03 22:36
文化与传播 2021年2期
关键词:新闻业语词动员

带着墨香的《文化与传播》又一次如约与您相见了。

正如这万物繁盛的初夏时节,本期推出了文学与传播研究、新闻传播史论研究、“粉丝”文化传播研究、科学传播研究、影视传播文化研究五个栏目,共十九篇文章。内容议题涉猎广泛,从边塞诗书写想象性的探讨到民间叙事诗中深层社会结构的剖析;从关注90后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形成的媒介依赖到直面“饭圈文化”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及其规制。这些研究议题既是延续了传统文化传播研究的路径,更体现了新传播环境下研究者对新问题和矛盾的关注。这里重点推介四篇文章,抛砖引玉,希冀引发更广泛的探讨。

《媒介与空间:山水画、山水诗空间表现比较论析》一文从媒介本身的空间塑造、空间结构两个角度进行比较论析。认为山水画以图像为媒介,较有优势地创造了一个事理性结构空间;山水诗则是以语词为媒介,在时间序列上使用带有空间意义的词语,创造了一个电影蒙太奇式结构的非常空间。与图像媒介直接诉诸视觉感官体认山水空间不同,语词媒介需要读者阅读语词理解语义在想象中架构意义山水空间。山水画与山水诗的空间虽都是建立在自然空间基础上,但因为媒介表达不同,分别塑造绘画图像空间和语词意义空间;然后各自生成意象空间,最终达到“情与景汇、意与象通”韵味无穷的意境空间。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学院陈艳辉副教授则通过回顾历史,指出如何恢复而非建构新闻业边界问题。她的研究从新闻史上的“Gazette”和“Times”媒体命名入手,认为符号认同的背后是价值与观念的传承,当媒体种属关系被确立,新闻业边界就同时被建构。当新的传播技术使大众媒介失去垄断的传播渠道且改变了传播信息的介质和新闻生产的方式,令新闻业边界越来越模糊之时,媒体命名的策略为重建新闻业边界提供了一种历史的路径:对新闻传统的传承与认同是内核。虽然技术日新月异,关于新闻的观念必须被认同与传承,新闻的介质可能变化,形式可能多元,但新闻的本质是不变的。“Gazette”和“Times”等符号承载的实质是一代又一代新闻人关于新闻的观念,它们不会因为技术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新闻的观念不变,则新闻职业的伦理不变,新闻职业的话语策略不变,其社会地位也不会变,那么新闻业边界也就不成问题。

武汉轻工大学的王灿博士则从《海关医报》《北华捷报》切入,以行动者网络视野考察了晚清海关疫情资讯的传播与应用,发现看似单纯的检疫讯息传播系统运作,其背后却借由中介者间的交互作用,使看似个别且独立的网络,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网络,进而影响检疫卫生制度的决策、港际贸易的运行及西方医学的进展。认为无论是晚清官方、海关医官、医学研究者,还是新闻报道者、商人、民众等等陷入这一网络的中介者们,他们“所做的一切,包括发明创新,制度设计,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活动等等,都会作用于生产这一经天纬地之网的各种环节”。

器官移植手术是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患者挽救生命的有效手段,但器官移植供体不足却是困扰世界各国的重大难题。《英国公民器官捐献社会动员策略研究》则通过从媒介动员、参与动员与理论动员三方面分析介绍了英国的器官捐献动员策略,总结英国积极开展器官捐献社会动员工作,促使英国每百万人口器官捐献率持续上升的经验。得出给予我国的启示:第一,运用情理交融策略提高公民认知能力;第二,借助媒体平台缓解文化认知冲突;第三,参与动员与媒介动员相结合,促使“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最后,完善我国器官捐献的教育体系。即只有将器官捐献媒介动员、参与动员和理论动员有机结合,才能逐渐改变我国公民的器官捐献认知模式,才能使我国公民真正从“旁观者”转变成“参与者”。

猜你喜欢
新闻业语词动员
洛克的语词应用与规范探析
发光的语词(三则)
你是那样美 唐心语词
后新闻业时代新闻报道角度的重构
音乐迪斯尼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技术拓展想象空间
一首诗开始的时候
互联网催生传统新闻业的三个变化
新闻业经营管理的网络化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