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娟(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740所,含本科院校1272所、高职(专科)院校1468所[1]。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制度和机制建设,政府部门先后出台若干政策和制度,促进校企深度合作。2019年,国务院印发重磅文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指出“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本文以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会计专业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双主体育人的“云财务会计师”订单班为例,探索基于校企命运共同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制度和机制建设,政府部门先后出台若干政策和制度,促进校企深度合作。2019年,国务院印发重磅文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3],指出“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
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应该基于多元协同,以共建共享、合作共赢、共生发展为核心理念,在利益、责任、文化、课程、师资、情感等多个维度形成共同体。本文以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会计专业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双主体育人的“云财务会计师”订单班为例,探索基于校企命运共同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订单式培养是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一种重要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校和企业双主体育人,改革单一的教学模式,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会计专业与新道科技股份公司共建云财务会计师订单班,建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双方建有院系领导、专任教师和学生管理人员以及企业高层、区域经理和驻校导师参加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负责制订校企合作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统筹协调、整体推进。
双方紧密围绕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招生宣传、共同进行课程资源建设、共同进行师资培养、共同建设实训环境、共同开发教材、共同开展教学、共同进行学生管理、共同设立奖学金、共同评价学生学习、共同安排实习等。
企业为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为学院教师提供课程赋能、企业实践、产业拓展、教育技术及信息技术应用等师资研修活动,为校企专业共建储备了优秀师资团队。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课以实践、实训课程为核心,通过学、练、赛、创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和提升学生创业、就业的素质和能力;企业针对实训类课程、前沿课程,从全国调集师资进行授课;利用区域产业资源,开展师生企业游学、专项实践、参加企业专家讲座等第二课堂活动;定期开展职业大咖说活动,邀请行业顶尖大咖,用企业中最真实、最前沿、实用的知识、案例进行分享,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了解企业真实情况等。
在学生管理方面,企业派有驻校导师,加强对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管理,包括组织开班典礼、进行专业导读、成立新道事业部、组织主题班会等,并在学生管理中融入企业文化。
“云财务会计”订单班在校企合作中,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也存在一定问题,需要不断地磨合和完善。我们通过对教师、学生和企业调研,发现“云财务会计师”订单班存在以下问题。
企业文化渗透到职业教育中,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3]。作为校企合作的订单班,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对接,还需要将企业文化渗透到订单班学生。目前的文化渗透主要通过开班典礼、专业导读、企业游学、专家讲座等途径,停留在感知的阶段、流于形式。
作为订单班,有校本课程也有企业课程,为切实实现订单班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会计专业人才供给予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需要兼具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师资的来源,一方面是现有校内教师通过进入新道及其客户企业进行业务培训、企业实践、课程赋能等师资研修活动,提升自己的实践技能;另一方面,是新道从全国调配的师资。这两个来源的教师,仍然是以本校或其他高校教师为主,实践能力主要是通过参加课程研修的形式提升的,缺少企业专家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对于真正企业来的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由于不懂教学理论、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没有时间去研究、整合教学案例,教学效果打了折扣。
订单培养需密切关注人才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计划。“云财务会计师”订单班是为适应大智移云技术变革下财务工作转型而生,面向现代企业的业务财务和共享(众包)财务服务组织。随着行业情况变革,有更新的技术和课程出现,应及时调整课程计划,突出“云财务会计师”特有的专业性课程,根据财税政策及时更新相关实训课程平台,保持其先进性和市场性,才符合订单人才培养初衷。
在高职学生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职业选择很可能发生变化,有的同学本身是调剂到订单班,有抵触情绪;有的同学对于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最终从事的不是财会类相关岗位;有的同学有倦怠思想,订单企业最终会推荐就业,得过且过,没有进取心;有的同学对订单班期望太高,当没达到心理预期时产生不满情绪;有的同学功利心太强,企业课程、企业活动积极参加,但自身综合能力并不高;有的同学参加专升本考试,最终升学而不是就业。种种原因会导致订单班的学生最终没有进入订单企业就业,人才培养出现偏差。
企业文化的渗透是校企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企业文化的渗透是渐进式、全方位的,应将企业的行为规范、规章制度、岗位要求、价值观念、团队意识、竞争意识、企业精神、企业道德、敬业精神等有效渗透到订单班教学管理及日常生活管理中,包括学生的开班典礼、专业导读、课程学习、日常企业事务部管理、文娱活动、顶岗实习等。
推动学校与订单合作企业共建、共享人才,跨界的师资是产业与教育牢不可破的纽带与桥梁,企业应深度参与教师能力建设和资源配置,形成“双师型”教学创新团队命运共同体:企业专家、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企业人员以兼职教师身份进入高职院校应成为常态,高职教师落实企业顶岗,不只是单纯的参加师资培训;企业和学校成立师资培养中心,培训企业兼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训高职教师的实践能力;校企双方共同进行科研项目研究等;建立双师型教师认证标准等[4]。
在企业管理中,柔性管理本质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柔性“订单式”校企合作应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模式,包括关注学生的需求、校企合作课程的动态调整、订单班学生的动态调整等。校企合作是政、校、行、企、生的合作,核心是学生;因此不单应该从市场需求、行业发展进行人才培养,更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考虑学生切身利益及长远发展要求,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企业课程,应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和已上课程的反馈,及时进行调整,突出“云财务会计师”特有的专业性课程,根据财税政策及时更新相关实训课程平台,保持其先进性和市场性。而柔性合作还体现在学生可以自愿在一定期间内退出或进入订单班,可以将不符合要求的订单班学生劝退等,提高人才培养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由于本文基于个案研究,剖析校企深度融合中存在的问题不够全面透彻。总之,校企命运共同体是更高层面、更深层次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需要找出校企命运结合点,重点在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