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玥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江苏 淮安 223300 )
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提高科室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支气管哮喘(下文简称"哮喘")是一种呼吸科常见的慢性疾病,临床上一般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同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和可变的气流受限,随着病程延长可导致气道结构改变[1],其病因复杂多样。大部分患者在院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用药后,临床症状均能有效缓解,但是病症加重不能及时有效治疗,却也会给患者的呼吸道带来不可逆的损伤。引起支气管哮喘发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遗传性、过敏原、环境因素等。
控制哮喘气道炎症的最有效途径为吸入治疗,其局部抗炎作用强,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所需剂量较小,全身性不良反应少。但吸入剂装置结构多样,以及患者认知程度的受限等因素,许多患者经常会错误的掌握干粉吸入剂的使用方法,因此我科针对这一情况,将哮喘患者使用干粉吸入剂的正确率纳入到科室的质量管理中。有报道称,正确地指导患者学习使用干粉吸入剂,并加强宣教,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满意度,进而对于稳定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症状有很大的帮助。
有研究表明60%-70%的患者错误的掌握干粉吸入剂的使用方法,而错误使用吸入剂会导致疾病控制不理想,因而教会患者正确的使用干粉吸入装置非常必要[2]。为此,本次研究选取了168 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析专科护理敏感指标的应用在患者使用吸入剂中的应用效果,内容如下。
选定呼吸科实施干粉吸入剂质量敏感指标前(2019年2月~2019年5月)的69 例患者为对照组,女27 例,男42 例。实施后(2019年6月~2019年9月)的99 例患者为观察组,女34 例,男65 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经济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①纳入标准:符合临床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断标准;精神状态及认知正常;患者对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不符合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断标准;合并严重的心、脑、肾等疾病;合并全身炎症反应;合并精神性疾病;妊娠及哺乳期女性;中途退出者;不同意参加此项研究者。
1.3.1 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
护理人员对于首次使用干粉吸入剂的患者,详细讲解吸入剂,并专人进行指导。对患者采用常规的用药指导方法。
1.3.2 观察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加上一些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①对患者进行评估:对于初次使用干粉吸入剂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疾病、文化程度等进行综合性的评估,要让患者了解到使用吸入剂的药理知识、不良反应及用药的时间、剂量和为什么要使用吸入剂,让患者对于使用干粉吸入剂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提高患者对于用药的认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如若患者年龄较大,理解能力不足,责任护士可根据患者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讲解,并且需要反复讲解,必要时可以指导患者及家属共同学习,家属也可起到指导和督促的工作。②确立干粉吸入剂的使用正确率作为呼吸科质量敏感指标后,呼吸科成立干粉吸入剂使用质量控制小组,制定吸入剂使用的质量标准,组织全科室人员进行培训及考核。培训的内容包括:支气管哮喘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布地奈德、沙美特罗、噻托溴铵和布地格福吸入剂的操作步骤和使用注意事项。制作护士版的干粉吸入剂学习材料。运用品管圈,分析讨论使用干粉吸入剂的患者常会出现的错误点。护士每天对哮喘患者使用吸入剂进行床边评估,质量控制小组成员每周进行检查,包括:①干粉吸入剂的使用方法,②患者使用干粉吸入剂的依从性,③熟练程度。由质控组长进行汇总,针对问题,组织人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意见及措施,以提高患者使用吸入剂的正确率。③采用江苏省护理学会制定的质量检测指标,制定呼吸科在院患者使用干粉吸入剂的正确率专科护理敏感指标。选出干粉吸入剂的操作方法、使用的依从性、掌握干粉吸入剂的熟练程度3 项指标来对比使用吸入剂的护理质量[3]。①使用方法包括坐位、打开装置、装药、充分呼气、包紧吸嘴、缓慢深吸、移开装置屏气8-10秒、间隔2 分钟重复操作、清洁装置、充分漱口10 条目组成[4]。②患者使用干粉吸入剂的依从性经研究采用《Morisky 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进行评价[5]。③吸入剂的使用熟练程度分为优:按时吸入,有序进行,吸入有效,熟练掌握;良:能较熟练掌握,基本上不需要别人的指导;尚可:按时使用,偶尔错误,浪费药物;欠佳:不能有效掌握,常操作失败[3]。④制作出丰富的宣教材料,制定干粉吸入剂的使用流程图,制定患者版的吸入剂宣传材料发放到每一位使用干粉吸入剂患者的手中,并对年龄长的患者进行反复宣教。制作出干粉吸入剂的宣教视频,放于病房视频播放器中,同时将视频做成二维码,方便使用智能手机的患者及家属扫码进行学习,提高患者就医信心,提高患者使用干粉吸入剂的正确率。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Morisky 量表得分(5.32±1.43)分,观察组得分(7.11±0.78)分。前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建立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前,患者使用干粉吸入剂的60.87%提高至实施后的81.82%,前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干粉吸入剂使用熟练程度的36.95%远远低于观察组的79.72%,前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不断推进,有多数研究者表明,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为优质护理的效果评价提供了更为科学的理论依据,对优质护理的持续改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6]。三级医院的评审也对建立相关专科临床敏感指标有了明确的要求。"指标"是科学、准确的测量工具,是管理者手中的一把标准尺,借助它能准确测量专科护理质量的水平,帮助管理者不断地发现问题和改善问题,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7]。
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容易反复,不仅与居住环境、生活习惯有关,还与能否正确使用吸入剂有关,该种疾病根治难度较大,临床常以药物控制为主。但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患者极易出现抵触情绪,不能积极的配合治疗,进而影响疾病的预后。有研究发现,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期间加上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临床治疗的依从性[8]。
吸入性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常用方法,且其临床效果也得到了充分的证明,但常见的吸入剂种类多且结构复杂多样,若出现错误很容易造成患者呼吸困难或继发感染,进而影响患者的康复。而另一反面,患者如若不能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也很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临床上常规的讲解方法多以口头讲解为主,患者使用吸入剂的错误率高,进而导致部分患者不能理解现象[9-10]。在质量控制的过程中,科室经过反复讨论,制作出了各式各样使用干粉吸入剂的知识手册、制定质控查检表、建立护士吸入剂使用考核表、制作吸入剂使用视频、将视频制作成二维码便于患者及家属扫描学习,并将其在科室微信公众号中推出,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其中。而且,我科也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及时调整了宣教的方法,对于文化程度高、理解能力强、自我学习能力强的患者,采用了患者主动学习,而后责任护士检查指导的方法进行,进而让患者参与其中,更快、更好地掌握干粉吸入剂的使用方法。
综上所述,使用干粉吸入剂这一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临床应用,能提高哮喘患者使用吸入剂的正确率,提高了优质护理质量,也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