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晚晴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北京 102208)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往传统的卫生统计工作不能满足当前的实际需求,需将信息技术结合到实际工作中。卫生统计人员通过结合大数据开展工作,不仅可以实现集中工作的目的,还能积极开展权力监控、集中配置、信息集中共享等目的。只有将大数据结合到卫生统计中,才能充分发挥出大数据的价值,最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显著提高核心竞争力。
根据我国相关指标内容及指标中的配置,实际部分基层单位并不能普及以及查阅,且每次培训过程中还需讲解相关指标[1]。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指标较多、人员较少,只能对少量的指标进行解释。同时,由于相关人员存在重视程度不够,不积极查阅或者不咨询,并不能对相关指标进行解释,故在实际报表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进而在数据上发生严重的错误。
部分基层卫生单位中,相关统计人员需要负责多个报表,且各个口径也相互不同。部分人员为了省时省力,常选择将一张报表上填写多个内容,导致数据出现错误的情况。比如,单位内的人数、资产以及负债等相关内容,出现数据不统一或者错误的情况[2]。随着我国卫生部门和信息统计部门的发展,软件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诸多人员导入数据的过程中,常会出现无法导入的情况。比如,统计直报中针对季报人员的报表、采用的创新智能系统等信息,无法顺利录入直报系统内。
统计力量主要体现在基层卫生机构内,像卫生室、诊所等各个机构,且部分单位并没有配置合理的设备。当前常采用卫计委或者卫生院代替。但是,由于诸多数据经过多次转达后,机构的数目较大,各个压力均集中在上级部门,故数据的真实性显著降低。部分基层人员由于对统计工作的责任心较差,故对统计工作存在着无所谓的态度,常出现迟疑、漏报、错报等情况。同时,人员等方面也是关键问题,部分负责统计的人员对于工作的性质并不了解,但由于多种因素不再负责这一工作,致使人员没有完成相关的工作内容,进而发生脱节的情况[3]。
卫生统计人员在实际工作的时候,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并没有将重点放在统计上。同时,各个数据之间的关联性比较小,可以展开分析的内容较少,严重影响我国卫生统计学的实际发展情况。并且,各个工作部门之间并没有对其产生正确的认知,更没有将诸多专业的人员安排在实际工作内,甚至没有设立相关部门,对大数据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同时,工作人员需要忙完继续做,做完继续忙,尤其是部分基层部门。统计人员需要被抽调至其他部门,在完成相关的工作之后,才能完成统计工作,以免影响统计上报内容。
各项管理工作内容中,缺少相关的薪酬激励内容。统计人员的实际工作没有获得对应的报酬,则无法提升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当单位制定科学的奖罚、考核制度之后,由于考核制度不够严谨,常会发生迟报、漏报等相关问题,且更改数据的人员也没有接受明确的惩罚[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多种信息技术也随之不断建设,想要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作用。工作人员需要认识到卫生统计资料的真实性以及实效性,进而强化各项管理作用以及硬件设备,并增加各项投入力度,完善实际工作的技术以及力度,升级各项设备。因此,部门需要各项统计学数据内容,并有专业的人员负责各项工作,对其进行修改以及统计等。此外,还需积极引进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以及药物,针对各个科室建立不同的代码,便于卫生信息的输入工作,提高输入效率。
卫生统计人员还需合理建设各项网络信息内容,显著提高当前卫生工作的各项效率,进而帮助人员开展各项统计项目,推动当前我国卫生统计工作的实际发展。当前卫生统计人员还需合理建设网络化工作,需要满足实际的工作需求,进而满足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求。根据这一情况,首先工作人员需要建立良好的数据平台,充分发挥出统计网站所具有的实际作用,进而为卫生统计工作创建良好的基础,改善当前的卫生统计工作各项能力,保证卫生统计工作可以逐渐向信息化方向发展,最终提供更多的发展途径等内容[5]。其次,卫生统计内的各个部门也需紧跟时代的发展,选择先进的设备,以此满足的实际的建设需求,为人员提供良好的建设基础,保证卫生统计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建设,满足实际的建设需求,进而提升卫生统计工作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
想要提升卫生统计的质量,就需要强化卫生统计的相关工作,促使各项工作可以积极开展,显著提升最终的统计数据质量。比如,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还需强化卫生统计部门人员的统计考核能力以及评职称挂钩,在源头上设置合理的机构数量,并招聘相关的工作人员参与工作,以此促进大数据工作顺利开展[6]。
由于当前各个科室的数量众多,会大幅度提升卫生统计工作的各项难度。当前的实际情况,管理人员在收集多项资料之后,还需对其采取编码的形式,将诸多信息录入到系统内。设计人员通过辅助信息技术,能够对信息展开审核,进而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另外,工作人员对资料信息进行查阅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信息存在的错误以及疏漏,进而对其进行校正以及处理,显著提升信息编码的有效性以及准确性。同时,收集各项资料的过程中,还需对各个科室进行分类,并在实际科室下设置卫生治疗机构,以此保证录入的内容有效,进而提升资料的完整性。
处于大数据时代下的卫生统计人员,可以显著提升卫生统计工作内的各项效率,显著提升卫生统计工作的各项意义。并且,卫生统计各个工作人员,还需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对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整理以及汇总,便于后续的人员对数据信息进行翻阅,便于实际工作的开展。所以,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人员还需明确自身的实际职能,积极配合其他部门的实际工作,进而开展有效的卫生统计内容[7]。
卫生统计人员在配合其他部门工作的过程中,以此开展卫生统计工作的根本服务性质。并且,卫生统计人员也需合理开展数据工作,深入挖掘诸多的数据信息,有助于提升数据信息的有效几率。同时,卫生统计人员也需对数据进行合理的整理,随后对电子卫生进行统计的过程中,还需对不存在的数据信息等资源展开分析,合理整理并对实施整排工作,最终将其整合为文件上传至数据库内,保证数据资料的规范性,便于其他的工作人员可以对其进行详细的翻阅,以此保证最终的工作效率。
处于大数据背景下的卫生统计工作,需要加强建设卫生统计的相关制度,从而规范电子卫生统计工作的开展。制定出严格的电子卫生统计工作相应制度,不仅能够提高卫生统计工作的效率,还能为卫生统计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关根据,促使卫生统计工作相关人员能够明确自身的分工、并各司其职,从而有效减少卫生统计工作中,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而出现的问题。并且,卫生统计工作部门在制定相关工作制度时,需要结合当前卫生统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卫生统计工作制度内容,有效保证卫生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除此之外,卫生统计工作部门需要在相关各个科室内安排相关卫生统计工作人员,各科室内的工作人员不仅能够各司其职还能相互协调开展卫生统计工作。与此同时,需要建立严苛的考核制度,并将电子卫生统计工作规划到绩效考核中,大幅度提高卫生统计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促使卫生统计工作人员能够严格按照制度内容开展日常工作,有效提高卫生统计工作的合理性[8]。
加大数据加密是保证信息安全的有效措施。数据加密主要分为加密算法以及加密密钥,这两种方法也是经常使用的。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可以减少发生信息窃取的可能。并且,即使部分信息被不法分子截取,不法分子也不能随意使用。这是因为对数据进行了加密,而窃取人员并不了解密码,从而提高了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减少了网络信息风险因素。
总而言之,卫生统计工作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现代信息化发展的实际背景,充分了解各项工作内容的实际含义,进而良好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各项问题以及不足,能够充分转化并接受卫生统计信息化工作的相关理念。卫生统计工作人员需要时刻认识到信息化的相关理念,以此推动实际的工作发展,这有助于卫生统计的信息化转变。将现代大数据应用于卫生统计中,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想要促进卫生统计工作,就需积极开展现代化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