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典型纯农业贫困村脱贫后防止返贫对策研究
——以丽江市永胜县光明村为例

2021-12-03 20:44黎有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营销界 2021年21期
关键词:贫困村贫困户农村

黎有(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引言

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绝大多数实现脱贫。但统计数据显示,已脱贫人口中有近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还有近300万存在致贫风险。因此必须把贫困村脱贫后防止返贫问题摆到台面上。为探索此问题的解决方法,本文以一个典型纯农业为主的贫困村为例,进行深入研究,期望探索出贫困村脱贫后防止返贫对策。

■ 典型纯农业贫困村—光明村脱贫措施回顾

光明村,是丽江市永胜县一个处于大山腹地的典型纯农业贫困村,是一个以种养业为主、远离城市、收入单一化、生产条件低下的贫困村。光明村委会隶属永胜县光华傈僳族彝族乡,距县50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3.5公里,东邻光华村委会,南邻大安乡,西、北都邻近松坪。辖五郎坪上村、五郎坪中村、五郎坪下村、小村、寨子、桃源、中村、湾子村、大宝厂、箐门口、龙洞、下柯乐、姜家村13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432户,有人口1783人,其中农业人口1759人,劳动力113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口1007人。现有农村低保户16户17人,城市低保0户0人,五保户9户9人。

本村脱贫措施如下:

(一)进行政策性整乡推进项目扶贫

2016年庭院综合整治项目349户,补助标准1000元/户,共计34.9万元;2016年稻田鱼养殖项目198.93亩,补助标准1000元/亩,共计19.893万元;总投资:54.793万元。

(二)因地制宜,建立针对性产业发展项目

2016年产业扶贫项目:发展他留乌骨鸡80只,发展本地公羊2头,发展花椒种植91亩;发展薄壳核桃45亩,发展本地马17匹;发展杂交肉牛14头;发展本地种羊(母)97只;发展母猪78头;发展本地驴5头.总投资:26.754万元。

2017年产业扶贫项目:发展蔬菜种植262亩;发展种猪2头,配送饲料8330公斤;总投资:56.184万元。

■ 西部地区典型纯农业贫困村—永胜县光明村,脱贫后现状

(一)贫困户靠产业脱贫,但部分产业难以持续发力

2014年光明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4户596人,2014年脱贫0户0人;2015年脱贫27户98人;2016年已脱贫112户424人;2017年预脱贫12户48人;2018年已脱贫3户20人。2019年底已脱贫9户9人。至此本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脱贫后贫困人口收入得以改善,但是扶贫产业产出有限,尤其是受到市场波动影响,收入不稳定;碰到气候因素,如干旱或水灾,收入也会明显大幅度降低。

那些有青壮劳动力的家庭,脱贫后通过种菜、养猪、养马等途径,产业收入明显增加;那些小孩比较小的家庭,收入全靠两个大人赚取增长缓慢;那些五保户,年老体弱,收入变化不大,生活与脱贫前变化不大。

(二)基础设施不断改进,但仍然需要完善

自全乡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光明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水:2016年3月到2017年5月,总投资51.32万元。

电:光明村委会全村实现通10千伏动力电。

路:2016年龙洞到寨子村新建公路3.5km,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2017年新建柯乐河机动桥,新建湾子村大桥,项目总投260.00万元.2018年寨子村道路硬化项目,总投资351.7622万元,路面长度12km。

由于资金有限,村级公路修建时,路面狭窄,路况差,遇到路面坎坷的坡,载重的农用车爬不上去;路面宽度不够,双向会车很困难。基础设施依然落后,影响经济发展。

饮水方面有所改善,但是饮水安全不能全面保障,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难问题一直难以解决,部分村民居住环境依然很差。

(三)村民虽参与社保,但是无法根除大病致贫风险

全村参加新农合1111人,参合率100%,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新农合596人,参合率100%;新农保参保920人,参合率100%,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新农保403人,参合率100%。但还是无法根除大病致贫风险:该村一户家庭支柱之一,男主人刚脱贫就得大病去世,家里治病、盖房欠了债,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家庭很快又陷入困境。

(四)脱贫后,部分干部积极性下降,工作松懈

贫困村摘帽后,扶贫干部不再像以前那么积极,关心和支持贫困村民的热情度下降。如上述案例,村干部就很少过问。类似现象,若不及时纠正,很可能出现撤摊子、甩包袱等情况,严重影响脱贫成果巩固提高。

(五)产业扶贫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辅导和培训

该村发展蔬菜产业,但是由于缺乏技术人员指导和帮助,产量偏低,利润上不去,几百亩蔬菜也没赚到多少钱。留守村民对市场和管理也不懂,导致产业扶贫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养殖业由于缺乏规模效益,收益也不大。

(六)农村青壮年留不住,导致农村发展缺乏后劲

目前农村存在的普遍现象,就是青壮年都出去打工或者做生意,留在农村里就是老人小孩。原因就是种庄稼收入低于打工收入,农村生活条件赶不上城里,缺乏扎根农村的愿望。

■ 典型纯农业贫困村脱贫后防止返贫对策研究

(一)利用互联网,建立防止贫困户返贫的“线上+线下”快速反应的动态信息监测系统

贫困村脱贫后,要及时加强对贫困户脱贫后的信息监测,提前预防其再次返贫,增强帮扶的针对性与及时性。

我们应利用当今发达的互联网渠道,建立针对贫困户“线上+线下”动态信息监测系统。该系统由两个子系统组成:线下子系统和线上子系统。线下子系统构成:建立一支由村民代表、帮扶责任人、村主任、村支部书记等组成的防止返贫监测员队伍,定期入户监测和报告农户情况,及时掌握信息,有效防止返贫。线上子系统构成:整合扶贫、卫健、社保等部门的资源,通过当地扶贫网站,建立网络数据定期收集分析研判制度,让干部少填表、农户少跑腿,实现精准监测。

(二)走产业融合之路,促进贫困村农民持续增收,以此留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

产业融合是贫困村发展的必经之路,单纯的种养业收入有限。在产业融合中逐步引导贫困户由单一种养业向农业、加工业和服务业融合,走出新路子,看到新希望。这样,一方面能多途径增加贫困户收入,活跃农村经济;另一方面使得青年人看到农村未来发展的希望,促使青壮年劳动力返乡创业,增加农村发展的人力资源,解决农村产业发展的劳动力因素的制约。

产业融合,另一方面要发挥好帮扶单位的作用,建立“贫困户+合作社+扶贫单位”机制,让帮扶单位利用自身条件给贫困村产业发展带来动力,由帮扶单位引领贫困村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要走“三品一特”路子,所谓“三品一特”就是选品种、重品质、建品牌,坚持市场思维和重销售思想,促使贫困村产业持续发展,贫困户持续增收。

(三)在过渡期内,扶贫政策继续保持总体稳定,重点在金融、产业项目、基础设施等方面继续支持

脱贫后,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欧青平说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因此贫困村脱贫后,在过渡期内,应继续加强对贫困村的投入,继续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政策倾斜、金融帮扶。在金融帮扶方面,继续对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扶贫项目进行政策性倾斜,建立乡级、村级金融扶贫服务站,提供金融保障,实现精准到村、到户、到人“最后一公里”的金融服务。

(四)发挥社会保障制度在扶贫中的重要性作用,适当突出对特困户的救助式扶贫

在贫困村,农民在灾祸中自我保障与自我发展能力较弱,除了有效预防外,加大对贫困村人口的保障力度,有机协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与扶贫政策是脱贫和防止返贫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政府应加快建设和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社会救助式扶贫制度,为贫困户提供食品、医疗、教育等政策倾斜,全力承担起贫困地区社会保障的责任与义务;对老、弱、病、残、五保户等缺乏或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行长期救济,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并给予他们子女受教育的机会,防止贫困的“代际遗传”。

对遭受疾病或自然灾害的农村贫困户,政府应保证专项救助的及时性、准确性、适应性,增加其收入来源,妥善处理灾后重建的各项事务,帮助其渡过难关。

(五)选好贫困村扶贫带头人,增强贫困村发展的组织保障

调研发现,哪个村子发展得快,就证明哪个村的村支书或者村主任得力。有些贫困村刚脱贫,村主任或村支书就松懈下来,不管贫困户的生活了。因此建议由村民选拔和组织考察相结合,选拔村主任和村支书,使得那些懂农业、喜欢农村、爱农民的人担任基层领导,让他们带领大家盘活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等资源,打造农村特色集体经济。

(六)选拔技术人员组成服务专家组,服务贫困村产业发展

发挥党管人才的优势,选拔各种技术人员,成立技术人员服务专家组,服务产业发展;为贫困村的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化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服务保障。

另外,按照“分村管辖”原则,技术人员应对当地贫困农户进行技术培训,至少一个村培训出一个本村技术员,以通过人才智力帮扶,推动产业扶贫,巩固脱贫成果。

猜你喜欢
贫困村贫困户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贫困村变身“客栈村”——勐腊县勐伴镇河边村的脱贫印记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脱贫攻坚拉响新警报
脱贫记 贫困户陈福田和何麦换的故事
新农村 新一辈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