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1-12-03 20:44袁玺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营销界 2021年21期
关键词:跨境校企电商

袁玺(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 引言

跨境电商(即跨境电子商务),指的是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电子商务平台和在线交易平台。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贸易方式,跨境电商相较于传统贸易而言具有交易成本较低、业务环节较少,贸易双方沟通便捷、物流顺畅的明显优势。《2019-2020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20年9月全球电子商务大会公布)数据显示,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倡导和“互联网+”行动的推动下,“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继续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态势。2019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商品总额达到1862.1亿元,同比增长38.3%,其中出口为944亿元,进口为918.1亿元,出口量首次超过进口量。”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传统外贸受到新冠疫情较大冲击,4月7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在已设立59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基础上,再新设46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推广促进跨境电商发展的有效做法,更大发挥跨境电商独特优势,以新业态助力外贸克难前行。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表示“中国将推动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培育外贸新动能”。

随着“一带一路”及国家有利政策的不断落实与推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不断深入,跨境电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对新形势下的跨境电商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调查也发现,我国跨境电商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 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分析

目前,跨境电商行业不断蓬勃发展,在此大环境下,社会对跨境电商人才求贤若渴。跨境电商属于交叉学科,兼具国际贸易与电子商务的双重特征。与传统的外贸人才相比,跨境电商人才跨境电商需要的是专业性与复合性兼备的人才,不仅要求其网络平台操控技能强,还要懂国际贸易的流程,因为涉及跨境内容,更要熟练掌握外国语言,能够与境外客户进行无障碍交流。

(一)跨境电商人才需具备跨文化素养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境电商人才首先应具备跨文化素养。既要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又要了解说英语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风俗习惯等,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能够批判地吸收世界文化精髓,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跨境电商人才还应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跨境电商人才应具备全球意识,通晓国际惯例和中外文化礼仪,有较强的跨文化思维能力、跨文化适应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在跨文化环境下,具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能够得当处理各种关系,能够得体地综合运用语言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进行交际,从而成功地完成交际任务和工作。

(二)跨境电商人才需具备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

跨境电商人才需具备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跨境电商人才应具备英语语音、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掌握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五项基本技能,以及综合运用英语的实际操作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口译和笔译能力。

(三)跨境电商人才需具备商务知识与技能

跨境电商人才需具备商务知识与技能。跨境电商人才应具有较广的商务知识面,包括一般商务知识和专业商务知识,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国际法、国际贸易、营销学与电子商务知识。也应具备营销沟通的能力、市场调查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文案编写能力、客户管理能力、产品推销能力等六大专业能力。

(四)跨境电商人才需具备网络营销能力

跨境电商人才需具备网络营销能力。跨境电商人才应具有丰富的营销知识、先进的营销理念、过硬的网络营销操作技能以及优良的职业道德素质;熟悉网络营销工具的操作流程,具备从事网络营销活动必需的专业操作能力和判断能力。

由此可见,跨境电商模式下对国际贸易人才的要求更高,呈现多样化趋势。因此,也只有具备多种才能的多元型人才,才能满足跨境电商领域企业的需求。目前,参与跨境电商领域的毕业生大多来自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及外语等专业,少部分来自近年来部分高校开设的跨境电商专业。但毕业生们大多专业知识单一,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依然十分欠缺。培养高素质的跨境电商人才迫在眉睫。

■ 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现状

(一)跨境电商产教融合深度不够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是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区别的重要特征。产教融合要求企业和学校各方依托各自的优势和资源,参与彼此的生产经营与教育教学,实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从而实现彼此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目前,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现状来看,由于投资大、时效长、回报低等原因,企业的参与度往往较低,企业方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往往不愿深度参与校企合作。同时,高职院校也多采用参观企业,或者企业兼职教师到校授课等浅层的校企合作模式。这种现状导致了学生跟岗实习只停留在初级操作流程阶段,而无缘或很少有机会接触核心业务部分。

(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缺乏系统方案

跨境电商作为伴随互联网发展的新型经济贸易形式,是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 对于当前大多数跨境电商企业也是不可忽视的部分。尽管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跨境电商这门专业,但此专业的发展尚属于初级阶段,还需继续发展与完善,因此其人才培养方案仍处于孵化期,甚至还没有制订特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出现了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校企合作水平有限、权威性实用教材较少等问题。即便是开设了跨境电商这门课,也大多是作为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专业的特色课程而存在,而实际上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市面上甚至鲜见该课程的权威教材。以上诸种原因导致了目前高职院校培养的跨境电商人才专业性不强,专业知识不牢固,以至于难以满足社会市场需求。

(三)跨境电商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陈旧

目前,不少高职院校的跨境电商课程的教学方法依然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大多拘泥于传统的教学,关注点仍然放在如何将知识点很好地讲出来,而忽略了学生主体的感受,不能充分关注学生是否真正有效地接收到知识。此外,教师们大多久居学校,没有或很少接触专业前沿领域,缺乏实战经验,实践教学往往依赖于实训室的模拟软件,与学生的互动性也不强,因此难以培养学生的跨境电商专业能力。

(四)跨境电商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尽管目前有不少高职院校开设了跨境电商这一专业,但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德才兼备的专兼职教师队伍。许多教师没有跨境电子商务的经历,更没有跨境电商的亲身体验与经验,授课时局限于“纸上谈兵”,或者大多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算一步,这些无疑会对人才的培养产生诸多不良影响。此外,跨境电商作为近年来的一门新兴课程,目前对跨境电商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市场上现有的教材内容整体上也是以实务为主,这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其培养的人才一定程度上就缺乏市场竞争力。

■ 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路径分析

(一)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实现“双赢”效果

校企合作能为跨境电商生态圈带来诸多好处:对教师而言,在企业里掌握到的最新生产技术可以传授给学生;对学生而言,在企业中能够得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理实一体化;对高职院校而言,能够提高对专业设置、教学安排的敏锐度;对企业而言,能够减少用工的培训成本。当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样的多赢效果不易实现。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不难看出,政府的顶层政策对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政府可给予税收优惠,在相关政策方面给尽到社会责任的企业以一定的扶持;同时,政府在人员交流、企业补助等方面可给予符合双方发展的特别政策,并加大财政保障力度,让企业愿意投入到校企合作中来。这样,有了制度设计、政策引导、体制机制,实现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产业融合便不是难题。而在顶层设计的同时,学校和企业双方也应展望未来,为跨境电商生态圈的形成作出积极贡献。

(二)构建科学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涉及交叉学科,要求人才兼具理论储备能力与实践能力,因此,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不可或缺的。与之配套的,还应有专业、权威的系列教材支撑。

针对跨境电商专业,很多学校都建立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双方应切实落实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制订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可聘请企业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资深业务骨干为校外导师或企业导师,甚至可以考虑订单式培养模式,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齐心协力开发专业主干课程;企业可积极配合学校完成人才培养,尽量把真实的跨境电商世界引入课堂,多为学生开设综合实践、网站建设与运营等实务、实操类课程,以形成多元化、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同时,通过校企良性沟通,企业资源也可进一步优化整合。开展校企合作的同时,学生通过实践寻找潜在客户、开发潜在客户人群,从而销售、推广其商品。因此,大学生在学校就读期间就熟悉并参与到跨境电商的相关步骤与流程中,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一旦到企业入职就能很好地利用所学为企业发展服务。这样,学校和企业双方在校企深化合作的同时既能够实现“双赢”效果,又能构建科学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并最终实现良性循环。

(三)改进跨境电商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教学形式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适合传授知识,而实践教学更适合能力和素养的培育。从跨境电商招聘岗位的要求看,企业对知识的要求比较少,而对能力和素养的要求比较多。因此,跨境电商专业的教学形式应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要以知识够用为度。

恰当的教学方法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也应如此。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育方法,重视创新式教学方法的融入,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鼓励任课教师大胆尝试、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凡是只要能达到教学效果优化、实现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教学方法就可以施行。任课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科学设施,例如模拟实训室、智慧教室等,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例如视频、微课等,多采用课堂互动式教学,例如情景模拟法、合作学习法等,课上课下给学生足够的沟通表达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能够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加强跨境电商师资队伍建设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培养出优秀的跨境电商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现代化的、精良的跨境电商教师队伍。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从跨境电商企业聘请更多的一线高水平人才到校承担实践型较强课程的教学工作或实训指导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大学校教师的企业顶岗力度,定期派校内专任教师到企业参加顶岗实践,由此丰富教师的跨境电商实战经验,更好地了解行业新规,更精确地掌握前沿技术,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更有利于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对此,可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优秀教师进行深造学习,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知识层次,聘请相关专家到学校学院开展讲座,实现内外相融。此外,高职院校也要鼓励教师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以便于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考取相关证书。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师资激励机制,让自我拓展、自我提高成为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诉求,以更好地实现跨境电商人才培养。

(五)加强对跨境电商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相关指导

职业生涯在人的一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高职学生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应联合企业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尽早确立人生目标、职业目标,让学生进行自我准确评价。学校可进行跟踪式的全程辅导,针对学生的辅导可从新生入学一直持续到学生毕业。而跨境电商专业的学生们可以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根据兴趣和目标订制个人学习计划,提升学习的计划性,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提高专业知识与具体实践能力。如此,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尤其是跨境电商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相关指导,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而且会对学生起到内在的激励作用,使学生产生学习、实践的动力,从而提高跨境电商人才的个人综合素质与能力。

(六)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实现跨境电商教学相长

“职业教育有竞赛”,这是近几年教育部提出的号召。竞赛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动力。一方面,技能竞赛检测着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能够很好地展现出职业院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娴熟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技能竞赛也像杠杆一样“撬动”了职业教育各个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实践表明,通过比赛的形式可以提升跨境电商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因为比赛往往模拟现实情境,在模拟情境中处理可能会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些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协作能力的提升及学习习惯的养成都会有较大的帮助。俗话说得好:“名师才能出高徒。”学生的“以赛促学”也要求教师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不断提高本身专业知识的能力。教师指导技能竞赛,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技能竞赛内容的设计,就是一个项目或者一个产品,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训教学中要做到“以项目为目标,以任务为驱动”,采取“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方法。因此,在以赛促学的同时,也能达到以赛促教的双重效果,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且也会激发教师不断学习的动力。所以,笔者认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模式是适合当前跨境电商教育的,能够实现跨境电商学科的教学相长。

■ 结语

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贸易形式,正逐渐成为新常态下稳外贸、稳增长的新动力、新引擎。而人才培养对于跨境电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新时期职业教育背景下,探索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路径势在必行。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与优秀跨境电商企业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共同探索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案,改进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以促进跨境电商行业的繁荣,从而为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跨境校企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跨境外币清算:从“走出去”到“连起来”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