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 云
(南宁市中医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1)
慢性前列腺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前列腺组织慢性炎症,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青壮年男性是该病的多发人群。该病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会阴区疼痛、排尿异常、性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2]。慢性前列腺炎主要分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和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以往临床上多以抗生素为主、以α- 受体阻滞剂、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植物制剂等药物为辅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以缓解其疼痛,改善其排尿异常的症状。但单纯用西医疗法对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不明显,还可导致其病情迁延,增加其痛苦。中医将慢性前列腺炎归为“精浊”的范畴,认为其病因主要为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肾气不固、肾阳不足、肝肾阴虚[3]。中医认为,该病的病位在前列腺,涉及肝、脾、肾、三焦等脏腑,且病情变化多端,是一种以正气不足为主,或邪气未尽、正气已伤形成的虚实夹杂之证[4-5]。临床上可在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中医辨证治疗,以达到协同增效的目的。
中药内服法是我国应用最多、最早的中医疗法,具有疗效确切、组方灵活的特点。该疗法与中医辨证施治理论相结合,可满足不同患者的治疗需求[6]。中药汤剂是进行中药内服治疗时最常用的药物剂型。该剂型以水为溶剂,制法简便,价廉易得。秦锋等[7]对气滞血瘀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在用西药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理气活血汤进行治疗,有效缓解了其会阴部疼痛、坠胀、排尿刺痛、尿后滴沥等症状,改善了其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减轻了其局部的炎症反应。杨帅平等[8]在对湿热挟瘀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加用前列消癥汤,有效地减轻了其前列腺组织发生炎症损伤的程度,改善了其排尿异常及局部疼痛的症状,提升了其生活质量。不过,熬制传统中药汤剂耗费的时间较长,且需临时进行制备。近年来,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患者可直接冲服该剂型的中药,避免了传统中药熬制方面存在的弊端。
中药灌肠疗法属于中医内病外治疗法,最早见于东汉末年的《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中。该疗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备相应的药汁,然后经肛门为其灌入药汁,使其肠道黏膜吸收药汁中的有效成分,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中医认为,大肠具有吸收部分水液、传化糟粕的功能,与肺经的经脉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药物经大肠被人体吸收后,可通过经脉复归于肺。肺通百脉,可将药物输布于五脏及四肢百骸,从而可起到整体调治的效果[9]。前列腺位于盆腔、邻近大肠。用灌肠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时,药物可直达病所,迅速被机体利用和吸收,从而可提高局部的疗效。现代医学研究的结果显示,在实施灌肠治疗的过程中,药效不仅可经门静脉进入肝脏,然后进入体循环,还可经下腔静脉进入体循环,使淋巴组织也参与到药物的吸收中[10]。唐仕峰等[11]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在用西药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进行灌肠治疗,显著提升了其临床疗效,缓解了其疼痛、排尿困难的症状,提高了其生活质量。金珊等[12]的研究结果显示,用清康灌肠液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保留灌肠治疗可改善其前列腺液细胞因子的水平,提升其临床疗效,减轻其临床症状。另外,在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灌肠治疗前,需嘱其排空大便,对其进行治疗前的评估,并确定其治疗时的体位及肛管插入的深度。在对患者进行灌肠治疗期间,需注意灌肠的速度和药液的温度,以保障其治疗的安全性。同时,禁止对合并有消化道出血、急腹症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中药灌肠治疗。
中药熏洗疗法是中医常用的外治法,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中。该疗法集中医药疗、热疗、汽疗、中药离子渗透疗法等多种疗法于一体,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解毒化瘀、平衡脏腑阴阳等功效。研究发现,皮肤不仅具有屏障的作用,还具有排泄、吸收的作用。患者在接受中药熏洗坐浴的过程中,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可经其皮肤黏膜、毛囊、汗腺等孔窍被其机体所吸收,并进入其经脉血络,输布至其全身[13]。采用温热的药液对患者进行熏洗治疗还可升高其皮肤的温度,促使其皮肤毛细血管的扩张,从而可促进其前列腺周围血流的循环及新陈代谢,有利于其排出代谢产物。同时,药液的水合作用可增加患者皮肤的通透性,加速药物的吸收。朱闽等[14]的研究发现,壮医药物熏洗疗法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改善患者前列腺液中炎症因子的水平,缓解其临床症状。王林等[15]的研究结果显示,对湿热淤阻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在用西药治疗的同时加用中药进行熏洗治疗可加快其临床症状缓解的速度,减轻其疼痛的程度。中药熏洗坐浴疗法是一种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外治疗法。在患者进行熏洗坐浴的过程中,需注意控制好其药液的温度,以免其发生烫伤。需要注意的是,合并有重症心脏病、急性传染病、肾脏病、动脉硬化症的患者忌用该疗法进行治疗。
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营卫气血循环运行出入的通道,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贯穿上下。穴位为该通道上的交汇点。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与脏腑密切关联,不仅可反映机体各脏腑的生理及病理机能,也是治疗各种病症的有效刺激点[16]。临床医生可根据各种病症的特点,对特定的腧穴进行刺激,经经络传导、调整、纠正脏腑的阴阳,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调整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从而可达到以穴驱邪、扶正强身的目的。针灸疗法包括针法和灸法。针法是指利用泻法、补法或补泻结合等针法对穴位进行刺激,以达到不同的治疗目的。灸法是指在特定的穴位上方烧灼艾条或灸草等药物,通过热作用刺激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经过数年的发展,针灸疗法已衍生出三棱针刺法、皮肤针刺法、皮内针刺法、火针刺法、芒针刺法、耳针法、电针法、艾条灸法、艾炷灸法、温针灸法、激光穴位照射疗法、穴位注射疗法等多种形式。张学梅等[17]的研究发现,用针法(取穴:以三阴交穴、关元穴、中极穴为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疗效。三阴交穴为脾经、肝经、肾经三条阴经的交汇处,可调和足部三条阴经中的气血物质,起到调肝补肾、健脾益血、安神助眠的作用。关元穴属任脉,是小肠的募穴,位于足三阴、任脉的交互之处,有补肾培元、温阳固脱之效,是治疗肾虚气喘、遗精等症的有效穴,在男性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中极穴属任脉,为膀胱之募穴,系足三阴、任脉之会,可募集膀胱经水湿,是治疗泌尿及生殖系统疾病的主要穴位。张恩祈等[18]在对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时,以其三阴交穴、肾俞穴、中髎穴、会阳穴为进针点对其进行针刺,有效地缓解了其前列腺炎的症状,减轻了其疼痛的程度,提升了其临床疗效。宋晓琳等[19]以关元穴为进针点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温针灸治疗,显著改善了其临床症状。不过,进行针刺治疗时进针的深度相对较深,故治疗前需对患者的治疗区域进行充分的消毒,以保障其治疗的安全性。另外,在对患者进行艾灸治疗或温针灸治疗时,需采取隔热措施,以免烫伤其皮肤。
中药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根据患者的病症将治疗药物磨成粉、调和制成饼、丸或软膏,在相应的穴位进行贴敷的一种治疗方法。该疗法属于无创穴位疗法,具有良好的局部治疗作用。清代的徐大椿曾指出:“汤药不足尽病……用膏药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经活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为有力”。在对患者进行中药贴敷治疗时,药物可作用于其体表的病灶或穴位,促进其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可加速其血液的循环,改善其周围组织的营养代谢情况,从而可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清热拔毒、消炎排脓等作用。药物可透过患者皮肤的腠理,由表入里,经过其经络的贯通运行,联络脏腑,沟通表里,发挥相应的疗效。《理瀹骈文》中记载:“切于皮肤,彻于肉里,摄入吸气,融入渗液”。现代医学研究的结果显示,中药可被皮肤吸收,经动脉通道、角质层转运通道、表皮深层转运通道等路径被人体吸收[20]。中药贴敷疗法多应用芳香类中药。这类药物中含有的挥发性物质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和走窜性,可提升药物的透皮作用和传导作用,迅速发挥疗效。进行中药热敷治疗还可通过提高患者局部皮肤的温度,增加其皮肤角质层的含水量,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中药贴敷疗法是将穴位刺激疗法与药物疗法进行有机结合,可使不同的治疗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发挥整体和叠加的治疗作用。段陈洁等[21]在用穴位贴敷疗法对肾阳虚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辅助治疗。治疗3 个疗程后,患者临床症状积分的改善情况优于进行常规治疗的患者,其病情的治愈率也较高。陈建莉等[22]用中药封包对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热敷治疗,有效地改善了其排尿异常及性功能异常的症状,减轻了其盆腔区的疼痛感,其疗效优于单纯用西药进行治疗的患者。另外,中药贴敷疗法不经胃肠给药,不会损伤患者的脾胃,治下不犯上,治上不犯下,治中不犯上下,其治疗的安全性较高,且适用于老幼虚弱、不能、不肯服药的患者。不过,由于部分中药的刺激性较大,在对患者进行贴敷治疗时,需注意其是否属于过敏体质,并严格控制进行贴敷治疗的时间,以保障治疗的安全性。
中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方法较多、疗效显著。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对其进行辨证治疗,以满足其个体化的治疗需求,获得更为确切的疗效。中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注重将整体调治与局部治疗相结合,在保障疗效的同时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减轻疾病对其身体状况的影响,故治疗的安全性较高、应用前景较好。不过,中医多使用自拟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其方剂缺乏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的支持。进行针灸治疗、贴敷治疗时如何选穴也无统一的标准,限制了该疗法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因此,相关的研究人员需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实践,以充分发挥中医疗法在慢性前列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促进中医疗法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