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审美人格建构路径研究

2021-12-03 19:16毕玉芳刘骞
职教论坛 2021年12期
关键词:高职生人格美育

□毕玉芳 刘骞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造活力。”美育传播美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营造欣赏美的意境,增添生活中的审美乐趣,陶冶审美情操,净化心灵、升华精神、建构完善人格。美育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事业,其本质就是培养拥有完善人格的人,在美育过程中,引导学生美善合一,以美促德、以美塑人、以美育人、以美化人。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一名技术精英,不仅需要具备超强的动手能力,还需具备“匠人精神”。“匠人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主要是指技术工人所具备的专业、专注、严谨、细致、敬业的职业精神,对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1]。“匠人精神”主要表现在匠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入挖掘之上。在实践过程中,匠人在熟练运用理性经验技术的同时,还把对美的感性认知融入其中,并通过理性的经验技术将美不断发掘和抽离。由此可见,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中国工匠”,始终离不开对美的认知和追求。因此,培养高职生健康的审美心理,建构高职生的审美人格,对高职生“匠人精神”的培育意义重大,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一环。

一、美育视域下高职生审美人格的内涵特征

审美人格是指人的精神面貌拥有审美特征,达到美的境界,表现为个体内在心理结构与外在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审美人格是个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审美化动力,包含人格所有的美好特质,是个体人格发展过程中的高级阶段。审美人格是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融合、美善统一的人格,善是美的根基,美是善的外观,以善育美,借美立善。可以说,审美人格的建构是美育的最高境界和最高要求。

高职生正值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处于审美人格建构的重要时段,其审美人格的内涵特征主要包括:第一,和谐性。和谐是美的基本范畴,也是美的最高品级。高职生的审美人格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其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平衡又完整统一。第二,自由性。人只有在美的王国中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高职生的审美人格具有自由的流动性,不受任何框架的限制和束缚。第三,超越性。高职生的审美人格超脱功利、富有情趣、乐观豁达、心态宽容、排除私利而至善至美[2]。第四,创造性。高职生的审美人格具有创造性,没有创造就没有真正的美,创造是美的源泉。第五,发展性。高职生的审美人格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其建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永无停止、持续一生的发展过程。第六,可塑性。高职生的审美人格不是先天遗传而是后天习得的,需要依赖教育的培养和建构,这无疑对当前高职生审美人格的建构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可以说,高职生审美人格的建构是当代职业教育的使命。

二、美育视域下高职生审美人格建构的相关研究

高职生正值审美人格建构的关键期,他们社会阅历较浅,缺乏成熟的价值认知体系,加上高职院校录取分数较低,高职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许多学生心存自卑,入校后若未给予正确引导,很容易受到不良社会思潮的干扰和影响[3-4]。近年来,贺雯等研究发现当前高职生的审美情感状况主要受自我要求、价值认同和舆论关注的影响,总体积极正向但水平偏低[5]。李傲霜等研究发现,当前高职生审美力缺乏、审美价值观扭曲、审美认知与行为不统一等现象愈演愈烈[6]。蒋如娟基于人类学视域探讨了当前高职生的审美风尚和审美误区,研究发现当前高职生日常生活审美化、审美娱乐化,还表现出审美庸俗化、审美盲从性等特征[7]。宋新泉等基于文化资本视域的研究发现,高职院校美育活动评价的不足主要源于对美育先赋性文化资本的忽略和对其转化性特征的强化[8]。张波基于网络文化视域研究发现,多元化、大众化的网络文化,呈现出交互性、趋利性和虚拟性的特征,对高职生的审美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导致了审美目标功利化、审美价值取向混乱、审美感知退化、审美趣味低劣、传统审美权威弱化等一系列问题[9]。李惠敏基于德育视域研究发现,当前高职生审美心理养成意识淡薄,部分高职生审美境界和审美情绪不高,审美积极主动性不够,审美感知力不强,对身边美的人和事视而不见,沉湎于感官刺激,青睐快餐文化,缺乏审美的创造力,进而步入审美误区,而且还存在审美心理培育内容不完整、教育者的审美素养不足、审美心理培育方式单调等问题[10]。

三、美育视域下高职生审美人格建构的误区

高职生自尊心强、情感强烈、心理承受能力弱、抗压能力较差,他们处在人格成长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审美心理不成熟,对美的认识尚局限于经验层面,对美丑的辨别力不强,不能正确对待美、识别美、尊重美,审美稳定性不强,易被外界干预,不能深入觉察环境对他们心理发展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表现出崇拜、从众、好奇、求异、逆反等心理倾向[11]。李东坡等研究表明,在泛娱乐化背景下,当前高职生存在审美情感反传统化、审美感受浮浅化、审美理解功利化、审美理想世俗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审美素养的提升,阻碍了他们的自由全面发展,表现出重物质追求轻修身养性、重世俗功利轻道德正义、重奢靡享乐轻担负责任等共性问题[12]。因此,加强对高职生审美人格的建构已成为当前的迫切需求,然而,目前高职生审美人格的建构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生审美人格建构局限于片面的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在向学生传授艺术技能,培养学生艺术能力方面功不可没,然而单纯拥有艺术能力并不等于拥有了崇高审美理念,也并不能很好地促进审美人格的完善。艺术教育只是审美人格建构的其中一面,审美人格建构本身具有宽泛的内涵与外延。因为审美人格的建构重在精神的熏陶和培育,提升高职生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养成美好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实现人格的完整,建构审美人格。然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所开设的美育课程多以艺术教育类课程为主,内容单一、枯燥泛味,并未建立相应的美育课程体系,对当前高职生的“审美”追求多有忽视,缺少对高职生审美境界的引领,不利于高职生审美人格的建构。

(二)高职生审美人格建构局限于单一的课堂教育

高职院校主要精力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对学生美育人文素养培养重要性认知不足,课堂教学仅停留在教育学生认识美的技能上,没有将美育、人文和德育有机结合,也没有充分发挥第一、第二课堂美育教育合力[13]。课堂教学仅仅是进行审美人格教育的途径之一,课外活动是学校实施审美人格建构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审美素养、完善审美人格的重要载体。笔者调查发现,在对高职生审美人格建构形式的多项选择中,选择艺术实践操作者75.29%;选择艺术鉴赏者52.16%;选择艺术参观者43.31%;选择专家讲座或表演者38.71%;选择艺术理论指导者34.59%。可见,单一的课堂教育并不能满足当前高职生审美人格建构的需求。课外审美教育活动最贴近高职生的校园生活,对他们的影响最深刻,能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他们自身的审美能力。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大多将审美教育活动仅局限于课堂教育,忽略了课外教育的重要性,导致高职生审美人格建构缺乏开展实施的重要实践途径,进而影响到高职生审美人格建构的有效开展。

(三)高职生审美人格建构实践出现偏差

笔者调查发现,89.64%的高职生认为有必要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70.14%的高职生认为艺术素养课程能够帮助自己提升就业等方面的竞争,73.03%的高职生也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课程培训。然而,有89.14%的高职生却因时间冲突而不能参加艺术实践活动。而且,当前对高职生审美人格的建构大都以科学理性为标尺,将鲜活生动、魅力独特的审美教育变成了枯燥无味、僵化呆板的标准化科学教育,而且教育内容唯理化,审美人格建构内容僵硬化,抹杀了高职生的审美认知,降低了他们的审美热情,从而让他们的感受力衰退、情感淡漠,审美人格丧失。除此之外,对高职生审美人格建构取向功利化,片面追求社会经济利益,追名逐利,也严重影响了高职生审美人格的建构,影响了高职生审美人格的养成。

四、美育视域下高职生审美人格的建构路径

基于高职生审美人格的现状及误区,笔者以高职生审美需求为出发点,以完善高职生审美人格为落脚点,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从而拓宽当前高职生审美人格建构的实施路径。

(一)构建审美人格建构的有效运行机制

积极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构建高职生审美人格建构的有效运行机制,确保审美人格建构的方针、课程得以贯彻实施。学校要成立高职生审美人格建构工作委员会,构建学校、学院、班级三位一体的领导机制;夯实学科建设为基础的高职生审美人格建构工作的动力机制;构建全员育人的高职生审美人格建构的保障机制;构建个性化评价体系为参照的高职生审美人格建构的评估机制;提升全体教师的美学素养,构建高水平美学素养的队伍建设机制。总之,要充分把握教育目标的全面性和层次性,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教育形式的互动性和多样性,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手段,加强高职生审美人格建构的学科建设,为学科建设提供充足的经费、场地、设备等物质保障,构建高职生审美人格建构的课程体系,遵照高职生的审美兴趣,通过丰富多彩的美育教育活动,建立高职生审美记录档案,对其审美素养进行考评。

(二)创新审美人格建构的教学方式

审美人格建构的课程内容一定要鲜活有趣、品味独特、层次多元、引人入胜,让学生喜闻乐见。学校要将审美人格建构与德育、智育、心育、劳育、体育相结合,贯穿于各个学科,全方位打造高职生审美人格建构的教育平台,联合举办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深入挖掘各学科中丰富的美学资源,引导学生勇于开拓、大胆创新,让各学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此外,学校要加强和兄弟院校审美人格建构团队的交流合作,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收集民间传统艺术文化,整合资源,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力量,构建本土化审美人格建构大数据平台,定期举办审美人格建构的互评互鉴活动,编写富有人文艺术、心灵艺术和精神艺术的高标准教材,开展丰富多彩的现场实践教学,将审美理念播洒到每一名学生的心田,启迪广大高职生爱上美、发现美、创造美,做一名拥有审美人格的优秀学生。最后,把“工匠精神”有效地融入到美育课程中,关键在于深入挖掘当代高职院校学生所需要的精神,使之融入到课程中,从而更加有效地把德育中的“德”全面提升为德性,把美育的艺术欣赏融入更具体的感性教学中。

(三)打造高水平审美修养的师资队伍

高水平审美修养的师资队伍是保障高职生审美人格建构有序运行的先决条件。提升教师的审美境界和审美素养,对高职生审美人格的建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定期举办高职生审美人格建构的研究论坛、专题培训、活动沙龙等形式,让教师在工作生活中不断学习,“慧中”而“秀外”,做到仪表美、举止美、言语美和心灵美,在内心修养上树立正确的审美标准和审美价值观,形象谈吐温文尔雅,积极发挥教师队伍的人格魅力,重塑良好的师生关系,用美的语言去启发学生,让学生在情与理、善与美、言与行的实践中提升美的评价能力和创造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高职生的审美情怀,引领高职生感受美、观察美、追求美进而创造美,从而促进高职生审美人格的建构。

(四)弘扬传统文化的美学基因

费孝通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十六字箴言,强调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独特的艺术美,琴棋书画的高雅美,诗词歌赋的文学美、诸子百家的思想美、异域文化的差异美,引人入胜,美不胜收。美学精神的核心是自由解放的超越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天然就是美学的,集中表现为追求自由超越、诗意人生境界的精神。自由是中国美学精神的核心范畴,只有抓住了自由,才能抓住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文化讲究“天人合一”,以“正声”“德音”为艺术追求,以“中和”为审美理想,强调“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教化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则强调“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推崇无为,崇尚自然,启迪人们自然、平和、清静、无为。高职生急需深入地吸收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在实践过程中将传统文化精神与时代发展潮流相融合,挖掘中华美学精神,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的美学基因,提升文化自信。

(五)发挥家庭美育的积极主动性

家庭是社会最基础的细胞,是人生第一所学校,也是美育的实践基地和摇篮。家庭美育在陶冶情操、升华思想、建构审美人格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是人生的起点,也是人生的终点,个体在原生家庭所受的教育,对他今后的生活、学习、工作都会产生重要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会伴随一生。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要时刻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教和家风。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家庭美育融于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之中,个体审美能力的发展,深受父母和其他长辈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的影响,可以说,个体在家里所受的美育主要来自对父母或其他长辈的模仿。家长要以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行为和环境作为美育的突破点,积极营造优雅的生活环境,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构建和谐健康的家庭关系,让每个家庭成员都可以沐浴在美的光芒之中。家庭美育具有早期性和长期性的特征,良好的家庭美育对高职生的个性心理、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的形成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家文化的审美情趣直接影响着高职生审美人格的发展与提高。同时成功的家庭美育也会成为一种惯性力量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

(六)营造和谐美丽的校园文化

文化是人心理活动的客观基础,校园文化是高职生审美人格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高职院校要积极建构情意化的校园物质文化载体、体验式的校园精神文化载体和人性化的校园制度文化载体。优雅的校园环境寓情于景,寓情于物,让学生赏心悦目,随时随地都能受到美的感染,校园建筑的造型、布局、风格,还有校园环境的美化、绿化都要处处留心。和谐友善的氛围,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让高职生融入其中,接受熏陶,有助于高职生审美人格的建构。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图书馆、报告厅等现有基础设施,定期举办学术交流、学术讲座、高雅艺术进校园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在实践过程中让高职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与熏陶,提升自我审美素养。

(七)升华审美体验的社会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个体只有亲身在实践中体验,通过社会实践欣赏美、创造美、表现美,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潜能,提升自身的美学素养。社会实践可以让我们超越经验层面抵达理性层面、超越物质领域抵达精神领域、超越暂时维度抵达恒久维度。在社会实践中,高职生通过感官认识及情感体验完成“意义建构”和“价值建构”的实现,从而形成对美的觉知和态度。在社会实践中,高职生身临其境,不仅可以领略四季变换的自然美,还可以发现社会生活中蕴藏的美,相互尊重、相互谦让、相互支持,得到美的感受和熏陶,从而促进高职生审美人格的建构。

猜你喜欢
高职生人格美育
论公民美育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职教强国背景下高职生理想信念培育研究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高职生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当代女高职生婚恋观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