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中国实践、国际比较与未来展望

2021-12-03 19:16赵鹏飞刘武军罗涛张志石永洋
职教论坛 2021年12期
关键词:学徒校企育人

□赵鹏飞 刘武军 罗涛 张志 石永洋

中国特色学徒制作为国家层面推动实施的一项职业教育制度,是破解产教融合不深、校企合作不紧难题的重要举措,也是加速专用性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途径,更是坚持立德树人、弘扬工匠精神,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基本方略[1]。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是“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中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要加快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总结和成果凝练,积极跟踪借鉴发达国家开展学徒制工作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把握学徒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为中国特色学徒制探索指明方向。

一、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情况分析

自2014年起,教育部分三批遴选558 家试点单位(含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职业院校),共有1000 多个学徒制专业点,至今已惠及学生(学徒)10 万余名。试点单位产生了一批重要的实践和研究成果(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 项、二等奖6项),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为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提供了思考和建议[1]。

(一)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学徒制基本内涵

研究世界学徒制的发展与创新,根据现阶段我国实际,现代学徒制初步将我国的教育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相结合,形成了以校企一体化育人为核心的中国特色学徒制基本内涵,即:双元育人、双重身份,交互训教、工学交替,岗位培养、在岗成才[2-3]。

(二)形成了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基本模式

各参与方紧扣现代学徒制基本内涵,初步形成了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基本模式,特征如下:

1.入口上坚持“招工招生一体化”。现阶段现代学徒制招工招生一体化有三种方式:“先招工后招生”“先招生后招工”“招生招工同步”。“先招工后招生”主要面向企业员工生源,先由企业推荐出符合高考报名条件的员工,经过综合文化笔试合格后,参加由校企共同开展的面试环节,笔试、面试均合格后,注册为在校生,实现企业员工的学生身份。“招生招工同步” 主要面向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经过综合文化笔试合格后,参加由合作企业主要参与的面试环节,笔试、面试均合格后,学生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方可录取为学校在校生,实现学生的员工身份。“先招生后招工”主要面向普通在校生,一般在校第一学期末,由企业、学生采用双向选择的方式组建现代学徒制班,签订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协议,明确三方责权利,体现学生员工双重身份。在三种方式中,“先招工后招生”的方式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的“企业新型学徒制”相似。“招工招生一体化”较好实现了学生员工双重身份,企业参与育人的动力和学徒权益保障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解决。如广东省主要通过先招工后招生、招生招工同步两种方式确立了学徒的双重身份,有效保障了学徒权益[2]。

目前,从法律角度来看,在校学生签订劳动合同原则上没有障碍,问题在于如何促进企业愿意与学生签订劳动合同。

2.培养过程中强调校企一体化育人。校企通过签订协议,结成利益共同体,参与育人全过程,其特点为:教学内容上突出标准引领;教学组织上实施“工学交替、交互训教”;成才方式上强调“岗位培养、在岗成才”;双导师队伍建设上推行“共选共育、互聘共用”;管理与评价上坚持校企共同实施。

3.内涵建设上聚焦“三教改革”。“三教改革”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落地之举,教材则是“三教改革”的痛点和难点所在。如为全面推动“三教”改革,全国现代学徒制专家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学徒制专委会)在总结三批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出版了《职业能力导向课程及教材开发指南》;在学徒制专委会和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支持指导下,广东省卫生职业教育协会和医学美容技术专业产教研联盟牵头,联合全国50 多所相关院校和企业参与,共同开发了校企双元育人教材,其中部分新型活页式教材一年内已四次重印。

(三)初步建成了三级组织推进机制

国家层面成立学徒制专委会系统推进全国试点工作。省级层面有5 个省份成立学徒制专委会,协同地方政府系统推进试点工作。校企层面共同成立现代学徒制工作机构,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四)试点关键环节取得一定突破

现代学徒制试点形成了“政府出政策、行企出标准、校企出典型”的具体做法和经验。

1.地方政府主动作为,法规政策取得突破。试点地市如青岛市、嘉兴市、清远市等,通过项目带动出台了支持政策,进而促进了省级层面法规政策的突破。如广东省和江苏省都出台了支持现代学徒制的相关政策措施,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诸多方面进行明确约定,尤其是在成本分担上做了规定。

2.试点行业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引领取得一定突破。行业组织统筹职业院校和龙头企业,选择行业重点专业开展试点工作。一是行业协会牵头开发行业标准。如广东省物联网协会和有色金属人才交流中心各自结合本行业的需要,开发了教学标准、企业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等,供企业和院校使用。二是大型龙头企业牵头制定行业企业认可的标准。如中荣印刷集团联合学校和行业协会共同制定印刷行业技术岗位认证标准,面向学生进行认证,并明确了对应的待遇。三是通过政府购买,委托校企共同研制专业教学标准。广东省教育厅委托校企共同研制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有14 个标准立项且通过验收,并在全省推广应用。四是开发现代学徒制标准指南。在经验总结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学徒制专委会出版了《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开发指南》。

3.紧盯高质量关注高层次,典型案例守正创新。试点校企结合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的需要,根据现代学徒制内涵要求,探索形成了一批典型方案和创新案例。一是企业牵头的“多对一”宇通方案(多校对一个大企业方案),“一对多”雅姬乐方案(一个龙头企业带多个小微企业对多所学校方案);二是学校牵头“一对多”金华职院等案例,“工学交替、成本共担”的烟台职院等案例(试点大多是以校企“一对一”方式开展,但实际在试点过程中“多对一”“一对多” 方式同样能够很好地体现现代学徒制特征,解决实际问题);三是行业牵头的“三元众筹”广东物联网案例;四是对本科及以上毕业生进行岗位再培养的“昆钢模式”。

二、现代学徒制的国际比较

近年来,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学徒制人才培养越来越重视,将其视为解决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过程中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良药。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在推行学徒制过程中一般都遵循学徒制的共性要素,建立了完备的法律政策体系、强有力的组织管理体系、具有激励作用的成本分担机制,并且为了满足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积极开展学位学徒制项目,极大地增强了学徒制的适应性,也增强了学徒制对家庭和学徒的吸引力。而且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还为推进学徒制建立了明确且易于操作的实施指南,有效、高质量地推进了学徒制在各个国家的实施。本文结合国际学徒制开展的情况,选取德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瑞士等国家以及欧盟和国际劳工组织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双元育人、双重身份、工学交替、岗位培养是学徒制共性要素

各国学徒制一个共性的要素,那就是工学交替、岗位培养、学校企业双元育人、学生学徒双重身份,这是学徒制的基本原则,是世界上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共识[4]。如德国学徒制整个课程的开展依据框架计划开展教学,工学交替以日释方式来交替进行[5-6]。

各国学徒制有效将劳动用工制度和教育制度有机结合:从育人的模式来讲,体现工学交替、岗位培养,即把企业本位的培训和学校本位的教育结合起来;从制度上来讲,通过学徒双重身份,促使校企同责、双元育人。换言之,企业的育人主体地位和学徒的双重身份都需要法律、政策和经费的支持与保障,也就是要把劳动用工制度和教育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强化法律政策支持,明确各参与主体责权利

发达国家极为重视法规政策的支持作用,并为学徒制建立系统的、清晰的法律政策体系,为学徒制的实施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政策保障。各国法律政策有以下特点:一是建立了国家层面、地方层面等多层面学徒制相关法案;二是学徒制相关法案覆盖学徒制人才培养各个环节,有效推动了学徒制的开展;三是学徒制相关法案操作性强,明确了各参与主体的权责利。如,英国2009年颁布《学徒制、技能、儿童和学习法案》,标志着英国现代学徒制的组织管理有了法律依据,2017年4月开始征收学徒税,作为支付学徒培训和评估活动的重要经费保障[7-9]。美国也出台了类似的法案,将学徒制纳入联邦政府的职责范畴。

而且,发达国家普遍出台政策,支持参与学徒制的公司,尤其是各种类型的中小型企业,也会支持为学徒制项目提供合格的培训师或导师的公司。另外,一些国家还通过确保学徒获得足够的劳动报酬和社会保护,激发其参与学徒制的动力。

(三)建立了分层级、多主体的组织管理体系,有效保障学徒制推进

各国在学徒制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各自政治体制,建立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工合作的组织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决策机构、咨询机构、监督机构、管理机构、教学机构等机构。组织与管理体系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体系完备,即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建立了相应的组织与管理机构;二是分工明确,即中央政府的学徒制管理机构侧重决策和监督,地方政府的学徒制管理机构侧重管理和教学实施;三是其他组织(如行业协会、工会等)积极参与学徒制管理工作,代表了学徒培训的专用性。如,英国设有决策机构、开发与管理机构、地方管理与实施机构以及教学机构组成的完备的组织与管理体系[10];美国建立了包括监督机构、咨询机构、管理与实施机构、实施与教学机构、辅助性机构组成的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二级管理学徒制的模式[11-14]。

(四)建立了多形式成本分担机制,激发学生和企业的积极性

学徒制参与方众多,主要的参与方包括学徒、企业、学校和政府,其中学徒和企业是核心。为降低学徒和企业的成本,各个国家根据行政管理体制,建立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学徒制成本分担机制。主要特点:一是政府通过税收抵免、补贴、雇佣奖励等方式对企业进行补贴;二是通过学徒完成金、贷款、奖学金等方式对学徒进行补贴;三是形成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和其他组织等合理的、具有激励作用的成本分担机制。如,加拿大安大略省建立了联邦政府和安大略省政府互补的学徒制完成补助金、学徒制税收抵免、雇主完成奖金、贷款、奖学金等成本分担机制[15-17]。

(五)建立高层次学位学徒制,摆正职业教育与学术(普通)教育的关系

英国、法国等国家开展学位学徒制以满足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对人才的需求。学位学徒制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为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提供了高忠诚度、低成本的人才;二是实现了企业与学校在更高层次的产教融合;三是摆正了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之间的关系,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的相互融合;四是极大增强了学徒制的吸引力;五是将职业资格证书和学位文凭证书融通,从而在制度上保证了职普融通。如,2015年英国推出的“学位学徒制”分为本科(对应职业资格六级)和硕士(对应职业资格七级)两个层次,吸引了包括伦敦城市大学、考文垂大学等在内的87 所大学和包括空客、劳斯莱斯等在内的68 个企业开展了高等学徒制和学位学徒制,目前剑桥大学也开始加入其中[18]。

(六)构建以学徒标准、学习内容、学习效果为核心的全过程质量监督与管理体系

1.建立起行业协会主导、多方参与制定高质量现代学徒制标准的机制。行业协会作为“知识中心”成为学徒项目的重要实施机构,在制定学徒制标准促进和实施技能开发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甚至有些国家如荷兰的行业协会在学徒制培训法规制定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行业协会通过强调教育培训内容的高质量以及标准本身的规范性和统一性,借以确保学徒制培养质量。

2.建立起以岗位技能需求为核心的高质量学习和培训系统。各国都极为重视学徒制项目学习和培训内容的高质量,以确保学员不仅能满足现实岗位需要,也能够满足未来岗位迁移和发展需要,即在现有岗位职业技能基础上,通过广泛、横向和可转移的技能培训,增强学徒适应岗位迁移和市场变化的能力。比如瑞士通过行业(产业)培训中心提供基础知识和跨行业课程培训,以补充企业实践和职业学校学习内容的不足。澳大利亚也进一步强化了能力本位,不仅对学徒有明确的能力要求,也支持对公司培训师和教师的专业能力开发并改善其工作条件,从而确保教师队伍的高质量。教师不仅要达到“培训与鉴定”培训包所规定的能力要求,还必须达到职业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并由雇主对教师的实践效果进行严格的考核与评估。

3.形成多方参与的学徒制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诸多国家都设有三方机构或双方机构来制定、实施、监督学徒培养。比如,德国制定新的国家战略以支持学徒制发展,其“双元制”进一步强化了以企业为主导开展校企合作育人,建立了德国联邦、州、地区三级学徒制管理模式和以行业协会为核心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学徒培养质量。

(七)国际组织积极参与,推动学徒制经验全球分享

2015年,欧盟27 国制定了“高质量学徒制20条指导原则”,全面推动高质量学徒制。20 条指导原则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关于政府机构和社会成员参与;二是关于支持参与学徒制的公司,尤其是各种类型的中小企业;三是加强学术制的吸引力和改进职业指导;四是基于工作学习的质量保障。20 条指导原则旨在解决国家系统层面、职业培训提供商层面和企业层面等各种层面所面临的挑战[17]。

国际劳工组织提出高质量学徒制方案的生命周期,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工具包,来推动世界范围内学徒制的开展,以解决很多国家青年失业率的问题。国际劳工组织提出,高质量学徒制方案的生命周期对于政策制定来说,要从六个方面来考虑:一是有意义的社会沟通;二是强有力的监管框架;三是明确的角色与责任;四是公平的资金安排或者公平的成本分担;五是强大的劳动力市场的相关性;六是高度的包容性。对于实践操作者来说主要有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制定优质方案,就是我们必须把学徒制的方案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以及国家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紧密地结合起来。第二个阶段是筹备优质的培训场所,也就是根据培训条件或某一行业和部门的课程要求,确保所有的培训场所都要有足够的设施资源。第三个阶段是组织学徒培训的实施。第四个阶段就是培训后质量的评估以及循环改进[19,20]。

三、未来展望

结合国际比较研究和国内学徒制试点探索与研究,我们认为,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需要进一步深化以下六个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一是完善法律支持,推进产教融合、职普融通、纵向贯通的职教体系;二是加强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重点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提升各参与主体的动力;三是健全学徒制标准体系;四是基于标准构建学徒制评价与监管体系;五是加快研制实施学徒制工作实施指南;六是开展多维度多视角研究。

另外,从三批试点情况来看,由于我国各省经济发展不均衡,产业发展程度、质量及结构均有差异,各省应在教育部的指导下,紧扣学徒制基本内涵,结合上述六个方面,根据自身特点,探索学徒制实现的不同路径和方式,形成区域性典型案例。

为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推动中国特色学徒制高质量高层次发展。

(一)完善法律支持,推进产教融合、职普融通、纵向贯通的职教体系

探索制定省级层面的学徒制专项管理条例,建立学徒制管理制度框架体系,成立省级层面的学徒制管理中心,做实省级层面的学徒制专委会机构,推动形成学徒制立法。深化产教融合,保障学徒的工资、社保、休假等基本权益。推进职普融通,探索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学分积累、认定、转化机制,增强社会认知和认同。优化学徒制供给层级结构,探索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高层次学徒制。

(二)加强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提升各参与主体的动力

一是明确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四方的责权利,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引导行业企业和院校积极参与学徒制培养,特别注重吸引中小微企业参与学徒制培养,建立跨企业培训中心,加大中小微企业的培养能力建设。三是鼓励国有企业承担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的责任,同时遴选优质国有企业参与高层次学徒制培养,形成典型案例。四是健全完善学徒制技能人才评价和使用政策,增强社会认同。

(三)健全学徒制标准体系

一是根据学徒培养岗位和职业发展路径,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入手,构建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研制专业教学标准,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以专业教学标准为核心,涵盖课程标准、学徒考核评价标准、校企双导师标准等的标准体系。并根据产业发展需求,构建三年一周期的标准动态优化机制。二是以标准为引领,校企共同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标准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材,并建立行业企业导师库。

(四)基于标准构建学徒制评价与监管体系

一是加快培育学徒制第三方服务机构。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和社会等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推动学徒制考核评价专业化、科学化、社会化。二是创新评价工具和方式,探索构建学徒制学生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和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体系,完善评价结果运用。三是依据学徒制相关标准,加强学徒制校企协同机制、教育教学质量全方位的监管与保障。建立学徒制注册认证制度,强化对参与学校、企业的培养资格和培养过程监管。

(五)研制学徒制工作实施指南

一是形成动态调整的高质量学徒制工作指引,包括招生招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培养资源(师资、设施、设备等)准备、学徒培养实施、学徒的就业及岗位追踪评价,并形成反馈机制。对实施政策提出建议、对培养过程进行调整和优化。二是形成校企合作“双元”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的学徒制教材的编制方法。三是形成校企双带头人、学校骨干教师、企业内训师、企业一线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等人员的组建方式。

(六)研究视角要从单一走向多维

学徒制是我国一种新的职业教育制度,而从职业教育的角度出发,研究学徒人才培养以适应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是学徒制应有之义。不过,学徒制既是一项教育制度,也是一项劳动用工制度(经济制度),关系到就业和民生,既可以有效解决就业问题,也可以满足群众的教育需求。尤其是从国家人力资源战略来看,学徒制也是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式,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研究学徒制,对于形成国家人力资本优势,增强综合国力都极具战略意义。而且,学徒制还是一种文化传承,传承的不仅有精湛的技艺和技术方法,更有敬业、精益、专注和创新的工匠精神和优良的职业品格。因此,从单一的职业教育视角研究转向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维视角研究,是中国特色学徒制研究的必然趋势。

猜你喜欢
学徒校企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今日菜色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香港学徒制利益相关者权责划分及经验启示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如何处理好干与学的矛盾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