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剧叙事的情节化转向及其美学审思

2021-12-03 18:06文/李
北方传媒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戏剧性

文/李 轩

近年来,随着《白夜追凶》《延禧攻略》《庆余年》等剧集的热播,从某种角度来看,可谓是国产剧叙事情节化转向的有力佐证。以《延禧攻略》为例,该剧讲述的是魏家次女魏璎珞为替姐姐复仇选择进宫,历经后宫艰险最终复仇并成为皇后的故事,《延禧攻略》其实就是魏璎珞的后宫生存方式。《延禧攻略》正是放弃了传统“宫斗剧”在人物、矛盾及情境上的复杂铺陈,转而采用游戏化的副本结构法则,在新事件开端简略交代背景后快速抛出人物行动目标,任务完成后随即切换另一任务,循环往复。当人物战胜和消除对立客体的一系列行动成为电视剧审美效果主要来源时,情节化即可视作其关键的叙事特征,这一特征在当下的国产剧内容创作中日渐流行,并愈演愈烈。宏观而言,国产剧叙事情节化转向的逐步生成,既是一个缓缓形成于实践探索中的历时性趋势,也是一种时刻体现在传接流程内的共时性状态。此过程中,较为可惜的一点是,作为电视剧审美接受核心属性的戏剧性与情节性的关系失衡,即情节性的骤然高扬多是以戏剧性的匮乏及失位为代价,“戏剧性耗散”与“情节性熵增”共同构成这一情节化转向的具体外化。

一、当前国产剧叙事的“戏剧性耗散”

电视剧的戏剧性,主要是指剧中人物在屏幕艺术情境中展开有机的动作或行动,导致各类矛盾冲突或产生新的情境,整个过程富有悬念,吸引着观众洞察人物的性格特征与精神世界。①近年来国产剧的“戏剧性耗散”,其表征并非是戏剧性的完全消失,而是戏剧性审美价值的空虚匮乏。究其成因,主要出自演员表演、剧情构造、视听呈现及市场环境四方面。

(一)演员表演

电视剧戏剧性产生的核心要素是人物,由其性格、动作、气质等加以体现,而人物塑造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演员表演实现。电视剧演员的选择应符合大多数观众的日常经验,符合观众对于现实生活中这一角色的惯性判断。②当演员表演存在问题时,即使有再优秀的剧本保底,戏剧性也将无从生发。回看近年来国产电视剧领域内的演员构成,存在一个无从否认的现象,即“小鲜肉”“流量明星”等演技“一言难尽”的演员充斥荧屏,“老戏骨”等经验丰富、演技精良的演员群体则是频频遇冷,如是这般便直接导致了戏剧性弱化。“一个人毁一部剧”侧面证明当前的国产剧的确会因一些演员的能力问题阻碍自身戏剧性呈现。

(二)剧情构造

近年来国产剧中的“雷剧”“悬浮剧”以及另类“神剧”现象即为其明证,“狗血”“套路”“媚俗”等多种剧情构造方面的问题,显著影响着国产剧的戏剧性审美体验。编剧,是这一系列问题的首要责任人。剧本是”一剧之本”,若是从剧本阶段就在胡编乱造,那之后再多的补救也是无济于事。成长时代不同必然会带来剧作方法、剧作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不同代际的编剧群体表达诉求也不可能始终归于一处。当前的青年编剧们,比前辈们更具新奇意识和个性色彩,也更擅长情节性描写,可对戏剧性精炼则是认识不深,或是能力不逮,相关创作经验和积淀较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产剧的戏剧性体现。当然,目前国内编剧是末端执行人而非核心决策者,故也不能盲目推责、完全“甩锅”给编剧。

(三)视听呈现

电视剧戏剧性的产生,需要由画面、声音、造型等视听艺术手段的融合予以呈现。对于个别在演员表演和剧情构造上并无过多硬伤的电视剧,常常会因夸张、多余的视听呈现而影响整体的戏剧性表达,进而流于俗套、为人诟病。比如,在某些国产言情剧、偶像剧中,环绕、升格、降格等镜头滥用事例比比皆是,花式配乐、人物BGM等音乐效果密布杂乱,有些原本仅需要固定镜头拍摄就能达成戏剧性效果的段落,却会在视听元素的疯狂“加持”下转为含混不清的表意。过度的技术渲染不仅未能激发审美共情,反而干扰了叙事的正常节奏,从而持续不断地引人反感,降低作品的口碑评价。

(四)市场环境

市场环境的影响,是国产剧“戏剧性耗散”的根本原因。对于电视剧创作,戏剧性表现强弱和价值优劣虽与艺术水平高低相关,但戏剧性层面的创新难度却远高于情节性。国产剧若想在戏剧性层面出新,就必须有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为此需付出高于情节性出新数倍的努力。然而,在当前国产剧生产和收视市场中,对电视剧作品的质量评定虽会参考其艺术水平高低,但决定标准还是以作品的预期收视和可能回报为中心。在投入产出比的优先衡量之下,若利润获取相比无几,那市场自然倾向选择周期短、见效快的情节性路线,而不是在戏剧性道路上用心钻研。尤其是近十年间,带有悲剧色彩、平民意识和反思色彩的国产剧正在不断地减量,电视剧内容市场愈发以轻喜剧为代表的娱乐化潮流为主导。因此,与其说戏剧性是被忽视的,不如说是被选择性放弃的。

二、当前国产剧叙事的“情节性熵增”

电视剧展现给观众的,主要是可视的或可听的行动,即由人物、环境及人物与环境互动而产生的情节。③电视剧的情节性,主要由生活性、传奇性、悬疑性、对抗性等审美感知形态体现。国产剧的“情节性熵增”,其表征为故事中情节段落比重增大,情节性强度不断增强,以及情节性审美的丰满完善。究其成因,可从长篇化、类型化及网感化三方面入手分析。

(一)长篇化

国产剧的长篇化趋势是主导因素,情节的数量增长促进着情节性提升。目前来看,国产剧平均集数已近40集,一些大剧形成60~80集的内容体量已是常态。长篇化的根源还是在于市场,剧集投资时以部立项,结算时却以集为购买单位,集数增加有利于赚取利差。市场规律自有其合理性,无需过多质疑。需引起重视的是那些不符常规的“人为式”长篇化,即通过不同的“注水”方式增加作品集数。例如,把原本只能拍10集的内容拍成20集,多应用于作品筹划和拍摄阶段;或是将已经成片的10集内容通过片头重复、缩减时长等剪辑方式扩充成15集,这一行为常见于热播剧的播映流程中。对于前者,观众们则通过变速观看方式”压缩水分”;对于后者,观众只能通过快进的方法略过。梗概式观看和被动式重看无疑会损害作品的戏剧性体验,故事情节看似完整,但受叙事节奏和不当剪辑的影响波及,情节的审美价值自然会随之降低。

(二)类型化

国产剧的类型化路线是辅助因素,情节化叙事的高强度表现和高密度衔接强化着情节性作用。国产剧的类型魅力,多是由特色化情节体系展现,如武侠剧少不了比武打斗情节,仙侠剧需要有练功情节,青春剧离不开校园生活情节,言情剧有甜宠虐恋情节,悬疑剧大多是探案推理情节,宫斗剧核心为后宫争宠情节等。可见,特定情节元素集群是类型风格的必要条件,类型化程度与情节完善度成正比。然而,构建形式与功能合理的情节结构固然必不可少,但若一味依靠情节制胜带来的快节奏感官体验,自然会导致戏剧性的美感冲击的不足,深层情绪勾连难以建立。例如,一些作品为迎合当前观众快节奏的收视偏好,盲目地增加故事的情节点设置,试图创造“2倍速”的观剧体验,但情节虽密布曲折,它们之间的关联却无法并立,过于刻意的情节化往往让人莫名所以,适得其反。

(三)网感化

国产剧的网感化走向是刺激因素。影视作品中的网感,主要是指具有网络文化的风格特点与传播规律和碎片化、感官化、青春化的内容气质。④网文的一大特点就是“爽感”,读者习惯将此类作品戏称为“爽文”或“小白文”,它们非常擅长以主人公为中心编织连续不断、虚构幻想性极强的系列情节,让人一看就“上瘾、入迷、欲罢不能”。这一特点在网文IP改编剧中被完美承继,甚至有蔓延至整个国产剧领域的趋势。由网感化激发的情节性体验,仅是对主体欲望的幻想满足。碍于艺术媒介不同,“情节流”或许能在网文圈存活,在剧集领域中则值得商榷。“打怪升级”的情节模式虽能提供密集“爽感”,可不合逻辑、有悖常理的因素也随之增多,因此即便内容的情节性很强,审美内涵却寥寥。

三、美学审思与转型方向

戏剧性与情节性,是电视剧艺术的核心审美范畴。对于电视剧研究,戏剧性与情节性是具有建构价值和指导意义的理论维度,通过对二者作用及关系的梳理、思辨、阐释,可为电视剧作品和现象研究提供新视角,现实发展中的生产创作实践也会令此论题常辩常新,赋予此深层理论以动态特性。

(一)戏剧性与情节性的动态耦合

2020年4月,《我是余欢水》开播走红,成为开年以来少有的现象级剧集。该剧的演员选角颇为得当,主角由青年演员郭京飞饰演,配角们多由实力不俗的“老戏骨”扮演,保证了人物塑造的“有力”“有戏”。该剧以”工作失意—老婆离婚—误诊癌症—欲卖器官—见义勇为—全民英雄—癌症遭疑—U盘事件—换个活法—野外露宿—遭遇绑架—智斗绑匪”为故事主线,通过精彩绝妙的情节构思和连环分布的戏剧事件,传递出都市中年男人的生存隐喻、当代社会的魔幻现实、物质世界的讽刺批判、真爱的伟大力量等情感因素和理性思考,实现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我是余欢水》12集的故事体量,有效避免情节“注水”可能,每处情节皆是有的放矢的“干货”,情节性强度虽弱,审美效果却相当饱满。它之所以能受到大众喜爱,正是因为回归到了戏剧性与情节性并重上。

在电视剧的内容生产中,戏剧性与情节性的动态耦合关系必然不容忽视。当其中一方的审美价值出现匮乏,即使另一方表现得再完美,也注定是缺失的,整部作品的艺术价值将随之骤降。短期内,由一方弱化留出的审美空洞会由另一方填充,因而“戏剧性耗散”在一定程度上会助推“情节性熵增”。客观而言,“情节性熵增”并非国产剧娱乐化发展的结果,而是其在一段时间内的主导审美风格,是剧作观念、受众审美、市场选择等因素共同作用的阶段性体现。然而,从长远角度看,国产剧的“情节性熵增”必然是弊大于利,如果内容创作一味地向单方倾斜,那么整体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必将无法实现有机统一。其实,国产剧观众本质上并无改变,他们会为新颖形式吸引,但持续追剧的动力还是在于作品的艺术内核。正所谓“大浪淘沙,始见真金”,群众的眼睛永远是雪亮的,受众历来所需也是唯经典无他。因此,通过戏剧性与情节性的和谐呈现创造经典性,应是国产剧内容生产重要的价值追寻。

(二)遵新规、创新路

2020年2月6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剧网络剧创作生产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广电发〔2020〕10号)下发,《通知》要求:一是加强源头引导,完善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管理,制作机构在申报备案公示时须向主管部门承诺已基本完成剧本创作;二是反对内容“注水”,规范集数长度,电视剧网络剧拍摄制作提倡不超过40集,鼓励30集以内的短剧创作;三是做好制作成本配置比例情况报备工作,在电视剧网络剧完成片审查阶段,制作机构须将报备制作成本决算配置比例情况报告、演员片酬合同复印件,每部电视剧网络剧全部演员总片酬不得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片酬不得超过总片酬的70%。⑤此新规中,强化制作备案管理,是通过严肃创作态度、夯实剧作基础、杜绝急功近利倾向等方式,避免因盲目追赶进度使前期筹备不足导致作品质量不高的情况发生,意在转变当前国产剧生产观念并提升其质量;反对内容“注水”,是通过规范集数长度、鼓励短剧创作等方式压缩国产剧的内容“水分”,意在从根本上清理滋生盲目情节化的土壤;规范制作成本配置,是通过控制演员片酬等方式,引导演艺市场良性秩序构建,意在扭转当前不成熟的演艺生态,从侧面保障电视剧网络剧创作的观赏性。

广电新规的出台,宏观上看是对当前国产剧市场环境的治理调控,微观上看则是意在修复和重塑国产剧戏剧性与情节性的耦合关系。具体实践上,除依托顶层设计的新规之外,还需用新策、走新路。关于新策,第一步是要分别完善戏剧性和情节性的单向构造,通过演员、剧作、视听、市场等方面因素的协同用力,在平等、平衡状态中重组二者关系,以“抛弃伪劣失实,走向优质互娱;避免断裂失衡,强调动态互融;警惕同质失趣,倡导多维互生”为中心原则展开。关于新路,重归戏剧性与情节性并重是尊重电视剧艺术创作规律的表现,不代表一定要以过去的剧作及影像叙事观念为准。在戏剧性方面,可以多向戏剧和电影学习具有探索性的现代叙事手法和具有哲思性的文化辩证逻辑;在情节性方面,可以多总结当前市场中热播作品的情节化策略,求同存异地倡导原创,为故事构建系统化的结构体系,提供“特殊、特色、特质”的审美意蕴。在建构原则和发展方向相统一的基础上,要积极吸收过往经验,坚定不移走新路。

结语

作为电视剧艺术的核心审美范畴,戏剧性与情节性还具有多重维度的应用价值。对于电视剧艺术,戏剧性与情节性是不可或缺的创作维度,有经典性艺术追求的电视剧作品必须兼具戏剧性与情节性,二者的强弱、优劣及关系构成关乎电视剧的艺术水准,因而需精深磨练与此相关的创作技巧;对于电视剧评论,戏剧性与情节性是切中肌理的评价维度,可以从单方面入手考察其手法运用及效果体现,也可以通过二者之关联透视全剧结构脉络和精神主旨,实用性和概括力强;对于电视剧市场,戏剧性与情节性是标准评判的评估维度,通过制定相应的量化标准和考核指标形成客观立体的内容评估体系,辅助项目投资、生产制作、版权分销等环节的商业决策。因此,作为视听内容市场规律主导下的生产创作趋势,近年来国产剧叙事的情节化转向虽具有合理性,但在微观细节和宏观方向层面仍需进行详细修正,而文本内部戏剧性与情节性的平衡复归,或可为这一转型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与方法支撑。

注释:

①涂彦:《电视剧的“戏剧性”辨析》,《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第86页。

②张斌:《三重错位——当下国产电视剧创作的三种倾向》,《中国电视》2020年第5期,第41页。

③李胜利:《电视剧叙事情节》,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第80-81页。

④杨洪涛:《影视创作的“网感”之惑》,《光明日报》2017年2月15日,第12版。

⑤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剧网络剧创作生产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ht t p://www.c e.cn/c ul t ur e/gd/202002/20/t 20200220_34316572.sht ml,2020年2月20日。

猜你喜欢
戏剧性
长春花蓝+玉米黄
管中窥豹——从中国歌剧《山海经·奔月》探讨歌剧的戏剧性问题
戏剧性十足的巴洛克艺术
关于“戏剧性”问题的再思考
戏剧性CIRCUS
美国自白诗的“戏剧性”
抖音:“滤镜”下的戏剧性与自我缺失
《悟空传》戏剧与文学的跨界叙事
悬疑、人性与戏剧性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