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档案文献赋能高校“四史”教育
——以百色起义档案文献为例

2021-12-03 15:32陈洪诚
百色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陈洪诚

(百色学院,广西百色 533099)

一、研究的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学习教育活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任务。教育部分别于2020 年6 月和9 月发布通知①2020 年6 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国高校师生中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20〕7 号);2020 年9 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网上重走长征路”暨推动“四史”学习教育的工作方案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20〕11号)。,对高校“四史”教育做出进一步部署①,其目标是让大学生真正理解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从苦难中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过程,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观教育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国家观和历史观,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1]

中国共产党百年波澜壮阔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珍贵的红色档案文献,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光辉历史,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党史、国史学习者研究历史的重要教材。[2]在“四史”教育中,不仅学好“四史”教材知识,更要善于利用好红色档案文献,进一步强化和丰富“四史”教育的历史深度和内涵,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红色档案文献融入高校“四史”教育价值

红色档案文献承载着革命历史记忆,具有存史、资政和育人价值。红色档案文献不仅与“四史”密切关系,其内容丰富,载体多样,尤其以文字、图片为最,图文并茂,是案例教学的良好素材,有利于提升“四史”教育的情感温度。红色档案文献较红色资源的其他形式如遗址旧址、纪念地而言,更易于存储、复制、使用,更易于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为利用提供便利。在这方面,不少高校进行了成功探索,如山东临沂大学通过举办红色档案展、打造档案文化产品、开发红色教材等途径,促进沂蒙精神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井冈山大学坚持以井冈山精神办学育人理念,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百色学院依托百色起义档案史料编写了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色教材《百色起义光照千秋》,开发系列“红色经典”微型课程,彰显了“革命性、边疆性和民族性”办学特色。这些例子说明,红色档案文献融入“四史”教育是可行的。如党的十八大以来,百色起义档案文献在党性主题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百色起义档案文献为例。1929 年12 月11 日,邓小平领导发动了百色起义,留下了大量档案文献,其中百色起义档案主要收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107 卷1700 多份,百色市档案馆馆藏187卷845 件照片等珍贵档案。此外,尚有部分散藏于百色市各县(区)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烈士陵园、党史研究室等机构,少数散存民间。百色起义文献主要收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百色起义档案文献主要包括:中共右江特委、东兰中心县委、右江上游中心县委等关于党的组织、党的工作、支部生活的报告、通告、会议文件;红七军前委关于军队建立、党的组织工作、土地革命问题的报告、通告、布告;红七军印发的宣传品;邓小平同志离开红七军回上海后写给中央的《七军工作报告》;右江、左江、东兰及各级苏维埃政府组织简则,土地法条例,共耕条例;关于土地、选举、征集军衣等问题的通知、通告;各地农协会关于农民组织、农民运动及学运的宣传、函电,农会会员人会证、农民土地使用证等。[3]这些档案文献是我国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西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在全国革命史料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2003 年,《百色起义史料》入选第二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4]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档案文献展中展出珍贵档案文献285 件,其中就包含有中国红军第七军政治部出版的《土地革命》、右江苏维埃政府颁布的《共耕条例》等32 件。仅2018 年9 月到2019 年8 月,接待约300 批次1.2 万余名党员干部到馆现场参观,为广大党员干部搭建了党性教育、党史教育课堂。[5]在服务学校立德树人方面,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功能,2019 年接收18 所大中专院校25 批次9000 余名学生党员到馆参观,受到师生好评。[6]

“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性质和目标上有高度契合,内容上高度概括,理论知识性强。因此,“四史”教育既是历史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讲好讲活“四史”,成为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档案作为历史的“孪生兄弟”,被誉为“没有掺过水的史料”,可补史之缺、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7]红色档案文献可以丰富“四史”的历史内涵,补充某个历史细节,见证某个历史事件,佐证某个历史观点等。红色档案文献是历史的忠实记录,具有原始性、真实性。利用档案文献可以再现历史的真实,增强教学的真实性、感染力,消减“假、大、空”的质疑,增强说服力,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利用档案可以还原历史真相,起到正本清源作用。

三、红色档案文献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高校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等教育系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要求,探索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参观纪念馆、革命遗址旧址和瞻仰纪念碑,组织参观主题教育档案专题展。但是,在如何用好用活红色资源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偏重馆外红色资源——纪念馆、革命遗址旧址和瞻仰纪念碑的利用,对馆内红色资源——档案文献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就红色档案文献而言,注重历史研究价值和旅游经济价值的发掘,对其育人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发掘不够。百色起义档案文献为学界研究邓小平早期革命活动和左右江革命斗争史提供了重要史料,为发展百色红色旅游提供有力支撑,但如何转化为学校教育资源,服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研究与探索成果并不多。

(二)部分馆藏部门服务方式滞后

长期以来,档案工作者对于档案馆的功能定位就是收集保管档案资料的馆库,对于档案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认识不够,对档案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内在价值认识不清楚,缺乏利用档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动意识,导致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8]部分档案部门在管理模式上仍然重保管轻利用,在服务方式上仍然停留在接待利用、查阅档案、出具证明、咨询服务等。在开放利用上,红色档案文献流布罕见,属馆藏珍品,为保护好这一稀缺资源,目前仅限于向个别历史研究人员提供,一般公众很难前去查阅利用。

(三)利用途径不够畅通

我国档案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国家、省、设区市和县分别管理本级产生的档案。目前,很多地方红色档案文献管理仍然难以做到集中保管,而是散藏于档案馆、图书馆、纪念馆、文史研究机构,由于单位收集、整理的程度不同,管理水平不一,造成同一个历史事件,相关档案史料多头分散管理的问题。各馆藏单位管理相对封闭,缺乏交流和互通有无,缺乏完整的红色档案文献,影响利用效果。各馆藏部门对馆藏资源的宣传和利用方式的宣导滞后,公众难以掌握利用渠道。

四、红色档案文献融入高校“四史”教育的建议

(一)构建校馆合作利用机制

2021 年起正式施行的新《档案法》,明确了各级各类档案馆文化服务职能。档案馆将过渡到与图书馆、博物馆及其他文化机构同性质的文化机构。高校应该与各类馆藏机构跨界联合,建立校馆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明确合作内容和方式,使“四史”教育有了更多的“源头活水”。在校馆合作机制保障下,馆藏机构要充分发挥作为“社会记忆”宫殿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打造常态化“四史”教育档案展,利用百年建党纪念活动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学生参观,通过“看、听、思、悟”,不断增强体验度、鲜活性,促使理论知识内化为信仰、理论认同和精神升华。馆藏机构立足高校“四史”教育需要,整合档案资源,搭建便捷开放利用平台,为高校教师科研与教学提供精准服务。

(二)增强高校教师档案意识

受专业背景和实际工作限制,部分思政课教师接触档案机会少,档案意识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档案资源的认识和利用。因此,利用校馆合作机制,培育教师档案意识。一是邀请档案从业人员进校讲座,给相关教师补上档案专业知识,介绍档案利用的成功案例;二是组织教师入馆参观,介绍红色档案文献馆藏情况,掌握利用方式;三是开展研讨,交流利用经验和成果,拓宽广大教师学术视野;四是以立项方式支持教师开展红色档案文献利用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并总结和推广,以加深教师对红色档案文献价值的认识和利用自觉。

(三)加强红色档案文献利用方法研究

红色档案文献在“四史”教育的运用是门崭新学问,需要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高校应该把红色档案文献运用纳入科研立项给予资助,鼓励教师积极探寻红色档案文献融入“四史”教育的规律。百色起义档案文献蕴含“百折不挠、实事求是、依靠群众、团结奋斗”百色起义精神,要立足新时代新任务,加强精神内涵的挖掘和转化研究,重视大学生接受教育效果研究。档案人员了解“四史”教育内容,主动对接了解任课教师所需,对相关史料进行整理编研,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高校完善这方面的科研政策,鼓励教师开展相关研究,不断提高红色档案文献服务教育教学改革的水平。如近年来,百色学院鼓励挖掘利用百色起义档案文献史料开展育人研究,获得一批省级、国家级红色研究课题,出版了《百色起义精神研究》《百色起义·红色记忆》等学术著作,发表了一批红色研究学术论文,这些课题和成果为立德树人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四)红色档案文献融入理论实践课堂

基于红色档案文献与“四史”天然联系,将红色档案文献融入理论课堂,促进红色档案文献与“四史”教学有机结合,丰富教学内容。红色档案文献的原始性、真实性、直观性,有助于形成理论教授与案例教学的模式,提升教学效果。为提高教学立体化,应该研究多媒体技术在课堂的运用,创新红色档案文献展示方式,给学生产生视觉听觉上的冲击力,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国外发达国家重视历史教育第二课堂,如法国率先在档案馆设立教育服务部,专门接待学生。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档案馆设专门部门,以办展览、在官网设教育专栏等方式服务学校德育。[9]我国高校应该借鉴这些做法,重视实践教学课堂,依托各种形式(活动),用好红色档案文献资源,如组织学生入馆参观,增强活动的仪式感;鼓励学生利用红色档案文献作为素材进行文艺创作,引导学生去查找档案,了解历史。

(五)红色档案文献融入“四史”故事讲述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10]。当前,讲故事成为信息传播的最佳方式,也是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有效方式,如在2021 年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中央档案馆通过“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主题档案文献展、编辑《100 个档案故事讲述党的历史》、拍摄百集微纪录片《红色档案——走进中央档案馆》等,生动讲述档案背后的人物和故事,从多个角度呈现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承的初心和使命。[11]在高校“四史”教育中,运用红色档案文献资源讲好“四史”故事,在选题上要选择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在设计故事情节情境上要突出故事的特点,在方式上要用喜闻乐见、大学生乐于接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12]自媒体时代,要采取多元化、乐于接受的叙事方式,不仅要围绕故事线索进行图文并茂的纸质档案展示,把档案中的故事拍成采取微电影、微视频等新颖作品形式,多维度开发档案资源,讲好“四史”故事。

一篇篇光辉文献、一段段真实文字、一张张泛黄的照片,虽是历史的片段,拼接起来就是一部完整的“四史”。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开展“四史”教育的关键时期,探索红色档案文献在“四史”教育的运用正逢其时,很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