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效率
——一个文献总结与展望

2021-12-03 12:38苗长青闫星潼朱宁薇渤海大学经济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机构效率

苗长青 闫星潼 朱宁薇(渤海大学经济学院,辽宁锦州 121013)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快农村金融体制转变、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当今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未来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在维持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和社会秩序的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其他产业发展一样,农业发展同样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相较于城市地区金融服务业发展,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发展依然滞后,金融机构网点少、农村金融产品单一、服务效率低等问题长期存在,农业经济发展缺少必要的金融服务供给。因此,农村金融效率的高低对加快我国现代农村建设、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农民增收致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金融效率提升直接关系到我国现阶段农村主要矛盾能否顺利解决。

一、金融效率的总体回顾

最早提出金融效率观点的是美国经济学家JG Gurley &ESShaw,1960年,在其著作Money in a Theory of Finance 中指出金融效率是在既定技术水平条件下,金融生产要素投入与效益产出之间的关系。国外对金融效率的研究始于20 世纪50年代后期,Koopmans(1957)从社会资金资源的配置与运行机制(宏观经济运行层面)和资源配置效率(微观视角)来解释金融效率的内涵[1]。从宏观层面上来看,1973年,RIMckinnon& E S Show 提出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过于强化金融自由化的发展战略,而忽视金融效率对一国金融体系完善的促进作用。Robinson(1974)把金融系统效率分成操作效率和配置效率,操作效率是指资产资源操作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效率比,配置效率是指有效引导资金资源流向生产性用途[2]。虽然Hellman 等人在20 世纪90年代提出了金融约束论,但其研究内容仅限于统计方法,整体上来看还不够全面。就微观层面来看,不仅包括单元或个体的资源配置方式(如对银行或者股票市场效率的研究),还应包括金融工具的范畴、证券价格与利率的关系、收益与风险分析等方面。Charnes (1978) 运用DEA 法对不满足利润最大化假设条件下,公共部门或非营利部门的经济效率进行了研究[3]。Stiglitz(1981)根据股票对信息量反映强弱程度,分为弱有效、半强有效和强有效等三种市场类型,其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强有效竞争条件下,帕累托最优结果也不一定会出现[4]。Annim(2010)根据双重目标将金融效率分为财务效率与社会效率[5]。

从宏观层面上来看,对金融效率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社会资源配置与社会资金运行两方面。Ang A,Bekaert G,M Wei(2008)指出金融效率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金融系统资源配置功能完善程度和社会金融资金运用的合理程度[6]。对于宏观金融效率的测度方面,Wurgler(1999)运用自身计量模型对金融效率进行测算,得出一国金融自由化的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其资本市场的发展,且能优化其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结论[7]。Allen & Gale(2000)指出市场主导主体的差异会导致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全然不同,一方面,金融政策运行空间、金融发展水平等因素会导致金融效率差异;另一方面,政府金融政策则直接导致资金市场的分割[8]。

随着金融效率研究的逐步深入,国内学者围绕金融效率展开分区域分层次研究,从宏观层面来看,可分为金融资源视角的金融效率和福利经济学视角的金融效率。白钦先(2001)认为金融效率是金融资源在经济系统及各子系统之间配置协调程度[9]。王振山(2000)认为在优化成本前提下,有效的金融效率能够实现帕累托最优[10]。从微观视角上可分为制度经济学视角下资本市场金融效率和金融要素功能视角下金融效率。李建军、曹雁翎(2003)从市场有效性、资源配置效率及市场信息效率三个方面探讨金融效率的内涵[11]。杨德勇(1999)认为金融效率是各金融要素在国民经济运行中所发挥的资源配置功能程度[12]。

从研究基础上来看,国内对金融效率的研究多基于内生金融理论的投入产出模式基础上,如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结构理论、白钦先的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等。而金融系统协调理论则是把金融资产运作能力当成整个社会经济运行中宏观层面和微观视角均实现帕累托最优的衡量指标。也有部分学者从金融效率不均质分布状态原因,着手分析研究金融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李雪琴、方先明(2010)运用1998—2008年我国七大区域的相关经济金融指标数据, 建立固定影响的变截距的面板数据模型,从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诠释区域金融支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得出二者关系为正[13]。赵勇、雷达(2010)通过分析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得出金融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金融发展规模对金融效率的改善作用也不同[14]。陆远权、张德钢(2013)认为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金融发展规模对金融效率影响相对较大,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仍停留在粗放型扩张阶段[15]。

二、农村金融效率文献述评

欧美国家金融体系相对较为发达,对金融体系没有城乡之分。而我国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在对金融体系划分时考虑城乡金融融合发展,农村金融随之而出,国内学者结合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具体情况,开始对农村金融及其效率、农村金融市场、农村金融市场效率等内容开展研究。针对农村金融效率的研究文献,依然采用宏观层面和微观视角分开论述。从宏观层面来看,一方面是对农村金融效率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另一方面是将农村金融效率融于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之中,侧重于农村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增长的效率分析。另外,还有部分学者对农村金融效率的影响因素、农村金融效率区域差异进行研究。而微观层面上则主要是对农村金融机构效率评价及其指标体系、农村金融效率测算方法及分区域研究等。目的在于融合我国城乡金融融合发展、提升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效率,加快现代农村建设。随着国内学者对金融效率研究的逐步深入,农村金融效率研究体系也逐渐形成,包括农村金融效率内涵与区域差异、农村金融效率方法与评价、农村金融效率与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等方面。

(一)农村金融效率的内涵

赵洪丹、朱显平(2015)认为农村金融效率是农村金融中介将农村居民储蓄转化为农业贷款的能力[16]。李建(2006)从制度经济学角度衡量农村金融制度效率,认为现有的农村金融制度安排本身没有考虑微观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与中国农户的现实特征缺乏紧密联系,在具体度量实施过程中脱离客观情况,导致我国农村金融效率水平不高[17]。

(二)农村金融效率区域差异

岳意定、刘立新(2013)从经营效率与服务效率二维视角全面审视我国农村金融现状及效率提升问题,研究结果发现农村金融效率低主要因为涉农资金投入不足、资本利用率偏低、农村金融组织不健全、农村金融机构单一等,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有助于提升我国农村金融效率[18]。孟兆娟(2013)对我国农村金融效率的省际差异以及东中西部差异进行测算,实证结果表明农村金融效率的省际差异呈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区域差异主要表现为省际行政区域间的差异,省际个体差异和政府干预致使我国农村金融效率存在区域差异化[19]。向琳、郭斯华(2013)对中国各区域农村金融效率进行整体研究,发现各区域农村金融发展具有地域差异性,东部地区农村金融效率差异程度略低于中西部地区,整体上来看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效率差异不大[20]。薛薇(2014)认为由于地理空间的分布差异,产生地区空间上的集聚效应和溢出效应,由于西部地区各种制度不够健全和管理水平相对低下导致我国西部农村金融效率较低,也使得我国农村金融效率发展存在不均衡性[21]。武臻、罗剑朝、张珩(2014)借助于2007—2012年西部地区12个省域相关数据,通过对相关数据对比分析发现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和全要素生产率不断下降。另外,研究结果还表明技术进步成为影响农村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所在[22]。张永刚、张茜(2015)以资源配置效率为研究视角切入,实证研究山西省农村金融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历年变化趋势,并与全国农村金融市场效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山西农村金融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山西省各地区之间农村金融效率存在区域差异,农村金融资源的发展促进了山西资源经济的转型,影响农村金融效率的高低的因素主要有农村金融政策制度、农村金融机构数量、生态环境等[23]。薛薇(2016)指出我国农村金融系统效率的复杂性主要是金融系统的复杂性、农业产业特殊性、二元经济结构典型性三个因素共同叠加而成,并从微观与宏观两个方面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述评,最终得出了农村金融效率低下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之结论[24]。郑博阳、张冬平(2016)从“三农”问题现状出发,以河南省及其下属17 个地市为样本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一方面显示河南省农村区域的金融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另一方面,农业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高于工业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呈上升态势[25]。耿刘利、黎娜(2019)从金融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入手,对2016年安徽省16 个下属地级市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整体农村金融效率偏低并且具有较强的区域差异性,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等方面仍有较大改进空间。另外还发现安徽省农村金融市场、农村金融资源等利用率相对较低,农村金融经营效率不高[26]。董春丽(2019)通过对比分析安徽省2003—2017年间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前后的支农效率,得出2012年前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效率呈下降趋势,而随着金融机构改革的不断推进,2012年之后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效率呈现回升趋势,整体上来看表现为正U 型发展态势。就目前现实情况来看,一方面增加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另一方面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经营效率,切实提升安徽农村金融机构支农效率水平[27]。

(三)农村金融效率测算

崔红(2008)通过测算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行业集中度和赫芬达尔指数,结果表明农村金融机构具有较强的单一性,农村信贷市场效率低下[28]。邓奇志(2010)通过我国农村金融效率测算,得出我国农村金融效率水平较低的原因是农村金融制度的有效供给不足、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管制、国有银行信贷管理体制不健全、农村金融结构的单一性、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较差等[29]。温红梅、姚凤阁、常晶(2014)以2010年全国2001个县级数据为样本,通过建立自身计量模型对上述县级市投入产出指标及外部环境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农村金融效率整体水平偏低,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源在于我国农村金融资源利用率较低和农村金融市场效率不高,建议通过深化制度改革,转变经济结构,改善经营环境等发展外部环境因素的措施促进农村金融效率的发展[30]。蒋志强(2014)对现有文献研究下的农村金融效率测算方法进行了梳理与归纳,发现目前研究农村金融效率测度的方法主要是回归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以及指标体系分析法[31]。

(四)农村金融效率方法与评价

效率测算方法可分为前沿法和非前沿法,前沿分析法在国外文献中运用较多,Battese(1995)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对政府主导型的农业信贷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32]。国内文献在研究我国农村金融资源效率问题时则更多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法。而对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率与影响因素研究大部分运用指标体系法、排序多元选择模型。常晶(2014)通过对我国农村金融效率的整体性研究,提出运用创新战略,推进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创新、服务功能创新,同时构建信用评价体系,加强农村诚信数据库建设的方式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并加大农村教育投资以及加强监管体系等多领域措施提升农村金融效率[33]。冯永琦、严萍(2015)以金融生态环境的视角研究了农村金融主体的经济环境因子、法制环境因子、金融发展环境因子、信用环境因子以及政府治理因子对农村金融效率的影响,提出完善法律法规与执法体系,提高地区农村金融市场化程度,采取差异化的货币政策等措施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提升金融效率[34]。刘淑红(2016)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与因子分析对甘肃省14 个地州市进行农村金融效率分析,研究发现甘肃各地区储蓄投资转化率水平较低,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甘肃农村整体经济水平较低,农村经济区域差异导致农村金融效率区域差异,建议各区域实施因地制宜的差异性区域性的农村金融发展策略[35]。李常武、蔡永卫、甘泉(2018)通过对定西市农村金融效率的研究发现定西市农村金融效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农村地区储蓄率和农业投资效率是影响农村金融效率的主要因素,提出通过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村金融组织,深化科技金融创新驱动,加快制定农村金融法等措施提升农村金融效率[36]。李枷宇、李智(2019)通过对重庆市各区县农村金融效率研究发现重庆全要素生产率整体效率值不高,各区县之间差异不明显,技术进步效率的制约影响较大,且改善力度不够,并建议引进先进的金融设备,金融机器,金融终端产品来替代人工办理业务以提升业务工作效率,针对性地把政府的资金支持用于先进技术方面,适当扩大偏远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的投入,更好地促进重庆整体农村金融效率的发展[37]。莫媛、陈张霞、易小兰(2020)建立DEA 三阶段模型,在测算江苏省农村金融效率的基础上,得出江苏省农村金融效率整体水平较高,农村金融效率水平与区域经济梯度一致,农村金融效率较高的原因在于江苏省农村金融制度较为完善。因此应积极发挥农村先进管理制度和经验溢出效应,加大农村金融资源投入力度提升农村金融效率[38]。

(五)农村金融效率实证分析

彭阳、王燕(2011)认为,农村金融效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农村金融结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及结构,其中农村金融结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村宏观金融效率呈负相关,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与农村金融效率呈正相关[39]。吴跃、刘影(2012)根据DEA 模型对广西崇左农村金融效率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崇左市区农村金融效率偏低下,原因是投入冗余大,样本研究中的投入变量距离达到DEA 有效的目标值还有很大差距,即决策目标生产点在有效前沿面上的投影还有待改善[40]。孙玉荣、陈奇(2013)选择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机构数、总资产作为农村金融投入指标,选择农村合作金融的存款、贷款和税前利润作为农村金融的产出指标,应用DEA 模型对我国2011年30 个省份的农村金融效率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大部分省域农村金融投入产出效率低下[41]。阮华、翁贞林(2015)以江西省各设区市作为决策单元,选取农村信贷余额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为投入指标,以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产出指标,以Malmquist 指数形式的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农村金融的投入产出效率[42]。张一青、彭非(2016)运用四阶段DEA-Tobit 方法分析了我国31 省份农村金融效率,实证结果表明四阶段DEATobit 方法同经典DEA 方法所测算结果存在差异,农村金融效率受外部因素影响显著[43]。耿玉璧、夏咏、焦学伟(2016)利用1995—2014年间新疆农村金融与经济统计数据,并运用因子分析法与回归分析法对影响新疆农村金融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新疆农村金融发展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同时使用因子分析法与回归分析相互印证了结果的一致性[44]。李凤嘉、项繁繁(2018)运用DEA 模型三个评价值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实证分析江苏泰州农村金融效率,为提升农村金融效率提供参考路径[45]。陈莉(2018)在模型指标的选取上,以每一年为决策单元单位选取1990—2014年数据进行模型构建,兼顾了决策单元数据选取的周期科学性与精简性,同时选取农村涉农贷款、农村存款、农村保险费用收入及农村金融机构总量4 个类型数据为投入指标并以农村家庭平均收入和农村GDP 两个类型数据产出指标进行模型的构建与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阶段农村金融效率除个别年份波动较大外,一直处于较高发展水平,并稳步朝向更积极的方向发展[46]。李彩霞、韩贤(2020)在对京津冀地区的农村金融效率测算评析时,设定京津冀地区为决策单元,选取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数、农村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总数和农村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三项数据为投入指标,选取农林牧副渔人均生产总值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产出指标进而进行数据分析[47]。吴限(2020)以广东省农村金融为研究对象,运用四阶段DEA-Tobit 模型,剔除具有显著影响的外部环境因素,合理评估了决策单元广东农村金融效率发展水平,为有效推进广东农村金融效率提供了借鉴[48]。

(六)述评

首先,国内部分研究文献虽然提出农村金融效率评价方法和体系,但方法上多采用DEA统计法,由于DEA 统计方法的假设条件过于宽松,只强调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这与我国农村的现实情况吻合度不高。从已经建立的农村金融效率评价体系来看,就评价指标的合理性缺乏有力的证明。其次,对农村金融市场效率的文献更多地集中在有效或强有效市场情况,缺乏对弱有效市场的探讨。而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农村金融市场程度不高,机构单一,存在着不完全竞争,因此应在充分考虑区域差异的实际环境之后,综合考量市场有效程度,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再次,就目前国内外文献多数从宏观层面和微观视角两个方面对金融效率或农村金融效率分别进行研究,从整体上来看,没有将二者有机联系起来,研究具有片面性和单一性。从宏观研究文献来看,多数文献以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为出发点,通过对金融效率或农村金融效率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并对微观农村金融效率分区域测评,得出我国农村金融效率存在区域差异和整体水平较低的结论。虽然这些文献从空间上扩大了我国农村金融效率,但研究内容缺乏相应的微观研究基础,属于单维度分析,相对来说理论基础支撑不够。另一方面,这些文献只强调提升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经营效率,单纯地增加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数量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而忽视了对服务效率的提升,缺乏与服务对象的有效衔接,导致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支农效率低下,只有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才能有效发挥农村金融效率的宏观微观的整体协作性。因此,在未来的农村金融研究方向和领域应更多地结合金融服务扩大金融机构和金融资源,从经营效率和服务效率两个维度综合把控农村金融和支农效率的关系。

三、结论与展望

通过回顾和梳理以往文献,不难发现致使我国农村金融效率低下的根源在于农村金融资金支持力度不够、农村金融资源利用率不高、农村金融机构单一、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以及农村金融整体环境相对较弱。伴随着我国“三农”问题逐渐呈现,如何深化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提高农民可支配收入、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提高农村金融效率必然成为我国农村金融持续健康有效发展的当务之急。根据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应扩大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范围、巩固各地农村信用社的传统业务、增强地方商业银行金融机构服务农村效率、强化非银行金融机构支农业务。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方向是通过政策引导、制度完善等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率,更重要的是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升农村金融机构服务水平和效率。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金融机构效率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慢”过程 “高”效率
福建省农村金融减贫的路径研究
注意实验拓展,提高复习效率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农村金融政策异化:问题、根源与法制化破解方案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农村金融大变身
跟踪导练(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