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观察
- 中东欧智库的“一带一路”观
- 加强智库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潘教峰研究员访谈 - 西方发达国家公共教育和公共医疗卫生财力投入模式与借鉴
- 论基层社会自治
- 推动公民参与基层治理:公共服务提升与社会秩序维护
- 从网格化管理到网络化治理
——走向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形态 - 封闭社区治理: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范式图谱
- 心灵治理:公共管理学的新边疆
- 作为一个公共管理问题的心灵治理
——兼与刘太刚教授商榷 - 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困境、进展与前景
- 历史唯物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体系建构
-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建设中的中国意识成长及中国学派前途
- 从中国出发的世界政治体系与建构自主性中国社会科学的起点
- 从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两种范式看难民问题两难困境
- “一带一路”框架中的合作基础
——基于沿线核心国家创新力现状的分析 - 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发展方向
- 农村金融政策异化:问题、根源与法制化破解方案
- 重新理解“政治”:对信访治理困境的政治社会学解读
- 什么是人的城镇化?
- 权威缺失:精准扶贫实践困境的社会学解释
- 如何完善我国现行法中关于人的尊严之规定?
- 法律如何保卫良知?
- 民法总则规定民事责任的必要性及内容调整
-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若干争议问题
- 再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 批判还是修缮:如何面对资本逻辑的悖论?
——《21世纪资本论》的理论局限分析 -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认同研究的理论转换、缺陷及其启示
- 从黑格尔“贱民”到马克思“无产阶级”的逻辑变革
- 反思中国社会史研究
- 出土文献所见“众”、“民”的性质
——重审中国奴隶社会阶段论争 - 从“四夷”到“外国”:正史周边叙事的模式演变
- 国家纪念日与抗战时期“孙中山”形象的塑造
- 从普遍史到世界史和全球史
——以兰克史学为分析始点 - 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及其理论阐释模式
——兼评某些学者对反映论的“反思” - 在新的全球化时代回首现代文学
——写在文学革命100周年之际 - 汉代文学与图像关系叙论
- 试论翁伯托·艾柯的“百科全书迷宫”叙事观的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