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家祥
再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文/赵家祥
列宁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认为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高等学校,这三门课程通常由三个不同的院系承担。长期以来,这造成了十分不良的后果,对于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十分不利。因此,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教学的学者,面临着把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结合成为一个整体的重要任务。本文拟从六个方面论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是历史时代的产物。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不仅提供了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方面实行变革的必要性,而且提供了把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理论结合为一个完整而严密的科学体系的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可能性。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内在矛盾的显露以及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不停顿地动荡和变化,为科学地揭示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创立科学的哲学世界观和历史观创造了条件,实现了哲学上的革命变革;同时,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内在矛盾的发展,使得从理论上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发现剩余价值理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规律成为可能,从而完成了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实现了政治经济学上的革命变革;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以及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解决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所不能解决的理论课题,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上的革命变革。马克思、恩格斯以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为指导,以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经济剖析为基础,全面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状况,科学地证明了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因此,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在内的统一整体。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的诞生和所实现的革命变革,有同一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这就必然使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构成内在统一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初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代表了到19世纪上半叶为止的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需要说明的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直接理论来源,是同一历史时代的产物,它们之间不是彼此孤认、互不相干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所以它们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影响也不是各自孤立地、单独地发生的,而是综合地、相互交织地发生的。
具体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不仅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而且也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影响密不可分。同样,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来源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法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也提供了方法论的启发,而对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改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规定了目标和方向。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也不仅仅来源于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是同他们批判地改造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分不开的。由此可见,从马克思主义的各种理论来源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影响来看,也说明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构成的一个有内在联系的统一的完整体系。
除去上述三个直接理论来源外,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也与当时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密切相关。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发展,从中世纪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的近代自然科学也蓬勃发展起来。自然科学的发展不仅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奠定了科学基础,也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形成提供了科学前提,为把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结合成为一个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原则,政治经济学是以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剖析,科学社会主义则是运用哲学分析经济事实得出的结论。这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构成统一的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
首先,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关系来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才得以克服英国古典经济学的缺陷,在政治经济学上实现革命变革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中处处闪烁着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同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又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从理论上论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为历史唯物主义充实了极其丰富的内容。
其次,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来看,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许多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大都不是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专门的哲学著作中提出和论述的,而是在他们既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论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综合性著作中提出和论述的。
再次,从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来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科学分析,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没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不可能产生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最后,有许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所共有的,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阶级、国家、革命、改革、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社会结构、社会形态、社会形态的划分和更替、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及其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成长为共产主义;人的自由、人的解放、人的全面发展、自由人联合体、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等等。这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都要加以论述,只是论述的角度有所不同而已。如果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就应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综合上论述这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至今已有170年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在回答各个历史时期的实践提出的各种重大的理论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自己,形成了一个生机勃勃、不断创新的思想洪流,焕发出普遍而持久的生命力。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和与时俱进的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马克思于1845年春天写作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于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马克思1847年7月发表的《哲学的贫困》和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于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马克思主义诞生不久,就接受了1848年欧洲革命的洗礼,后来又接受了1871年巴黎公社实践的检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总结实践经验、理论研究以及同反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斗争,不断把自己创立的理论推向前进。在马克思主义刚刚问世时,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任务尚未完成,此后又经过几十年的潜心研究,马克思写成了鸿篇巨制《资本论》,从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19世纪七八十年代,恩格斯系统地研究了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写成了《自然辩证法》手稿,开辟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新领域。恩格斯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写成的《反杜林论》与《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著作,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关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论著,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晚年写的《古代社会史笔记》《历史学笔记》和恩格斯根据这些笔记以及关于上古史的其他新材料写作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考察了前资本主义的各个社会形态,全面地论述了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恩格斯在19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一系列书信和为马克思、恩格斯以前的著作写的“序言”和“导言”,从多方面加深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20世纪之交,欧洲的一些马克思主义者梅林、考茨基、罗莎·卢森堡、拉法格、拉布里奥拉、普列汉诺夫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条件下,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斗争中,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等著作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等著作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在《国家与革命》《论“左派”幼稚性和小资产阶级性》《论我国革命》《论合作社》等著作中,捍卫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具有中国特点、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一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找到了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新中国建立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领导集体,又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
纵观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170年的发展史,可以清楚地看出,马克思主义是由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和后继者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在各个历史时期创立和发展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去掉其中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都会肢解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变得支离破碎、残缺不全。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所以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在国内外理论界,都有人制造所谓的早年马克思和晚年马克思的对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对立,马克思和恩格斯与列宁的对立以及对毛泽东思想的否定,妄图割断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否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很多都是把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即使有些是专门的哲学著作或经济学著作、科学社会主义著作,其中不少问题也是把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的理论结合在一起论述的。
马克思在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写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就是一部把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共产主义理论融为一体的著作。这部著作从多方面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即国民经济学,阐述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为马克思进一步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奠定了初步基础。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也是综合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一部著作。这部著作系统地论述了一系列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部伟大的经济学著作,同时也是一部哲学著作和科学社会主义著作。《资本论》在论述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时,很多地方具有深刻的哲学意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目的在于阐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规律,即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趋势,这正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资本论》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典范。恩格斯的《反杜林论》一书,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三编,分别论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又处处体现了这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此外,马克思、恩格斯的其他许多著作,如《神圣家族》《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哲学的贫困》《雇佣劳动与资本》《共产党宣言》《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工资、价格和利润》《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古代社会史笔记》等,虽然在学科的重点上各有侧重,但也都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著作。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要把它当作整体来研究和把握。
(作者系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教授;摘自《观察与思考》201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