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东北抗联题材水彩画创作研究

2021-12-03 12:38王者利大庆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黑龙江大庆637渤海大学美术学院辽宁锦州03
关键词:抗联水彩画国画

滕 悦 王者利(.大庆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黑龙江大庆 637;.渤海大学美术学院,辽宁锦州 03)

在全面武装抗日的抗战中,有且只有一支队伍既参加了前6年的局部抗战,又坚持了后8年的全面抗战,那就是东北抗日联军(以下简称“东北抗联”)。他们作战时间最长、战斗条件最艰苦。与日本侵略军的作战中,他们英勇不屈,前赴后继,为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精神被称为东北抗联精神。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同日本侵略者展开长达14年的艰苦斗争中所铸就的伟大民族精神。作为东北地域文化的一部分,东北抗联精神因其与东北地域、人文环境相融合,从而带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同时也为抗联题材的主题性创作提供了精神源泉。在新的历史时期,传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对于加强边疆文化建设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如何将东北抗联这一体现爱国主义的重大历史题材融入绘画当中,是许多画家都在积极思索的问题。

一、素材的扩展

从对东北抗联主题绘画作品的分析整理来看,绘画形式多种多样,有中国画、版画、油画、壁画、连环画以及插图等。在创作题材上以人物画为主,最为著名的是国画家、美术教育家王盛烈先生被传颂了半个多世纪的经典作品《八女投江》。他采用群雕式构图形式,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将自己悲怆的情感、沉静的心境融入沉着、坚实、浑厚的积墨皴擦之中,开拓了用中国画表现革命历史题材的先河。王盛烈先生之后,众多的画家或以油画、或以国画等形式开始关注东北抗联题材并以此进行创作,他们的创作重心也如同王盛烈先生一样,放在了人们所熟知的重要的历史人物身上。整个东北抗战中,这些被人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只是整个抗联史中很小的一部分。但随着东北抗联的逐渐被认知,抗联的历史也逐渐被披露,抗联题材的绘画也随之深入。除熟知的英雄人物外,抗联所经历的一些战争也进入了画家的视野。如祝林恩的《冰趟子战斗》就是以1936年赵尚志在冰趟子沟指挥的一场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对日战争为背景进行创作的;再如王盛烈先生之子王铁牛也是在看到2001年春《沈阳日报》刊发的一则关于1935年12月12日“浑江双十二惨案”的短讯后,历经5 个月的准备,绘就了巨幅的《浑江作证》作品。在这幅作品创作完成之后,王铁牛曾说:“画画完了,良知交给我的任务完成了,我只想说一句话,以油画重温历史是为了告诫人们,勿忘过去,勿忘历史,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国家强盛了,‘浑江双十二惨案’就永远不会发生。”[1]虽然,抗联题材的绘画在画家的努力下题材已有所扩展;但是,这些题材始终是被动地发现,而非主动地搜取。尤其是,目前所见的有关抗联题材绘画大都是油画或国画,而水彩少有涉及,这不得不引起水彩画家们的反思。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东北抗联的历史,通过查阅东北抗联的史料,以及对大批还健在的抗联老兵的采访和历史实地考察,挖掘出众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感人事迹,以及英雄人物。如抗联中的女战士这一群体,就是少有人关注的一个群体。在抗联中,女战士的数量虽然不多,却是抗联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她们的坚韧、不屈都会使得男子自惭形秽。在整个抗日战争中,没有一名女战士投降,没有一位女战士因受刑而屈服。在所发现的史料中,有众多的女战士在被俘时遭受了非人的待遇。如有一名女战士在被俘时,她骄傲地对行刑的日本兵说,我虽然被俘,但是我能看到我们胜利的那一天,日本兵残忍地挖掉了她的双眼之后,她依然骄傲地说,虽然我的眼睛看不到,但是,我的心能够感受到我们胜利的那一天,日本兵又残忍地利用手术将她的心挖了出来。又如在抗联的队伍中还有一支特殊的部队——少年铁血队,这是由一群最大不到18岁,最小只有13 岁的孩子组成的部队,他们同其他战士一样,站岗放哨、参与战斗。在杨靖宇的精心培育下,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抗日烽火的锻炼和考验,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长为抗联第一路军总部的主力部队之一,成为一支真正的铁血队伍。著名抗联将领王明贵在回忆时谈到,这支部队在炮火纷飞的艰苦岁月里克服各种困难,抓紧时间进行学习。战士们常常利用雪地、沙地练习写字,或者用桦树皮代替纸张写字,不仅文化程度不断提高,战术学习也进步很快。还有一些抗联老战士,他们都说那个年代最难熬的就是冬天,战士们经常走在大雪齐腰的老林子中,有的扛不住冻,饿倒在地上,几分钟后变为化石般的僵尸;有的战士临死前产生了幻觉,抱着枫华——枫华的皮是红色的,他以为那是一缕温暖的火——他脱掉了衣服,光着上身,紧紧搂着枫华,脸上带着幸福的微笑死了……这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不应该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中,而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艰苦的岁月,以及先辈们付出的鲜血和奋斗。这些被掩埋的历史等待着我们去发掘,这就要求画家们要广泛地与史学家,以及抗联研究者们合作,深入感受那份岁月的凝重与坚持并将它展现在世人面前。就水彩画而言,更应该在其他画种的基础上,积极探求那段艰苦的岁月,让抗联精神在水彩画家的笔下绽放出光彩。

二、国画因素的介入

水彩画作为典型的西方绘画,自传入我国以来,便不断地与我国传统思想和绘画理念相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表现中国文化、理念与价值审美的画种。在水彩画的本土化进程中,国画因素的介入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千百年来,中国绘画对传承中华文明,展现不同时代中国人的生活状态及精神世界起到了积极、独特的作用。就东北抗联题材水彩画创作而言,在现实主义绘画表现基础之上,画家们大胆引入传统国画的美学思想,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绘画笔墨,从绘画语言上对抗联题材水彩画创作进行探索。这些探索主要集中表现在中国传统绘画的虚实、有无等观念的介入。袁武的《抗联组图》就是如此,袁武的该幅作品在构图上将人物作为表现主体,人物被笼罩在大面积的风雪背景之中,其状或深远、或平直辽阔,向四周的虚实中延伸,并逐渐融化,将传统国画中的虚实技巧体现得淋漓尽致,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彩画绘画技法道路,真正体现了古为今用、西为中用的创新思维。这种构图不同于西方绘画,西方绘画注重“黑”“白”“灰”色调的协调,同时注重画面的几何构图,强调透视、写实。而国画则重视内涵的表达,强调情感的抒发,注重意境,而意境的表达则又与画面的虚实相互配合,《抗联组图》这幅作品就是将西方绘画中的写实与中国国画中的写意有效地结合起来,推动了抗联题材水彩人物画的发展。又如殷晓峰的雕塑作品《关东魂》,同样采取了中国传统写意绘画的方式来塑造抗联战士的英雄形象。在这件作品中,作者没有全部采用西方人物写实的手法,也没有采用历史情节描述的手法来体现自己的创作思想,而是创造性地使用了“整体写意,局部写实”的方式,这种方式在强调人物的个性表现和内心活动的同时,又让我们感受了北方“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极寒天气下,战士们的坚毅与无畏。这种“整体写意,局部写实”以及虚实相生的绘画方法正是对中国传统绘画画理的阐述,同时也值得水彩画创作者借鉴,更是水彩画走向民族化的一种积极的、有意义的探索[2]。石涛在《苦瓜和尚画语录·变化》中曾说:“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凡事有经必有权,有法必有化。一知其经,即变其权;一知其法,即功于化。”[3]石涛的这段论述对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彩画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如水彩画这类西方画种而言,我们不能全面地照搬照抄,不能为了表现西画而丢掉我们传统的精华,如何运用“拿来主义”,将西画与我们传统的美学思想和绘画技法相互融合,是考验当今画坛的重要课题。艺术的发展是自由与多元的,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下,中国水彩画必然要走出自己的道路,创作出具有民族个性和人文情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彩画。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东北抗联题材水彩画的创作也必然能够将抗联精神传承下去。

三、综合媒材语言的运用

为了更加准确、深刻地表达抗联题材水彩画,仅靠上述扩展题材、融入国画因素等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应该利用水彩画的包容性与开放性的特点,充分利用各类媒介以丰富抗联题材水彩画的创作。

水彩画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与开放性,通过对抗联题材作品的整理和研究发现,一幅打动人心的作品大都具备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创作者对历史题材的理解和感悟;二是要有准确生动的艺术语言相对应。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当今画坛已经将各种材料纳入自己的创作当中,而材料的选择和利用材料表达艺术语言的技巧直接反映出创作者的审美层次和作品风格。同时,综合材料的运用也更能生动准确地突显所要表达的题材,正因为如此,综合材料的运用已经成为水彩画变革的关键。画家马可斯·多奈尔就曾说:“创新性在艺术创作中运用综合材料已变成绘画方式变革中关键的构成部分。”[4]基于此,当代抗联题材水彩画在材料运用方面除了运用水彩纸、毛笔和水彩颜料外,还大量运用了亚麻布、玻卡纸、木板、水彩帆布等作为基底材料,用树胶水彩颜料、丙烯、蛋白、色粉、马克笔、凝胶、石膏粉等多种材料试验,产生一种自然的痕迹与肌理厚重、斑驳的感觉,增加画面的厚重感,这种由不同材料表现出的自然痕迹与肌理是用传统的水彩技巧无法表达的。笔者在水彩画创作中尝试使用玻卡纸不吸收水的特质来营造出一种如雕塑般凝滞厚重的物体形象,又使用宣纸这一具有典型中国文化特点的材料来表现冰雪、河流、花瓣等形象,使得整体画面更加具有厚重感和形象感。此外,在典型人物的塑造上,我们也可以打破水彩画固有的技巧,运用拓印、泥塑、堆积、拼贴,以及肌理等特殊技法来增强艺术形象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加强画面的“势”,凸显整体的力量感和厚重感。唐法雷尔的水彩作品《Sketch Pad》就是利用层层肌理做出斑驳的效果,在浅灰色的色调下,暗示了岁月的痕迹和时间的流逝,渲染出古朴、沧桑的气息。我们吸收、借鉴这些成熟的作品技巧,并在此基础上加入拓印、拼贴等技巧,必然会让我们的抗联题材水彩画在表达意境上更进一步。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达,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们已经不再满足于过去传统的绘画表现方式,而是积极借鉴、利用新科技带来的成果来表现自己的作品,其中,艺术家们最喜欢运用的就是光影以及立体的VR 技术。光线可以丰富画面的色彩变化和明暗变化,同时强调了用大面积色块带来的形态结构。甚至有新印象派画家用原色进行创作,利用分色技术将色彩重新组合,从而刺激人们的视觉审美,达到真实、生动的效果,使得画面更具有生命力;而VR 技术的大胆运用更是给绘画创作带来了无限的可能,VR 技术不仅仅可以使绘画的作品在展览过程中呈现出立体的效果,还可以通过它进行虚拟绘画,将平面的、固定的绘画变成立体的、可视化的艺术表现。这些新科技下的媒介材料的广泛应用不仅激发了艺术家的创造力,增加了画面的易视性,还拓展了水彩艺术语言的新语境,给水彩画的发展带来许多新的可能,同时也是绘画媒介的革新与拓展。

综上,当代抗联题材水彩画的宗旨就是要在创作中弘扬“东北抗联精神”,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了解、熟知抗联的历史背景、事件,以及在历史进程中为此艰苦奋斗的指战员们,搜集更多更真实的原始创作素材,用心体会抗联精神的深刻内涵,在绘画作品中展现抗联“矢志不渝、忠贞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克服困难、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休戚与共、团结战斗的国际主义精神”[5]。作为艺术创作者,我们不仅需要用眼睛仔细观察事物,更需要用心灵去感受那个时代,将思维代入抗联艰苦奋斗、坚持不屈的精神中去。为了更好地表现抗联题材所要表达的意境,我们应该多在传统国画中吸取营养,借鉴国画表达意境的优势,将西方写实与国画写意有机地融合到一起,以突显主题。同时,我们更要打破传统水彩画的技法束缚,充分发挥水彩画的包容性与开放性,以彰显东北抗联题材水彩画的精神内涵为中心目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丰富东北抗联题材水彩画的技法表达,如此,才能真正推动抗联水彩画的发展,同时带动水彩画向本土化的进程。

猜你喜欢
抗联水彩画国画
国画《鲦鱼》
国画《鲿》
东北抗联精神赓续传承的价值意蕴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痛悼抗联老战士李敏
国画欣赏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