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解读数学教材,准确把握单元脉络
——以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学为例

2021-12-03 07:28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实验小学陈秋华
亚太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新知小数例题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实验小学 陈秋华

数学是一门严谨、逻辑性强的学科,大到不同学段的数学学习,小到同一年级的不同单元,每个知识点都息息相关、环环相扣。因此,教师在教授数学新知前,要先把握整体脉络,统观全册内容,厘清各个单元的联系与区别,深刻整体地解读教材。只有站在较高角度,真正做到数学结构清晰、脑中有完整数学知识体系,才能更好地将新知以一种科学、严谨而富有逻辑性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建构。以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学为例,教师通过解读数学教材,钻研教学内容,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学内容以一种更高效、更有趣、更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方式呈现在每一节数学课堂上。

一、读懂单元内容,领悟编排意图

数学是一门承上启下、前后内容紧密联系的学科。因此,教材编排人员在编排单元顺序时,是根据一定的逻辑和学生学习特点进行有目的、有选择地编排的。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度钻研教材,充分理解教材编排目的,厘清单元脉络,更好地进行新知教学。例如,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共有7单元,各有联系,环环相扣。第一单元是小数乘法,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在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拓展。教师应当把握这两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利用知识迁移,从旧知引新知,从而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而第三单元的小数除法是小数乘法的延伸和拓展。同理,当学生熟练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后,会将知识迁移到小数除法,设想小数除法是不是也可以从整数除法中得出计算方法呢?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尝试解答,印象自然更深刻,效果也会更理想。所以当教师拿到教材时,不要急于备第一课,应该先总览全书,厘清目录中的脉络,找出单元间的联系和区别,钻研教材编排意图,这样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把握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找准学生学情,确定学生认知边沿,把握教材重难点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在教材中处于核心地位,对知识整体结构、后继学习有着重要影响的内容,都可算是教学重难点。小学数学教材由于篇幅有限,呈现的是高度浓缩的素材,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里面也涵盖了很多知识内涵需要解读,建构时需要学生运用数学空间思维能力、想象能力、逻辑能力等,而这些也构成了小学数学中的重难点,也是学生较难掌握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做好以下几点:(1)备课时,深度解读教材,找准教材中的重难点。教师要钻研教材,观前顾后地构建单元体系,结合学生实际,找出关键,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2)教学时,要创造性使用教材,善用知识迁移,横向对比。数学知识是融会贯通的,在教学中遇到重点难点时,教师可通过对比之前的知识,由旧知引新知,由易入难,层层推进。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首先出示例题:“大家看这个算式,150÷5=30,能不能告诉老师,150、5和30分别叫什么?”“被除数、除数、商。”教师接着引导学生:“那大家还记得商不变的性质吗?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看看它和商不变的性质之间有什么关系。大家看以下两个分数……”教师通过回顾学生熟悉的旧知识,先唤醒学生旧知,活跃学生脑中的思维,再通过旧知迁移到新知,有对比、有联系,实现整体建构,学生学起来也就更容易和轻松。

三、挖掘例题价值,提高育人效果

数学课本上很多教学例题表面看知识点很简单,但在考试或习题中,体现出来的知识却比例题要有深度,涵盖面更广。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没有深度挖掘单元例题价值。很多看似不难的例题,实则暗藏很多数学知识。教师只有做到深度挖掘教材内容,找出例题精髓,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把更深刻更全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62页例题3:小明家贮藏室长16dm,宽12dm,如果要用边长是整分米数的正方形地砖把贮藏室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必须都是整块),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边长最大是几分米?

教师和学生讲到运用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之外,也可以延伸到生活中的装瓶子问题。方砖可以按需要切成各种形状,但在生活中,有很多物体是不能分切的,如当遇到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10、8、7dm的盒子里装棱长是4dm的正方形盒子,要怎么装?装2个有剩余,装3个装不下。这时,教师要教授学生去尾法,因为不能将盒子切成两半,只能剩余空间。所以在备例题时,教师应当深度挖掘内容,延伸拓展,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四、把准习题尺度,实施有效训练

教材习题编排既是强化学生知识点掌握的素材,也是监测学生学习效果、知识点掌握情况的素材。要求要与课标内容要求高度一致,不能超出课标要求范围,也不能遗漏课标要求的知识点。小学生的大脑思维还处在比较稚嫩的阶段,面对思维逻辑性比较强的数学学科,单纯地接受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很难让全部学生都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而传统的“题海训练”只会让学生感觉疲惫又无法达到理想效果,更别说推理、抽象、建模等思想方法的渗透。因此,实施有效的单元习题训练就显得尤其重要。作业尽量做到分层次、分难度、有梯度。全班不可能每个学生掌握情况完全一致,如果教师布置很难的题目,基础差的完成不了;布置很简单的,基础好的觉得没有挑战性。因此,教师可以分两种作业布置,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自身所学知识的价值。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打电话”一课,教学中针对基础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常规的作业题,如:王老师一分钟通知一个学生A,第二分钟,王老师和A又各自通知一个学生,6分钟后,几个学生被通知到?而对基础好一些的学生,教师在此题目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找出规律,想出不同方法,并延伸到若要通知100人,最少几分钟可以通知到每个人。这样层次分开,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此外,题目要有针对性,对症下药。教师在布置数学习题作业时,一定要有针对性,要设计和新课内容相对应的练习,能够将课堂上所学运用于习题中,学以致用,确保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双管齐下,提高自身数学水平。

五、做好充分预设,静待精彩生成

一堂精彩、有效的数学课堂绝不是一步步按照教师事先的教学设计,滴水不漏、按部就班地上课。数学教学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渗透思想方法。数学知识并不能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这样掌握的知识也是死知识。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有充分的预设。通过对教材深度解读,准确制定教学目标,对课堂上学生可能产生的反应进行预设而进行教学设计,用高质量核心问题驱动课堂教学,在师生真诚互动中让学习真正发生。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纸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随意将纸张折一折,并用红笔和尺子把折痕画出来,再把其中一份涂色。学生独自操作完成后,教师提问:“现在哪位同学愿意将图形为全班展示,并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此时,学生争先恐后上台展示:“我是按照大小来分的。小的涂色,大的留白。”“我是按形状分的,不同形状涂不同颜色。”“我就直接把纸张对折,成了两半,一半涂色,一半留白。”最后一个答案正是教师事先的预设,在课堂上学生自主生成。教师追问:“如何知道有无平均分?”“因为一张纸分两份,这两份完全重合就说明一样大,也就是一份一半,那就是平均分了。”“也就是说,这张纸是单位‘1’,平均分成两份,一份用分数表示就是,对不对?我们全班再来验证一下。”以上的教学案例很好地体现了教师预设和学生生成的结合。这样的一堂新知教学,能够让学生以一种更好的方式接受新知并掌握新知,让知识自然生长,完成知识建构。

综上所述,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事先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读懂课标理念,读懂教材编排意图和脉搏,厘清教学内容中隐藏的数学关系,深入挖掘教材的例题价值,统观全书,准确把握各个单元的脉络,找出联系和区别,才能更好地在课堂上将知识以一种更高效、更符合学生实际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猜你喜欢
新知小数例题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小数加减“四不忘”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