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惠安职业中专学校 张志丽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中国的民宿旅游逐步兴起,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对旅游人才(尤其是酒店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此种形势下,作为基石力量的中职酒店专业学生便成为民宿业争抢的重点人群。为匹配民宿旅游发展需求,中职酒店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应该得到高度重视。这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同时关系到我国民宿旅游的发展,进而会影响国家未来的旅游业发展,因此中职阶段技能型酒店人才培养的改革势在必行。
“民宿”一词源自日本Minshuku,指的是居民利用自用闲置住宅房屋,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等,为外出郊游或远行的旅客提供个性化住宿场所,例如民宅、休闲中心、农庄、农舍、牧场等,让游客充分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享受另一个家的温馨。本文中的“民宿旅游”,是指旅游者以入住民宿、体验民宿主人提供的个性化服务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
民宿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部分,伴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甚至成为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同时,随着民宿旅游所创造的商机愈发显著,不少家庭开始将经营民宿作为主业。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竞争者的与日俱增使得民宿的经营管理压力逐渐加大,对住宿和体验品质、服务和效率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在竞争中更好地发展,一部分地区民宿向着特色化、豪华化、高服务化方向转变,另一部分民宿开始进行价格战等恶性竞争,造成的直接结果是民宿旅游质量良莠不齐。
随着民宿旅游新业态的发展,市场需求也随之变化。按照传统酒店行业需求设计的培养方案,诸多弊端逐渐显现。倘若不能紧跟时代步伐,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升级,则难以培养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
专业设置是专业建设的前提。现阶段,中职学校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方面严重不足,未能有效针对行业需求的变化对酒店专业进行动态管理。经调查分析,当前中职酒店专业设置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首先,大部分中职学校缺乏完善的市场调研机制,无法定期进行有效的市场调研,导致中职酒店专业缺乏对当前产业结构和行业需求的科学把握。其次,中职学校缺乏对酒店专业的顶层设计与规划,并未结合民宿旅游行业的市场需求,紧贴产业发展方向进行专业设置,亦未对酒店专业设置进行准确定位。最后,中职酒店专业未根据当前民宿旅游行业发展的需求,对专业进行优化和调整,专业设置依旧是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方向。
中职酒店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建立在为高星级饭店培养人才之上,其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客房服务、前厅服务、中餐服务、西餐服务等核心课程,这些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民宿的生存起到辅助作用,但是与其人才能力需求并不完全相符,存在不少弊端。第一,中职酒店专业并未根据民宿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开设与民宿相关的专业课程,脱离了民宿旅游行业的实际情况。第二,目前中职酒店专业所选用的教材中涉及民宿旅游方面的内容寥寥无几,时效性差,且偏向理论化,少有实践指导。第三,教材内容多偏向于提供标准化服务,缺少个性化和创新性,这与民宿旅游的要求不符,无法满足其需要。第四,学生见习、实习对接酒店都选择高星级酒店,更容易导致学生对民宿旅游缺乏了解,从能力和兴趣上看都未必选择其作为未来的就业方向。
专业教师对于专业发展的作用毋庸置疑,中职酒店专业教师对民宿旅游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直接影响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中职酒店专业教师与民宿旅游行业发展还未接轨,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中职酒店专业教师与民宿企业的联系不够紧密,很少参与民宿旅游相关工作,未能充分了解民宿旅游行业的人才需求;另一方面,中职酒店专业教师的培训制度不够完善,培训方式制式化,无法定期接受最前沿的资讯,导致其在民宿旅游方面,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技能都有所欠缺。
专业设置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包括国家对专业的顶层设计、学校对其发展的整体规划、专业的发展前景等。中职酒店专业的设置也必须建立在这些因素之上,无法随意变更,但是却可以在方向上进行调整。据了解,目前多数中职学校酒店专业发展遇到瓶颈,酒店需求、人才培养与学生意愿无法很好融合,尤其是新时代学生的个性鲜明,自主选择意识强烈,无可避免地推动着专业转型升级。在民宿旅游发展的背景之下,转变角度,在原有专业设置的基础上增加民宿方向,可以成为不少中职学校酒店专业突破困境的手段,为专业发展谋一条新的出路。
人才培养方案是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实施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据,对各专业发展起指导作用。它包括专业名称、入学要求、基本学制、培养目标、职业范围、人才规格、课程设置、实训实习等方面内容。为了培养适合民宿旅游发展需要的人才,在确定培养目标后,我们应着重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调整完善。首先,在保留酒店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增加民宿旅游方面的课程,培养以适应民宿旅游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充分利用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民宿专家的力量设置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其次,有针对性地编写民宿旅游类教材,完善和补充传统教材的不足,教材应以实用性为主,突出技能的需求。再次,进行课程设置时,可以增加艺术类课程,做好审美教育。最后,个性化和创新性是课程设置时必须把握的原则和方向。
中职酒店专业要培养与民宿旅游行业相匹配的人才,最有效的方式便是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邀请民宿旅游行业合作企业定期或不定期派遣相关管理人员到校授课,围绕当前民宿行业的需求开展教学,指导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活动,更好地将教学和行业需求接轨,提高学生的前瞻性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在校期间与民宿方的交流,将部分酒店专业的实践教学场地转移到民宿企业,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亲身体会民宿旅游行业的人才需求。与民宿企业的深入合作对学生实践能力的促进是最直接,也是最快速的,同时也能够为民宿旅游行业持续培养和输送合适的人才,实现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达到学生、学校、民宿三赢。
优质的师资是实现中职酒店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换言之,若要培养符合时代需要、满足民宿旅游行业需求的人才,关键是打造一支拥有丰富的前沿资讯、坚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专业技能且综合素质高的优质教师队伍。
其一,酒店前沿资讯的持续获取是教师保持与时俱进的前提。日新月异的今天,唯一的不变就是变化,要适应酒店行业的不断变化,必然要求教师通过不同媒体获取最前沿的资讯,持续更新专业观念。其二,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应该成为常态。教师的工作性质不具备强烈的竞争性,长时间的重复性教学容易产生倦怠,需要通过培训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鞭策教师快速进步。其三,与民宿企业的密切联系是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途径。一方面可以由校内教师到民宿企业挂职锻炼,甚至自行创业开办民宿,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水平;另一方面可以聘请民宿企业兼职教师到校参与课堂教学、课程开发、教材编写等工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控制兼职教师来源,建立教师资源库,保证师资质量,提升其工作参与度,推进校内外教师的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作为当前企业结构性改革的产物,民宿是促进旅游消费、创造旅游市场的新路径。在民宿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下,中职酒店专业必须对接民宿旅游行业需求,探索中职酒店专业设置;紧跟民宿旅游发展步调,完善酒店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与民宿企业的合作,不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重视专业师资培养,打造与时代接轨的优质教师队伍;突破中职学校酒店专业发展的困境,推进专业较快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