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准语文要素,精心设计学习单,让语文课堂更有深度

2021-12-03 06:32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莒溪中心小学吴新琼
亚太教育 2021年17期
关键词:深度读书课文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莒溪中心小学 吴新琼

学习单,也称为学习任务单,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媒介,它是设计者利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遵从学生实际和认知规律,依据教学目标,由上课教师预先设计的学习方案,用于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了教师课堂的教学思路。它能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如自主参与学习;进行知识的积累;养成学习习惯;促进能力的发展。其主要作用是将教学目标转化成学习任务,具体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学习本课知识所要做的准备,如要搜集的学习资料、完成的学习任务、运用的学习方法等。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伙伴间的团结协作,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掌握相应的学习内容,习得学习的方法,并在挑战性任务的引领下,不断深化自身的学习,形成学习的能力。

一、围绕语文要素,抓住核心问题,引导深度阅读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每个单元的第一页设计了单元导语,安排了单元语文要素。语文教师在进行单元备课时,要明确单元主题,抓住单元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习单的设计要体现精简的原则,根据单元的语文要素,设计出核心问题,而不是细碎问题的累加。每节课设计的问题不要过多,如果文章通俗易懂,以二至三个问题为宜;如果难度较高,一节课只设计一个核心挑战性问题即可。学生能够对这个核心问题进行深度思考,自主解决,并能够理解这个问题中包含的意义和价值。问题的精简,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自我总结这一完整的过程,这对于学生深度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学习是大有益处的。如笔者在教学《忆读书》一文时,围绕语文要素,设计了“作者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她认为一本好书的标准是什么?”这一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批注关键词句、画思维导图、列出提纲、填写表格等形式,梳理出课文内容的有关信息:作者读书的时段、所读的书名、读书的感受或评价、好书的标准。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根据问题的需要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归纳、梳理,引导学生厘清了课文的条理,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统编版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的《牧场之国》是一篇精读课文,教学时,为了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把握课文内容,笔者在备课过程中反复思考,根据学情,在第一课时设计了“作者描写了牧场之国的动物们的哪些画面?”这一核心问题,题目中的“动物们”给学生搭建了学习的台阶,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学生可以借着这一台阶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依据语文要素,设计挑战性问题,引发深度思考

要让学生喜欢语文,必须使其对语文课堂感兴趣。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学习单上就要设计出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问题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并直接体现学生感兴趣的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要在恰当的时机呈现问题,调动学生的认知兴趣,挑战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形成自主学习的动力。核心问题的目的是刺激思考、引发探究,产生出更多的问题,学生在处理和思考这样的问题时,会逐步揭露与发现一个主题的深度和丰富性。如教学《牧场之国》一文时,笔者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从牛群专注吃草、骏马自由飞驰、家畜安闲欣赏、人们默默工作、牲畜沉沉入睡等画面中感悟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舒适、自由、悠闲、宁静的。笔者紧接着追问:“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是一个关于写作方法的有深度的问题。笔者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衍生出了一系列问题:(1)“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出现在哪里?(2)作者描写的“真正的荷兰”有什么特点?(3)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学生带着这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在思考交流中明白作者的表达方法,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到作者在这句话中所要表达的对荷兰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感受到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问题的设计还要具有比较明显的开放性,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学习的需求和水平,不断去深化和拓展。这样的问题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让学生呈现多种多样的思考方式和学习结果,也可以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学习,不浪费任何层次学生的时间,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自主探索与协同合作的乐趣。如教学《忆读书》一文时,针对文中作者介绍的关于《三国演义》的读书方法,设计一个开放性问题:“你对冰心奶奶的这种读书方法赞同吗?请说明理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结果,表达对读书方法的不同看法。有的学生对这个看法表示认同,认为书读熟了,意思自然就明白了,多读多积累,才会有收获;有的学生对这个看法表示不认同,认为如果没有准确读书,做“半边先生”,有时会闹出笑话,还可能理解错误,这和读书的初衷背道而驰。学生在观点碰撞的过程中了解了深入思考读书的方法,知道了在今后的阅读中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开展阅读,明白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在吸收作者好的阅读方法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阅读经验,理解了作者所说的“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含义。通过有深度的思考,学生习得了关于读书的方法。

三、立足语文要素,注重方法的指导,实现深度学习

语文阅读教学重在让学生习得阅读的方法。学习单的设计,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用阅读方法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如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语文要素之一是“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在学习第7课《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一文时,笔者设计了学习单中的一个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借助关键词句,看看课文介绍了哪些内容。”“借助关键词句”指明的就是阅读的方法。又如教学《搭石》一文时,在学习单设计中也要指明阅读课文的方法:“要集中注意力,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字一顿地读,更不要回读”。教学《冀中的地道战》一文时, 引导学生产生对课题的质疑:“‘冀中’是哪里?‘地道’是什么样的?‘地道战’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呈现在学习单上,学生根据学习单,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做批注,做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既动脑又动手,运用方法的过程也就是语文要素落实的过程。学生在课内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迁移于课外的阅读,在不断的训练过程中,循序渐进,真正实现了提高阅读的速度。学生在单位时间里能最大限度地获取更多的信息,深入思考,提升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实现了深度学习。

四、紧扣语文要素,进行读写结合,探寻深度训练

统编版教科书编排的课文文质兼美、内容丰富,兼具文学性与时代性,是阅读和表达的“范本”。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的读写结合点,为学生搭建写作平台,引导学生领悟文本表达的共同特点,在阅读与品评中,感悟文本写法的精妙,并加以迁移运用,助力读写的深度融合。

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一文时,课文第1自然段抓住天空的颜色和变化的动态过程表现黎明时天空的美。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了“泛着、染上、飘着”这一组动词的准确使用,领略了“鱼肚色、红晕、红紫红紫”的颜色的美,体会到黎明的天空“一点儿一点儿”变化过程的缓慢,在研读中感受到作者通过细心的观察、生动的描写,把春天黎明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进行读写深度融合训练极好的范本。笔者设计学习单,要求学生选择观察晴朗天气傍晚时的天空、下大雨前的天空、雨后的天空,通过联结课文的句式,仿照作者对景物进行动态描写的方法,进行迁移仿写。

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牧场之国》一文时,学生研读牛群专注吃草这一部分,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描写牛犊和老牛的语句,感受句中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后,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借助教师展示的图片,进行句子的仿写。学生积极思考,发挥想象,仿写出了许多生动有趣的语句:小鸡的模样像运动员,神气十足;母鸡好似鸡群的教练员,无比威武。小鸡的模样像小宝宝,天真可爱;母鸡好似和蔼的母亲,无比慈爱……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觉得写话并不困难,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样的课堂实现了读中有写、读写结合,实现双向交流互动,从而让阅读要素转化为习作能力。两者之间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共同发展。

总之,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课堂的设计要把准语文要素,确定好教学目标,深入研读文本内容,研究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学习单,并利用这一载体,引导学生习得阅读方法,然后运用阅读方法细读品味文本语言,在语境中迁移运用语言,实现知识的主动构建。让语文教学更有深度,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深度读书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背课文的小偷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