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理工大学 王 萌 张久建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就业形势愈加复杂严峻。据教育部网站消息,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达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加之大量海外留学生回国求职,毕业生就业人数创历史新高,就业压力增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做出重要指示,深刻指出要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稳就业、保就业是高校毕业生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是实现更充分高质量就业的关键。
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存在差距。一是专业技能不足。部分大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没有扎实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在求职过程中被问得哑口无言,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手足无措。二是个人综合素质不全面。如沟通组织协调能力、执行力、抗压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欠佳。三是择业观、就业观不正确。部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明晰,就业期待值过高,自我认识不到位,自我认知出现偏差,从而造成眼高手低、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脱节的情况。四是主观能动性有待提高。部分大学生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在就业中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出现“懒就业”“慢就业”的情况。
目前,高校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机制仍不完善。一是对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校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工作大多单一依托就业指导部门开展,难以满足大学生就业择业的实际需求,部分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重视程度不够。二是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单一。很多高校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以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等理论讲授的方式进行,缺少对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实训。三是系统性的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体系尚未构建。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师主要由院系辅导员和行政人员担任,这些人员的职业资格和知识储备相对不足,对学生难以实现精准化和个性化的指导培养。
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为成果导向教育,也叫作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习成果(Learning outcomes)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该理念由美国教育学家Spady等人在1981年提出,近些年该理念被引入国内后,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思考和创新。
一是就业创业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不仅包含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也包含组织协调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通用技能。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贯穿大学生教育服务管理全过程的工作,旨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迎接未来职场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二是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包含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的培育,引导学生将个人的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到基层、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三是在培养就业创业能力时,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培养形式除了课堂讲授外,还要注重第二课堂的作用,发挥就业创业实践活动的积极作用。四是可以根据学生需要获得的就业创业能力,反向设计培养内容,即将就业创业能力的结构进行分析,映射出每种能力培养所需的培养内容。据此设计教学内容,安排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实现培养目标和结果的一致。
就业创业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不仅仅是找工作或面试的能力,它不仅包含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也包含组织协调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通用技能。因此,教师需要树立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与专业结合、与职业结合、与就业结合的教育理念,填补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之间的空隙。目前,国内部分高校片面追求就业率,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理念较为淡化。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理念应该从学生大一入学就开始培养,贯穿学生大学四年全过程,参与人员不仅包含就业主管部门,也应包含专业教师、导师、辅导员、家长、企业等群体,形成良好的全员育人的就业创业能力培育理念氛围。
在OBE理念下,应打造“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理论+实践”的就业创业课程。第一课堂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掌握求职择业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第二课堂包含模拟面试、暑期调研、企业实习等实践,通过“课内学习+课外实践”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师资建设上,加强就业指导教师的职业资格和专业性知识储备,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涵盖“校内+校外”的师资队伍。校内师资包含专业课教师、班级导师、生涯规划师、创业实训师、心理咨询师等,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专业、职业和外部世界的关系。校外师资可以从专业对口、口碑好的企业中选聘,深化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对口岗位的实践能力,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
大力整合资源,构建学校、学院、个人、企业四级联动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从大一到大四的一个系统工程,而不只是针对毕业生或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高校要积极主动和用人单位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实现成功就业和高质量就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以“四个精准”来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建立就业台账,做到每周至少更新两次,做到就业情况精准掌握;一对一进行就业指导,成立就业工作小组,发挥朋辈互助优势,做到就业信息精准推送;就业技巧精准教授,通过主题班会、网络会议平台等多种方式开展就业技巧培训,邀请企业高级人力资源做就业指导、朋辈就业经验分享等;学生困难精准解决,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解决学生就业过程中的问题,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通过“不见面,云代办”的方式,为学生邮寄三方协议、毕业证书、电脑等物品,精准解决学生困难。
教师在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时,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大学生要积极主动加强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立足时代需求、立足自我认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先就业再择业;另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实践,努力学习,在课程学习、社会实践、生产实习等实践中提升自身的就业创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