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可以要个拥抱吗?

2021-12-03 03:55黄珊珊
江苏教育 2021年76期
关键词:科组移情来访者

黄珊珊

在咨询接近尾声的时候,小嘉声音低缓,试探地问我:“老师,我可以要个拥抱吗?”我心里咯噔了一下,本能地躲避他的眼神。

就在大家备战高考的时候,小嘉被医生确诊为焦虑症。他总会因为生活上的小事焦头烂额,甚至出现了呼吸困难、头晕胸闷等躯体反应。一年来,小嘉每周都会提前预约固定时间的心理咨询,并准时出现在心理咨询室,风雨无阻。有一次,我因故与同事换班。当我告知小嘉预约的时间有所调整时,他立刻流露出明显的焦虑和不安,反复地追问我:“老师,为什么要改时间?可不可以还是按照原来的时间?”与此同时,他的脸上表露出来的是深深的失望。这之后,我便常常问自己,我对于小嘉的咨询是否过于频繁?这一年多的咨询是否真正帮助到了他?我有时候甚至怀疑,这样的咨询是否应该继续下去。

“老师,我可以要个拥抱吗?”小嘉又低声地重复了一次。

我应该答应他吗?那一刻,我迟疑了,甚至内心有些慌乱。小嘉为什么突然请求“拥抱”?这是通常意义上的来访者的移情表现吗?毕竟随着咨询次数的增多,一个青春期男生对年轻的女心理咨询师渐生好感,进而爱慕,这也不是不可能的。我可以拒绝吗?我若拒绝,会导致他出现过激的身心反应吗?会不会影响到他明天的模拟考试呢?我一下子思绪纷乱。

看着小嘉真诚的模样,我的专业素养告诉我必须迅速调整状态。于是,我尽量用轻松、温和的语气说:“哎呀,小嘉,你怎么会想到要‘拥抱’呢?”小嘉低下了头,有些难为情地说:“近来,我感觉做什么都特别吃力,很辛苦。想要跟黄老师要个拥抱,汲取一些力量。”我知道,我必须暂且答应这个请求,至少在口头上。我平静地回应小嘉:“没问题啊,你先专心备考。今天的咨询就先到这儿了,我们下周四见!”小嘉点点头,放心地离开了心理咨询室。

小嘉走远后,我找出他的咨询记录表进行仔细梳理。可是,我越梳理,心里就越发困惑:请求拥抱究竟是“依赖”还是“移情”?一个正值青春期的男生提出想跟女老师拥抱,这属于正常的表现吗?带着心理咨询师的警觉,我在科组研讨会上将这件事作为“棘手个案”提了出来。会上,科组成员对我进行了“同伴督导”,他们问:“你有没有和小嘉明确过咨询目标?”“他是如何看待咨询效果的?”“你是否和小嘉说明过心理咨询师的责任和义务?”“小嘉最近的内在冲突有哪些?”面对一连串的提问,我居然哑口无言。是啊,这明明都是心理咨询的常见问题,我怎么都抛在脑后了?也许是每周一次的见面,让我逐渐淡化了心理咨询师的角色;也许是长期的关心与倾听,让我忘了心理咨询的专业性。这一个个“也许”让我在面对小嘉的拥抱请求时充满纠结和困惑。作为心理咨询师,无论小嘉的行为是否为移情的表现,我都应该借助这次机会向小嘉再次明示咨访关系。

周四终于到了。小嘉如约而至,他如往常一样敞开心扉向我倾诉,聊着聊着,他突然问:“老师,心理咨询师都需要督导,你们有吗?”他的语气和神情里流露出我从未见过的热切期待。从他接下来的叙说中,我得知他对心理学感兴趣,也明白他为何突然问起“督导”。我回应:“有的,上大学时,高一级的导师会督导我们。现在工作了,一般都是同伴督导!”小嘉两眼放光,那渴望的眼神分明在说:太好了!我想知道得更多!

我淡定而小心翼翼地说:“就在今天上午,我们科组还进行了一次案例督导呢!这不,我提出的就是关于你的案例呀!请放心,案例都是匿名的。”这下,小嘉更兴奋了:“老师,那您说了什么啊?”我平静而郑重地回复:“首先,我向大家简单介绍了我对你的咨询历程。然后,我请教同行们,当来访者希望与咨询师拥抱时,他最可能是基于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我们该如何解读来访者的内心?”小嘉听罢,摆手解释:“老师,其实情况是这样的。考试前一天,我阅读过北京师范大学刘嘉教授的书,他在书中提到‘拥抱可以给人想象不到的力量。’我当时立马想到了你。一年来,你给了我莫大的帮助,一次又一次地给我带来力量。所以,我就想着跟你拥抱一下,体验下拥抱的力量,也算是给自己战胜考试压力的奖励!”

小嘉的话让我绷紧的心弦一瞬间松了下来,也解开了我内心的谜团。就在那一刻,我“看见”他身上那种久违的平静,一种代表内在力量的平静。他对我不是移情,只是想感激我的“共情”,求“拥抱”仅仅是一种向我表达感激的方式。

后来,我们又聊到了更多关于心理学的话题,聊到我们之间的咨访关系,以及我对他的咨询效果。咨询结束时,小嘉自然又轻松地问:“那么,老师,我们可以拥抱一下吗?”我毫不犹豫地张开了双臂,小嘉也向我靠近,我用力拍了拍他的背,说:“加油,照顾好自己!”说完,我举起手掌:“老师送你一个击掌,我们以后就用这样的方式传递力量!”小嘉举起手掌,用力地击向我的手掌,“啪”的一声,我知道,这不只是击掌声,更是内心力量的有力传递。

作为学校里的心理咨询师,我们既不能固化于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忽略学校情境的特殊性,也不能局限于教师身份而弱化心理咨询的专业性。作为心理健康教师,我们更要从心理专业的视角助力学生成长!于我而言,这次的“拥抱”事件确实是一次“专业失误”,毕竟“拥抱”只是学生的一种表达内在情感的个性化方式,而我却看到了其“敏感性”。当然,这也是好事,让我明白今后在心理咨询时需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出专业性和引导性。

“老师,我可以要个拥抱吗?”我永远不会忘记这句话,它时刻提醒着我:专业成长丝毫不可懈怠!

猜你喜欢
科组移情来访者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未来事务的色彩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1 The beginning of things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基于中华经典文化的中学语文教研组的建设策略——以河源市和平县为例
众人拾柴火焰高
移情于物,借物遣怀(外一则)
平凡工作育优秀数学科组
心理咨询中如何识别和应对反移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