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稻渔综合种养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2-03 02:18罗昌妃
农技服务 2021年5期
关键词:黔东南州养鱼苗种

罗昌妃,胡 旭

(黔东南州水产站,贵州 凯里 556000)

稻渔综合种养是通过对稻田实施工程化改造,构建稻渔共作轮作系统,通过规模开发、产业经营、标准生产、品牌运作,能实现水稻稳产、水产品新增、经济效益提高、农药化肥施用量显著减少的一种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近年来,我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快速发展,在促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渔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黔东南州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优势等条件,主要围绕月亮山和雷公山,以锦屏、黎平、榕江等县为重点建设稻渔综合种养基地,辐射带动全州实施,实现了稻田增收增效。黔东南州立足于悠久的稻田养鱼基础,坚持以种稻为主,种养结合,通过开挖鱼沟、鱼溜、加高加固田埂、设立独立的进排水、统一苗种投放规格和数量、不投喂或少投喂青饲料等养殖技术,建立“稻鱼共生、荷鱼共生、稻鳅(虾、蟹等)共生和稻鱼鸭共生”等多种立体种养模式,大幅度提高了稻田的综合效益。近年来,黔东南州通过稻渔生态种养工程的实施,在重点稻渔生态种养区建设亩产“千元鱼、千斤粮”的渔粮结合新型稻田种养基地,培养了一批集种稻、养鱼和经营于一体的复合型新型农民,增加了农民收入,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为黔东南州稻渔综合种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针对其稻渔综合种养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

1 黔东南州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现状

2015年以来,在黔东南州各级水产养殖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稻渔综合种养工作稳步推进,养殖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表1),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以下5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确保相关措施落到实处。为加快推进黔东南州稻渔生态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各地把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县市级成立了稻渔综合种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细化工作方案,切实把该产业作为“民心工程”“农民增收工程”来抓,确保全州稻渔生态综合种养产业有序推进和按期完成。

二是不断增加资金投入。黔东南州整合各类资金,加大对稻鱼生态种养工程的投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坚持运用市场机制,鼓励全社会参与和支持发展生态渔业,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三是技术指导培训到位。为帮助农户解决实际困难,使农户真正地掌握养殖实用技术,全州各级技术人员通过田间课堂、讲座等各种形式的技术咨询服务,开展了灵活多样的技术培训。

四是示范带动效应明显。各县市在重点稻田养殖区创办标准示范点,选择适宜稻田养殖的优良品种,主推“稻鱼”共生、“稻鱼鸭”共生等立体种养模式,以低投入、中产出的沟溜式稻田方式为主,开挖鱼沟鱼溜,加高加固田埂,建设进排水设施等技术措施,实施标准化生产,带动全州产业发展。

五是注重主体培育。鼓励农户采取组织合作社经营,引进企业自主经营的方式,坚持自愿、民主的原则,按照有独立法人资格、有规范组织章程、有健全管理制度、有较强服务功能、有较大经营规模、有明显增收效果的要求,提高组织化程度,引导企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与农民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在渔业产业化中的获利水平。在渔业生产中试行和推广相对成熟的“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探索渔业经济合作组织的有效运作模式,发挥其桥梁、纽带和服务的作用,更好地维护农民的利益。

2 黔东南州稻渔综合种养存在的问题

2.1 稻鱼品牌影响力和产业附加值不高

虽然黔东南州稻渔综合种养水域条件优越、历史悠久,但品牌影响力不高。同时,与其他产业没有形成有机融合发展,相关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没有形成产业链的延伸。

2.2 资金投入不足,推广乏力

一是财政资金投入有限。近年来,没有州级专项补助资金支持,县级财政仅安排极少资金用于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在稻渔种养过程中,大部分合作社和养殖户资金比较紧张,导致鱼种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养殖技术含量低等,影响了稻渔综合种养各个生产环节的正常开展,进而影响产量和效益。二是技术推广经费不足。由于技术推广经费不足,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推广只能停留在办培训班和稻田田间指导上,示范推广手段单一,推广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2.3 优良苗种供应不足

在黔东南州稻渔综合种养实际生产中,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各县市的鱼种繁育场建设滞后,鱼苗自给率不足,大量从湖南、广西、四川等地调运,造成成本高、鱼苗体质差及成活率低,严重制约了养殖鱼产量的提高。

2.4 产业化标准化程度低

由于许多农户的水田较为分散,且面积不大;加之村级专业合作社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无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队伍和规模偏小,运作模式不够成熟,影响力不大,竞争力不强,整体作用发挥不明显,专业合作社的效果不明显,导致稻田养鱼基本以户为单位,处于分散、自发、随机的状态,养殖管理不规范,导致养殖鱼的产量较低,从而又影响了养鱼的积极性。

3 促进黔东南州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的对策

3.1 打造稻鱼品牌,提高产业附加值

规范稻渔综合种养行为和生产投入品的监管,积极申报绿色和有机食品以及国家地理标志认定。引导健康养殖,及时进行田鱼商标注册,打造水产品牌。结合“酸汤鱼”“侗乡腌鱼”等传统饮食文化以及休闲观光旅游业发展需求,在旅游景点采用“荷鱼”模式,增强稻渔产业的体验性和观赏性,促进产业链延伸,提高其产业附加值和整体效益。

3.2 加大资金投入和推广力度

各级有关部门应对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予以重视和支持,政策上给予扶持,设立专项资金,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稻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稻田养鱼技术推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外部资金加速水产苗种场建设。

3.3 提高优良苗种供应能力

大力开展冬闲田培育鱼苗鱼种。巩固完善已建和在建的鱼种繁育场,使其投入生产,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积极培育经营主体,引导和扶持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进行苗种生产,实现水产苗种生产的多元化,提高鱼苗鱼种生产能力,推进稻田养鱼规模化发展。

3.4 走产业化标准化道路,提高商品率

积极扶持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引导生产企业、专业协会与农民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示范点,以点带面,带动附近农户发展。鼓励通过土地流转实现稻田养鱼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提高稻田养鱼的商品率,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猜你喜欢
黔东南州养鱼苗种
民居摄影
捕鱼节上捉鱼忙
关于溧阳市青虾“太湖2号”苗种扩繁体系生产情况的公示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为什么自来水不能养鱼?
补妆
养鱼记
简析稻田养殖小龙虾的苗种选购与放养技术
鱼经
黔东南州广场体育文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