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丽, 喻礼怀,王洪荣
(扬州大学 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
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不仅会降低饲料质量,更会在动物的肉和奶中残留,影响食品安全。饲料卫生问题必将成为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关注的热点。《饲料卫生学》是研究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和抗营养因子的发生变化规律、与动物健康的关系、防除措施,以及卫生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等有关问题的科学[1]。根据“预防为主”的方针,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管理法规及配套政策,我国自1991年已经完成了3次国家饲料卫生标准的修订,最新的饲料卫生标准已于2018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饲料卫生学既是预防兽医学的组成部分,又是饲料科学和饲料毒物学领域中的一门学科,其课程教学也需与这些学科的发展保持一致,需要进行教学改革。
2003版扬州大学《饲料卫生学》教材是第一本适用于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专业本科学生的饲料卫生学教材。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已略显陈旧,建议在教学的过程中增加转基因饲料原料的介绍、加强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的危害及其替代物的介绍与讨论,这些都是当下的热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需要让学生了解饲料卫生学领域最新的动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另外,建议增加“饲料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的制订及重大事件对社会的影响”,使学生深刻领会及时、正确处理饲料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与饲料营养学、饲料学、饲料添加剂学、临床兽医学、家畜环境卫生学和动物生理生化等课程的融合贯通,帮助学生将专业课理顺理通,理解性记忆和掌握知识,并学会灵活利用。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结合饲料卫生学课程特点,使用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结合影像资料,可以使课堂更加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比如在讲到重金属毒物导致中毒反应的时候,可以讲日本的“水俣病”,寻找相关影像资料,深化教学。多媒体教学能给学生创造轻松多彩的学习环境,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但在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要避免“所见即所讲”的直板式课件和电子黑板式课件,要多互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做到“以学为主,以教为辅”[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尊重和充分肯定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多鼓励少批判,先鼓励后点评不足,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根据饲料卫生学课程特点,随着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提出,研究性教学和探究性教学受到广泛关注[4]。课堂讨论是研究性教学的方法之一,其使得课堂更加开放而富有活力,并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参与性和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也是专业知识的具体运用过程和体现[5]。根据饲料卫生学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抗生素的利与弊”等专题讨论,既紧扣时代热点,又可以帮助学生应用饲料卫生学的知识,从饲料卫生学的角度考虑问题并解决问题。本人在饲料卫生学的教学过程中,尝试以辩论赛的形式,对这两个专题进行讨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高,辩论之后适时总结,收到很好的效果。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请没有参与讨论的同学对汇报或辩论的同学进行评价,一举多得,增加课堂参与度。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针对饲料卫生学课程特点,实验教学应该不仅仅停留在实验室抽象讲理论和模拟分析层面上,应该让部分实验内容走出实验室,走向牧场、饲料场和肉品加工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6]。
本课程中霉菌毒素的测定、亚硝酸盐的测定、重金属的测定等内容都应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实现与生产实际的无缝对接。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带学生去生产现场采集样品,观察原料,并带回实验室检测。同时可以以课程为核心,指导学生成立SRT(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小组,设计课题,开展试验并撰写论文,既帮助学生深入巩固课堂知识,又促进了其团队意识的形成,为其进入科研领域的大门打下基础。
根据饲料卫生学课程特点,课程的考试方法应该多元化,建议侧重能力考察。期末考试题型应尽量多样化,内容应尽量新活,全方位多视角考核学生各种能力和素质[7]。目前我们采用多元化考核方法,重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在期末总成绩中占比60%,期末考试成绩占比40%。平时的表现主要包括课堂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和实验教学。这样增强学生平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考察学生能力,收到不错的效果。
任课教师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同时,加强课堂考勤和课堂纪律管理也是课堂考核的重要手段,没有高的课堂出勤率和良好的课堂纪律教学效果是难以保证的,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随机抽取提问的方式抽查出勤率,既可以帮助了解每一位学生,又可以定量化考勤。对于课堂讨论设计评价表格,请没有汇报或辩论的同学对进行汇报的同学打分,最后综合学生的评分和自己的评分,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专业知识的运用和表达能力等对学生进行定性评价。
平时作业是督促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途径,本人在饲料卫生学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不重视课后的学习,一味搬教材,缺乏自己思考、自己动手查阅资料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研究生的课题设计,教会学生如何查阅科技文献、如何利用图书馆,并设计一些作业题,比如“农药在饲料中的残留现状”、“霉菌毒素对饲料的危害”、“生态、环境和饲料之间的关系”等开放性讨论题,请学生回去查阅资料,写读书报告。
实验课的成绩结合课堂考勤、实验课参与完成情况、课后作业和小论文完成情况综合评分,其中考勤占20%,实验课参与完成情况占30%,课后作业占25%,小论文占25%。这样的考核方式改变了之前的完成实验报告即可的单一考核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能更好地考核其动手能力和课后思考总结的能力。
饲料卫生学教学改革应从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出发,进一步重视和优化实验教学,并改革考核方法,侧重能力考察,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为社会培养饲料卫生领域的专业人才。当然,饲料卫生学的教学改革将是长期的、渐进的工作,学生人数多、教学经费相对不足、学时数少和实验教学场地缺乏是制约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因素。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任课教师要解放思想、挖掘潜力,积极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将饲料卫生学的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完善,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