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文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1402)
我国经济已经处于“新常态”发展时期,经济增长的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为以“创新驱动”。当前,旅游业已成为我国主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旅游业具有较大的拉动力、较强的融合能力,对于各产业具有催化和集成的作用,能够推动其他相关产业和相关领域的发展。“旅游+”逐渐成为现阶段推动我国经济不断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在新常态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创新是最主要的发展推动力。因此,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也出现了新的要求。在面临的各种机遇下,我国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应该积极思考如何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思想和新理念进行专业建设,如何适应行业企业转型升级进行教师、教材与教法改革。
“教师”“教材”“教法”的“三教”改革是事关高等职业教育“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直接关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是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1]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对比发达国家,我国职业院校教师还存在着数量不足、来源单一、校企双向流动不畅、结构性矛盾突出、专业化水平偏低等问题。面对“三教”改革的要求,由于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部分教师直接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企业实践工作锻炼;在实训课程中实施理实一体化和模块化教学显得力不从心,专业教材设计能力、编写能力欠缺。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队伍建设连续做出系列重要指示。为了弥补职业院校教师发展存在的不足,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教师供给方面提出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增加培养规模;在教师准入方面规定具备3年及以上的企业经历。在招聘、管理、考核与培训方面扩大高职院校自主权,提倡专兼结合、双向流动、双师素质、全员培训。
《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的目标是打造360个满足职业教育教学和培训实际需要的高水平、结构化的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以学生为服务对象,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以模块化教学改革为主要途径,以专业和课程建设为平台,以沟通、协作为纽带,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组成的一种创新型的教学基本组织。[2]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学内容的支撑和依据,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教材通过“教什么”决定了学生“学什么”,直接影响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养成。[3]当前职业院校的教材建设存在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内容更新不及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衔接不紧密、教材选用不规范等问题。
新时代高职教育教材改革的使命与发展方向是:首先,用教材为高职院校学生打好“中国底色”,将立德树人作为教材建设的根本任务;凸显职教特色、质量为先,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同时深化校企合作,进行全流程合作开发教材;坚持遴选与新编相结合,完善高职教育教材体系。其次,以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为载体,利用在线开放课程进行线上自主学习,借助云课堂开展教学活动,实现资源与教学整合,助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充分发挥数字化资源价值,推动信息时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一言堂”的情况,都还存在着一位教师全程教授一门课程、教学手段单一、教学组织形式僵化等问题。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倡导采用模块化课程教学,即将课程划分为若干模块进行教学,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子功能,所有模块可以按某种方法组合,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模块化课程教学理念和作法主要体现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宽泛人文素养,基础从业能力,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进而培养职业岗位工作能力;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学生在“做”中习得知识、形成能力;教师要分层次下达任务,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从项目(任务)着手,引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实践中得到感性知识,经过反复实践上升到理论知识。
模块化课程教学需要做到课堂结构重构、教学团队重构和教学流程再造。其中课堂结构重构需要根据教学现场(教学情景)合理分组。教学团队重构是改变以往教师个体教学为团队协作教学,建立分工协作模块化的课程教学团队。可以采取按课程类型组建课程团队:专业基础课程以校内专任教师为主组建课程团队,专业核心课程应吸收行业企业技术专家、技能大师组建课程团队,推进校内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同台授课。根据不同的模块,结合个人专长,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形成协作教学共同体。教学流程再造需要从课前的明确工作任务、知识准备、项目准备到课中“项目引入”和“项目实施”,以工作过程为流程坚持教学团队演示、讲解、指导学生来完成项目,在项目总结中坚持校企共同评价、师生共同评价。
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公布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第一轮入选的院校中,仅有4所高职院校的相关旅游专业入选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名单,其中2个旅游管理专业、1个导游专业、1个餐饮管理专业。由于“双高计划”实行动态管理、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评价方法,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专业若要入选第二轮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就必须持续聚焦服务面向,理清组群逻辑,围绕教师、教材、教法,深挖专业办学特色与发展方向,办强文化旅游类专业群。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X”证书制度是适应现代职教发展、促进产教融合、推动校企衔接发展的需要。在目前公布的四批次社会评价组织名单中,涉及到旅游类的有“景点讲解”“旅行策划师”“民宿管家”和“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4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考试大纲、课程设置、教材、教学资源使用等内容,是培训评价组织依据旅游发展新趋势、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而开发设计,具有较高的产业契合度。相关院校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专业应加快“1+X”证书培训师资建设,主动适应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依托基础资源,动态调整专业构成或专业方向,改变以往停招或新增单个专业,增强专业群的活力与弹性。
近年来,随着中国网络消费迅猛发展,旅游行业在加大力度进行结构性改革和融合发展,加上行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应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选择跳过门店直接通过线上平台预订旅游产品,特别是在年轻一代消费群体成长的趋势下,在线出境游、跟团游、自由行、周边游等成为增长最快的领域,呈现高速发展趋势。国内在线旅游行业迅速崛起,在线旅游不断“侵蚀”传统旅行社的客流,传统旅行社面临着严重生存危机。此外,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也加速了旅游行业转型升级步伐。总体而言,近年来旅游者、旅游方式、旅游需求、旅游渠道、产业链条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高职院校在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要从人才培养上进行革新,加快“三教”改革步伐,紧跟企业需求和标准开发课程体系,针对全域旅游、乡村旅游等旅居新业态的兴起,组建全域旅游专业群,共同服务全域旅游人才培养。
基于“旅游+”的发展生态,高等职业院校须顺应其发展要求,必须以成果导向为教育理念,科学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基于“三教”改革的价值取向,课题组结合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专业建设实践,突破发展瓶颈、拓展建设思维,探索了高职旅行社专业建设的可能途径。
课程体系设置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专业课程内容只有不断更新,紧跟行业企业需求,高职院校才能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近年来,旅游相关产品不断发展、创新,产品结构越来越系列化、精品化,产品类型也逐渐朝着主题型、休闲型、度假型以及个性化、独特化方向发展,旅游行业企业对于基于新媒体形式的营销人才、基于智能化形式的管理人才、旅游互联网平台人才等复合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旅行社专业教师团队以现代商务活动为研究对象,密切对接产业链需求,精准描绘新旅游产业链和生态圈的图谱,依托旅游专业群改革建设,满足浙江省旅游业人才培养需求。教师精准调研旅游产业链衍生出的岗位群、职业群,按照产业链的性质和要求开发校企深度融合、产教融合、工学结合课程,建构基于产业链的专业课程体系;学院邀请区域行业企业专家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探讨制定课程体系,以期实现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与行业龙头企业的生产作业无缝对接;对照企业生产作业的流程,设计课程教学模块,力争开设的课程与课程内容全方位对接产业发展需求。[4]专业教学团队在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内容开发中更多关注旅游策划实务、会奖旅游实务、旅行社产品设计、休闲活动策划与管理等创新型课程,加强“互联网+”“旅游+”等市场急需的课程开发与建设,顺应研学旅行发展趋势,建设研学旅行特色模块化课程。
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专业持续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改变课堂形态,“职场化”特色贯穿始终,并融入线上与线下各环节。全部专业核心课程实施“职场化教学、信息化融合”教与学模式,教师、学生、企业专家围绕课前、课中、课后进行教学情境设计、线上自助学习、在线虚拟练习、操作演示、在线辅导答疑等教学行为。在教学形式上,要求教师将在线教学与线下教学进行一体化设计,教师提前录制教学微视频等课程资源上传到教学平台,学生课前登录教学平台观看视频、在线测试、讨论或作业,教师根据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完善课堂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上,选取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要求等密切相关的知识点,借助公司、车间、实训室等职场化环境,根据企业真实生产任务设计课堂任务,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任务、项目或作业,并依据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实施评价;在教学评价上,对学生考核分线上、线下两种模式,线上以学生在线测试、作业、学习等为依据进行评价,线下对学生课堂实战任务、项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评价采取小组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进行。[5]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针对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教师数量偏少、行业技能偏弱、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教学团队采用“校企双带头人”的模式,吸纳企业技能大师、产业教授、技艺传承人、工匠劳模、学校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加入到队伍中,打造“校企互通、专兼结合、教研相长”的校企混编教学团队。积极引进高水平高层次技能人才,充分发挥其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作用;加强与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横向课题等合作,提升团队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专业通过“引培结合”,引入了杭州市技术能手和省级优秀导游,如在与建德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进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引入企业一线技术服务能手,建立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的双导师制。本专业以建设企业教师库为契机,以学校教学名师开展教育教学技能培训,提升企业教师的教研能力;通过企业实践锻炼,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选派教师参加旅游类“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师资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助力建设“双师双能”的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团队。
在“互联网+”时代,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高效、便捷与多样化的传播形式。一方面,专业建设团队将虚拟现实技术(VR)和增强现实技术(AR)引入酒店管理、导游、旅游日语、景区开发与管理等专业课程教学中,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实现教学多维交互,营造智慧学习环境,增强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另一方面,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积极进行微课、慕课等教学资源建设,其中包含教学系统、教学素材资源、行业资源等内容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支持下,对接“民宿管家”“旅行策划师”和“景点讲解”三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与区域内有影响力的旅游企业合作完成“课证融通”优质核心课程、能力拓展课程的建设;校企共同开发、共同完成具有工学结合、接轨国际、具有杭州元素等特色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
实践实训课程嵌入产业链能使人才培养更加适应产业的需求,产业的发展升级可带动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办学水平优化,从而形成良性互动发展。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专业将所设实训室资源全面对接企业需求,共同开设更加贴近生产过程的实训科目,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在校内开设实训科目,打造全真环境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并根据企业实际业务需求,适时开展全真实训项目。专业教学团队深入贯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知行合一”理念,基于“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现代学徒制职业身份的进阶规律,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专业构建了以提升旅游服务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专业认识实习、课程实训与社会实践、旅行社业务实习和企业顶岗实习,经过“识岗”“练岗”“试岗”“顶岗”四个阶段,对学生以螺旋上升形式逐步进行实践训练,使学生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及岗位迁移能力培养逐步转变为综合能力的培养。围绕“研学旅行”特色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建立杭州市研学旅行(旅游+教育)人才培训基地,加强与杭州市西部地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富阳区文化旅游集团、桐庐旅投、建德旅投等公司合作;在满足专业建设需求的情况下,对实习实训基地再改造再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