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非洲猪瘟时代楼房模式猪舍生物安全探讨

2021-12-03 01:39闫之春李修松刘继军崔维浩周均青杰杨玉鹏
中国猪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病死猪猪只楼房

庞 超 闫之春李修松刘继军 崔维浩 周均青 张 杰杨玉鹏

(1青岛大牧人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青岛 26600;2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83;3中国农业大学,北京 100089)

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达100%[1],自2018年8月3日中国首例非洲猪瘟在沈阳确诊以来[2],目前非洲猪瘟疫情已在我国全面点状发生,给我国生猪养殖业带来了巨大损失。经历疫情的洗礼,猪场的生物安全受到了养殖者们的高度重视。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国人对猪肉的需求量日益增长,促使我国集约化、工厂化的规模猪场迅速增多。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使中国生猪养殖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生物安全等级低、集约化程度低的小型猪场变得难以生存,在非洲猪瘟的催化作用下,中国生猪养殖业正快速迈向工厂化、集约化、高效化、智能化的时代。

我国猪肉需求量大与养殖用地紧缺的矛盾逐渐凸显,基于对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养更多猪的考虑,人们将目光投向楼房养猪,即将“平面化”的猪舍布局变为“立体式”的楼房结构,用多层建筑来进行工业化养殖。随着非洲猪瘟疫情的威胁,环保要求的提高,2019年12月17日自然资源部和农业农村部在联合发布的《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提出“允许养殖设施建设多层建筑”。各大养殖集团开始向楼房养猪模式探索[3],如华统集团的40万头生猪产业基地,广西扬翔“铁桶”模式的多层猪舍,新希望集团的5s楼房养猪模式等[4]。在“后非洲猪瘟时代”下,建设和维护稳定的生物安全体系是高度集约化的楼房模式猪舍健康发展的根本。

1 合理选址与科学布局

1.1 猪场选址

楼房养殖模式猪舍的养殖密度大,因此更需要注重场址选择的合理性。猪场选址时应避开限养区和禁养区,远离居民区,接近农田;选择地势高燥,工程地质良好的地区,防止滑坡、断层,确保不会受到台风、暴雨等重大灾害影响;保证场区位置排水良好,水源充足,水质达标;交通便利,便于猪只和物料的运输[5]。

1.2 场内布局

猪场的整体规划主要是解决各功能分区间的人员、物品、猪只和废弃物的流动问题,猪场的布局除了满足生产流程、便于完成养殖流程及养殖者的管理与操作外,必须要在所有功能分区间的流动上制定一系列方案措施,以保障猪场的生物安全,确保猪群健康[6]。

作为集约化程度较高的楼房模式养猪场,必须做好整场的生物安全规划布局。病原体需要依附载体进行传播,因此控制好猪场与外部以及猪场内部的人流、物流、猪流是控制疾病传播的关键。场区内部应进行生产区、内生活区、外生活区、隔离区、环保区等生物安全等级分区,各区严格按照由高至低的等级进行单向流动,每个分区间的界限要明晰,从低生物安全级别区域到高生物安全级别区域要设立洗消防线或采取相应措施,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2 饲养模式及设施设备应用

2.1 饲养模式

1栋楼房式的猪舍相对来说是个较为封闭的区域,即可视其为猪场的1个独立生产区,因此楼房猪场的饲养模式也可按照现代化猪场的饲养模式进行分类,可分为母猪楼房、育肥楼房、全程饲养楼房。整栋楼房应做到层间相对独立,并宜采用小单元批次化饲养的养殖模式,做到每批次“全进全出”,杜绝疾病在猪舍内部扩大传播,更加有利于传染性疾病的防控。

以母猪楼房为例,楼房养猪建设时应注意保障楼内的生物安全控制,设计时每层为1条生产线,各层独立设置人员、物资、洗消设备等。楼房内部同样设置好区域分级,明确生物安全界限。例如转猪坡道的生物安全分级,后备母猪楼层与妊娠母猪楼层间的坡道视为场内生产区,可视为高生物安全级别区域;各层分娩舍转出断奶仔猪的坡道则可视为场区的缓冲区域[7]。母猪楼房内增设祖代猪为各层生产线提供后备母猪的方式能够使整栋猪舍形成闭环饲养,一次引种后基本不需要再次引入活体,可以有效降低外来病原体的入侵风险[8]。

2.2 楼内猪只转运

楼房猪舍的多层结构意味着猪只必然存在垂直方向上的转运,这对于层间生产线的防疫是一个巨大考验。为保障猪舍内生物安全,在设计和生产中应减少跨层中转,在猪只流转工艺设计中尽量做到逐层单向转运,层间的猪只转运需要对健康猪、淘汰猪和病死猪进行严格区分,不得产生交叉。健康猪的转运可以以坡道为主,中转平台为辅的方式;而淘汰猪和异常猪则可采用专用电梯进行转运;病死猪要封闭后采用专用电梯或采用死猪管道的方式进行转运。

2.3 通风系统设计

对于楼房猪舍的集约化高效养猪场,猪舍内部的热环境及空气质量对猪和养殖者的健康都至关重要。合理的通风能够为舍内猪群提供并保持舒适的环境,它不仅可以引入新风系统为猪只提供新鲜空气,还可以去除舍内有毒有害气体、尘埃与微生物、以及多余的热量和湿气。楼房养猪不同于平房养猪,由于缺少阁楼等建筑结构,在猪舍内的机械通风系统设计上,无法采用屋顶风机和屋顶进风口等通风结构。此外,不同楼层与外部环境的热交换情况有一定差异,如顶层热辐射、底层地板保温等影响,可能导致相同面积、相似的通风系统条件下,不同楼层中的环境控制效果有差异,从而对养猪生产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楼房猪舍的整体通风设计中,必须注意不同楼层猪舍内部环境的通风规律,并针对不同楼层特点在猪舍通风系统设计以及运行方式上做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

目前大部分楼房猪舍采用每层独立的进出风系统,部分楼房则尝试采用集中通风的模式。2种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出风是层间独立的体系还是整体集成的控制。楼房猪舍夏季的通风模式大多采用传统的隧道通风模式,每层的新风从各层的湿帘端降温进入舍内,利用湿帘的蒸发降温以及风速带来的风冷效应为猪只提供较为舒适的环境温度。冬季则在各层的吊顶处设置进风窗或在舍内布置风管(或风箱)进行垂直通风,为猪舍提供新风进行换气。目前,部分养殖企业也在尝试进行集中通风模式的探索,这种模式是在顶层设有集中风房,将各层猪舍的出风通过风井合并进行集中排放。此模式结合风管或风箱采用精准通风的方式可实现对每头猪进行局部输送新鲜空气,增加猪体周围的有效风速,以提高猪只生活空间的环境舒适度,提高猪舍的温度分布和清洁空气分布的均匀度。精准送风的模式可以用更低的通风量来给猪只提供适宜的小环境条件,而由于通风量需求的减少,猪舍通风系统配置的风机数量也能够随之降低,使得猪舍风机集中放置成为可能。同时,猪舍风机集中放置有利于实现猪舍废气有组织排放。

2.4 空气过滤系统

空气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蓝耳病)、猪流行性腹泻(PED)、猪甲型流感等传染性疾病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9]。丹麦技术大学、丹麦DTU国家兽医研究所和欧盟非洲猪瘟参考实验室在联合研究中也证实了非洲猪瘟病毒可以通过空气进行传播[10]。空气中粒径小于1 μm的微粒数占总微粒数量的99.9%,这些微型颗粒能够在空气中漂浮几天甚至1个月之久,而病原体正是附着于这些微粒上随气流进行散播的[11]。空气过滤系统能够对空气中不同粒径的颗粒进行捕捉和吸附,从而有效阻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因此,将空气过滤系统合理应用于楼房猪舍的新风入口处,能够有效降低需要依附尘粒传播的病毒。

空气过滤设备虽然是较为成熟的产品,但应用于猪舍空气处理时,需要注意结合猪舍的通风模式、建筑结构、生产模式以及气候特点做出合理设计,尤其对于楼房养殖的多层建筑来说更需要考虑空气过滤与猪舍的系统性设计。

2.5 饲料运输系统

场内饲料一般由饲料车定期从饲料厂配送到各个猪场,这种一对多的配送形式增加了非洲猪瘟病毒及其他病原体传播的风险。杜绝外来饲料车辆入场以及减少人员接触饲料能够有效切断病原体的传播,因此,场外送料是加强饲料运输环节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

楼房猪舍饲养猪只种类多,体量大,相较于平层猪舍,楼房猪舍饲料具有种类多、储备量大的特点。供料设备可能会受输送距离和爬升角度的限制,因此,料塔不能距离猪舍过远。基于生物安全因素,场外运料车如果直接给楼房猪舍附近的料塔打料,会增加引入外来病原体的风险,因此,在高效化的楼房式猪场常采取设置集中料塔群作为场内供料源,场外饲料车定期将配送的饲料输送到集中料塔群内,不进入场区。从集中料塔群至猪舍边料塔的饲料输送有以下3种方式:气动送料、架空料线送料、场内饲料车中转送料等[12]。而从猪舍边料塔至楼房各层猪舍的运送同样需要采用智能化系统的配送,避免人员接触造成疾病传播风险,通常饲料输送至各层有塞链直接输送、设置中转平台及使用垂直提升机提升等。

3 猪场废弃物处理

3.1 病死猪处理

病死猪对于猪场来说是污染源,更是高风险的致病源,能否对病死猪进行安全转运以及妥善处理决定着楼房猪舍安全防控的关键,同时也关系到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食品安全问题。楼房猪舍饲养密度大,建筑结构复杂,一旦发生传染性疾病后控制难度很大。当出现病死猪时,必须做到及时隔离、严格转运、专人操作、消毒灭菌,并全程做好“封、转、消、杀”的无害化处理[13]。

我国病死猪处理方法主要有掩埋法、焚化法、化制法、发酵法(包括沼气处理、堆肥处理、化尸井处理和生物降解)[14]。对于养殖密度极高的楼房猪舍来说,安全有效消杀动物尸体所携带的病原体是保障整场生物安全的重要步骤。作为大型养殖场应配置专业设备,自行就近、及时、高效处理病死猪,推荐采用“机械处理+生物发酵+高温灭菌”的方法来确保病死猪的安全处理,即先通过多组刀片对动物尸体进行切分和绞碎,再利用耐高温发酵菌将其发酵分解,处理槽内温度设定在120~160℃,经过3 h以上高温处理有效杀灭病菌。

3.2 废气处理

猪舍排放的废气主要来源于猪的粪尿、污水、食物残渣、呼出的气体及其皮肤分泌物等,这些物质不但会对空气产生一定污染,而且会存在传播疫病的风险,因此楼房猪舍采取废气处理系统十分必要。目前比较有效的猪场废气处理方式是在猪舍排气系统末端设置过滤系统,在尾气排放至外界大气之前进行有效处理。废气处理系统设有喷淋装置,废气经过滤料时,大部分有害气体及粉尘能够溶于水中,降低排放气体的污染。同时,喷淋系统的循环水可添加酸性溶液、次氯酸消毒液或微生物,能够将废气处理得充分,减少有害气体及病原体的散播。

3.3 粪污处理

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污是病原体传播的重要载体,猪的粪尿不但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大气,而且其中的N、P、K等元素以及病原体和寄生虫会对周围的水体和土壤造成破坏[15]。因此,猪场内粪污的收集及处理是生猪疫情防控的重点。

在楼房式猪舍中,由于楼层不同,猪舍的高低有一定落差,更加便于各楼层粪便污水的集中处理,更能够发挥现代清粪模式的优势。目前在楼房猪舍中,水泡粪、平刮板、“V”型刮板的清粪方式都有采用,但在设计和建设中,不论采用哪种清粪模式,都应保证各层气密性,做好各层间的阻断,防止层间的病原通过粪污进行传播。

排出生产区的粪污需要统一集中处理,通常采用自然氧化塘处理模式、厌氧生物处理模式或厌氧—好氧生物处理模式。在猪场规划建设时应根据占地面积、周边土地的消纳能力、投资运营能力来选择适宜的生产工艺,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进行处理[16]。粪污处理区应配置专人、专车,做好消毒、隔离等防疫措施,确保疾病不在场内进行交叉传播。粪污的集污池、发酵池等所有储存设施必须做到防漏防渗,以防止对地下水源或土壤造成污染。污水必须充分处理后进行再利用或排放,不得随意将未经无害化处理或未达标的粪污水直接灌溉农田或排放。

4 结语

非洲猪瘟疫情威胁下养猪业的变革大势已经形成,楼房养猪作为新兴的生猪养殖模式,生物安全仍是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重要保障。各大养殖企业研发建设的楼房猪舍已经为新一代楼房养猪模式探索出可行性方案,这或能成为未来中国集约化、高效化养殖的一条重要道路。只有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有效的环控模式、智能的设施设备、稳固的生物安全结构以及高效的生产管理,建立安全、高效、环保的“养猪工厂”,楼房模式猪舍才能真正做到“小面积高产出,少人工高收益”,成为现代畜牧业的主力军。

猜你喜欢
病死猪猪只楼房
猪气喘病的防治措施分析
深度学习在猪只饲养过程的应用研究进展
基于姿态与时序特征的猪只行为识别方法
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
楼房
贵州凤冈县建立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监管机制的探索
猪打架的防治以及养殖技术
关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方法、存在问题及建议探讨
逃跑的楼房
楼房魔方